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模具 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 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5-18 18:03:26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模具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模具 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面向模具制造企业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顺利地进入模具行业相应领域就业,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熟悉国家模具制造产业的政策和法规,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从事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装配、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等相关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应用平台实例教学,将专业知识和实用的岗位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熟悉模具的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模具的装配等工作,能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能够使用流行CAD/CAM软件设计中等复杂的注塑模具或冲压模具,并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编制和加工。

二、职业面向和证书

1.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模具制造企业单位从事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装配、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等工作,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

(1)模具设计师;

(2)NC数控编程师;

(3)模具装配师;

(4)模具制造工艺员;

(5)数控机床操作工;

2.获得证书

本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编制(专业代码:580103),同时融入了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全部职业功能和技能要求,学生完成本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核心双证课程成绩均达85分以上的,即可达到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三级的要求;双证课程成绩均在60分以上但不到85分的,可达到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要求。毕业前,学生应获得四级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职业标准解读与工作过程分析

1.工作任务

通过社会调研得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的各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任务如下表所

通过分析,将上述各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归纳后,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

(1)模具3D分模 (2)绘3D模具结构图 (3)设计加工电极

(4)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5)编制加工程序 (6)操作数控机床 (7)装配模具 (8)试模 (9)修模

2.标准解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对应的双证课程如下表所示:

四、素质、知识、能力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善于和劳动人民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2.知识要求

(1)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运动理论和技能。

(2)掌握工程制图,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公差与技术配合、机械加工工艺,普通机床的操作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塑料模具的结构、塑料的成型原理、注塑成型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冲压模具的结构、冲压成型原理、模具制造工艺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各种常见的注塑模具结构的设计方法,并能运用二维和三维软件完成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掌握模具制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能够独立编程和操作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零件,能够对模具零件进行正确装配;掌握常见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设计相应的冲压模具。

(5)掌握模具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掌握模具项目管理,模具企业经营的基本理论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识读机械图,并根据图纸进行模具零件拆装、调整和检测的能力。 (2)具有对金属材料进行钳工制作,机械加工制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运用三维软件设计常见注塑模具结构的能力,具有模具装配和注塑机操作的能力,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卡的能力,具有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设计常见冲压模具结构的能力,具有对模具零件(含机械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和操作数控机床进行数控加工的能力。

(4)具有从事模具项目管理、模具企业技术管理或经营管理的能力。 (5)具有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6)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自动化处理、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五、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课程框架体系

其中“通识文化课程”、“辅助双证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是不同类型的课程,

用不同的图例标出。政治理论课程、学历课程等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岗位实习可结合各校实际需要执行。

课程结构(体系)框架图中的各单元课程的课程范型、课程能力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特点及基本教学方式见单元课程资源列表。

六、职业核心课程

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习目标:掌握冲压模具的基本概念;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其他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掌握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

学习内容:包括冲压工艺的特点;冲压设备;冲压变形的基本概念;冲裁、弯曲、拉深、成形与经济型冲压模具等冲压基本工序的冲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本书以冲裁与拉深为重点内容,注意讲清基本理论。此外还选编了各种典型模具结构、例举了各种模具设计实例、必要的技术资料及有关数据,以便加强实用性。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学习目标:掌握模塑成型基本理论,能应用塑料流变基础理论,分析模塑料成型工艺条件,达到能编制出合理、可行的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熟悉常用的塑料成型模具,能应用学过的设计知识通过查阅和使用有关设计手册、参考资料和模具软件,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掌握塑料成型设备与模具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确安装模具、调试工艺和操作设备的能力,会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具有合理地控制塑件质量的能力。此外,还应了解塑料模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模具新材料。

学习内容:塑料原料与模塑成型概念、基本理论,塑料成型方式及工艺过程,分析塑件结构工艺性,塑件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注射成型设备的选择,分型面的确定与浇注系统的设计,注射模具典型结构类型及模架的选用,注射模具成型零件、注射模具调温系统、注射模推出机构、注射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模具工程图绘制及模具材料选择、注射模具装配与试模;压缩、压注成型模具的设计、挤出机头的结构设计;并对气动成型和其他先进的塑料成型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3.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

学习目标: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及操作;掌握数控铣床常用工具、辅具、刀具的特点及应用;掌握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的含义及应用; 掌握常用CAD/CAM软件自动编程的方法与实践;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掌握数控铣床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技能;通过实践掌握数控铣床的编程和常用的加工方法与技能;解数控铣床常见故

障与处理方法;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的含义及应用。

学习内容: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加工特点与分类;数控机床维护、保养方法;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常用工具、辅具、量具的使用与维护;数控铣刀、车刀的特点、结构、分类与选用原则;数控铣床、车床切削用量的设定;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数控铣削加工、车削加工的编程基础与坐标系;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含简单宏指令)、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2D轮廓零件与简单三维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手工编程的方法与实践 常用CAD/CAM自动编程软件的编程与加工实践;零件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与评价;零件加工质量的分析与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数控铣床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数控铣削加工生产管理。

4.模具制造技术

学习目标:了解通用零件的各种工艺制造方法;掌握零件的常见制造工艺方法;能够对简单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掌握工艺编制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对中等复杂模具进行制造工艺编制的能力。

学习内容:本教材是将模具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模具专业基础知识融为一体,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模具加工设备三大部分。主要介绍了模具机械加工基础、模具机械加工方法和特种加工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模具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和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

5.模具CAD/CAM技术应用

学习目标:熟练运用注塑模拟软件对注塑件进行注塑流动分析;熟练各种常见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熟练运用三维软件输出规范的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熟练掌握运用三维软件的CAM模块对非规则零件进行数控自动编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及其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模具的加工工艺;掌握模具装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模具试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习内容:三维软件设计注塑模具的方法的深入学习;注塑模具型腔的数控自动编程方法的深入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的复习和巩固;模具的装配方法和技巧;模具制造的过程分析和工艺编制;普通注塑机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合模机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模流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的复习和巩固;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标注方法的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进程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进程见表4-1

表4-1 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年制)教学进程表

说明:

(一)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按每周28学时计算,一个学分按18个学时计。 (二)本课表中的课程名称和具体上课学期均留有余地,各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综合实训课(包括见习、军训、劳动未包括在内)。

(三)本课表中的职业延展课程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11:25 | #2楼

1.【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580106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要求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

4.【学制】

三年

5.【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制造行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6.【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制造企业、精密零件件加工企业。

主要就业部门:生产部、售后服务部、销售部、工艺工程部、质检部或技术开发部。

(2)能力结构及要求

(3)职业资格证书

必须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7.【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8.【培养方案体系】 (1)体系框架与课程路线

(2)课程方案

说明:职业能力拓展课8个学分,学生可在第4、5学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进行选修。

(3)学分与学时安排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9.【考核总体要求】

(1)考核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

(2)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3)各门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方面的考核结果,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最终成绩。

10.【教师队伍基本要求】

(1)专任授课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2)专任实训教师要具备数控技术专业中级以上的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 (3)本专业专任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

(4)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0左右,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5)专任教师应具有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11.【实训条件要求】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12:46 | #3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主要面向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模具装配与维修、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岗位,兼顾机械制造工艺、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主要包括车、铣、磨、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数控等工种的加工操作岗位,与模具装配工、模具维修工等构成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群。

毕业生经过三年左右的工作经验累积或进修,可升迁至模具设计师岗位从事冷冲压模具及塑料模具设计工作,升迁至模具制造工艺师与模具制造技师岗位从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模具装配工艺编制及实施、模具调试与维修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

在掌握车、铣、磨、钳等常用机械加工工种的工艺及操作技能基础上,重点掌握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工种的工艺及操作技能,了解电腐蚀等模具特种加工工艺。

在掌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装配工艺编制技能基础上,形成组织与实施模具制造、模具调试和模具维修的能力。

在掌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基础上,形成模具设计技能,基本掌握塑料模流分析、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等先进模具设计技术。

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知识、能力、职业态度要求主要有:

1

1.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合格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 (2)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3)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毕业生知识要求

(1)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及专业知识; (2)了解党和国家治国理念及其政策; (3)了解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现状; (4)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及地方创业鼓励措施。 3.毕业生能力要求

(1)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面向岗位的工作能力,能够按企业要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2)具有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就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3)具有主动适应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能力,可以胜任企业新岗位; (4)具有经过短期的经验积累或进修,向更高要求的职业岗位迁移的能力。 4.毕业生职业态度要求

(1)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敬业勤业意识,诚实守信; (2)具有公民的责任意识、社会活动组织、参与意识;

(3)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节省成本、团队协作、敬业勤业意识。

职业证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能证书种类如表1所示。毕业生必须至少取得表中所列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方可准予毕业。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增考其他职业资格证书。

表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能证书表

2

一、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共有四类课程。

第一类是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

包括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等6门课程。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制造综合实训等课程理论实践高度融合,构成了4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其中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课程总学时4周,需分组,各组完成一副完整模具(冲模或塑模)的制造、装配与调试项目,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二类是职业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校外实习。

设置了“看企业讲专业认识实习”(入学初)和“毕业实习”(毕业前)共2个校外实习项目。鼓励大二期间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短期顶岗实习”。

第三类是职业技能考核为主导的实训课程。

由钳工实训、机加工实训、模具电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系列课程构成。 可选择钳工实训、模具电加工实训或数控机床操作实训课程或者与相关课程综合,作为“双证融通”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工具钳工、电切削工或数控操作工、模具制造工的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类是可发展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基础课程。

由两课、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产品三维造型与装配等课程组成。

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3个校外实习项目(供参考)以及5门职业技能考核系列实训课程。建议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等5门课程采用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案。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见表2。

表2 专业核心课程及其主要内容

3

各校也可以根据各自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不多于5门。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具体课程安排建议见表3。

表3 教学内容安排表

①各校也可以根据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增加或替换除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其它课程。

②建议安排理论课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总课时在1600~1800学时,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三年教学总课时的40%。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配备标准:按一个年级2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40名学生,三个年级240名学生数,专业至少需配备教师12名,专业生师比达到20:1左右。

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不低于50%。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不低于10%。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课程学时比例应不

低于专业课程总课时的30%。

二、教学设施

根据专业服务的区域与行业的不同,所学的模具类型不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条件要求会有所差异。专业教学设施基本要求如下:

1.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基本要求见表4。

表4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仪器设备可根据在校生数量和其它专业共享程度适当增减)

①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应基本满足模具专业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需要。

②各学校亦可以参照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业领域的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建议方案” 的指导要求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③实验实训装备条件投入应大于3000元/生。

④实验、实训室生均面积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即为8M2/生左右。

2.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行业,与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模具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提供场所,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软资源支持和保障。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得少于5家。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亦可采用教育部组织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评价的模式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素质评价-知识评价-能力(技能)评价并重。

2.评价的方式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书面考试、观察、口试、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等,进行整体性、过程性评价。有条件的课程,可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可通过专升本的形式接受本科专业学习,通过社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能力。

【模具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

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