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员准入管理规定
放射科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规范
一.人员准入规范
1.从事诊断 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已取得执业医师 资格;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住院医师职称及执业医师资格方可从事放射科 诊断工作。
2.从事介人治疗的放射科医师须在三级甲类医院 经过介入放射学专业 学习,正规操作培训半年以上,独立从事介入治疗操作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3.技术人员需具有中专以上医学 影像 专业学历或己取得放射技师 职称者。
4.放射科工程、维修 和数字 影像中心人员需具有大专以上医学工程专业或己取得放射技师或工程师职称者。
5.放射科护士需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具有职业护士资格。
6.CT、MRI 的诊断和操作人员需具有CT和 MRI上岗证
二、设备准入规范
三级医院
l.以数字摄影 为基础的各项专用X线机:
胸部、骨骼、头颅;泌尿系、妇产科;乳腺 钼靶等摄片机;床边机。
2.数字胃肠 机,包括一般透视。
3.DSA 机至少1台。
4.小C臂机。
5.MRI机至少1台。
6.CT机 至少1台,三甲医院至少为高档机。
7.建立PACS 、RIS,实现放射科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二级医院
1.500mA以上能作全身各部位的摄片机和床边机。
2.数字或遥控胃肠机,包括一股透视。
3.配备800mA带电视和快速摄片设备或DSA开展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
4.配置应用 型CT机。
5.自动冲片机和简单数字信息存储设备。
三、技术准入规范
三级医院:
1.全身各部位X线摄片、钼靶摄片、床边和手术室摄片。
2.根据临床 需要开展心、脑、皿管、胆系、胃肠道、泌尿生殖系、骨关节以及头颈等的各种检查 。
3.开展各种介入放射治疗。
4.除进行常规CT、MRI工作外,每年应开展一定数量的该设备具有的特殊成像技术和3D、4D、 MPR、CTA、MRA、MRCP、MRS 重建及fMRI等。
5.影像信息要有数字化储存和管理。
二级医院
1.开展全身各部位X线摄影和床边摄片。
2.能完成胃肠道钡剂造影、泌尿系静脉和进行造影、胆系造影、周围血管造影等检查。
3.开展一般介入放射治疗和肝肺肿瘤的介入治疗。未配备血管造影设备不得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
4.进行CT常规和增强扫描 检查。
放射科管理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一、放射科任务
(一)三级医院
1、放射医疗 :
(1)承担门诊、住院的常规摄影、透视、特殊检查、特殊造影工作,满足临床请检要求并确保检查诊断的准确性;
(2)承担保健、体检和抢救的放射检查任务;
(3)承担院内外的临床诊断会诊和接受下级医院技术检查项目的请求;
(4)充分利用和改进(造)现有设备开展新技术、新检查项目和方法;
(5)开展的专业工作应符合省卫生厅规定的业务项目要求。
2、放射教学:
(1)承担医学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临床和放射技术教学;
(2)接受医学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实习教学和进修生教学;
(3)承担下级医院的放射诊断和放射技术的专业教学和辅导。
3、放射科研:
(1)开展新的放射技术和诊断方法的研究;
(2)配合临床进行专题放射检查诊断方法的研究;
(3)进行特殊投照方法的研究和设备改造的技术革新;
(4)放射诊断与放射技术(治疗)应按专业严格分工。
(二)二级医院
1、承担门诊、住院的常规摄影、透视、常规造影、部分特殊检查、特殊造影及保健、体检和抢救的放射检查,并保证检查诊断的可靠性;
2、接受下级医院的诊断、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参加院内的临床诊断会诊;辅导下级医院放射检查和诊断会诊,接受中专卫校的实习教学;有条件 的可接受高等医学院校实习教学。
3、根据设备条件和临床的需要进行放射技术和诊断方法学研究;
4、开展的专业工作应符合省卫生厅规定的业务项目要求;
5、放射诊断、放射技术按专业分工。
(三)一级医院
(1)、承担门诊、住院、体检的放射检查,如常规摄影、透视、常规造影及部分特殊检查和造影的任务并保证质量 ;
2、接受基层医院的放射人员培训、示教、辅导任务;
3、开展的专业工作应符合省卫生厅规定的业务项目要求;
4、放射诊断、技术按专业进行分工。
二、放射工作人员的职责
(一)放射诊断人员
1、根据临床请检要求从事透视、常规造影、特殊造影等操作。正规化地书写放射诊断报告,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的查对;
2、及时报告急症病人的放射诊断,承担特殊造影和放射检查中的抢救工作;
3、遵守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器 ,并负有对机器的维护保养责任,接受专机负责人员对使用操作上的指导和监督;
4、进行放射诊断专业的带教培训工作及参加科研工作。
(二)放射技术人员
1、根据临床请检进行常规和特殊投照,配合诊断人员进行特殊造影检查,确保造影摄片质量,配合诊断人员共同完成应急抢救工作;
2、负有对机器旅运转所需的修检及定期和经常性保养的责任,负有对专机操作人员的辅导和监督之责任;
3、在放射诊断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特殊摄影和造影检查;
4、负责放射技术专业的带教、培训工作,配合诊断人员进行科研和技术革新工作;
5、专职放射机修人员负责本科设备的安装、故障 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并负有全面的对机器使用指导和监督之责任。
6、各项技术岗位的职责分述如下:
X线摄影技术人员职责
1. 作好本岗位的准备工作。铅号码、肢体尺、铅版等。
2. 根据申请单要求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或特殊造影。选择恰当的摄影条件和正确的摄影体位,确保摄影质量,控制废片产生。
3. 与暗室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摄影条件和摄影体位。
4. 操作者认为检查符合诊断要求时才能让病人离科。必要时及时补救。
5. 记录投照条件,消耗胶片 ,日期及签名。
CT技术人员职责
1. 按照CT机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2. 按照病例检查要求进行摆位和扫描定位。
3. 严禁重力敲打键盘,操作应做到“轻、准、稳”。
4. 扫描定位、选层、加层应与医师取得连联系。
5. 准确填写扫描条件、层次等、及签名。
6. 密切注意扫描中及增强后患者的情况,遇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扫描组织抢救。
7. 每周进行CT机维护保养。
8. 扫描室、控制室、计算机室的温度、湿度应符合CT机规定要求,一般温度控制室、扫描室控制在22℃±4℃,相对湿度65%以下。
9. 保持清洁严禁存放无关的物品。
10. 定期校正CT值和维护保养。
MRI技术人员职责
1.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进入扫描室前应除去一切金属物品。
2. 根据申请单明确检查要求。
3.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良好合作。
4. 保持合适的温度16~22℃和适当的相对湿度40~60%。以创造良好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每天检查液氦的存储量,如低于75%应立即停止使用,以防失超。如遇失超立即打开通风装置并迅速撤离,立即通知维修人员以免失超进一步发展。
6. 每天检查冷水机水压、运行状况、并作详细记录。
7. 遇节假日期间固定人员须定时到MRI室检查空调、水冷机组运行状况并作详细记录。
8.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遇有问题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严禁擅自动作。
9. 专机专人负责,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10. 填写工作日志,记录工作内容和设备运行情况。
工程技术人员职责
1. 负责本科设备的管理、检修并定期检查、检测设备运行状况。
2. 遇有设备故障申报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交付使用。
3. 定期作状态性能检测和稳定性检测。
4. 凡新安装或经大修后设备应按技术参数 标准进行验收,待合格后方可使用。
5. 凡检修、检测、新安装的情况均作书面记录。
登记和照片 保管员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门诊、住院患者各项检查的登记、预约、划价、编号、索引和住院记帐工作。
2. 负责向患者说明检查前的准备要求和注意事项及检查前的准备。
3. 负责各种报告的登记、报送、归档工作。
4. 负责全科医疗工作的统计并按月制成报表。
5. 负责影像片的发送工作,严格执行影像片管理的各项制度。
放射科窗口工作人员职责
1.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 文明用语,不说忌话。
3. 尽快为病人安排好放射检查登记事务,缩短病人就诊时间 。
4. 不随意推委需放射检查病人。
5. 认真核对登记内容,杜绝差错发生。
6. 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7. 维持窗口的清洁和整齐
清洁员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做好全科医疗的后勤保障工作。
2. 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做好保持全科整齐、清洁、有序的良好环境。
3. 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做好全科的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蔓延。
4. 协同有关人员领取各种检查的医疗用品。
5. 负责准备各种X线检查前的医疗用品。
值班技术人员职责
1. 上班时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到了解当天全科的运行状况。
2. 下班前应处理好所有工作及办理好交接手续。
3. 坚守岗位,严禁脱岗,处理及时,病人多时按轻重缓急。如遇突发事件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
4. 遇危重病人应及时与本科医师和临床医师联系,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
5. 值班期间严禁饮酒、聊天会客及做与医疗无关的事情。
6. 值班人员负有全科安全保卫职责。
三、急诊放射和床旁摄影规定
1、凡属急诊室请检项目、住院抢救及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均列为急诊任务,应立即进行放射检查。会同临床医师作出临时初步诊断,最终结论以书面报告为准;
2、床旁摄影仅适用于:急诊室抢救,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危重而不能搬动的病人,骨科牵引病人等;
3、凡属危重病人及检查中可能出现意外的病人,临床医师必须到场监护,由放射诊断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
四、放射科工作质量管理
(一)放射科工作质量管理第一责任者为科主任(负责人)。
(二)放射诊断工作质量管理
1、诊断人员应通晓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岗位责任。放射诊断
质量管理应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
2、诊断人员应密切配合临床。并依据透视和优良X线影像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
3、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应正规化,字迹清楚,描写确切,结论明确。
4、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 ,无菌消毒,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5、二、三级医院放射诊断报告(胸透例外)必须由主治医师签字才可发出,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应符合省厅要求;
6、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 会,及时总结经验。
(三)放射技术工作质量管理
1、技术人员应通晓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岗位责任。技术质量管理二、三级医院由主管技师负责,一级医院由技师负责;
2、摄影、暗室、机修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保证落实各项技术标准措施,必须接受技师、主管技师的检查指导。
3、每日技术读片应切实认真地按影像质量评定记录并落实到岗位责任者,每月技术读片考评。各级医院的放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
4、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防范的技术(责任)措施。
5、各项技术岗位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相关规定执行。
五、放射科安全管理要求
放射科诊断、技术人员应通晓放射防护,放射设备、暗室药品、感光器材等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一)病人安全管理要求
1、口服造影剂应密封设专柜存放,盛器必须消毒分用;
2、应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
3、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反应时放射医师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配合抢救;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二)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实行专机专人负责制和摄影造影岗位制,责任者负有保管、维护、使用指导监督的责任;
4、机修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5、凡新安装或经大修后的放射设备需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暗室化学药品和感光材料安全管理要求
1、暗室实行专人管理,严格室内照明管制;
2、显、定影药品集中贮存,含毒、强腐蚀药品单独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3、胶片应按照其要求存放,拆封后的胶片应有严密的防光、防潮、防粘的措施;
4、增感屏应按照其要求的条件存放和经常维修,使用中严防碰撞、撕、粘成损伤;
5、X线像片保管期不少于5年(职业病除外)方可处理。
(四)放射科安全管理要求
1、机器设备和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认可再投入使用。
2、必须装备诊断或技术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实施穿戴防护用品条件下进行工作。
3、定期对放射人员的身体健康检查,并享有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有关规定的权利。
病理科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病理科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体检合格后建立健康监测档案,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方法,能独立进行日常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工作。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在满足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是自愿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必要时在生物安全知情书上签字。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上岗工作。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保洁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
【人员准入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辅警人员管理规定05-15
人员岗前培训管理规定05-06
参公人员管理规定03-24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03-09
医院聘用人员管理规定05-26
就餐人员管理规定(通用7篇)03-18
机关临聘人员管理规定(精选10篇)04-19
食堂保洁人员管理规定(通用16篇)05-12
后勤人员的管理规定(通用6篇)10-21
医院人员编制管理规定(通用10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