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文、注释与赏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文、注释与赏析

时间:2024-02-26 15:50:38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文、注释与赏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文、注释与赏析1

  原文

  火山2六月应更热,赤亭3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4,岂能愁见轮台5月。脱鞍暂入酒家垆6,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

  1 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2 火山:指火焰山,横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北部,西起吐鲁番,东至鄯善县境内,全长160千米。火焰山主要为红砂岩构成,在夏季炎热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砂岩熠熠发光,犹如阵阵烈焰升腾,加上其地气候干热,故名火焰山。

  3 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至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4 祁连城:地名,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西南。

  5 轮台:唐代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不是同一地方。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6 脱鞍:一作“脱衣”。垆(lú):古代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代指酒家。

  赏析: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三、四两句继续烘托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岂能愁见轮台月”?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这正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诗的五、六两句,是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饮酒话别。作者超越了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点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诗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其英雄豪气使后世无数读者为之振奋。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文、注释与赏析2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译文/注释

  译文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注释

  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

  ⑶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⑷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⑸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⑹脱鞍:一作“脱衣”。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原文、注释与赏析】相关文章: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注释及赏析12-20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11-01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03-22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0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送李判官赴东江原文及赏析01-16

《送李判官赴东江》原文及赏析04-03

送李判官赴东江原文及赏析03-21

送刘司直赴安西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原文及赏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