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蜜蜂》教案最新

《蜜蜂》教案最新

时间:2024-02-26 16:05:1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蜜蜂》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蜜蜂》教案最新,欢迎大家分享。

《蜜蜂》教案最新

《蜜蜂》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制作有关蜜蜂的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学习2—6自然段,体会法布尔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句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3)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理解“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4)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发布而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里,而是这种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学家,在当时他也无法解释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布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

  三、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件出示:蜜蜂的分类、蜜蜂的语言、蜜蜂采蜜)

  四、实践园乐园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小练笔: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3、自主实践: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叫小女儿守着———放蜜蜂

  成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蜜蜂》教案最新2

  课前透视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教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

  (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⒉、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为下堂课教学做准备。)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总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

  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蜜蜂》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蜜蜂教案03-26

蜜蜂的教案03-29

《蜜蜂》教案06-19

《蜜蜂》教案01-09

《蜜蜂》优秀教案03-02

蜜蜂做工教案03-05

蜜蜂引路教案02-26

《蜜蜂做工》教案01-15

《蜜蜂引路》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