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学情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设计意图
这是在温州市电教年会上展示的一节课,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结合了明明和他的好朋友游公园这一主题情境,从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开始,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合作学习等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从而感知、体会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在使用教材时,在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获得主动发展,并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4、目标预设
⑴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⑵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⑶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⑷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国庆节那天,明明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去公园玩。瞧!(课件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算什么?怎样列加法算式呢?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再请生汇报(师板书)。(有相同加数和不相同加数的算式)
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出各个式子加数都相同。(这个加数不同的算式这节课我们先不研究--做上记号),再引出每个算式都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
二、新知探求
1、感知乘法
大家到底是不是会了呢?电脑老师给大家出了几道题,请你写一写加法算式。(课件出示)3个4相加;5个2相加;(马上校对)这两个小朋友已经会写了,如果让你写30个5相加,会怎样?(请3、4个学生谈,多花点时间)那我们让电脑老师来帮我们写一写。(课件演示)长吗?(长)有什么办法使这个算式写得短一些而且意思不变吗?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请生汇报,你知道算式怎么写吗?引出30×5(板书)。(对!用乘法算是比较简便)关于(30×5)这个算式,你知道什么呢?(引出30×5表示的意义和乘号)板书乘号,乘号像什么?这种方法就是今天小朋友认识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
2、学习乘法读、写
30×5谁已经会读了?(请生试读,板书:读作30乘5)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指名读。你知道30个5相加还可以怎么写乘法算式?还可以写成5×30(板书),谁来读一读(板书读作:5乘30),再指名读。
三、巩固练习
1、现在30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你们已经会了,黑板上还有这么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能不能也把它们改写成乘法算式呢?(生讲师板)
2、在公园里,明明他们玩了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以后,走过草地的时候发现,(课件出示小蚂蚁找家情境图)小蚂蚁正在找家呢!你们知道它们的家都是在哪里吗?先仔细想一想。(生口答师演示)
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跟着明明他们玩了公园,又帮小蚂蚁找到了家,还学会了数学知识。象刚才小朋友玩摩天轮一样,求摩天轮上一共有多少人玩,可以用加法算:4+4+4+4+4,也可以用乘法来算:4×5,请小朋友看一看,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四、应用拓展
1、接着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跟着明明到池塘边坐一坐。(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和今天这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怎么列乘法算式?
2、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来吗?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跟着明明游公园是学生乐于做的事情,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身为教师,只有完全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渴望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帮小蚂蚁找家”这一情境的设置,自然又巧妙地将学生“请”进了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知识的巩固在一种愉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着......
在一系列的练习之后进行小结,我觉得非常必要,它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这一环节形式多样,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供了机会。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学习进行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五、教学片段实录
〖感知乘法〗
师:大家到底是不是会了呢?电脑老师给大家出了几道题,请你写一写加法算式。(课件出示)3个4相加;5个2相加;(马上校对)
师:这两个小朋友已经会写了,如果让你写30个5相加,会怎样?(请3、4个学生谈,多花点时间)
生1:会很长。
生2:太长了,我两行都写比完。
生3:那么多5相加,如果都写完,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
......
那我们让电脑老师来帮我们写一写。(课件演示)
师:长吗?
生:(异口同声)长。
师:有什么办法使这个算式写得短一些而且意思不变吗?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生:老师,我知道,用乘法。
师:你知道算式怎么写吗?
生:30×5
师:(板书)。对!用乘法算是比较简便。
关于(30×5)这个算式,你知道什么呢?(引出30×5表示的意义和乘号)板书乘号,乘号像什么?
这种方法就是今天小朋友认识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在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计算比较麻烦的时候,恰倒好处地给予点拨引导,让学生说出用乘法计算。在此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思考、交流、讨论,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有发明创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及开放性教育的魅力。学生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真正成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精神,对于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堂实施,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明明游公园这一主题情境贯穿始终,创设了跟着明明玩公园,帮小蚂蚁找家,池塘边的数学问题等情境,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努力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在交流中学数学
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同桌讨论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尽情地说,课堂成了学习信息的交流场。在这种情境中的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多彩的、有效的。
3、在需要中学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节课以跟着明明游公园这一实际生活为背景,将现实生活虚拟化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4、结合多媒体学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媒体的运用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生活化,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的展现,正如“乐思方有思泉涌”。
总之,这节课能将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多媒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为生动活泼有趣的跟着明明游公园,帮小蚂蚁找家等活动,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实现了课程的整合。数学课堂发生的新变化,不正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5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6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2×56×4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连线。
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5×44×5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准备
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二)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发继续学习的需要,这是教和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成点。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捕捉这些资源的生成点,了解学生的起点,根据学生实际调控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资源共享。在教学中重视数形的有机结合,提供具体情景,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1、了解起点
首先通过谈话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然后从学生的谈话中找出值得质疑的问题,从而引入新知的探究。这样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用好学生身边的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探究验证
这个环节以情景引入,直接出示小棒图提供同数相加的学习素材,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对照,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讨论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3、解释应用
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了解起点
1、引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板书课题)问: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之间有不同意见,由学生自己各抒己见,师不发表任何意见)
(2)你会说哪些乘法算式?(指名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一写)
(3)会读这些算式吗?(读刚才同学写在黑板上的算式)学生尝试读教师指导正确的读法。
2、关于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导入: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探究验证
1.创设情境
谈话:昨天,我们班玩拼图游戏,有的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了这些图形(出示图,共5幅)。看,他们拼出了什么?
(师在黑板上贴出以上图形时,有意把每幅图形上下之间的位置分开,为下一环节写算式做准备。)
交流汇报(有小伞,三角形,星星,花边,小屋和树)
2、展开
(1)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呢?请列出算式。(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
(2)反馈汇报:引导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师:你想汇报哪幅图?算式是什么?
生:我汇报的是小伞图,算式是:5+5+5+5=20(师把算式板书在小伞图的下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4=20
师即时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算式的?同时及时板书
5×4=20。
【备选一】如果学生先汇报乘法算式,就先请其解释算式的来历,再通过提问:“谁有不同的方法?”来引出加法算式。
【备选二】如果学生之中没出现用乘法计算的方法,就提示:谁能用乘法来表示吗?
这样通过引导,每幅图都分别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都适时板书每一道正确的算式。最后完成板书:
5+5+5+5=205+5+4=14
4×5=205×4=204+4+4+1+1=14
3+3+3+3+3+3=18
3×6=186×3=1814+6=20
10+10+10=30
3×10=3010×3=30
(3)观察并同桌讨论
咦!左边的怎么既可以写加法算式,又可以写乘法?右边的怎么只能写加法算式?
讨论: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把加法改写成乘法?
(4)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老师现在想到了一个乘法算式(4×3),你猜这个乘法是从哪道加法算式变过来的?
生思考作答,引导说出两道加法算式。(3+3+3+3=12或4+4+4=12)
4.小结:现在你知道了乘法的哪些知识?
5、你认为刚才××同学说的对吗?(解释课前提出的问题。)
三、解释应用
1.出示主题图,先指导看书,这个游乐园里有哪些活动?(观缆车、过山车、小火车)选择你喜欢的活动算一算一共有几人?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1)报出乘法算式,问:4×3表示什么意思?
【备选】如果报出加法算式,就问乘法算式怎么写?
(2)你喜欢乘法还是喜欢加法?
2、用乘法表示下面的加法
8+8+8=()×()4+4=()×()
1+1+1+1=()×()9+9+9+9+9+9=()×()
如果有10个9连加,乘法算式是什么?30个9?100个9?
3、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5×2吗?
(提示:5×2表示什么意思?你可以用画图、声音、动作或写加法算式等来表示5×2的意思。)
首先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这样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用好学生身边的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这个环节,我以情景引入,直接出示教材上的小棒图提供同数相加的学习素材,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样充分利用教材的范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资源共享。重视数形结合,提供具体情景,学生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对照,理解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同数连加与乘法的联系,同时再次数形结合,形象的巩固了乘法的意义,并通过提问:你喜欢加法还是乘法?初步体验乘法的简洁性。
再次体验乘法的简洁性
拓展升华,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张扬个性的空间。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了解起点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与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问: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3×3=9,爸爸教的。
生2:我知道九九八十一,大同学那里学过来的。
生3:3个8是24。
......
有学生说1×1=1,另有个学生急切插嘴,说“1×1应该等于2”,(老师微笑,不发表意见,而把两个算式都板书出来。)
师:你会说哪些乘法算式?请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演4×5=203×4=1210×10=100
师:会读这些算式吗?
学生尝试读教师指导正确的读法。
......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1×1=1,也有说1×1=2,到底谁说的对呢?
有一学生说,1×1=1,因为1×1就是一个一。(较多学生脸上现出茫然的神情。)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并非一张白纸,通过提问来了解起点,然后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用好学生身边的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差异,他们对乘法知识的了解也不同,而学生提出的1×1=1还是1×1=2?则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乘法的欲望。
片段二、探究验证
情景引出小棒图后,师: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呢?请列出算式。
(生独立列式,师巡视,发现有的写加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
汇报交流:
师:小伞图共用了几根小棒?算式是什么?
生1:5+5+5+5=20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4×5=20
师(面露欣喜之色):你是怎么想到4×5的?
生:因为我看图上有4把伞,每把都用了5根小棒。
师及时称赞:“你真了不起,乘法的知识也知道了”。学生听到老师的鼓励,纷纷举手。老师微笑指名回答。
生3:还可以写成5×4=20
教师适时把学生说的各种算式板书在对应的小棒图下。
由于有以上的提示,学生汇报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时,都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都适时板书。
反馈最后一幅图(房子和树)时,学生只说了14+6=20这一种,就没人举手了,师故意加强语气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学生一时陷入迷茫。
师:(面露疑惑)咦!左边的怎么既可以写加法算式,又可以写乘法,右边的却只能写加法算式呢?(小组讨论)
组1:左边的每个图形都一样,右边的都不一样。
组2:左边的加法中数字都一样,右边的加法中数字不一样。
师:对,加法中的数字一样也就是“加数相同”,适时板书:相同加数。象左边这类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除了用加法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
师:5+5+4=14能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呢?
生1:不能,因为这里的加数不一样。
有一学生插嘴说“如果把4改成5就可以了。”我乘机问:为什么改成5就可以了呢?
生:因为改成5以后,加数就都一样了。
师:那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把加法改写成乘法?
(生同桌相互交谈着,不一会儿,举起了几只小手,后来,小手越来越多了。)
生1:当加数都一样的时候可以改写成乘法,加数不一样的时候不能改写成乘法。
生2:求几个几的时候用乘法。
师生共同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适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老师现在想到了一个乘法算式4×3,你猜这个乘法是从哪道加法算式变过来的?
生1:4+4+4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2:3+3+3+3
师语带夸张地说:“原来这道乘法还能写出两道加法啊!”
......
这里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差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资源共享。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通过比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学生可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重视数形结合,提供具体情景,学生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对照,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既顾及了教学的起点,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片段三、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5×2吗?
开始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我提示学生:5×2表示什么意思?
你可以用画图、声音、动作或写加法算式等来表示5×2的意思。
学生独立尝试以后,纷纷举手。
生1:我画了两个“正”,一个正有五笔,表示2个5。
生2:我写的是2+2+2+2+2=10,表示5个2连加。
生3:我画了五个“×”,一个“×”有两笔,表示5个2。
......
此时,下课的铃声已响,学生兴致依然很高,个个都意犹未尽,这时,我说:“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特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你们,请听:×××××-|×××××-||刚才老师是怎样拍手的?”
生:先拍5下,再拍5下。师接上话头:也就是拍了几个5?
......
在整个“解释应用”的环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更主要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反思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本节课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是借班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基础一点也不了解。而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的乘法知识,比如乘法算式的读写、一些乘法口诀等,但乘法的意义在大多数学生的头脑里还是模糊的,陌生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亲身经历体验、理解反思的学习平台,这样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二)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一个程序操练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探究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而且都有学好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又如在练习阶段: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5×2吗?也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01-0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1-03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02-2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11-15
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案02-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5-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2-0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