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时间:2024-03-07 12:19:57 飞宇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卓越的管理者总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做到这个境界的法宝就是战略管理。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是卓越的战略管理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1

  现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的大量生产使需求达到饱和,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顾客对产品的消费在质量、时间、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如生产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电脑辅助生产等,企业制造环境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使之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

  战略成本管理 之所以成为一种新趋势,是因为:

  (1)它是一种实用的管理技巧,绝不是一种新流行;

  (2)它是提供企业达到财务与竞争优势的重要阶梯;

  (3)当管理者有效地学习并使用这种方法,将会产生独特的效果;

  (4)它不仅能促使企业成本下降,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5)它是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开展绩效评估的有利工具。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 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价值链不同于价值增值,它是更广阔的外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链,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部分,一个链节。

  因此,战略成本管理 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战略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 的实质是寻求成本优势(或成本领先)。研究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为我们提出了战略分析的方法:即首先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生产比对手更优质、更独特的产品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性能与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采取产品差异战略可以通过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优良服务,产品设计等方法实现;而成本领先战略则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等方法来实现。

  2.战略成本管理 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已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在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究开发部”“战略研究部”等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着眼于战略等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得深思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诸如生产关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财务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4.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 的观念。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惟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提高成本效益。

  从战略成本管理 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降低成本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2

  战略的制定过程往往都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之一。

  核心策划者法

  在有些公司中,往往由某一个人——企业所有者、董事长或 CEO 承担战略家和企业家的角色,他决定了核心战略的主要部分或者全部战略。这并不以为着最终所采用的战略的所有观点都来自于一个人,也不意味着所有相关的资料搜集与分析都由一个人完成;战略制定者也可能需要与其下属人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与具体部门的人员共同进行分析。但采用这种方法制定战略意味着由一个人负责完成战略展望和战略的主导策划,这个人亲自协调战略制定过程,对最终所采用的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型的创业企业、合伙企业和家庭所有制企业所采用的战略几乎完全是所有者的个人经验、个人观察和评价、战略展望及其商业判断的结果——或许部分重要的职员、外部顾问也会发挥一点作用。

  如果负责战略制定的主要人对于想那里发展、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话,高度集中的战略制定方法就比较适用。核心策划者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所制定的战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制定者的敏感性及其战略判断。在那些拥有多种业务和产品线的企业中,这种方法也容易失败,因为公司的`战略制定需要考虑到许多细节上的问题,以至于个人无法协调战略制定的整个过程。

  授权法

  在采用授权法的情况下, CEO 将大部分战略制定权委托给他认为可以信任的下属、负责关键业务单元和部分的直线管理人员、公司内部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员、对某一流程或职能拥有一定权利的自我 i 导向团队,或者聘请外部顾问团队专门帮助制定新的战略。将主要的战略组成要素的集体讨论、分析和策划工作以及有关战略的大部分细节工作委托给他人完成,这种做法使得公司内部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竞争形势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广泛参与到战略制定的过程中来——这对那些拥有多种产品、开展多种业务并且其经营范围相当广阔或发展相当迅速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明显的优势。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产品、行业越多,地理区域越广,公司总部的管理者越倾向将战略决策权委托给掌握顾客第一手资料的人——这些人能够更好地使公司战略与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条件相适应。市场的变化速度越快,就越有必要将制定战略的责任委托给能够快速采取行动的直线管理者。

  授权法的最大缺陷是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可能缺乏充分的从上到下的指导,缺乏高层管理者的战略性领导。直线管理者通常并没有足够宽的视角和经验,以制定出能够对公司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并且,有些情况下,较低层次的管理者为了安全起见,往往采用保守的、中庸式的战略,而不采用大胆的、创造式的战略。

  第二个不足之处在于,战略制定是否成功取决于组织中更低层次人员的商业谈判和战略制定技巧。例如,组织下属成员在战略判定过程中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如何应对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找到合适的公司定位或更科学地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更好地把握明天的机会。这些人可能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也没有意愿和倾向去思考对当前战略的主要方面进行调整。

  第三个不足之处在于,授权容易给人造成错误的暗示:战略的制定不怎么重要,不值得 CEO 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负责制定战略的群体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陷入分歧或者出现了方向性错误的情况下,如果管理者远远避开战略战略制定过程,这也是错误的。

  授权法可能面临的一种风险是最终所形成的战略可能会受到某些富有影响力的下属成员、某个强大的职能部门或者多数人组成的联盟的影响——如果采用某种他们共同认可的战略,他们将形成共同利益。

  团队合作法

  团队合作法是一种折中的方法。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负责战略决策的管理者可充分利用一些关键的同级人员和下属人员所提供的帮助和建议,制定出得到多数人认可的战略。

  内部创新法

  在采用内部创新法的情况下,高层管理者鼓励公司内部的个人和团队为新的产品线、新的业务提供建议。其基本思想就是充分发挥有发展前途的内部人员的智慧和潜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并采取一些新的战略行动。管理者的用意就是判断那一个建议值得提供支持,为组织内的创新者提供必要的组织和预算支持,让他们的想法付诸实现。这样,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来自那些具有创新性的个人和群体——他们通过得到认可的形式成功地提出某种方案,并最终在推出新产品、监督公司进入新的区域市场或者建立新的企业方面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3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也称企业发展战略计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宏观经济的急剧变化,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具有长远的战略观点,充分考虑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因素,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年度规划不同,战略规划需要考虑更多的未知因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期性,一般要三至五年;二是战略性,对企业采取的政策策略作详细的说明;三是经济性,一般运用现金流量和投资收益率等长期指标进行经济分析;四是应变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在长期性预测的基础上编制的,除了有一套供执行的长期计划外,还应有一套应付意外事变的规划。

  战略规划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全面规划。

  全面规划即在战略期内有关企业各方面的全面计划。制定全面计划的条件是:

  (1)企业目标明确,达到目标的信心大;

  (2)完成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尽可能有把握,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所估计;

  (3)保证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材料;

  (4)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应有了解,且可“控制”。

  二是渐进式计划。

  这一计划与全面计划正好形成两个极端。由于企业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要求企业的目标根据情况而随时改变,走一步看一步。

  三是选择性计划。

  这是一种介于全面计划和渐进式计划之间的折衷计划,它一般只把主要的`计划规定出来,而对今后三至五年内做什么并不十分清楚。选择性计划常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计划所确定的主要行动步骤;

  (2)关键的短期行动,例如提前期较长的项目,一系列行动中的必要的第一步等等;

  (3)保持未来的资源分配,将今后所需要的资源储备起来。

  关于战略规划的编制,至少应包括五个基本方面:

  (1)企业的目标及目的;

  (2)企业要使用的战略和策略;

  (3)恰当的行动计划,它表明不同的步骤将在什么时候完成;

  (4)企业的力量和弱点,将如何处理其中的每一方面;

  (5)财务总结。

  制定战略规划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提出企业的初步目标、决策和任务。考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怎样的目标。

  第二步:分析企业资源。应对资源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估价,分析时既要重视生产和财务方面的资源,也要重视人力的资源,尤其是人的能力和技术。

  第三步:估价企业的潜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的技术能力;二是分析企业的竞争者的情况。把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作比较,分析其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第四步:调研国内外市场,包括对顾客的调研和市场的调研。

  第五步:评价和选择进入市场的报告。进入市场要重视研究企业的顾客、供应者、批发者、零售者在销售渠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怎样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合作。

  第六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其内容有形势分析,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活动日程安排、财政预算等。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4

  一、剔除没有前景的创意

  寻求创业机会的人通常会想出许多创意。迅速剔除潜力不大的那些,就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真正有前景的创意上。这个步骤需要的是判断和思考,而非收集大量的数据。只有把创造性构想和一流的实施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新创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实现赢利。如果你的创业构想明显缺乏创造性,或者你明显不具备任何特殊的实施能力,那就应该毫不迟疑地予以放弃。

  在评估创业机会是否可行时,创业者应该考虑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创业的目标、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契机,以及竞争的基础是专有资产还是快速行动。对创业机会的吸引力(即风险和回报)进行评估和比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创业者还应该以现实的态度评估自己的风险倾向等个人偏好。

  二、做有节制的计划与分析

  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成功的创业者会尽量减少在研究和分析创意方面投入的资源,所以只进行必要的计划和分析,必要时还要大胆做出主观判断。

  在确定分析重点时,创业者必须认识到,哪怕进行再深入的研究分析,也仍然无法排除某些关键的不确定因素。他们还应该避免做那些对行动没有指导意义的调查研究。至于到底要做哪些计划和分析,并没有标准的清单或者普遍适用的方法,而是取决于新创企业的特点。

  三、把行动与分析相结合

  创业者不必等到弄清所有问题的答案之后才开始行动,并且要在行动中随时准备调整方向。事实上,他们常常很难将行动与分析分开。在对创业机会进行全面分析之前就采取行动有许多益处,例如树立自信心和吸引追随者。这样做还有助于创业者制定更正确、更有根据的.战略。成功的创业者会分阶段进行分析,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或风险,就立即着手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还必须能够承认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根据事态的发展调整战略。

  许多成功的创业者几乎不花时间研究分析创业机会以及撰写商业计划,而许多推崇全面分析的公司反倒弄巧成拙,丧失了抓住创业机会的能力。当然,所有的新创企业都应该进行适度的分析和计划。新创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并赢利,就必须拥有把创造性构想与一流的实施能力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优势。因此,成功的创业者不会做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迅速、廉价和及时的方法来做适度的分析。

  总之,创业者应该对自己的创意加以适度的思考和发掘,在猜想、分析和行动的完美结合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战略。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5

  步骤1: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①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使命,使命是对组织目的的陈述,使命回答了如下的问题,即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定义组织的使命会迫使管理者仔细地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

  ②搞清组织当前的目标和战略也是重要的。目标是计划的基础,公司目标是制定绩效目标的依据。同样,对管理者来说,识别组织当前的战略也是重要的。

  步骤2:分析环境

  在分析外部环境时,管理者应当检查具体的、特定的和一般的环境,以发现正在发生的趋势和变化。只有当管理者确切地抓住了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意识到它对组织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第2步才算是完成了。

  步骤3:识别机会和威胁

  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机会和组织面临的威胁。机会是外部环境因素的积极趋势,威胁是负面趋势。注意:同样的环境可能对处于同一产业中的不同公司意味着机会或者威胁,因为每家公司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不一样。

  步骤4: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内部分析提供了关于组织特定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信息。如果组织的任何能力和资源是与众不同的,那么这种能力和资源就被称为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主要的价值创造技能,它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武器。

  步骤5:识别优势和劣势

  组织擅长的活动或者专有的资源构成组织的优势。而劣势是指组织不擅长的活动或非专有的资源,这些虽然是竞争所需要的,但组织并不能独占它。理解组织的文化以及它的长处和缺点,是步骤5的一个关键部分,这种考察通常被忽略。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强势文化或者弱势文化对战略具有不同的影响。

  步骤6:构造战略

  战略需要在公司层面、事业层面和组织的职能层面上分别建立。管理者需要开发和评估战略性的选择,然后选择能够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和利用环境机会的战略。步骤6的结果是组织制定出它所需要的战略,成功的管理者将选择那些能够使组织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

  步骤7:实施战略

  个成功的战略取决于成功的实施,不管战略制定得多么有效,如果不能成功地实施等于纸上谈兵。

  步骤8:评估结果

  即对战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决定需要作出哪些必要的调整。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 6

  目前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于一般企业,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在发展过程中“无战略”或战略管理方面滞后的民营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大量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自己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即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德鲁克曾简单的说,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企业的任何行动都得服务于它的战略,不能在战略产生之后还跟着热点走。前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不切合实际,“纳米”热了跟着“纳米”走、“网络”热了跟着“网络”走、“生物工程”热了跟着“生物工程”走,炒到最后,只有概念而没有产品。

  (二)企业发展战略是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主要规范

  目前因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所以对职业经理人就没有这项考核的指标,经理人只顾企业的眼前利益,拼设备、耗资源,从不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这样就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所依据的基础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自主行为,其行为的依据都是这个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而不要有随机性,一旦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后,它就会作为企业未来很重要的判断企业经营行为和选择经营方向的一种基本依据。部分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权往往集中在老板一个人的手中,因此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总的来说,要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它作为企业行为的基础,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就是它。从管理制度的观点来讲,企业发展战略就不只是目标,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一个企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确定企业应该怎么走。

  三、企业发展战略内容的研究与制定

  近两年的经济情况表明,中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资源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获取,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这就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面临权力构造、市场培养、能力形成、世贸冲击四重压力下寻找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应从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资本融通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发展战略等六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 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如何选择,首先要明确企业在未来的产业定位上是搞一个产业、还是搞多个产业,即选择专业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其次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地域选择范围问题。

  1.发展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的问题木在于需不需要搞多元化,而在于企业自身有没有搞多元化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道路,应取决于当时企业的成长期和成长环境。如果企业处于成熟期,同时该企业目前发展的产业拥有扩张的力度和发展的空间,那么这个企业就完全可由专业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2.发展战略地域范围的选择。(l)同行业领先企业。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条件下,应坚持走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经营地域上不断扩展,从局部到全国,从全国到跨国;在行业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应选择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选择相关性较高的目标进人,并逐渐实现在目标行业内居领先地位。(2)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企业。这类企业首选战略应该是跨国经营,将其在中国积累的能量扩展到可释放的国家或地区。(3)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应该坚守自己现有的行业领域和地区范围,选择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作为标杆,主动地运用标杆瞄准策略,使自己在现有的行业领域或地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市场地位。(4)面临困境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战略绝大多数是分离、重组、出售或破产清算,也就是说需要重新调整产业定位。

  (二)市场发展战略

  所谓市场发展战略,实际就是企业开拓和争夺市场的全部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其措施和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抢占统治权。抢占统治权的目标是争夺市场“领导权’战者是取得市场及产业垄断权。杜邦公司经过15年艰辛的科学研究之后,终于发明了一种真正的人造纤维一尼龙,该公司立即投入了所有的资源来抢占统治权,它开始建造一家又一家的化学工厂,并在传媒上大作广告,因此杜邦公司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塑胶业。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近期在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加速建立加油站,其目的就是抢占市场统治权,抵御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业抢占我国市场的风险。

  2.模仿与柔道。模仿与柔道的思路是在原创者留下疏漏的地方入手进行攻击,从而占领市场。巧妙的“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它比原来的创新者更好地理解了创新的真正含义。个人计算机原是苹果公司的设想,但IBM公司利用这一设想着手设计了一种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机器,以求垄断或至少是控制整个领域,结果就产生了PC机。“柔道”的战略是用巧力以柔克刚。早在1947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意识到晶体管即将取代真空管,当美国的各大制造商们还没有做好转化晶体管的产品时,日本索尼公司以2.5万美元的低价从贝尔实验室的手中购得了晶体管的制造和销售权,最终占领了美国的收音机市场,索尼公司利用同样的战略进军电视机、摄像机的市场。

  3.构筑要塞。“构筑要塞”的目的则在于“固守阵地”,使自己免遭外来者的挑战和入侵,其主要战术为“关卡战术”、“技术战术”、“市场战术”。将“汉堡’做进标准的生产线,让全世界的人吃到味道完全一样的“汉堡”和“乃昔”,这就是麦当劳的标准,谁想用麦当劳这个标准,谁就需要付给麦当劳钱,也就是说麦当劳设置了这个关卡。另外,利用技术专利和特殊的销售手段,也可为企业构筑要塞。传播百年口味和美国百年文化,这就是风魔全球的可口可乐饮料,可口可乐公司自1886年就设置了由14种原料组成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关卡。

  4.创造新客户。创造新客户是~种商业新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推出“创新”。其主要手段:

  (1)创造实用性。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

  (2)利用价格的优势。中国联通用户的增加,主要是价格优势的体现;

  (3)动态调整。“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调整我们的销售和服务思路;

  (4)满足客户的价值观。实施品牌战略、质量战略,让客户觉得值。

  (三)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企业利润的活动,即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对所要实施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谋划,它具有全面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特征,其内容包括:

  1.产品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创新。其步骤为:一是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到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功能?用户的需求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用户的需求是上升、还是下降?需求的分布如何?等等;二是产品创意开发。企业从各个创意源中搜索,选择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意进行综合评估;三是新产品实体开发。其内容为新产品实体设计、试制及产品的延伸;四是新产品商品化开发。其目的是将所开发的新产品变为市场上可以销售的商品,实现马克思所称的“惊险一跳”。

  2.工艺创新战略。工艺创新的目的是保障产品功能、质量、结构、投入产出比及规模的要求;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3.高新技术创新战略。高新技术创新是将高技术成果商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高新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领航带路人;二是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三是企业要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的人才;四是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五是项目选择是关键中的关键;六是企业尽可能地得到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七是较快地进入市场;八是加强技术服务。

  (四)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正确的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驾御好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手段。目前民营企业的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难以消弥,这也是民营企业所面临共性的问题。因此,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l.工作能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这就一方面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培训员工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伸为宪法》也好、《远大宣言》也罢,都是将企业的文化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其目的就是确保员工融入独立的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我们的民营企业往往用很高的条件去引进外边的人来,其后果会造成引进与培养中出现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负作用,实际企业的内部就有这样的人才,其实一些国际著名的公司是极其注重培养内部人才的。

  3.流动与引进相结合。企业人员相对的流动则会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流动过速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4.工作性管理和非工作性管理相结合。要将员工融入于企业之中,就要对员工非工作性的活动有所了解,甚至进行管理。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在放长假期间宁可拿钱组织员工搞一些集体活动,这对一些关键性的人员尤为重要。

  5.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将企业的“人员”转变成“人才”,也就是说将企业的每位员工的能量尽量释放出来,这就要求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二者不可忽视。

  (五)资本融通战略

  资本既包括债务资金,也包括资本资金,而资本融通既是债务资金的融通,也是资本资金的融通。所以资本的融通战略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的关系。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如果这两个关系处理不当,对企业就会有消极的影响。因为债务资金过高时,往往债务会拖死这个企业,如韩国大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超过300%以上,企业出现危机时,债权人立刻出面干扰,要求撤回资金,造成企业因资金的短缺而被迫停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企业为银行打工的局面。当然,资本资金太高,往往体现在社会资金 的利用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用,对社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2.不同种类的债务资金的相互关系。企业债务有银行债务、财政债务、公众债务、社团债务、法人债务等。其中银行债务和财政债务的风险要小一些,但是公众的债务风险要高一些。同时,从使用的成本看,银行债务的成本要比公众债务的成本小。另外,从对内债和外债的风险分析看,因为外债受汇率的影响,而且外债到期必须还,因此外债的风险比内债要大一些。但不同债务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最好是不同债务之间形成一定的合适比列。

  3.不同种类资金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资本金的构成由法人、机构和自然人共同出资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资本金的集中度和分散度的比例关系。目前,国内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普遍存在,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的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也必须相对的改变,这样可使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实际上把处理好资本金的关系,作为搞好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切入点,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制度。

  (六)资本运营战略

  企业要加速发展,就应当由生产经营的领域扩展到资本运营的领域。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就应当由“企业家”转变成“资本家”。东方集团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走了一条从最初的房地产业、企业上市、资产重组、最后涉足金融领域的道路。一般来讲,资本运营战略的选择实际上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运营的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一是为企业体制和企业生产结构服务的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都会涉及到自己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问题,因而要利用资本运营为自己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服务;二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标。部分企业为了扩张自己的生产经营,搞资本运营是一条快速的捷径;三是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直接服务。买卖企业也好,甚至进入资本市场炒股也好,就是为了直接使利润增长。

  2.资本运营的方式。资本运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资产重组;二是资本交易。如果为了实现改制、结构调整和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为目标,那么往往就选择资产重组的方式;如果要是为了直接获取利润,那么就选择资本交易的方式。

  3.塑造资本运营的平台。如果没有资本运营的平台,就很难搞好资本运营这项工作,所以搞好资本运营就要塑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平台。建立资本运营的平台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入并控股金融机构;二是拥有相应数量的上市公司;三是进入并控股相应的基金。这样就给资本运营做好了进口和出口的准备。

  总之,以上六个方面浅谈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同时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一是加入WTO的规则肯定对民营企业经济会有良好的影响;二是国企改革也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西部开发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四是北京申奥的成功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民营企业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切合实际地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管理者如何制定战略】相关文章:

护理管理者如何制定目标04-19

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04-19

管理者的战略定位04-19

管理者缺乏战略技能04-19

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制定学习计划01-08

企业战略管理者的作用04-17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06-09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04-22

请假制度如何制定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