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贫女原文及赏析

贫女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4-16 14:15:26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贫女原文及赏析

贫女原文及赏析1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翻译/译文

  译文

  汝河岸边有个贫穷住家女,边行边哭声音凄凉又悲怆。

  自己说道:“家中父亲年已老,独生小女孤单没有男丁壮。

  郡吏抓丁之来何等粗暴相,县官惟命是从不敢来相抗。

  督促遣送不要一刻有停留,老态龙钟抓去还要扶拐杖。

  殷殷勤勤嘱托四旁之近邻,有幸能得众位多多来相帮。

  最近听说有的同乡已回家,打问消息疑虑生死心慌张。

  果然在那冰冰寒冷冬雨中,老父冻僵死在壤河岸边上。

  女子质柔体弱无力将父拖,横尸旷野又无银钱作埋葬。

  始知世上生女不如只生男,虽存世上究竟何事可承当。

  扪胸声声悲号大呼叫苍天,我生我死到底将是怎么样?”

  赏析/鉴赏

  赏析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第二小段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时日,闾里有人从戍所回来。贫女前来问讯,怀疑她父亲还在勉强撑持,但回答的是她父亲已在寒雨中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

  第三小段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叙说老父死后,贫女弱质,孤苦无依,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也无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抢地,悲痛自己是个女儿,不如男子,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

  全诗语言质朴,字字悲辛,纯用自诉口气,真挚感人。诗里写的,仅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个实例,但这个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当年兵役过滥,使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惨实况。诗的小序说:“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可见当时无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内殃,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是十分惨痛的。

  创作背景

  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今河南中部县治)县令,在汝河流域。当时西夏犯边,朝廷下令征集乡兵,如司马光《论义勇六札子》所言,造成“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离散,田园荡尽”。又值夏雨成灾,河水暴涨。作者区区县令,无力改变局面。做此诗与《田家语》同时。《诗经·周南》有《汝坟》篇,为乱世之辞,作者以之为题。

  赏析二

  这首诗是描写汝坟贫女哭诉朝廷的兵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此诗所写是有史实根据的,作者原注称“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据与作者同时的司马光《论义勇六割子》之《第一割子》说:“康定、庆历之际,赵元吴叛乱……国家乏少正兵,遂籍陕西之民,三丁之内选一丁以为乡弓手……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流离,田园荡尽。”(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可以与此诗所写互相印证。不同的是此诗以一个家庭的悲剧形象地反映这段历史,龙钟老人拄杖应征,死在阴雨严寒之中,弱质贫女,无所依托,“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这种对生命绝望的呼唤,比历史记载更生动、形象并深刻地揭露兵役的残酷和罪恶。这便是这首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这是一首叙事诗,开头二句交代环境,引出人物。“汝坟”,指河南汝河岸边。《诗经·周南》中有《汝坟》一首,诗中以妇女口吻说道:“鲂鱼额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朱熹《集注》认为是写“汝坟之人”,“供纣之役,其家人见其勤苦而劳之”。事情竟如此之巧,历史上最反动的纣王在这里征集徭役,宋仁宗也在这里募集兵丁,诗人通过这一令人容易产生联想的典型环境,便把这次徭役的性质告诉读者。下面便同样以妇女的口吻控诉徭役的罪恶——“行哭音凄怆”,真是高度的艺术概括!你看她一边行走,一边啼哭,那声音多么凄惨、悲怆!仅这一句造成的气氛已笼罩全篇。

  从“自言有老父”以下,可分三个段落。这位女子只有一位老父相依为命,“孤独无丁壮”一句很像北朝民歌《木兰诗》所说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在交代了家庭成员以后,便说郡吏突然上门,把老父抓走。一个“暴”字写出了郡吏凶恶的气势,而“县官不敢抗”一句则是对“暴”字的补充,连县官都不敢违抗,何况平民百姓呢。这里的“县官”,恐是诗人自指。“督遣”二句,几乎使人听到郡吏呵斥声,他们凶神恶煞似的督促壮丁们离村,不准迟延,更不准停留。女子的`老父虽已年迈龙钟,步履维艰,还要拄着拐杖前往兵营。女儿见状,于心不忍,便再三嘱咐被抓去的邻人,希望邻人路上多多照顾老父。这“四邻”二字,反映出被抓者之多,恐怕比历史上所载的“三丁选一”还大大地超过。以上为第一段。[8] 过了一段时间,村子里渐渐有人被放回,女子连忙去打听,在她心目中,老父或许还能勉强支撑。“疑犹强”三字,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极为贴切,这使人们想到在老父去后,她心中始终忐忑不安,疑信参半:一会儿担心老父累倒了,一会儿又希望他能活着回来。由于经过这样的铺垫,下面“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便如晴天霹雳,震撼着这位女子的灵魂。啊,老父果然死了,在大雨严寒的时刻,在“僵尸相继”的壤河道中!诗笔至此,达到了高潮。这是第二段。

  老父死了,只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又能依靠谁呢?老父的尸体横躺在壤河道中,又有谁给安葬呢?生者如此痛苦,死者如此凄惨,这是一幅惨绝人寰的图景。面对如此现实,女子毫无办法,只好自怨自艾:她恨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代父从军,又不能为父营葬,虽然活着又能顶什么用呢?最后她捶胸顿足,口呼苍天,是生是死,莫知所从。“将奈向”,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云:“义犹云奈何也。”如黄庭坚《归田乐引》词:“前欢算未已,奈向如今愁无计!”盖为宋时俗语。此诗用这三字作结,颇符合诗家所说的“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值得人们吟味和深思。这是第三段。

  此诗的特色在于叙事中带有真挚的感情。作者虽是客观地反映当时徭役带给人民的苦难,但通过诗中人物之口抒发了父女之情、反对暴政之情,特别是最后一段写老父横尸道路,女儿欲葬不能而自己的命运又生死未卜,呼天抢地,感人至深。因此此诗又可称之为“叙事抒情诗”。

  通览全诗,值得惊叹的是诗人在创作上的勇气。他把犀利的笔锋直接指向宋朝的兵制,激烈地反对统治者所进行的战争。“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二句,颇值得人们深思。郡吏为何那样凶暴?县官为何不敢违抗?简言之,是因为来头很大。这不是在暗示上有朝廷撑腰么?宋朝以诗歌讥切时政,往往是要受到处分的,苏轼的“乌台诗案”便是一例。比苏轼略早的梅尧臣用比苏轼激烈得多的诗篇,的确是十分难得的。

贫女原文及赏析2

  《贫女》

  唐代秦韬玉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注释

  译文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注释

  ⑴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⑵拟:打算。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益:更加。

  ⑶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⑷怜:喜欢,欣赏。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时世:当世,当今。

  ⑸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⑹斗:比较,竞赛。

  ⑺苦恨:非常懊恼。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贫女原文及赏析3

  原文:

  秦韬玉《贫女》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解:

  1、蓬门:茅屋的门,指贫女之家。

  2、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的服饰。

  3、共怜句:意谓共惜时世艰难而妆饰从俭。作者的时代也已至晚唐。按:白居易《新乐府》有《时世妆》,诗中所描写的实非俭妆,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浓妆”,所谓“时世妆”,即最时髦的打扮之意。故未取。

  4、苦恨:甚恨。

  5、压金线:按捺针线,指刺绣。

  韵译:

  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

  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评析: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

  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贫女原文及赏析4

  《贫女》

  作者: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解:

  1、蓬门:茅屋的门,指贫女之家。

  2、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的服饰。

  3、共怜句:意谓共惜时世艰难而妆饰从俭。作者的时代也已至晚唐。按:白居易

  ??《新乐府》有《时世妆》,诗中所描写的实非俭妆,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浓

  ??妆,所谓时世妆,即最时髦的打扮之意。故未取。

  4、苦恨:甚恨。

  5、压金线:按捺针线,指刺绣。

  韵译:

  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

  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

  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

  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

  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

  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评析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

  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

  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

  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贫女原文及赏析5

  原文: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事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

  贫苦人家的女儿不认识漂亮的绫罗锦缎,想托个好的媒人去说门亲事又感到伤心。谁能爱我这高尚的风格和情调,共同怜惜艰难时世中俭朴的梳妆。敢夸我的十指灵巧针线做得好,不知别人把双眉画得短长。深恨年年缝制华丽的衣服,却只是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

  注释:

  蓬门:茅屋的门。此处指出身贫寒。

  绮罗:一种高级的丝织品。

  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

  怜:爱。

  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斗:比较,竞赛。

  苦恨:非常懊恼。

  压:刺绣的动作。

  赏析: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这是一个未出嫁的贫女的`独白,她不幸的遭遇反映了不公平的世态人情,勤劳节俭的高尚品格不被人们欣赏,低下庸俗的反而受到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诗人藉此抒发了内心的不平。

贫女原文及赏析6

  汝坟贫女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

  (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6)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壮:壮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14)依傍:依靠。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15)适:刚才。

  (16)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7)疑:迟疑。

  (18)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19)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20)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21)拊膺:捶胸。膺,即胸。

  (22)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赏析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第二小段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时日,闾里有人从戍所回来。贫女前来问讯,怀疑她父亲还在勉强撑持,但回答的是她父亲已在寒雨中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

  第三小段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叙说老父死后,贫女弱质,孤苦无依,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也无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抢地,悲痛自己是个女儿,不如男子,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

  全诗语言质朴,字字悲辛,纯用自诉口气,真挚感人。诗里写的,仅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个实例,但这个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当年兵役过滥,使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惨实况。诗的小序说:“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可见当时无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内殃,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是十分惨痛的。

  创作背景

  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今河南中部县治)县令,在汝河流域。当时西夏犯边,朝廷下令征集乡兵,如司马光《论义勇六札子》所言,造成“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离散,田园荡尽”。又值夏雨成灾,河水暴涨。作者区区县令,无力改变局面。做此诗与《田家语》同时。《诗经·周南》有《汝坟》篇,为乱世之辞,作者以之为题。

贫女原文及赏析7

  贫女

  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

  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

  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

  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

  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

  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

  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鉴赏

  此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凸显了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编为一卷。

【贫女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贫女》原文及赏析03-28

贫女原文及赏析02-21

《贫女》原文、译文及赏析03-08

汝坟贫女原文及赏析08-31

贫交行原文及赏析02-15

咏贫士原文及赏析05-12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09-15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04-29

叔向贺贫原文及赏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