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员工自我管理的意义
员工自我管理 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极致,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本文通过阐述自我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分析阻碍实现员工自我管理的根本原因,揭示心理契约和自我管理的密切关系,探索在自我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从而帮助企业开启成就员工自我管理的“发动机”。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逐渐从产品和市场延伸到了人力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迅速升温,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引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学习六大模块的实践经验,制定出全方位的规章制度,甚至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建立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然而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的2015年“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报告称,中国的敬业员工比例仅为6%,远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占了绝大多数(63%),还有24%的员工处于最糟糕的怠工状态。可见,仅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很难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更加人性化、更有内在动力的途径来帮助企业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工作,这种途径就是心理契约。
一、自我管理工作
1、什么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同时,它又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各方面实施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自我管理的含义中可以看出,自我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自我管理实现了管理主体、管理工具和管理客体的“三位一体”,在自我管理工作活动中,管理主体、管理工具和管理客体都是同一个“自我”。这是自我管理最根本的特征。其次,自我管理工作是所有管理模式中最具渗透性的管理,可以说,没有自我管理,其他任何管理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次,自我管理具有隐蔽的社会性。表面上自我管理是纯个人的行为,但实际上是社会性的活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使个人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和释放自己。
2、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2l世纪,自我管理工作对未来企业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如德鲁克所说,一切管理效果最终由员工自我决定。“从成本/收益观点看,自我管理工作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因为它可使企业减少用于雇人充当管理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Luthans&Kreitne1975),而且它也可使管理者腾出精力处理需要更加重视的长期关键性问题。”许许多多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证明: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时,往往比在严格监督下干得更为出色。自我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本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本质特征,通过自我管理工作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员工全面自由的发展。自我管理工作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德鲁克认为,获得成就的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能做出贡献、享受了充实的人生和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人。
3、阻碍自我管理的原因。从以上论述中,企业和员工都应当很向往自我管理,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监控员工,无法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企业和员工之间通常仅以物质利益交换的形式合作,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长期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企业希望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基层员工希望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高的收入,所以企业采用各种手段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防止其带来的损失,而员工总在自己的心理价位上起伏,当所得高于期望时就表现较好,反之则抱怨甚至消极怠工。另一方面大部分员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多来自父母、学校等外界的非自然因素的压抑,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别人的安排和监督之下,缺乏自我认知、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长此以往就无法形成自我管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二、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纽带,企业为员工的事业发展与成长创造机会,员工不断改善自身的技能和知识结构,积极从事角色外的工作和任务,达到自我管理工作的境界,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成功。管理者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和影响,因而心理契约成为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逐步成为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热门话题。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是从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假设是组织与员工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相互关系,具体体现为双方对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双方均需要有一定的付出,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收益。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一般而言,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与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
心理契约的主体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心理状态,而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三、心理契约与自我管理工作的关系
从对阻碍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工作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那就是通过建立起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使员工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而心理契约恰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通过搭建心理契约,员工能在清晰地认识并且认同企业的使命、愿景、理念、价值观的基础自己的理想、价值观、能力发展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步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达到自我管理工作的新境界;从另一方面,企业也会积极主动地在员工自我认知的前提下提供适宜的职业和工作任务,配备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员工为企业作贡献的内在动力,摆脱依靠外力约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四、心理契约在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契约是成就员工自我管理工作的“发动机”,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从员工的心理契约入手,有效地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企业应当如何发挥心理契约在实现自我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首先是在契约建立初期,帮助员工做好自我认知和定位,企业应当全面地向员工展示自己的愿景、理念和价值观,并使员工明确企业及其所在部门的现状及未来几年内的发展状况,为员工做好自我认知和定位提供全方位的有力的信息,从而使员工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做出理性正确的判断。其次,在契约落地期,企业要开通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沟通渠道,形成互动的交流模式,针对双方关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协商,为员工实现自我激励奠定基础。企业不仅要在契约中提出适宜的物质利益目标,更应当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紧密相连,产生为企业努力奋斗的内在动力,满足自我实现的最终需求。最后,在契约履行期有两个需要关注的事项,一是企业应及时考察实现程度,了解员工的合理预期在多少程度上已变为现实,尚未实现的是源自员工的能力问题,还是企业方面的原因;二是企业和员工都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契约,特别当企业的状况发生重大改变以致引起员工的心理剧烈波动时,高层管理的及时沟通能降低员工的心理负担,降低负面影响,有利于员工的自我调控。
综上所述,虽然“心理契约”只存在于员工的心中,但它的无形规约,能使企业与员工在动态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稳定的关系,使员工视自己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将个体的发展充分整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开启实现自我管理工作的“发动机”。
员工自我管理的意义
2l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是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未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建设越来越重要。自我管理虽然只管一个人但它却适用所有的人,也适用于现代企业、组织和社会,所以,自我管理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企业的团队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希克迪希·帕瑞克(Jagdish Parikh,2004)在他的《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一书中描述的管理发展历程是:现代教育教给我们的几乎全部是关于外部事务,世界就在那儿,它们如何运作,如何操控,如何管理,但是,在人们所知和行动之间,却有着“缺失的一环”(missing link),这就是“自我管理(selfmastery)”。他说,“除非你能管理 ‘自我’(self),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管理最初关注的是“通过机器增加工作成功 ,提高工作质量”,接着是“通过人力增加工作成果 ,提高工作质量”,现在的重点则应是“如何通过工作发展自我”,并进行自我管理。
德鲁克认为知识社会中所有组织和个人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 自我管理。世界上最难管理的是自己,如果能够把自己征服,我们便成功了一半。管理的终极和最高境界是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主要反映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 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管理革命。在工业社会,主要资源是资本;在信息社会,主要资源是知识。信息社会是知识量、信息量急剧增长的智能化和知识化的社会。在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经济的发展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产生 、分配、使用为特点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在人类进入 21世纪后,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在管理学领域也必将出现一场极其深刻的管理革命,而自我管理,或被称为“没有管理的管理”、“无人管理”正是这个变革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当然,现代管理所追求的所谓“没有管理”、“无人管理”并不是真的没有管理人员,而是全员参与管理,人人自己管理 自己。因为,管理的目标不仅是资源的分配和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控制,更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治能力,最终达到使群体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管理自己。
进入21世纪,管理的含义不再仅仅是管理者去“管人”、“教人”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是管好 自己。正如德鲁克所说,一切管理效果最终由员工自我决定。自我管理是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我管理可使知识工作者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毕生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后 ,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其工作寿命会超过任何雇佣他们的组织。即使知识工作者尽可能被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工作寿命仍有可能长于他们的用人单位。譬如,他们留在学校里学到 20多岁,攻读博士学位,按照发达国家 目前的平均寿命,他们有可能活到 80多岁,并且一直工作。换言之,他们的平均工作寿命有可能长达 5O年,知识工作者尤其如此;而成功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因此,知识工作者一生所面临的是要为胜任一种以上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做好准备。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上司和别人无暇为你提供更多支持,此时自我管理就成了我们脱离困境的法宝。因此,若知识工作者 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自己的优势着眼,选择 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一生才能从事有意 义的工作。
二、自我管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从成本/收益观点看,自我管理是令人向往的目标 ,因为它可使企业减少用 于雇人充当管理者的货 币和时 间成本 (LuthansKreitne1975),而且,它也可使管理者腾出精力处理需要更加重视的长期关键性问题。”
ING安泰人寿保险公司的老总在召开内部管理层会议时说:“现在坐在台下的同仁,都是管理阶层,而我个人很 ‘反对’这个阶层,因为这个阶层是成本最高,又最看不见生产力的!”企业最浪费、最容易内耗成本的地方,就是“管理费用”。很多人以为“管理”是为公司降低费用,其实“管理”这个词已经代表要多找一些人来管理公司的开支,请问要不要给这些人薪水?事实上,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费用。最好的“降低管理费用”方法,是训练每一个人“自我管理”,而不是另外找一个人来管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费用。多数人认为一定要有专业的管理 ,否则一定没有绩效。其实什么是管理工作?管理的真谛是帮助员工提升竞争力,管理本来就是个“工具”而非“目的”,如果不必使用这个工具 ,还能达成目的真的是良好的管理。换言之,“自我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和管理的极致。
自我管理可使管理者摆脱管理中的困惑,实现最高境界的管理。很多企业和组织面的管理困惑是:管得过宽,人可能会变得松散、懒惰和无所谓,影响目标的实现和达成;过严,又可能会造成压力,使人缺乏安全感而心生抵触;宽严结合(所谓胡萝 加大棒)更不行,它虽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因其本身缺乏尊重和有明显的功利性,会掩盖矛盾并影响长远利益。管理的最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的有效性是衡量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公司全员的管理自我。自我管理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管理理念中普遍存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对立关系,而且在实践中其有效性还体现在:将自我管理运用到管理中去,可使管理者用这种全新的和最经济的管理方法,摆脱长期面临的困惑。若管理者在管理中引导和帮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既可以节省管理费用,又可使员工保持工作热情,以确保企业组织永续经营和发展的理想照亮每一段航程。
许许多多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证明:员 进行 自我管理时,往往比在严格监督下干得更为出色。2O世纪70年代初期 ,哈佛大学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华顿教授进行了实验。他应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之聘,对该公司设在堪萨斯州的一个专门生产狗食品的工厂,帮助管理人员改进管理办法,下放管理权限,实施员工“自我管理”。很快便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工厂的工人激发了从未有过的工作热情。由于自我管理小组有效地安排工作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使该厂无须安排管理人员值夜班,减少了管理人员,而且还节约了一大笔加班费。同时.该厂也大大增强了管理效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舒。于是 ,该公司很快在所属各工厂推行这种“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管理制度。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许多企业的经营事实证明:推行“自我管理”制可使企业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充分重视和科学利用员工的 “参与意识”,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使之以把事情做得最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工作。员工得到的自主管理权越多,他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汤·瑟马斯承认,由于实行了“自我管理”制,公司的内部利润在4年时间里翻了一番多。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也比原来提高了40%。联邦快递公司的一个 自我管理小组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发现并自主解决某个财务问题而使公司每年节约210万美元。此外,美国的其它许多公司,如斯坦利农产品公司、桑伯格制袜公司、查著拉尔钢铁公司、体莱特——帕卡德公司、梅里尔·林奇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等,也都因实行了员工的“自我管理”,而使公司的利润、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管理效能、生产效率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美国公司的影响下,日本、西欧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也都纷纷效法美国同行,实行“自我管理”制。例如,日本电气公司就因实行“自我管理”,而使企业效益提高 25%,生产率也提高 30%。在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自我管理”制使这家公司的利润 、产品质量等稳步提高,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中屈指可数的大亨。
不少管理专家还据此指出,“自我管理”不仅在制造业中创造奇迹而且还可为银行、通信、科研、旅游、商业等服务性、开发性的行业带来卓著功效。在安泰人寿保险公司里,“自我管理”制的推行极大地减少了管理幅度和中层管理人员,使公司中经理与员工的比例由过去的 l:7降为1:30,而且还使服务质量大为提高。
三、自我管理是真正人本主义的体现
自我管理是实现人本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本质特征。通过 自我管-理-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员工全面自由的发展。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人本管理理念”,讲的是关心人 、激励人,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开发人的良知、潜质和智慧,从而使人全面发展,实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更进一步说,人本管理是对人性的肯定和赞美,是崇高的信仰和情感。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什么呢?就是没有紧紧抓住最关键的部分一 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许多人更多关注的焦点是我给了你培训、详细的工作分析、合适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有其他的种种有益的人文关怀,你就得照着我所说的去做,达到一定标准,否则就不行;而很少想过,制定这些标准和程式以及如何实现它们。在这方面,可能员工的想法比管理者更为积极和更为有用。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 自我管理 ,而非要求员工完全按照已经全部设计好的方法和程式进行思考和行动。员工的自我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目标,但是真正做到却非常不容易;这不仅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具备培训 、帮助和引导的技巧,还需要极大的热情、耐心以及正确的态度。我们知道,IBM公司对员工的关心体贴以及其终身培训制度一直为业界所称道,从小沃尔森时代的鲜明的纪律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 IBM的员工不仅能坚定不移地信守和奉行公司的价值理念、遵守既定的规则,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员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
四、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
1.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有学者认为,成功需要 80%的“情商”和 20%的“智商”,而“情商”与“智商”一样,各 自只侧重了自我认识的一个方面,对于成功来说,其影响作用仍然是有限的。成功是与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智力、情绪或性格的某个单项指标是否高超,而是取决于各单项之间的合理组合乃至最佳匹配,即取决于智商与情商的有机结合 ,而这种有机结合则需要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
一般来说 ,一个人某些基本的自身条件是较难变动的,如纯智力因素,但认识 自身的智力特点、性格特点及情绪特点并加以妥善管理,学会自我管理 ,发展自我,其能力却可以经努力而不断提高。一个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不仅能较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项人生任务,而且在客观理解他人、摆正自己与他人位置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便在 自身与环境、主观与客观这两个方面都能实现基本条件的最佳利用,把 自己安排在一个最能做出贡献的地方 ,从而大大提高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率。
2.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对个体而言,如果要摆脱平庸的业绩 ,抛离单纯的表面行动.同时将这种追求卓越绩效的精神演绎成为自觉的行为,那么就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内心思维进程。自我管理——这种个人发展战略不仅能帮助 自我高效地服务于组织,更能自如地舒展自我身心。换句话说,也就是使自我不仅拥有更丰富多彩、更心满意足的个人生活,同时又能使自我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性智慧和意识有机地组合,使自我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更有效地融为一体。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这种严格的、科学的、不懈的自我管理,否则就无法遇逆境而不玩,处顺境而不惰。历史上那些极成功的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一直都在进行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自我管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成功者。
个人的进步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管理。德鲁克认为,获得成就的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能做出贡献,享受了充实的人生和实现r自己人生意义的人。而这种成就需要围绕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实现自我价值,依靠好的、自觉的自我管理来获得。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是完整的同一过程,自我管理是基础和途径。
五、自我管理有利于青年学生及国民素质的提高
对于青年人和学生的培养教育,过去只偏重知识教育和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校教育和对年轻人的培养中,我们应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包括对于年轻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人以全方位的素质面对人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现代化是共同的追求,我们国家也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战略 目标,然而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因而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实现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观念现代化、思维现代化和行为现代化。有效的自我管理是现代人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必须通过个人的自觉意识和活动来具体表现,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人的现代化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但是这离不开个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人的现代化实现的现实条件和基础。自我管理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实现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正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是个体达到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要建立高效文明的社会,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需要进行国民的自我管理素质教育。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国民素质水平普遍很高分不开。日本国民素质高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社会和企业为其国民和企业成员进行 自我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 日本,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自动电话机、自动兑换机等十分普及。日本的山武·霍尼韦尔公司的领导者认为,人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公司要求其成员有充分的能力担当本职工作,要有熟练的技艺,有与同事密切合作的态度,有为企业献身的精神。该公司要求职工进行自我管理,其现代化管理方式也为其职工进行自我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诸如上岗前的培训制度,透明度很高的晋级制度、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用“工业民-主”的办法,让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等等自我管理要求每个职工在规章制度约束下,尽心尽责,把个人的理想与为公司奋斗的目标相结合 ,还要在工作中树立好的“自我”形象。
总之,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真正人本主义的体现,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也有利于青年学生及国民素质的提高。自我管理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自我管理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所以,要促进人的精神文明,实现人的现代化,构建高效文明的和-谐社会,需要进行国民的自我管理素质教育,需要用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
【员工自我管理的意义】相关文章:
员工的自我管理经验05-11
新员工培训的意义05-17
员工关系管理的意义05-18
企业员工军训的意义03-07
员工绩效考核的意义05-11
员工上岗前培训的意义05-11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和目的06-16
员工培训的意义是什么(精选6篇)03-17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有什么意义10-23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