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括号混合运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有些四则混合计算题目能自觉选用简单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是复习课,通过复习,要求大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二)复习运算顺序
1.请学生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归纳:一个无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练习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辅导差生。
(3)集体校对答案,提出注意点。
4.练习第2题(投影)。
(1)48减去46除368的商,差是多少
(2)56加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3)问:怎样才能做到文字题列式正确?
(4)讲评及归纳:
A.文字题中的和、差、积、商的含义要正确理解。
B.要弄清除和除以,乘和乘以的关系。
C、正确使用括号。
(5)学生列式计算,集体校对答案。
(三)复习简便计算
1.投影第3题,请学生分析各题的简便算法。
2.教师归纳,有些题目不只一种简便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如:48×25
48×25=48×100÷4=4800÷4=1200
48×25=12×(4×25)=12×100=1200
48×25=(40+8)×25=40×25+8×25=1200
48×25=(50一2)×25=50×25一2×25=1200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结果。
4.集体校对答案,比一比,哪些同学计算简捷正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完成了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大家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和合理的简便方法。
(五)作业
1.书本第69页4、5。
2.《作业本》第55页(五十五)。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体会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在下面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
10 4 2
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只有加、减的运算顺序。追问:如果算式中只有乘、除呢?
2、在下面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
10 4 2
让学生说说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题。
(1)导人。
谈话:周末,小红带了50元钱来到文具商店。(出示例题图)从图上你可以搜集到哪些信息?(笔记本每本5元,书包每个20元,水彩笔每盒18元,钉书机每个 12元,钢笔每枝8元)小红买一个书包花了20元,还剩下一些钱,她还想买些笔记本,可不知道这些钱还能买几本笔记本,你能帮她算一算吗?先列分步算式计算,再列综合算式。
(2)尝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交流。
①指名说分步算式,教师板书:
50-20=30(元)
30÷5=6(本)
②提问: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计算?
③让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综合算式和产生的疑问。板书:
50-20÷5
④提问:算式50—20÷5中有除法有减法,按照我们学过的运算顺序的规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题目要求我们先减后除,而列出的算式却是先除后减,这样列综合算式行不行?你知道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讲述: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因为数学上还有个规定:括号内的要先算。
⑤提问: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么改?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完成板书:
(50-20)÷5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完成计算,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⑥提问: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
2、教学“试一试”。
18×(36+24) 95-(74-50)
(1)学生独立试做,指定两人板演。
(2)评讲: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说说计算结果。
(3)提问:这两道题如果没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小括号呢?
(4)讲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1题的小括号改变了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第2题的小括号改变了从左往右算的顺序。
3、归纳。
提问:通过刚才几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一个算式中带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板书: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
(2)在班内共同订正后提问: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2)指定学生板演,每人计算一组题。
(3)全班共同订正。
(4)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中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
(1)70-30+15 先算加后算减
(2)36+30÷6 先算加后算除
(3)54-4×8 先算乘后算减
(4)24÷3×5 先算乘后算除
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3
教学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P9——P10
教学目标:
1、了解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2、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6×4+28 65- 25+40 12×5÷6 172 - 42×3 24×3+32×5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四种运算叫四则混合运算。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在算式里有括号,又按什么顺序计算昵?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教学例4
1、教师出示教材例4的算式:96÷12+4×2。
(1)观察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指名板演:96÷12+4×2
=8+8
=16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
教师适时介绍:可以利用小括号改变运算的顺序。
启发学生思考:只要在算式中加上一个小括号,就可以满足要求,即:96÷(12+4)×2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96÷(12+4)×2
=96÷16×2
=6×2
=12
师:在这个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
(4)介绍中括号的知识。
教师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及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
(5)学习计算带有中括号的算式。
出示算式:96÷[(12+4)×2]。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指名板书
96÷[(12+4)×2]
=96÷[16×2]
=96÷32
=3
(6)对比中强化认识。
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是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教师强调: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试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第二环节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例5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一共有30人要租船游玩,每艘小船20元,可以坐4人;每艘大船35元,可以坐6人。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
2、分析与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与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
(1)方案一: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需要租8只小船,共花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
30÷6=5(只)35×5=175(元)
需要租5只大船,共花175元。
师:在这两种方案中,方案一更省钱。同学们想一想,方案一中的租船方案是否还能进行优化更加省钱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方案一中,全租小船,有一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可以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条大船,这样更省钱。
(3)方案三:组合租船。
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们是先假设全部都租小船或大船,然后再进行调整,保
证每艘船都不留空位,还要考虑每艘船的租金。
本题中,因为每艘小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20÷4=5(元),而每艘大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35÷6≈6(元),所以尽量租小船,这样会更省钱。
三、巩固发散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5×[(470- 320)÷15] [35+(62-15)]×32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完成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评价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租船
(1)方案一: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
(3)方案三:组合租船。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 =155(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4
目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录
―、万以上数的认识...........................................(1)
万以上数的读写.............................................()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7)数字编码...................................................(4)用计算器计算...............................................(1)整理与复习.................................................(8)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6)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1)
加减法的关系...............................................(1)加法运算律.................................................(7)整理与复习.................................................(2)三'角.........................................................(79)
线段、直线和射线...........................................(9)角的度量...................................................(8)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0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03)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问题解决..................................................(21)整理与复习................................................(29)
五、相交与平行.............................................(39)
相交与平行................................................(39)
六、条形统计图............................................(49)
条形统计图................................................(49)
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6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64)
八、探索规律...............................................(82)
探索规律..................................................(82)问题解决..................................................(93)整理与复习................................................(01)综合与实践:节约一粒米....................................(07)
九、不确定现象.............................................(12)
不确定现象................................................(12)
十、总复习..................................................(219)
总复习..................................................(219)?2?
衔接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①
第1课时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主题图,第59页例1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3.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例1图。
①本单元为衔接内容,仅供20xx年秋季四年级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引人:昨天老师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逛的人真多,我也去逛了一圈,给你们看看当时的图片。”
?1?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出示主题图。
教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发现(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根据图能发现1个现成的数学问题:(1)买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要多少元?至少能提出1个数学问题:(2)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了多少元?
教师根据情况板书两个问题,引导点拨:这两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哪一个?为什么?[问题(1)条件不够不能解决,只能解决问题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先解决问题()。(板书例1)
[点评: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将新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紧密结合。既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让新知识有旧知识的依托,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和突兀,能激发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6个;买书包用去55元。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分析:①“一共用去多少元”包括买的哪些东西?
②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试着自己做一做,小组内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提出综合算式=7X6+55。
教师: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综合式来解答。
?2?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①先说说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
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7X6+55”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这种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作四则混合运算。
引出课题:四则混合运算——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②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
③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解决主题图中问题(1)。
①再看看刚才的问题(1),你觉得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就能解答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条件:成人衣服每件120元,儿童衣服每件29元)
②想一想:你会怎样做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能试着用今天学的综合式来列式并解答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提出算式=120+29X3,重点说说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教师:看看问题(1)(2)所列算式,都属于哪种运算?在解答时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看来,以后我们遇到混合运算中有乘法和加法时,都应该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那如果是乘法和减法呢?你觉得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例1的变式题。
教师:老师将刚才的问题(2)变一下,看看你会怎么做?
出示问题(3):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10个,买一个书包用去55元。买10个文具盒比买一个书包多多少元?
①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你能列综合式并计算吗?试一试,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7X10-55。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5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沟通
1、练习:(卡片)
30+30÷342×380÷16+2
12×5-60+28×5×10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100÷5×3(43+57)×(28-21)
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32+540÷18和100-(32+30)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学生组题,老师板书例1、100-(32+540÷18)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巩固目标、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
(90-21×2)÷1270+(750-65×11)
三、巩固发展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
72÷(6+3×2)72÷(6+3×2)72÷(6+3×2)
=72÷9×2=72÷6+6=72÷12
=72÷18=12+6=5
=4=18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4
48÷(4+2)×4
48÷(4+2×4)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0+120÷24)×460-80÷16×3
150-75÷25×230+(96-12×5)
(1070+28×289)÷18(468-359+268)×8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6
第1教时(总第1教时)
教学内容:三步式题--教材第1页例1,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4.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2+30÷342×380÷16+12
12×5-60÷28×5×10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卡片或投影)
130-100÷5×3
(43+57)×(28-21)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32+540÷18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划上线。)
学生组题,教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例1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第1页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投影逐一出示)
72÷(6+3×2)72÷(6+3×2)72÷(6+3×2)
=72÷9×2=72÷6+6=72÷12
=72÷18=12+6=5
=4=18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位加上括号,分别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及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同时运算的道理。
技能目标: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的运算。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有序的思维能力和良好得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在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同时运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20—8×2÷4 420×(13+57)×90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师小结。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揭题展标
上面着组题大家做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前学的四则混合运算自己来解答三步运算试题(出示课题),看谁能最快掌握运算技巧,正确计算。
2、尝试
出示例1 66×38—987÷21
(1)独立思考
(2)学生试做
(3)反馈讨论(两种情况)
66×38—987÷21 66×38—987÷21
=2508—987÷21 =2508—47
=2508—47 =2461
=2461
讨论:两种算法结果相同吗?哪一种更为简洁?为什么两边可以同时脱式?
(4试一试
196÷4+56×12 16×50—36÷4
(5师生小结
4.自学例2
(73+65)÷(210—164)
(1)学生试做
(2)反馈讨论
(3)试一试
(13+47)×(52—18)(1024+4370)÷(24+38)
(三)反馈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练一练”第3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练一练”第4题。
4、“练一练”第5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怎样的问题?运算顺序怎样?是怎样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22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8
教材分析:教材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一家人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三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3)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计算器。
教法、学法:教师以指导学生预习,组织探究活动,设疑解难为主;学生以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预习导航:1、关于课本100页的三道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一、小组释疑
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预习到的知识得到互补,解决部分疑问。之后再在课堂上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二、尝试练习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五一假期,小明和爸爸妈妈就是从广州坐轻轨去珠海玩,其中经过的站点有顺德站、小榄站、中山站,南朗站和终点站珠海北,下面是各站点之间的距离
路段里程/千米
广州南—顺德16.3
顺德—小榄36.7
小榄—中山30.6
中山—南朗16.2
南朗—珠海北16.4
总里程116.2
小明:“妈妈,我们到小榄了。”妈妈:“是啊,还有多少千米我们就到珠海北了呢?”
师:从资料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小明妈妈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算式)
生1:30.6+16.2+16.4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116.2-16.3-36.7
生3:116.2-(16.3+36.7)
2、尝试练习
师:请大家尝试在练习本上计算。(请三位同学出来板演)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0.6+16.2+16.4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用计算器验算)
116.2-16.3-36.7从左到右依次计算(验算)
116.2-(16.3+36.7)先算括号里第1第2赛段路程和(验算)
师:同学们做出了三种解题思路,谁能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请小组内相互讨论:
小结:求还有多少千米到达珠海北,可以直接把没走的几个路段路程相加,也可以根据总里程多少千米减去已经行驶过的2个路段段的千米数,减的时候可以依次减,也可以求出行驶过的千米数的和来一次减。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所以就以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为主,然后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合作提炼
师:同学们能用一句话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一个式子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归纳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检测反馈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9.72+14.4-9.92 85.7-(15.3-4.8)
40-(2.75+0.86)9.5+4.85-6.13
2.我是裁判长,错的改正过来。
(1)4.8-1.25+2.75(2)8.75-(2.75+3)
=4.8-4 =6+3
=9 =0.8
3.练习十七第3题
4、练习十七第4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分层次展开,由浅入深,由点到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收获。体现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有不同的发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0.6+16.2+16.4 116.2-16.3-36.7 116.2-(16.3+36.7)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以突出重点,简洁美观为主。]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9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至万以上数的读法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读数中的相关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1.复习。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
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教师可以抽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百十(一)个
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完图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
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
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适时板书完善表格)
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这里需特别强调“??”表示的具体意思。
2.数位和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1)认识数位。
借助已经填好的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介绍什么是数位。
完善数位顺序表: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明确这里的“??”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并熟记。
从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十位是什么位?
①认识数位分级。
教师介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②观察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引导总结:
个级、万级、亿级都有四个数位;每个数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
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二)学习万级数的读法
教师:刚才通过对数位顺序表的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么多新知识,现在我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原来的读数知识来正确读出下面资料上的大数呢?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学生尝试读数。
自己独立试读或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可质疑并完善答案。
尝试方法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抽学生读出教科书例1中的.大数。
学生再次正确读出例1中3个大数,并把正确的读法写在书上。
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尝试,抽学生回答,全班总结。
62和620000读作:六十二和六十二万。这两个“62”所在数级不同,所以读法就不同。309和3090000读作:三百零九和三百零九万。虽然都有“309”,但后一个“309”是万级的数,所以读完后要加“万”字。
580和5800000读作:五百八十和五百八十万。
全班总结方法。
抽学生归纳,全班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要正确读数,一定要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级。
先把大数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三、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一第1题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自我纠错。(对错题说明错因。)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2,题(做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汇报。
学生自我纠错。
五、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完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2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2,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2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下面
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忘记了。
课件出示:781252457866017560000
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完善答案。
你们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引导小结: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复习数位顺序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位顺序表。
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二、自主探索新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多位数都能准确读出来,下面再看这几个数,它和上面的数又有什么不一样?它的正确读法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例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快速写出例2中的3个大数)
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050006读作:
307000490读作:
1800020000读作:
学生尝试读。
学生看黑板上的数据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读,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上提示,修正自己的答案,把例2补充完整。
小组交流。
组长关注组员的答案,组内修正答案,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请小组汇报组内统一的答案,关注这样读的理由。再请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小结读法。
从高位读起;乙级读完加“亿”字,“万”级读完加“万”字;乙级和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
上的数的读法来读。
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不读?学生尝试归纳。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教师适当板书。
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页例2的“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
亿位万位个位
1374689读作:
120900085读作: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小组交流,修正组内答案。
错题汇报,关注学生错因分析。
7回头总结,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8位同学各自拿着课前准备的其中一张数字卡片上黑板前排成一排,抽下面同学读出这个大数。
再让9个同学各自拿着一张数字卡片排成一排,抽学生读。
小组游戏,抽出数字卡片读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单。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位数,它的
最高位是百万位。
70385600的最高位是()位,这个数中3表示3个(
)。
选择。
320600000读作()。
A.三亿二千零六十万B.三亿二千六十万
C.三亿二千零六十万零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
A.计数单位B.数位C.七位数
用数字3个0和4,5,7,按下面要求写出七位数。
一个零都不读。()
只读一个零。()
要读三个零。()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全班交流。
学生纠错,交流错因。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修正答案;小组内修正答案;各小组错题汇报,关注错因分析。
四、反思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例5、例6、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例题
教学设计:
一、新课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2、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3、总结有关0的运算
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
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
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7-17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出示四道混合运算,学生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二、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4、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6、练习二12、1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7、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1
本课题教时数:7本教时为第6教时备课日期9月14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三、组织练习
四、布置作业
我们过去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不少内容,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讲解四则运算
思考: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种运算?
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
序是怎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看第21页上面的三组题。
(2)第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特点?
(3)第二组的两道题各有几级运算?
(4)第三组的两道题又有什么特点?
(5)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都有的题目,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6)请同学把书上的`有关内容自己看一看。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五第6题。
思考:这一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五第7题。
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
练习五第4题。
课后感受
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就是在正确率上还需下大工夫。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4÷6+2×8
(2)(84÷6+8)×2
(3)84÷(6+8)×2
84÷(6+8×2)
2、小结计算顺序。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汇报信息
2、根据回答简单板书相关数据,要求什么问题?
3、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先求什么呢?
4、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方法一:(8+6)×2
=14×2
=28(人)
84÷28=3
方法二:
84÷(8+6)×2
方法三:
84÷[(8+6)×2]
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指84÷[(8+6)×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揭示课题并板书
6、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们说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信心试一试吗?
7、提问:这里的中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8、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8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简单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并交流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依次分析各式
分析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方法二与问题存在矛盾
练习写中括号[]
运用中括号自我改正,同桌互相交流改正后的算式
学生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通过每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你明白了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并组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各自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3)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4)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5)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学生阅读,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240÷[(68-53)×2]560÷[(12+8)×4]
312÷2-24×4320-40×3+66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3、东东看一本98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2倍。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学校买来20套课桌椅,共用去1040元。已知椅子每把12元,桌子每张多少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3
检测目标:
1、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提高学生混合运算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3、学生能否运用学到的混合运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检测内容:教材配套练习卷
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二、计算:两步计算混合运算。
三、判断,改错
四、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运算顺序的选择)
五、不计算比较大小。
六、解决问题:
1、张叔叔到文具用品商店买了2枝钢笔,每枝钢笔18元,他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2、食堂运来面粉420千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120千克。如果每天吃掉大米12千克,这批大米够吃多少天?
3、林场栽了450棵松树苗,栽了270棵柏树苗。将这些树苗栽成40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4、同学们参加暑期夏令营。低年级参加夏令营的有21人,高年级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是低年级的11倍,高年级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比低年级多多少人?
5、江老师买一张光盘用去26元,买5张软盘用去75元。一张软盘比一张光盘便宜多少元?
6、(1)一本像册有24页,每页可放照片4张。3本这样的像册可放照片多少张?
(2)一本像册有24页,每页可放照片4张。放288张照片,需要几本这样的像册?
7、张师傅要加工600个零件,已知他前3天加工了120个零件。
(1)前3天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2)加工剩下的零件还要多少天?
练习分析:
总体情况:
本次单元测试合格率为97%,优秀率为63%。最低分43,一人60分,一人70,满分学生有8分。本单元分成两大部分:一是计算类,二是解决问题.计算部分总体情况良好,问题存在于少数学生因计算没有过关。
主要成绩:
本单元的重点是混合运算,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掌握得比较牢固,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都比较快。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养成耐心、细致、塌实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次练习的解决问题,都是一些三年级教材所学过的内容学生也都能认真分析,并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混合运算,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学生的.解题思路相当清晰。
存在问题:
本单元的练习内容比较单一:计算类和解决问题,题量也不是很多,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计算能力计算时的细致耐心程度都存在极大的问题。就解决问题而言,小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策略都有待提高。
努力方向:
1、近来学生中间有玩游戏的现象发生,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有厌学现象,老师一方面找学生谈心,一方面多多联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努力克服计算中的“低级”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在认真做好培优的同时,重点做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掉队。
单元评价反思:
一、整体情况:
本次单元测试3班合格率为98%,优秀率为55%。最低分57分,满分学生有7人;4班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74%。最低分66分,满分学生有4人。本单元分成两大部分:一是计算类,二是解决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计算没有过关。
二、具体情况:
本次单元练习的重点是混合运算,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掌握得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过关。但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3班,基本都出现了计算错误。特别是如780÷26,14×18,325-295,48+192等,许多学生都错了。一些学生对于过去的计算有遗忘。
三、改进措施
1、一方面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防止学生因有进步而自我满足,产生骄傲情绪。
2、利用自习适当补充计算习题,提高计算能力。
3、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掉队。
单元评价反思;
一:整体情况:
本次单元测试1班合格率为98%,优秀率为70%。平均分91分,最低分57分,满分学生有6人;5班合格率为98%,优秀率为66%。平均分90.6分,最低分48分,满分学生有7人。本单元分成两大部分:一是计算类,二是解决问题。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判断题:混合运算因运算顺序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学生在改正时有学生没有将计算改正过来,而将题目按计算改了。这需要学生明白,在改正练习中,首先要看编的题目本身是否有错,如果有错的话,要改题目。当题目本身没有错误的话,就要改正错误的计算。
3、用符号连接两个混合运算,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大小时,学生受前面练习的干扰,认为只要改变了运算的顺序结果也回变化,判断结果也没有用计算来检验,造成判断错误的情况比较的多。
4、应用题最后1题“张师傅要加工600个零件,已知他前3天加工了120个零件。(1)前3天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2)加工剩下的零件还要多少天?”
在解答第2问时,很多学生算成了一共用了多少天。说明对问题的审题还需加强。
5、在应用题的计算中小括号的运用也有问题,该用没用,不该用的乱用。
三、解决问题措施
1、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与巩固。
2、加强学生对审题的训练。
3、在认真做好培优的同时,重点做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掉队。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三、四步计算式题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在练习中明确运算顺序,弄清“先乘除后加试”中的先乘除不是先乘后除,而是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学过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要注意的有哪几点?
(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2.口答:(用投影卡片出示)
38×412+17×3(50-26)÷5156十243
37×4+8120÷3-35687÷335-35÷7
(二)基本练习
1.第1题。(小黑板出示)
(1)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
(2)想明白每道题目的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四道题目,用投影校对运算结果。
(4)统计每组同学的答对题数,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2.讨论下面各题,讨论后再计算,(以四人小组讨论)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以上三道题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在。
(2)每位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三道题目,并先作自我评价。
(3)设问:为什么以上三题的计算结果都不相同,是什么“符号”在起作用?
(三)变式练习
1.判断下面的题目运算是否错误?把错误改正过来。
(1)请各位同学看课本第48页中的第3题,先审题,再判断。
(2)让中等偏下的`两名学生讲述思考方法和过程,指出错处,并要求本人能说明错的原因。
(3)为帮助全班同学都弄清这2道题目,教师再用投影仪把这两道题出示。再作分析,矫正。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2.根据数字变化填写运算符号。(投影出示)
①200○l00○50○16○80②200○100○50○16○80
=300○800○80=200○2○1280
=290=198○1280
=1478
以上①、②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自提注意点。
(四)训练小结
1.课内当堂练习及评价。
(1)做课内作业第48页第4题中的四小题。(约做5分钟)
(2)当场校对,并自己指出错处,及时订正。
2.小结、设问:四则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分层练习
1.大部分同学做第48页第2题。
2.做完第2题的同学,有时间请完成第49页第5题。
3.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做第6题。
(六)作业:《作业本》第40页(四十)。
(3)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组织练习
三、解答思考题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1.口算练习四第5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口算一遍。
2.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每一题对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进行订正。
3.做练习四第7题对比练习。
(1)做第7题第一组
先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做第7题第2组
思考:第二组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后进行集体讲评。
(4)小结:有时虽然数和运算符号的排列次序相同,但因为有的有括号,有的没有,有括号的位置也不一样,所以运算的'顺序就不同,这样计算的结果就不一样。因此,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定要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根据要求加小括号。
思考:如果不加括号,最后一步算什么?能根据后面的要求加小括号吗?
学生先进行尝试,然后组织交流。
1.解答第一组题
观察左、右两个算式,思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组织交流。
2.解答第二组题。
学生先判断第二组的得数是否相等。
指名学生口答。
指出:200÷2×4含有乘、除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除法再算乘法,200÷(2×4)有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相同,因此得数也就不同。
练习四第8题
课后感受
这节课上得很顺利,学生的反应也很好,思考题都在讨论下完成得很好。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案02-22
乘除混合运算的教案03-02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03
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04-07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14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括号混合运算04-04
混合运算教案15篇02-22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02-21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