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管理团队成功的经验

管理团队成功的经验

时间:2022-04-16 08:19:56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理团队成功的经验

学习唐僧团队的成功经验

管理团队成功的经验

《 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师徒历经百险求取真经的故事,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代表。  

这个团队最大的好处就是互补性,领导有权威、有目标,但能力差点;员工有能力,但是自我约束力差,目标不够明确,有时还会开小差。但是总的来看,这个团队是个非常成功的团队,虽然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但最后修成了正果。

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就非常欣赏唐僧团队,认为一个理想的团队就应该有这四种角色。一个坚强的团队,基本上要有四种人: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

德者居上。

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

要说降妖伏魔的本领,他连最差的白龙马都赶不上,但为什么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关键在于唐僧有三大领导素质:

首先,目标明确、善定愿景。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能够为团队设定前进目标,描绘未来生命生活是必要素质。领导如果不会制定目标,肯定是个糟糕的领导。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一个企业,也应选择这样的人做领导,团队的领导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他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公司的文化,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目标。

其次,手握紧箍,以权制人。

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估计早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或者使唤不动他。这也是一个领导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没有权威,也就无法成为领导。但是唐僧从来不滥用自己的权力,只有在大是大非的时候,才动用自己的惩罚权,这对企业领导也是有借鉴意义的,组织赋予的惩罚权千万不要滥用,奖励胜于惩罚,这是领导艺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以情感人,以德化人。

最初的时候,孙悟空并不尊重唐僧,老觉得这个师傅肉眼凡胎、不识好歹,但是在历经艰险后,唐僧的执着、善良和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化了孙悟空,让他死心塌地保护唐僧。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情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往往是做生意先交朋友,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所以在塑造团队精神的时候,领导一定要学会进行情感投资,要多与下属交流、沟通,关心团队成员的衣食住行,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

总的来说,作为企业领导,要用人为能,攻心为上。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有眼光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能者居前。

孙悟空可称得上是老板最喜欢的职业经理人,之所以说老板最喜欢,不是因为孙悟空没缺点,很优秀,而是因为他能力很强,但有缺点。这才是老板最应该用的人才,为什么?假设一个人能力很强,人缘很好,理想又很远大,这样的人往往不甘人下,或者直逼领导位子,或者很容易另起炉灶。

孙悟空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也很敬业、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如何才能留住他,如何提升他的忠诚度,这要靠领导艺术,靠企业的文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认识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遭到唐僧斥责,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但后来在东海龙王那里,看了一幅画,说的是张良三次为黄石老人桥下拾鞋,谦恭有礼,后被黄石老人授于天书,成就了张良传世伟业的故事,老龙王说:“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孙悟空一盘算,觉得有道理,自己被唐僧搭救,而且还可以变妖为仙,自己怎么能这么轻率地就走了呢?所以后来他又回到了唐僧身边。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但“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但已经心系唐僧,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记前嫌,重新回到团队中去,还要在东海里沐浴一下,生怕师傅嫌他。

唐僧用什么方法让孙悟空这么死心塌地?

首先得有规矩,得有紧箍咒。规矩是权威,唐僧如果没有了权威,估计孙悟空早不把他放到眼里了。同样的,企业的制度也要有权威,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不管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有多少阻力,但只要坚决执行下去,逐渐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与文化,让大家自觉地去遵守。

但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要让员工有凝聚力,与企业同心同德,还要靠情感,唐僧就是靠他的情感管理,用他的执着和人品感化了孙悟空。

没有修成正果的目标和愿景,孙悟空也许中途就回去了;没有师徒的情分,估计孙悟空也不会这么卖命;当然,如果没有偶尔的紧箍咒,也许悟空早酿成大错。

但孙悟空这样的员工只能是一个好员工,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什么意思呢?孙悟空最大的乐趣是降妖伏魔,常说“抓几个妖怪玩玩”,这是一种工作狂的表现,他不近女色、不恋钱财、不惧劳苦,在降妖伏魔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但是他天性顽皮、直言不讳,经常把玉皇大帝、各大神仙都不放到眼里,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

但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有了唐僧,就不需要孙悟空有领导能力,否则唐僧的地位肯定要受到动摇。这也就是为什么团队成员的选择要非常慎重,要能够优势互补、能力互补、个性互补。

孙悟空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爱卖弄,有了业绩也就在别人面前显示显示,而且得理不让人,这显然也影响了他继续发展的可能。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非常清楚下属的优缺点,量才而用,人尽其才。

智者在侧。

猪八戒是个什么样的员工?

从好的方面看,他虽然总是开小差,吃的多、做的少,时时不忘香食美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立场还是比较坚定,从不与妖精退让妥协,打起妖怪来也不心慈手软;生活上能够随遇而安,工资待遇要求少,有的吃就行,崩管什么东西,而且容易满足,最后被佛祖封了个净坛使者,是个受用贡品的闲职,但他非常高兴,说“还是佛祖向着我”。更为重要的是,他成为西天枯燥旅途的开心果,孙悟空不开心了,就拿他耍耍,有些脏累差的活,都交给他,他虽有怨言,但也能完成。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旅途还真无聊。另外,猪八戒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对唐僧非常的尊敬,孙悟空有不对的地方,他都直言不讳,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唐僧作为领导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从不好的方面看,他经常搬弄是非,背后打小报告。另外,在忠诚度方面也差,尤其是刚加入取经团队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娶媳妇,一点佛心都没有,而且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和睦。

之所以说猪八戒是个智者,完全是站在当今社会的角度。现代社会,员工的压力都很大,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用到猪八戒的人生哲学了。当然,八戒的人生哲学,只是我们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候的一种自我解脱,不能成为自己的主流价值观。

首先,不要过于强求。

佛曰: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别离、求不得。每一种苦都让我们伤心欲碎,但我们能否就此一蹶不振呢?当然不能,这就要学习猪八戒的处世哲学了。八戒由仙贬妖,而且还成了猪妖,可谓人生不顺,但他过得很快乐。经理人有时在职位、薪酬等个人发展上不得志,是难免的,要学会解脱,不要过于强求,这是人生一大智慧。

其次,不要过于压抑。

经理人压力大,上有领导,下有员工,外有工作,内有家庭。工作、生活,有的还要边读书,供房、买车,中国人的压力本来就比较大,所以要学会自己找乐。八戒压抑不压抑?不但没了老婆,自从跟了师傅,就没吃饱过。但八戒很厉害,人家见人参果就吃,见美女就泡,见妖怪就打,见地方就睡,这叫活得洒脱。不要过于压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有人做过统计,现代女性最想找的老公是猪八戒型的,道理很简单,唐僧太古板,没情调,悟空太机灵,没安全感,只有八戒又幽默,又有情调,还比较实际,是个理想的老公。

劳者居其下。

如果唐僧这个团队只有他和悟空、八戒三个人,那还是有问题,唐僧只知发号施令,无法推行;悟空只知降妖伏魔、不做小事;八戒只知打打下手、粗心大意;那担子谁挑、马谁喂、后勤谁管?可见一个团队,各种人才都要有。

沙和尚是个很好的管家,任劳任怨,心细如丝。他经常站在悟空的一面说服唐僧,但当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语,他又马上跳出来斥责悟空,护卫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企业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给予恰当的位置,如行政、人事、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

沙和尚忠心耿耿,他是唐僧最信任的人,是老板的心腹,但属于那种有忠诚度但能力欠缺的人才,老板喜欢用,但如果重用、大用,就会出问题。许多企业和团队之所以失败,往往坏在沙僧这类角色上,因为是老板的心腹,他们就会得到相当高的权力、地位,但由于能力有限,又无法担当重任,所以往往会造成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总的来说,唐僧团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这个团队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目标统一,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效用,所以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坚强的团队。 

菲尔德--成功塑造管理团队的经历2015-09-12 23:24 | #2楼

塑造一个管理团队的基础是要将完整的信息在同一时间传达给员工,并且保证他们都明白你的意思。根据马克·菲尔德重振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的经验,以下的技能才能真正改变团队的素质:比如让人们互通想法,提高掌控事件的能力,以及对业务背后的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等。菲尔德(现为福特汽车公司美洲总裁)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做到这一点的,这是建立管理团队的一个典型范例。

为与丰田、本田、尼桑以及其他汽车厂商竞争,由福特公司控股33%的马自达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大幅增加投资以进行扩张。但这一举措最终却失败了,菲尔德接管公司时拥有150亿美元的收益和70亿美元的负债。同时,由于赶超丰田、本田和尼桑目标的失败,马自达公司陷入困境,似乎看不到希望。产品没有差异性,品牌也没有重点。简单地说,这家公司不仅在财务上走到了悬崖边上,还在品牌定位和企业自信心上陷入危机。

菲尔德接手的其实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团队。他回忆道:“我只能称其为一些在业务问题和计划实施上互唱反调的个体的组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这次是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在阿根廷的工作经验根本不能起到作用。思维方式、沟通风格,以及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幸好,在正式接手公司之前,菲尔德有9个月的时间出任公司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董事来熟悉公司业务。他接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对公司进行重新定位以渡过难关。

日本文化一向崇尚集体观念,菲尔德从开始就努力让管理层团队了解业务中的问题和现实,以便共同制定业务规划让马自达生存下来,然后能够进一步发展。

“我从一开始头脑就很清楚,”他说,“我需要制定一种机制让管理团队能从我的角度观察业务问题。在日本,管理者都是从职能部门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就算是做到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也从来不能从首席执行官的角度看问题。然而,能否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却是决定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菲尔德很早就发现,几乎所有行业的日本公司都在经营效率上相互竞争。生产线常常是相似的,那些具有更高质量和成本效率的公司往往能够取得竞争优势。而菲尔德决定将马自达定位为一家与众不同的汽车公司。当然,公司依然会坚持优良的质量和成本效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将会和丰田、本田有所不同——在设计上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在性能和操控上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我希望回到我们的根本,像以前做得那样出色,生产非常有创意的汽车,与其他产品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这样一个不同的切入点来参与市场竞争。”

这个决策的实施从一次会议开始,将所有经理们集中起来,统一思想,理解马自达的新定位。

“我要做的主要是将他们聚到一起,将事实摆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如果做出这些变革,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好处以及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菲尔德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这之前,真实情况从来就不能传达到组织的所有人那里。如果生产部门负责人生产了他们计划数量的产品,就认为公司一定会盈利;如果采购部门经理完成了他们的年度目标,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司运转良好。将他们放在一起共同审视,可以让各个部门看到他们在集团整体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公司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

在开始的阶段,菲尔德经历了一段很困难的过程,为避免经理们把自己看作一个发号施令的“空降首席执行官”,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在开始的几次会议中,他请来了两位日本本地的专家,一位是商学院的教授,另一位是金融分析师,由他们来向大家分析马自达面临的状况以及改正的方法。

菲尔德在任销售和市场经理时就见识了日本人的典型行为,即不愿意在会议中讲话。“当时我很无奈,因为在开始的一些高层会议中,我坐在那儿竟没有人对我的话做出任何评论。现在我知道了,我个人得不到的答案,作为一个组织却可以得到。因此,我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让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要做到这一点在日本这样的环境下更加有挑战性。”

开始时菲尔德找来下属做一对一的会谈,他会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意见,然后鼓励他们在下一次会议中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些意见说出来。“我告诉他们,你的意见有什么缺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意见摆到台面上和你的同事们分享,然后我们再一起讨论,为公司找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为了克服下属们不愿意在会议说话的问题,在开会时,他把他们分成三四个人的小组。

“在我们确定将要讨论的议题后,这些小组要花几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得出解决方案。之后我们重新回到大会,让各小组提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逐渐地,我们开始能够在这些会议中得到有价值的观点,活跃的辩论也出现了。对我来说这标志着进步正在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团队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菲尔德的话说就是“和而不同”。管理团队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公司面临的真实状况,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会参与到解决的过程中,这样每一位经理都能够将新的定位带回到自己的团队中,加以贯彻执行。

回顾过去,菲尔德估计自己至少有1/3的时间都用在团队建设上,但在这期间只换掉了一个人。菲尔德建立的这个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比他年龄大,但他却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因为他将这个团队带到了更高的层次,使公司存活下来并得以发展。菲尔德使他们保持同步,讨论业务中的问题,直到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完全理解财务等业务的各个方面,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当所有人都能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管理团队就开始成形了。此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理解了业务的基本要素,比如产品市场、市场细分、顾客群、购买行为、竞争状况、促进或阻碍盈利的因素等。简而言之,你知道的东西整个团队也必须知道。这看起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传统的高层管理者关系中,不管是不是有意识的,领导者通常都不会将业务情况告诉给所有的直接下属。然而即使你和团队分享了信息,也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不断地重复,才能让所有成员达成一致。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可能只会听取你关于他的部门和专业的讲话,挑选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实施。学习曲线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要花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来逐渐加快速度。

关键是要建立内部对话机制,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讨论,进而使团队在要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可获得的资源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要齐心协力,这考验的不只是每个团队成员,还有整个团队的认知范围。当出现分歧时,原有的共识可以提供解决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当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时,可以为未来的对话提供参考。这是一个为协作而搭建的平台。

【管理团队成功的经验】相关文章:

如何建设与管理团队05-10

团队管理的认识与方法06-14

怎样管理餐饮团队06-09

团队冲突管理技巧06-06

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04-19

企业团队管理的特点04-26

建管理团队的意义03-17

管理团队激励口号05-06

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05-11

团队建设管理方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