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沟通
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 ———《大英百科全书》
沟通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已经不再是一种职业技能,而是一种生存的方式。管理名言
如果我能够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以后的感受如何,那么我就敢信心十足地果敢断言,我已经充分了解了他,并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影响并改变他。 ———卡特罗吉斯
沟通的渠道
1.常用的沟通渠道
在沟通的定义中说到了沟通的媒介,也就是沟通的渠道,如:电话、电报、电视等。那么,我们在进行沟通的时候,都经常用到哪些渠道呢?
(1)语言沟通。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都在进行着语言的沟通。现在又可以通过移动电话进行沟通。
(2)文字沟通。企业每到年终,都要求写总结报告。在实施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客户提供一个投标方案,这都是文字的沟通。
(3)肢体语言。我们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肢体语言表达商务礼仪。
(4)多媒体技术。比如说以前的讲座,是老师坐在讲台上,同学们在下面,通过老师说你听进行沟通。现在老师可以用投影仪,用笔记本电脑,通过幻灯片和同学们进行沟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沟通的效果。
2.沟通渠道的选择
在选择沟通渠道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肢体语言。在人们传达信息的时候,实际上语言表达只占表达方式的35%,而其余的65%则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说同样一句话,如果加上手势和表情,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2)表和图像。在会议中或者做报告时,除了文字以外,更鲜明的表达方式是图表、图像。图表、图像可以使意图更直观、更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说企业今年年终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20%。直接用饼图或者柱状图,使沟通更形象更直观。
(3)语言沟通。在语言沟通的时候,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或者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沟通能力
表面上来看,沟通能力似乎就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实际上它包罗了一个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已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因此建议程序员们在某些场合还是要注意一下仪表,不能邋里邋遢蓬头垢面,讲话要有力,要有自信。
沟通方法
(1)悉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眼睛不躲闪,全神贯注地用心来听;
(2)勇敢讲出:坦白讲出自已的内心感受、想法和期望;
(3)不能口出恶言: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4)对事不对人;
(5)理性沟通,有情绪时避免沟通;
(6)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
(7)要有耐心,也要有智慧;
(8)学会拒绝;
什么是沟通技巧?
简单的说就是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谋求一致。由此可见.沟是手段,通是目的。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不愉快、不顺畅、难堪、挫折、失败、不幸,均与缺乏沟通或沟通不成功有关系,英国学者帕金森有一个著名定律——帕金森定律:“因为未能沟通而造成的真空,将很快充满谣言、误解、废话与毒药。”家庭之间,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无不需要经常性的沟通,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对事业尤为重要,没有沟通,其体系组织就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合作,没有合作,就不会有团队,没有团队,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会成功。所以说沟通它是联络感情的纽带,它是通向友谊的桥梁,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了解沟通的过程
若想了解沟通的过程,就需要对大脑的运行方式作些必要的了解。尽管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是很清楚大脑是怎样整体运作的,但大脑活动的相当一部分以及大脑是怎样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已为人所知了。
生产出复杂的思想并将之予以沟通是人脑的主要成就之一。它执行三项基本的任务,其中两项是吸取和加工大脑接收的材料,第三项就是把材料加工生产成连贯而有意义的思想。
吸收印象
见到、听到和感觉到的材料根据人们独特的偏好被大脑作为图画、词语或声音吸收和存储起来。就有些人而言,视觉形象能产生最大的冲击,而对其他人而言则可能是言语、声音或触觉最重要。大脑每日接受成千上万个印象,这些偏好方式据说是在12岁时成形的。
加工思想
不同类型的输入材料储存在大脑的不同“记忆库”里,并且为了能生产出思想,各部分必须相互协作。大脑这种找回被选信息并进行必要的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但这样不容易。有时完全没有困难,但有时要从语言库中取出词汇来命名储存在视觉库中某人的容貌会有困难。这就好比银行里装有定时锁的保险箱,是由随机定时释放开关启动的。
生产语言
为了把思想转换成语言传输出去,必须生产出一种用以表达的设施。这涉及到给物体命名、寻找动词并且把名词和动词组装起来,以便形成互为关联的句子。因此,要说出“猫儿蹲在垫子上”这样一句话,大脑的三个部分必须同时协调运作。
有时您会觉得要把自己的意思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困难,这并不奇怪。
所以有些人在处理视觉概念时需要有图表或模型帮助理解,另一些人能想像物体的形状,但找不到适当的名称;还有一些人不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句子。
您是否还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您别无他法,只好说:“您知道我的意思是什么”,急切地希望对方已经知道。
人们每当缺少适当的名称时,总会找一个来进行沟通。据传,澳大利亚某位定居者看到一只奇形怪状的动物,就问一位过路的土著人是什么。回答是“kangaroo”。这位定居的移民万万没有想到,“kangaroo”在当地土语里是“我不知道”的意思,而这却成了我们所知道的“袋鼠”的名字。
可变因素
总而言之,人脑的思维过程大致相似,但为了使自己免遭外界信息和刺激的压倒,人们学会了选择和加工信息。也就是说:并非所有散布的信息都被吸收。
被吸收的信息将被个人独特感知能力、情绪状态,以及性别进行判断和评价。
感知能力
首先,人们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在他们产生思维的方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您已经意识到,所见之物有时是幻觉,它只不过是对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耍了个花样以使其见到或期望见到的事物。
人的感知是自出生以来通过基本的学习而形成的,包括态度和假设、动机和兴趣的发展。感知的事物在许多方面会影响到思想的生产方式,如:
选择信息:经历相同事物的人极少获得相同的信息。
解释情景:使用相同信息的人几乎会相当肯定地根据各自评价对信息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作出假设:解释情景的人可能把互不关联的事件或事实当作相关联的,反之亦然。
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印象、先前的经验和企望以迥异独特的方式生产思想,即对信息的加工,但这种加工的余地是相当大的,而且明显带有偏见,它本身会影响沟通的过程。
情绪状态
感觉的方式在您加工信息和生产思想的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情绪状态会过滤吸收和输出的信息。
接收或输出的同一信息会根据情绪是否高涨、平静或超然作不同的处理。例如:如果您觉得情绪激动或紧张,沟通就有可能受阻,因为您本应更为理智的思想过程可能被这些情绪所蒙蔽。您还有可能以一种比预期更加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接受信息。
如果您对与您进行沟通的人抱有强烈的反感,您对信息的解释很有可能受您看法的影响。同样,您所沟通的任何内容也有可能受别人对待您的态度的影响。
如果您对某事特别感兴趣,您更有可能选取与自己心仪的事物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而且会忽视或根本不去注意其他事。
因此,人们的情绪状态能左右接收和传送信息的方式,还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性别
不管喜欢与否,交流者的性别在沟通过程中也起着作用。众所周知,男女大脑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影响着各自的沟通方式,例如:
男性大脑的语言和视觉结构似乎彼此联系较少,而女性则不然。女性具有较强的整合视觉和语言的能力。这意味着男性长于集中精力处理个别事物,而女性则更能通观全局。
男性大脑内控制侵略性的区域较活跃,而女性控制情感的区域影响力较大。这使得男人在沟通中更具有竞争性,而女人则合作得多。
男女感知和接受语言也各不相同。举个例说,“I am sorry!”这句简单的话,如果出自一位男性之口,就通常会用来表达同情,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因此,如果某位女子听到一则悲惨的消息后对一位男子说:“I am sorry!”,男士一般会认为女士根本无意怪罪他。
如此说来,可以完全归咎于不同性别而产生的差异能显著地影响男性和女性吸收和评价彼此沟通的方式。
沟通能力是中层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能力。
很多中层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往往可以归结到“沟通能力不足”。管理老板、激励下属、团队建设、和同级沟通、和客户沟通等等,无时无刻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因此,中层管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改善至关重要。
有文章把中层管理人员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叫“恐龙型”中层经理,这类经理能力很强,但是却常常要和上司“谈一谈”。
第二类叫“奴才型”中层,满意其忠诚,但不满意其能力。
第三类叫“小媳妇型”中层,唯唯诺诺,像个受气包。
以上三类,其实都是对中层负面的看法。除了以上负面看法外,大家还经常提到,有些中层还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上边想、下边望,中间有个顶梁杠”,意思是公司很多想法、目标、创新的东西一到中层那就顶住了,像个“肠梗阻”。很多中层都有雇佣思想,“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没有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
第二,忙就是好。很多中层认为“忙就是好”,越忙越好。但忙得是不是有效率,忙得是不是发挥了中层该有的作用,考虑得不多。
第三,归罪于外。很多事情归罪于老板、归结于企业、归结于市场、归结于下属,归结其它部门等等。认为下属现在能力比较差,公司管理跟不上,所以有些事情自己也没有办法。
第四,存在“等、靠、要”思想。很多中层不去创造条件,而是等条件具备了再说。
第五,局限思考。有些中层只考虑部门利益、小集体利益,不从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导致了部门分割,相互不配合,甚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拆台等现象。
中层管理人员的位置确实非常特殊。
对下他是上司的替身与代表,其言行代表着公司和上司;对上,他要遵守作下级的职业准则,严格执行上级决定。很多中层之所以“糟糕”是因为他们不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出现各种“角色错位”现象。
第一种是把自己错位成“民-意代表”。有些中层往往要代表群众,代表基层和上司谈谈,当下属有什么抱怨的时候,他马上就站出来,抱打不平,替下属和上司谈判来了。很多中层认为我向上级反映情况,我把来自基层的想法反映给上司难道不对吗?这种初衷是对的,但注意你不是“民-意代表”、不是“群众领袖”,因为你的职务是被任命的,不是被选举的。员工有话愿意同你讲,并不是因为你能代表他们,而是你被任命在这个职位上。实际下属在向你抱怨的时候,他其实是在向公司抱怨,而不是在向你这个人抱怨,你在这个职位上,就应该向下属解释和说明。而有些中层往往说这是公司定的,上面就这么要求的,或者你去问公司。实际上这就是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出现角色错位。
第二种,错位成领主。很多中层当被任命为部门经理的时候,往往把这一亩三分地看成自己的了,自己说了算,这也是一种角色的错位。
第三种错位,向上错位。有些中层往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没有种好,偏偏替老板操心。有句丑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实际上你坐在什么位置上想什么位置上的事,说什么位置上的话;结果有些中层经理往往天天替老板操心,而忘记自己的一亩三分应该怎么来种。我们说:经理人不仅要正确地做事,还要做正确的事。有些经理往往误解了这句话,我不仅正确地做事,还要做正确的事,不正确的事我不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已经向上错位了,由你当法官来判别你上司的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其实作为下属你无权评判你老板的对错,你老板决定的对错最终只能由市场来判断,或者由他的上司来判断,而不是由你来判断。有些中层认为上司不对就不执行或者打八折执行或者拖延,这样很多组织的目标、战略怎么能够得到贯彻呢?
第四种错位,就是把自己错位成“自然人”。有一个企业新来了一名员工,上班的第三天就辞职了,当老板问中层这个员工为什么要辞职呀!中层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上班第三天他就要求辞职”。仔细一了解原来是这样的,新员工上班的第二天,中层就对他说:“你怎么跑我们公司来上班了,我们公司都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我们想一下,两个月没发工资谁高兴?谁都不高兴了。不高兴你应该向你的上司讲,你不应该在你的下属面前抱怨、发泄不满,实际上这时候你就把你错位成“自然人”了。你作为中层,在下属面前是一种职务行为,代表公司,而不是代表你个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会上不说,会下乱说,把自己错位成“自然人”。“自然人”的表现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当然这是不好的。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你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和客户、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的上级、下级、平级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沟通技巧较差的个体常常会被别人误解,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是否能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反映是否了解正确的沟通的知识、概念和技能。这些问题看似无足轻重,但是一些工作中的小事和细节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态度。
【案例】贝聿铭是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师。在一次正式的宴会中,他遇到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宴会嘉宾云集,在他邻桌坐着一位美国百万富翁。在宴会中,这个百万富翁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现在的建筑师不行,都是蒙钱的,他们老骗我,根本没有水准。我只不过要建一个正方形的房子,很简单嘛,可是他们都做不出来,都是骗钱的!”
贝聿铭听到后,他的风度非常好,他没有直接地反驳这位百万富翁,他问:“那你提出的是什么要求呢?”百万富翁回答:“我要求这个房子是正方形的,房子的四面墙全都朝南!”贝聿铭面带微笑地说:“我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你提出的这个要求我可以满足,但是我建出来这个房子你不一定敢住。”这个百万富翁说:“不可能,只要你能建出来,我肯定住。”
贝聿铭说:“好,那我告诉你我的建筑方案,我将在北极的极点上建这座房子,因为在北极点上,各方向都是朝南的。”
在这种正规的商务场合,贝聿铭并没有使矛盾冲突升级,而是很好的、很委婉地反击了这位百万富翁。
中层管理人员如何和老板沟通
与老板沟通,一直是我的弱项,这个问题困惑了我许许多多年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当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或看到这个问题是,不免有所思,渐有所悟。我的体会有三点:
一、一个企业,老板的观念和管理意识在什么水平上,就决定了企业能够发展到什么层次上。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老板的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你对老板的企业发展意图、发展规划、发展途径和手段,乃至老板的价值观念、社会法则、是非准则了解到何种程度以及你的认同程度,就决定了你是否具备了和老板沟通的基本条件。
二、和老板沟通是否顺畅会因时间、地点、事件、双方的心境而异。老板不是圣人,同样会有许多的困惑,但老板是否会不耻下问,这就因人、因事、因时、因需而异了。即使老板求教与你,你的回答是否得体,是否正中下怀,能得到多大程度的认同,又当别论了。如果你的意识超前于老板,你说的老板听不懂,则无异于对牛弹琴,会被认为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多半会招致敌视。如果你对问题的认识较片面、表达的又不是很贴切,则会被认为是无知、浮浅,会招致鄙视。真正求智问贤,虚怀若谷的老板是没有的,起码我没有遇到过。
三、老板对你的知识、能力的认可程度如何?也是你与老板沟通顺畅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员工对老板来说分为三种人:第一种是心腹要员,言听计从。第二种是可用之才,择言而论取舍。第三种是不得不用之人,说与不说都无济于事。以上三种人中,你属于哪一种。
四、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老板与员工的沟通是不一样的。在创业阶段,因为要上下同心,克服困难,所以会广开言路。在上升阶段,因业绩飙升,前景无量,此时的老板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你就人微言轻了。到了守业阶段,因宏图大展,事业有成,此时的老板霸气横生,君临天下,必然是一言而定乾坤了。
因此,员工与老板的沟通,不在于你的知识、能力,也不在于你的赤胆忠心,更不在于你先天下之忧的胸襟,而在于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当然,以上看法仅对于正直、诚实的一般人而言,对于鸡鸣狗盗的鼠辈、阿谀奉承之徒,那是又当别论了。故而我的忠告是不必苦思冥想,更不必千方百计,只在于老板的需求,沟通无极限,只是有条件。随缘吧。你以为如何?
【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沟通】相关文章:
职场上如何巧妙沟通06-11
如何提升沟通技巧范文03-06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技巧06-07
如何跟客户沟通技巧01-14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05-16
中层管理人员工作述职05-18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技巧05-05
如何提高职场沟通技巧05-20
创业人如何破沟通问题05-18
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沟通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