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教案

时间:2023-03-29 08:59: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蜜蜂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蜜蜂的教案

蜜蜂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渺小”、“酿造”的意思。

  2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学习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提出专题: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12课《可爱的小蜜蜂》,它是著名作家杨朔写的一篇文章《荔枝蜜》中的一部分。我们来看一下,他省掉的开头。(。课件出示:“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2从这一节中,你认为,我喜欢小蜜蜂吗?(不喜欢,感觉不舒服)可你看课题,把它读一遍,你从课题中发现,我喜欢蜜蜂吗?从哪个词中看出我是喜欢蜜蜂的?(可爱)

  我对蜜蜂为什么开头不喜欢,后来却觉得它可爱了呢?(。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讨论的东西。

  提示:蜜蜂什么地方很可爱,作者在参观“养蜂大厦”的过程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用“——”画出有关的句子,想想读读你体会到了蜜蜂的可爱之处了吗?(自由朗读全文)

  二、研究专题:

  板块一

  1:“我”在养蜂大厦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你体会到蜜蜂的可爱了吗?

  a、“大厦”为什么要加引号?“大厦”指什么?

  b、“成群结队”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看出了什么?(蜜蜂多)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还能读出点什么来吗?(蜜蜂采蜜忙)

  c、看到这沸沸扬扬的情景,你会想什么?(说不定蜜蜂也在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蜜蜂当成什么来写了?(人)

  板块二

  2:在养蜂大厦,“我”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酿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可自己吃的.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一只工蜂最多只能活6个月。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1)

  请男生读一读这段话,再请女生读一读这段话,说说看,蜜蜂在劳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蜜蜂的可爱了吗?

  (1)劳动时间长:一年四季

  整日整月

  (2)劳动态度:酿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这让我想到了诗人罗隐的诗《蜂》,你会背吗?给同学们背背看,“为谁辛苦,为谁甜”呢?

  (3)

  生命短暂:6个月

  (2)听了老梁的介绍,我的心不禁?“一颤”什么意思?从第三节中找找看,我的心为什么会一颤?

  A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为什么说蜜蜂对人无求?(需求少)

  它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仅仅是蜜吗?

  它的付出需要回报吗?那你看它有什么品质?(无私奉献)

  B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你能给渺小找个近义词吗?蜜蜂哪里渺小了?

  再看看,蜜蜂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它很高尚?什么精神高尚?

  板块三:

  “我”从蜜蜂联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从课文第四节中找出有关句子。

  1、由蜜蜂想到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2、他们辛勤地插秧,仅仅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吗?

  3、课文学到这儿,想想看,农民和蜜蜂有什么联系?(1采蜜辛勤农民插秧辛勤;2酿蜜多,需求少农民也一样)

  4、我希望做这样的人吗?哪里看出来的?(作者以蜂喻人,借蜜蜂来赞美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了创造美好生活而奉献的崇高精神)

  拓展:a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农民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外,还有哪些人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医生、老师、邮递员……)

  b、你能用几句话来赞美有这种精神的人吗?

  总结:每人读一句,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

  仿照4、5自然段把刚才赞美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的话,写下来(注:在屏幕阅读之后)

  板书设计:

  12可爱的小蜜蜂

  辛勤采蜜:整日整夜不辞辛苦进进出出飞来飞去

  无私奉献:贡献多需求少

  学习蜜蜂立志奉献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屏幕阅读。课件出示: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山水画。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满山遍野嗡嗡嗡的喧闹得有如墟集。那些蜜蜂早上迎着晨曦,晚上趁着月色,正忙着采花酿蜜呢。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高、香味浓。住在温泉附近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朋友送了我两瓶。我一打开瓶盖,就闻到一股香味。它的色泽也很美,仿佛是玉液琼浆。我舀了两茶匙放在杯里,加了水,搅拌好,一喝,很有点鲜荔枝味。十分过瘾,不断地舔着嘴唇,回味它的味道。我一向嘴馋,接着又喝了一大杯,不觉动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就是乡里的养蜂场。当时春色正浓,花开得正欢。我一走近养蜂场。就见到成群结队的蜜蜂进进出出,飞来飞去,一片沸沸扬扬的情景。

  养蜂员老梁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体特别长。

  老梁赞叹地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活。”

  我问他:“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收多少蜜?”

  老梁说:“能收几十公斤。蜜蜂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它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把剩余的储存起来,作为囤粮。每回收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从来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

  我想起一个问题,问道:“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只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常常要到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吗?”

  老梁摇一摇头说:“蜜蜂是很懂事的,到时候,自己就悄悄地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命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美的生活。蜜蜂是卑微的,却又是多么崇高啊!

  我信步走在稻田的小路上,看到农民忙碌地在水田里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上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蜜蜂的教案2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需能够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体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熟悉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对幼儿来说,图形间组合替换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本班幼儿平时对生活中的图形比较感兴趣,认识数学中绝大部分的图形,在以往《修小路》一课中,能够用正三角形拼出梯形;在整理积木时,知道两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以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等。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掌握这一知识经验,本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探索,体验六边形特征的同时,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体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另外,本次活动选取通向数学材料在激发幼儿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幼儿人手一份,使教师清楚地分析出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今后数学活动的实施。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小蜜蜂的家》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六边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体验六边形的特征——六条边六个角。

  能力目标: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替换关系。

  情感目标:能自主探索,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拼法来拼六边形。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并体验六边形的特征。活动难点: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替换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用图形组合成新图形的经验。

  物质准备:小插板、白色磁力板、画有六边形的底纸

  模式积木(粗菱形 4 个、等腰梯形 8 个、正三角形 8 个)

  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导入——介绍规则——自主操作——经验分享一、情景导入

  出示底纸,提问:“你知道小蜜蜂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可是小蜜蜂的家破了几个洞,请你观察这个洞有几条边、几个角?”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出,有六条边和六个角的图形叫六边形,进而感知六边形的特征。接着提问:“你愿意来帮他把家修补好吗?”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二、介绍规则

  “怎么才能把家修补好呢?”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进行演示。本环节使幼儿了解操作方法为之后在操作中开拓幼儿思维打下基础。

  三、自主操作

  每人一份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找到更多的方法。

  操作过程中,如果幼儿不理解操作规则,随意拼搭,教师可挑出两块梯形让幼儿填入六边形中。如果幼儿表示没有某种图形、拼不出来,可请幼儿思考缺少的图形可以用哪种图形代替。如果幼儿已经完成一种拼法,可鼓励他再想出更多的拼法。如果拼好的图形超出六边形轮廓,教师可一一指出,请幼儿思考如何调整。

  四、经验分享

  请几名幼儿上前分享自己不同的拼法。教师:“你想出了几种拼法啊?愿意来拼给大家看看吗?你的这种拼法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块?你的这种拼法和他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区域内,幼儿探索出更多的.组合方法,教师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幼儿更多的经验。

  2、提供若干的正六边形纸片,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1-2 次,打开看看原来的六边形被折线分割成几个图形、什么图形,并给每个分割出来的小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活动总结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中班幼儿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提问法、操作法进行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掌握本次活动的经验。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部分幼儿这一知识经验。

蜜蜂的教案3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b.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c.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c.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d.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课堂练习

  ①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b.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c.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

  ②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

  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③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言实践

  ①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②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蜜蜂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点数说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蜜蜂头饰12个、自制双面花朵(红色、黄色)、小熊卡片(3—6)、黄色点子若干、蜂蜜罐12个、绿地毯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与幼儿装扮成小蜜蜂进入小花园。

  提问: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美丽的鲜花。瞧,花园里有些什么花呀?

  小结:花园里的花儿五颜六色,真漂亮!

  二、游戏:小蜜蜂采花蜜

  1、第一次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小蜜蜂们,我们一起去采花蜜吧!妈妈会告诉你们什么花儿的蜜最甜,你们就要把花蜜最甜的花儿带回家哦。每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

  (2)游戏指令:小蜜蜂采花蜜,什么花儿的蜜最甜,黄色花儿的蜜最甜。

  (3)提问:轻轻地把小花翻过来,小花的背面有花蜜,你采到了几滴花蜜呀?

  (4)小结:每朵花上的花蜜数量都不一样的。花蜜少的时候,我们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了。

  2、第二次游戏:

  (1)游戏指令:小蜜蜂采花蜜,什么花儿的蜜最甜,红色花儿的蜜最甜。

  (2)提问:这一次你采到了几滴花蜜呀?

  (3)小结:花蜜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点一个、数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4)给小熊送花蜜。要求:一只小熊吃一滴花蜜,数一数你的花蜜应该送给哪些小熊呢?

  (5)师生共同验证

  三、装花蜜

  1、还有一些小熊也想吃花蜜,数一数,有几只小熊呀?它们要吃几滴花蜜呀?

  2、幼儿根据小熊的数量自己粘贴花蜜。

  3、师生共同验证。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每个幼儿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不足的`是:

  由于班级人数实在是过于庞大,分组的时候每组的人数超出了预先的范围,这就造成了在进行活动的时候纪律散乱,不好控制现场,导致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忘记了有“规矩“这回事。如果让我在重新进行一次活动,我会在活动角色分配上再努力,让一部分幼儿拿着数字卡片站在教室各处扮演花朵,这样再分组进行活动时就不会因为人数问题而造成纪律混乱了,也适量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

蜜蜂的教案5

  教学准备:试验的布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55—57页。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进行练笔。21

  4、初步对大自然的超常现象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拓展发现更多动物的本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试验揭题:

  1、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试验,想不想参与?挑选3位同学。这里有两块布,老师将布蒙住两位同学的眼睛。现在,老师开始试验。首先,我请没蒙住眼的同学跟着我走。接着分别带两位蒙着眼的同学走不同的路线。现在,老师要求三个同学按原路返回。

  2、观察的小朋友,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果?(没蒙住眼的小朋友因为可以通过观察旁边的景物记住路线而返回。而蒙住眼的小朋友因为没能观察,就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怎么走的。)

  3、总结:人类就是通过眼睛观察,辨别、记忆身边的事物而知道路线的。那么,小昆虫——蜜蜂又是怎样的呢?它会迷路吗?它会因为找不到家而放弃吗?

  4、写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蜜蜂》。请小朋友拿出笔和本子,跟着老师写一写。(虽然已经教过,但仍然可以加深印象,巩固写字。)注意:必稍微扁一点,下面是个虫,不是山。因为蜜蜂是一种昆虫。蜂字注意左右结构,右上部分是个折文,不是反文。

  5、巡视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

  1、这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读了课文之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2、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如果有学生写写、划划的,及时表扬。)“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的第一感觉写在句子边上,或者划出给你感觉最深的句子,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不但要划,还要记在脑子里。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看完的同学把自己划出的句子,或者写下来的句子读一读。

  4、读得真认真啊。看你们读得这么专心,认真,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5、学生轮读课文。

  ①、 读第一小节。

  ②、 读第二小节。

  一、二小节有不懂的词语吗?解决“试验、证实、两里多路、阻力、大概、遥远、闷……”

  “两里多路”通过比较举例子:

  其它的一定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回答,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通过理解。(书写试验、证、)

  真不错。大家都要像他们那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板书“无论……总是……”)

  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多读两遍。

  你能照它的样子也说一句话吗?(书写“论”,马上写一句话。)

  ③、 读第三小节

  ④、 读第四小节

  这两小节有什么不懂的词语么?推测、满身、激动、包括……

  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词、造句、打比方等方法自己斟酌。(书写“测、括”)

  ⑤、 读第五小节

  ⑥、 读第六小节

  这两小节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准确无误、逆风而飞、沿途、确确实实、超常、本能……

  通过学生举例子、打比方、说句子解决。(书写“确、误、途”)

  三、精读课文

  1、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25分钟的书。还记得老师开始提的问题吗?读了课文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神奇、奇特、不可思议……)

  2、快速阅读课文,哪里让你感受到了?

  ★“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他们放飞。”

  ①、蜜蜂装在纸袋里,不能看到外面的景物。走了两里多路才打开纸袋,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却能找到自己的家,很神奇,很了不起。

  ②、假如是你,此时这样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什么?是呀!多了不起,多勇敢的蜜蜂啊!

  ③、你从哪看出它们回到家了?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④、但我只是觉得奇怪,小女儿为什么还没等我跨进家门就这么冲过来了,脸还红红的,怎么回事?

  (小女儿太激动、太兴奋了。因为试验成功了,小女儿也觉得很奇特!)

  ⑤连读:是呀,读“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他们放飞。”

  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3、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①、蜜蜂飞得很低,不能用眼睛看自己飞到哪了,更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然而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②、谁还愿意读读这一句?(“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然而——齐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4、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①、 太不可思议了。

  ②、 怪不得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谁还愿意读这句话?举手的一起读“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怪不得——齐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5、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6、此时,如果在检查蜂窝的是小女儿,想像一下,她会怎么做?

  7、如果此时去检查蜂窝的是你,你会想什么?

  ①、 太神奇了。蜜蜂真勇敢、真能干。

  ②、 太不可思议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③、 为什么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四、总结

  是啊!这么多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专家在寻找答案!于是,试验的结果出来了,作者法布尔作出了这样的`总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五、拓展

  学到这,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脑子里塞满了“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去查个水落石出的。那么就多看看书吧。也许看了更多蜜蜂的资料,或者找到了更多的“为什么”,就能解决这个“为什么”了。

  我们一起去查查,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有它不一样的本能,让我们吃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蜜蜂》。很多词语大家都理解了。看看你还记不记得。(教师运用拿出的词语牌,整理复述课文。)

  无论——课文中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拿出“无论”,指名读“无论”)无论……(学生接读)

  试验——于是,课文中的我——法布尔决定干什么?(拿出“试验”,齐读)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实验)

  证实——为了(拿出“证明”,开火车读)证明这个说法,法布尔开始做试验了。谁能在课文中找到与“证明”意思相近的词语?

  ——他是怎么做的?(拿出“推测”,齐读)

  推测——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推测:……(指名回答,复述课文内容)

  ——然而,没等……(集体回答)

  准确无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拿出“准确无误”读)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

  逆风而行——尽管它们(拿出“逆风而行”)逆风而行

  沿途——(拿出“沿途”)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确确实实——但它们(拿出“确确实实”)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超常——这靠的不是(拿出“超常”)超常的记忆力

  本能——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拿出“本能”)本能。

  ——这无法解释的本能,让我们觉得神奇、不可思议,怪不得“没等……”(学生复述课文)

  二、体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法布尔用笔写下了生动、具体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奇特、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觉法布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让你喜欢呢?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抄下来。

  三、体悟作者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你知道,为什么作者法布尔能把这个现象通过这么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你们如此喜欢吗?

  四、练笔

  1、你还知道蜜蜂的哪些知识?

  2、蜜蜂可真了不起。虽然很渺小,却有这么多神奇的本能。如果你就是蜜蜂,你能夸夸自己吗?(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以自述的方式选择一种本能。)

  3、交流

  五、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能?(可以用陈述的方式,也可以用自述的方式,选择一种动物说本能。)

  六、小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快速闪过的飞虫,人看不清楚,可青蛙却是捕捉这种飞虫的能手。在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然而猫头鹰却能在这样的夜晚敏捷地捕捉田鼠。老虎、猎豹如此凶猛地对待任何一种动物,却是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本能!如果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多看书,你会发现更多不可思议的,无法解释的现象,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大家找出真实的答案。

  希望大家多多开拓自己的眼界,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蜜蜂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试验、证、阻、测、括”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验、阻力、推测、包括、逆风、超常、本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法布尔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揭题:蜜蜂

  2、板书题目:指导“蜂”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投影这个要求)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出示词语)

  生齐读:

  蜜蜂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超常 解释

  师:“散”这个字,在这儿读四声。“括”要读清楚。

  个别读。

  3.检查课文朗读。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请你来评价一下。(课件出示)

  生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生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生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生4: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生5: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生6: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引导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试验 阻力 包括 推测 逆风而飞 陌生 超常 本能

  (二)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试验。你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子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句子啊。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做的试验是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书: 听说 做试验

  2.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做试验考虑周全、观察仔细。

  师:既然做试验,就要准备充分,生读,了解试验过程。

  投影:填空

  2、读第五段

  师:因为试验考虑全面,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哪一句是结果呢?(要看他为什么做试验)。一起找,读一读。

  板书:确确实实

  师:试验结束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你现在知道“超常、本能”的意思了吗?

  课文开头你提的问题还有没解决的吗?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找关键句子、边读边概括的方法读了课文,接下来写写生字吧。

  四、写字练习

  师: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14个生字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学们。

  预设:“概”,注意中间部分要写小点,要避让。“超”的下边一捺要足够长。要能托起上边的“召”。

蜜蜂的教案7

  活动目标:

  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能理解歌词的内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准备材料:

  小蜜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

  重点难点:

  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做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蜜蜂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勤劳的.采集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3、教师弹唱一遍《爱劳动的小蜜蜂》。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教师与幼儿一起弹唱几遍歌曲,幼儿可以模仿小蜜蜂飞一飞,采一采蜜。

  6、让幼儿说说怎么样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7、复习歌曲《蚂蚁搬豆》,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蜜蜂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

  (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为下堂课教学做准备。)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总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 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蜜蜂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小蜜蜂。简单了解被哲后的急救方法 。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活动准备:图片--蜜蜂、马峰、黄蜂、蜘蛛、蜈蚣,蜂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引出小蜜蜂。

  教师:小朋友,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快开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采蜜了中班安全教案:不要招惹小蜜蜂中班安全教案:不要招惹小蜜蜂。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小蜜蜂的故事好不好?

  2.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请幼儿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二、展开

  1.讲述故事的前半段。

  (1)小蜜蜂为什么要哲三个小朋友?

  (2)看到小蜜蜂应该怎么办。

  (3)遇到成群的`蜜蜂追过来怎么办?

  小结:告诉孩子们看见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

  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需部位,

  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追击中班安全教案:不要招惹小蜜蜂文章中班安全教案:不要招惹小蜜蜂出。

  2.讨论:如果被蜜蜂哲到了应该怎么办?

  3.总结做法:

  如果被蜜蜂哲了一定要赶快拔出毒刺。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必要时去医院治疗

  4.了解几种常见的会带来危险的小虫子

  分别结合画面介绍蜜蜂,黄蜂。马峰。蜘蛛,蜈蚣

  三、延伸

  让孩子们了解各种蜂哲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内,使人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中毒死亡中班安全教案:不要招惹小蜜蜂教案。

  蜂哲人后自己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蛰人,马峰。

  黄蜂攻击能力很强被它们蛰到很危险千万不要去触动它们的蜂巢。

  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

蜜蜂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检查”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形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2)学习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放在纸袋里,带到四公里之外放飞,结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蜜蜂能飞回来,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6)辨析:实验与试验的区别。(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3.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做个实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

  5.过渡: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实验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共同学习。

  三、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教师重点指导:“蜜蜂”不要写成“密峰”;注意“辨”与“辩、瓣、辫”的区别。)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大家默读课文,说一说: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这次实验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自由举手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做实验的句子。(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四公里外、放蜜蜂)

  2.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实验过程,同桌互相补充。

  3.质疑探究。

  (1)法布尔为什么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2)从法布尔的做法中你想到了什么?(做实验应该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会得到科学的结论)

  (3)法布尔来到陌生的地方放飞蜜蜂时,看见它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怎样推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4)放飞了蜜蜂后,“我”的想法是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互相讨论)

  (5)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4.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实验步骤任意去掉一个行吗?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细读感悟,探究结果

  1.学习第3—4自然段。思考:实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不能)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我”想,它们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两只)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三刻钟,一刻钟是十五分钟)

  (3)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如果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3—4自然段。

  2.学习第5—7自然段。思考:第二天,法布尔在检查蜂窝的时候,又发现了什么?(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至少有十五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1)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来的呢?(出示相关句子,教师总结:逆风而飞,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

  (2)学生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蜜蜂的赞叹)

  3.学习第8自然段。默读课文。

  (1)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法布尔证明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蜜蜂并不熟悉,而且它们被闷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也根本看不到周围的景物。

  (2)思考: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是什么呢?(生讨论,师总结:法布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实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学习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你认为将来这个“无法解释的本能”会有科学的解释吗?(师小结:相信法布尔和其他科学家一定会不断地去研究、观察,解开其中的秘密的。)

  2.谁能说说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做事严谨,实事求是)

  五、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来解开谜团吧。

  [教学板书]

  14.蜜蜂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步骤: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闷在纸袋里带出四公里做上记号放出,让小女儿在蜂房旁等着。

  实验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归纳实验的几个步骤,从实验步骤的重要性来引导学生推论法布尔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我在让学生了解了实验步骤后,又创设了一个开放型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独特思考,给出了有创造力和个性化的答案。在这堂课上,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

蜜蜂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2种不同的形象,合拍的模仿熊走,运用神态及动作自由表现小熊喝蜜时的满足感以及躲避蜜蜂的恐惧感。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海琼斯小夜曲》

  2、课件、图谱

  3、红包、狗熊妈妈胸饰,蜜蜂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示课件,了解游戏的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熊)这个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演示

  师:熊和蜜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2、完整欣赏乐曲

  3、师:开始的时候是谁来了?什么地方你听出来了?

  四、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幼儿自由行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师:我们一起跟这个小熊学一学。

  师: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做一做

  师:熊宝宝,我们去找一找吃的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3、师:哎呀!不好了!蜜蜂来了!小熊该怎么办?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熊宝宝怎么表示害怕的?

  师:熊宝宝们~你们听……

  4、师:熊宝宝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逃回家?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5、回忆4个游戏环节,完整做2遍动作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五、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4、师:真难过,又有一些小熊被蛰了,这次出去找蜂蜜可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啊!(完整游戏第三遍)

  5、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谱、胸饰等手段加入本身趣味性就很强的音乐游戏活动,但是确显得热闹有余,有效不足。

  在分段倾听音乐时,幼儿基本能将故事情境和音乐相匹配,在做熊走路等动作。,除个别幼儿能用动作恰当地表现出啤酒桶的缓慢、笨重以外,大部分幼儿都是千篇一律,本来充分发挥想象和表现力的环节变成了幼儿重复动作的机械表现。

  我想我在事先没有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做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的教育指导策略。虽然孩子都知道小熊走路时会缓慢,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缓慢,在活动之间熟悉幼儿的时候,我没有丰富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在活动中,也没有及时将幼儿的一些动作更夸张的反馈给他们,导致小熊走路时千篇一律,且动作表现力不够。

  如果我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如“想想小熊他肚子饿了走路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同时教师用自身夸张、大胆的肢体语言对孩子稍做提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蜜蜂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3.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

  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做分类练习,把不同类的划掉。

  ①.课件出示:燕子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②.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分?你还知道有哪些昆虫?

  你对这些昆虫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跟大家介绍介绍?

  2.课件: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板书课题。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到了蜜蜂,有的说蜜蜂会采蜜,有的说蜜蜂会蛰人,还有的说蜜蜂会跳舞跟同伴传达信息,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把书翻到14课《蜜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做实验呢?他是怎样做的呢?实验的结果有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段

  谁能告诉我实验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读给老师听听

  学习第二段

  过渡: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1.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

  3.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课件出示:

  ①.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②.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③.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④.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4.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些做法是不是必要的呢?

  汇报后总结,课件出示:

  ①.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②.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③.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④.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5.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6.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几乎“一词。)

  7.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②.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8.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那么蜜蜂到底能不能找到遥远的家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学习三、四自然段:

  1.作者放完风筝,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推测是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过渡: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2.读课文的3到4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面对蜜蜂,还进行了什么推测?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推呢?

  3.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②.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 (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③.朗读擂台赛。

  学习五自然段

  过渡: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1.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2.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②.你认为这一段应该怎样读?(语气、重音等)

  ③.按要求读片段。

  学习第六段

  过渡: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

  1.结论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下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2.师总结: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拓展:可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安了新家;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出了意外)

  4.那能因为3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师总结:最终我们有了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种寻找答案吧。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2.积累语言: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蜜蜂的教案13

  【课 型】音乐歌唱课

  【教学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4

  【教学内容】用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蜜蜂飞的形象。

  【授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3月21日 星期一

  【授课对象】二年级

  【授课教师】李x

  【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歌曲,2/4拍,整曲只用5个音(1 2 3 4 5)构成,由3个乐句(ABA形式)组成,节奏简单,旋律简洁,易于演唱和表演,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小蜜蜂在花丛中振动翅膀,勤采花蜜的场景,大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自然的噪音,初步了解正确的歌唱状态。能够从简短的音乐材料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结合自身对动物的了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灵巧的形体模仿其音响和特征。若采用歌、图片、对话、情境等生动有趣且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更易被这阶段的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愉悦的的心情完整演唱歌曲《小蜜蜂》,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保护益虫之感。

  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猜谜、闯关、聆听、合作编创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并能清晰演唱。

  【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式、情境诱导式、合作讨论式、听唱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双响筒、钢琴、图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唱音阶,打手号。

  2,练声曲:

  师:54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猜猜我是谁?)

  生:54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你是小花猫!)

  (汪汪汪-小黄狗、呱呱呱-小青蛙、咩咩咩-小绵羊等等)

  二.新课学习。

  (一)导入。

  1,猜谜语,情急创设。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精灵,你们猜!它是谁?

  (谜语:小虫唱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勤采花粉多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生:(采花粉、酿蜜、嗡嗡声。)

  2,了解蜜蜂相关知识。

  师:嗡嗡声是蜜蜂的叫声吗?

  生:(嗡嗡声不是蜜蜂叫声,是蜜蜂翅膀与空气摩擦发出的声音,因为蜜蜂每分钟拍打翅膀200-400次。)

  师:让我们学学小蜜蜂啪打翅膀飞一飞。“嗡嗡 | 嗡 0 | 飞吧 小蜜 | 蜂 0 ||”

  生:(边读边学蜜蜂飞)“嗡 嗡 | 嗡 0 |飞吧 小蜜 | 蜂 0 ||”

  师:随着小蜜蜂飞呀飞,来到了花园里,这里有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忙碌的蜜蜂真是太可爱了,他即爱劳动又团结,你们想不想学习它?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首小蜜蜂劳动场面的一首歌,《小蜜蜂》(播音乐,生完整聆听。)

  (二)基础学习。

  师:但是小蜜蜂说呀,哼!你们想学会,可没那么简单,得过几关,你们敢挑战吗?

  1.第一关:用“哒”拍读节奏。(解决“0”休止符,注意强弱、停顿)

  XX | X 0 | XX XX | X 0 | XX XX | XX XX ||

  2.第二关:听音模唱。

  师:听钢琴,听到的音用“la”来唱。

  生听音模唱。

  3.第三关:看谁反应快。

  师:这一关叫“看谁反应快”,当听到旋律“54 | 3 0 | 23 42 | 1 0 | (嗡嗡嗡飞吧小蜜蜂)”随着音乐飞一飞,学蜜蜂拍动翅膀。不是这段音乐时,就不动,能做到吗? (播音乐,生律动。)

  师:小蜜蜂对你们赞不绝口。说同学们反应真灵敏,邀请大家一起来到花园里。(展示图片)

  (三)学习歌曲。

  1.第一段:

  师:花园里有三朵奇特的小花,当小蜜蜂飞过时,小花在与小蜜蜂说悄悄话。同学们来帮老师听一听第一朵小花在说什么呢?

  (播放第一段音乐)

  生回答。师揭第一段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子”

  师:为什么蜜蜂会蜇人,还被称为益虫呢?

  生:(蜜蜂是益虫,可以采花粉酿蜜。蜂蜜可以解毒,蜂王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师:我们不能伤害它,让我们带着爱它保护它的情绪学一学。(板书“益虫”)

  生跟琴慢唱。

  2.第二段:

  听第二段音乐。

  师:第二朵小花在赞美小蜜蜂,你听听她说了什么?

  按节奏读歌词“为采花蜜辛勤劳动,为采花蜜辛勤劳动”。

  师:小蜜蜂早上采集花粉花蜜,晚上酿蜜,一天到晚辛勤劳动,勤劳吗?

  师的.亲身经历:(上个月我到广州的百万葵园游玩,被一些小蜜蜂深深感动了,我看见他们正在开放的向日葵的花朵上认真吸允着花蜜,吮着一排排密集的向日葵花蕊,完全不顾在拍照中的我,看着他们做事坚持不懈,那么勤奋的样子,我想呀!它们可不像我们有些小朋友,写着作业喊手累就停笔了,画的画半途而废,你说我们要学习小蜜蜂什么品质呢?) 生:(勤劳,做事要坚持。)

  跟钢琴慢唱旋律。(板书“勤劳”)

  3.第三段:

  听第三段音乐。

  按节奏读歌词“花蜜采得又多又香,高高兴兴飞回蜂房”。

  师:这一段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蜜蜂?你说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天的忙碌,一天的收获,小蜜蜂满载而归了,请同学们继续保持微笑用快乐的感觉唱一唱。

  (板书“快乐”)

  4.跟琴,完整演唱整曲。(翻开书本第50页)

  5.学习歌谱。

  师:小蜜蜂说呀,你们唱词唱的那么好听,歌谱你们会唱吗?

  生:(跟钢琴学唱音名)

  6.找音。

  师:小蜜蜂看你们这么聪明,又给同学们出难题了,看看谁最细心,找出歌曲由多少个不同的音组成?

  生:“五个音,1 2 3 4 5 ”

  三.综合表现。

  1.我是小小作曲家。

  师:你看,这首可爱的德国歌曲《小蜜蜂》,是由作曲家只用五个音就作出来的,多美的旋律啊,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曲家,只用这五个音作曲子,做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曲子。

  ①展示旋律填空卡。

  ②学生分4组思考讨论,选用一个节奏条。

  ③完善曲子(处理,拍号,终止线,结尾音)。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蜜蜂》这首歌,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什么品质?(益虫,勤劳,团结,奉献)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时蜜蜂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最后就让我们学着小蜜蜂的样子飞出教室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吧! (跟音乐演唱,飞着排队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对小蜜蜂的认识,把音乐知识融入到学生所喜爱的动物和情境中,让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首《小蜜蜂》旋律比较简单,学生自然学得比较快,所以我对这首曲子进行了基础知识学习、编创曲子、延伸情感等环节。首先提炼歌曲中的旋律,以练声曲的方式熟悉旋律;再用谜语与花园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蜜蜂“嗡嗡”声的由来。整节课让学生在歌曲的学唱、模仿小蜜蜂动作的过程中,结合有趣的“蜜蜂与三朵小花的对话”环节,进行重点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连续的八分音符的演唱,更让学生从三段歌词中了解蜜蜂的三个特点(益虫、勤劳、快乐),使学生整节课都有轻松愉悦的感觉。在情境布置与熟悉歌曲的过程中都是用多听、多感受的方法,通过听觉为先导,让学生自学聆听歌曲中“三朵小花”对蜜蜂的赞美,来熟悉歌曲,同时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但是,作为一节公开课,我的经验比较少,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存在以下不足,亟待改正: 1,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唱好,但是演唱的形式太单一,学生的律动较少,一节课累了老师,闷了学生。(我太注重学生的纪律了,担心“放”给孩子动了,我就无法“收”回来了!) 2, 第一遍的音乐聆听,我着急着让学生熟悉旋律,而带着学生拍手。(第一次的聆听很

  重要,应该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听觉效果,让学生自己去静心思考。)

  3, 专业教学还不够严谨。比如:学生在“我是小小作曲家”环节作的曲子不成调,成了“四不像”(我应该协助孩子,完善曲子,而不是作完按教案上完就算了!)

  4, 学生学习打手号时要注意手号的准确位置。

  5, 节奏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强弱规律的示范。

  6, 编创曲子时,要先让学生学习唱名。(备课时是按照学习歌谱演唱→找音→“小小作曲家”循序渐进的,但是一上课就把这些教学环节弄乱了!得反省!)

  要是再给我上一次,我会这样修改我的教学环节。

  1,让学生围成4个圆圈而坐,黑板上画出花、草、树等景物,设计花朵和小蜜蜂的头饰,情景布置可以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了解蜜蜂相关知识”。除了嗡嗡声的学习,可以加入蜜蜂形状的图片或蜜蜂采蜜的视频,更形象生动的通过效果让学生感受蜜蜂的勤劳!

  3,基础学习,第一关。节奏拍打,不要多而要精!加强强弱的引导。

  4,歌曲演唱形式,可加入:分组演唱,分角色演成(扮演小花和蜜蜂),律动演唱(小蜜蜂的圆圈舞)。

  总体来说,我应该注意让学生多律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因为孩子们本身就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在律动表演过程中,在“情景”中学,提高学习积极性,不仅能突破了音乐课枯燥的反复学唱难关,学生也能在动中感受体验美、表现美。同时,我的专业技能仍需要大大的提高! 非常感谢各位导师对我这节课的指点和指导,让我明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谨记周立清老师对音乐公开课的五字总结“趣,美,活,实,新”,向着这目标前进!

蜜蜂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蜜蜂,简单了解被蛰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2、课件。

  3、故事挂图。

  4、音乐《春天》。

  5、蜜蜂、蝴蝶、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生气的`小蜜蜂》,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并提问:小蜜蜂为什么要蛰三个小朋友?看到蜜蜂后怎么办?遇到成群的蜜蜂追过来怎么办?

  2、(出示挂图《遇到蜜蜂怎么办》)教师结合挂图小结:看到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它们。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其它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露部位,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袭击。

  (二)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提问:如果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总结兰兰妈妈的做法:如果被蜜蜂蛰了,一定要赶紧拔出毒刺,用肥皂清洗伤口,必要的时候要到医院治疗。

  (三)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

  1、(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蜜蜂、马峰、黄蜂,引导幼儿观看蜂刺,了解各种蜂蜇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使人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会中毒死亡。蜜蜂蛰人后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哲人。马峰、黄蜂的攻击力很强,被它们蛰到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招惹它们,更不要去捅它们的蜂巢。

  2、(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蜘蛛、蜈蚣等小虫子。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它们。

  (四)我们到野外去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在野外游玩时,千万不要在靠近蜂巢的地方,更不要去捅蜂窝;尽量穿上长袖衣服、并戴上帽子;万一被蛰,不要哭,不要用手去抓被蛰的部位,要赶快找大人帮忙。

  (五)和幼儿一起扮演蜜蜂、蝴蝶、小白兔,跟随音乐《春天》出去做游戏。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扮演小蜜蜂、蝴蝶、小白兔,唱起歌,跳起舞,出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太集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节活动课我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其中,并结合挂图集中幼儿注意力。通过看课件了解其它常见危险的小虫子,加深幼儿对本节活动内容的印象。在最后,我选了和本节活动季节有关的表演来结束活动,使本节活动课更加丰富多彩。

  小百科: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蜜蜂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能理解歌词的内容。

  准备材料:小蜜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

  重点难点: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做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蜜蜂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勤劳的`采集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3、教师弹唱一遍《爱劳动的小蜜蜂》。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教师与幼儿一起弹唱几遍歌曲,幼儿可以模仿小蜜蜂飞一飞,采一采蜜。

  6、让幼儿说说怎么样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7、复习歌曲《蚂蚁搬豆》,结束活动。

【蜜蜂的教案】相关文章:

蜜蜂教案03-26

《蜜蜂》教案06-19

蜜蜂幼儿教案12-03

关于蜜蜂教案01-06

《蜜蜂》音乐教案01-07

《蜜蜂做工》教案01-15

蜜蜂引路教案02-26

《蜜蜂引路》教案01-16

蜜蜂做工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