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兰花草的看、听、学来体验《兰花草》这首作品的音乐美。
2、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演唱这首作品。
3、在会唱《兰花草》这首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现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表现这首作品。
难点:学唱时把握跨度较大的.音程活动准备自制图谱、教学PPT、钢琴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小朋友们有一种很美丽的草本植物叫做兰花草,你们知道吗?
2、(点击PPT:兰花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兰花草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
3、兰花草好看吗?兰花草长得是什么样的?
4、小结:兰花草别名为竹叶草、鸭跖草
二、听赏歌曲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兰花草一样美,你们想学吗?
2、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就叫《兰花草》。
3、老师先请大家听一听兰花草这首歌的旋律。
4、(播放《兰花草》)这首歌好听吗?
5、(再听《兰花草》)这首歌非常好听,那么谁能跟老师说说,它的好听、它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听《兰花草》)接下来,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听。不过,在听的时候注意聆听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
三、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这么好听我们来完整的学习一下这首歌。
2、(出示谱曲)能看懂吗?能来说一说这些图谱讲的是那句歌词,你们能来唱出来吗
3、(多种形式学唱)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用
(1)分句学唱:教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
(2)师生接唱:教师唱第一句,幼儿接唱第二句,然后互换。
(3)完整学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敲节奏,然后配乐完整
4、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唱一唱呢?(请个别幼儿来演唱)
四、音乐表演
1、我们都学会这首好听的歌曲了,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表现这首歌,好吗?
2、尝试表演:试着自己请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趣的探索影子的产生。
2、使幼儿知道灯光、太阳光、月光、烛光等都能照出影子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3、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自己探索发现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有光才会有影子,光被物体挡住就会有影子。
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实验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强光台灯、大屏幕、手电筒每人一个、座垫每人一个、操作台四张、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呈现出玩具的影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打开强光台灯,然后将玩具放在适当的位置挡住光的照射,让幼儿观察发现玩具的影子,并通过让玩具变换不同的姿势使影子随之发生变化,增强幼儿观察的兴趣。
2、教师为幼儿准备多种好玩的动物玩具,让幼儿到灯光前自己选用各种玩具实验演示,观察影子、激发兴趣。
评析:帮助幼儿保持兴趣,进行互动学习,在兴趣的驱使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感知发现:引导幼儿发现光与影子的关系。
1、打开台灯,教师表演手影,让幼儿观察有趣的手影。
2、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表演手影游戏,教师控制开关,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打开台灯时,屏幕上有没有手影,关掉台灯时屏幕上有没有手影,让幼儿知道:有光的地方才能有影子。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来。
教师小结:太阳光、月光、烛光等,都能够照出影子来。
评析:这个过程查老师的引导起到一个支架作用,让幼儿在支架的支撑下添加新的内容,如教师打开台灯表演手影,让幼儿参加表演,教师控制开关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台灯有影子,关掉台灯就没有影子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这种支架式的互动就是将幼儿的兴趣集于一个主题上,虽然孩子们并不很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但是这生动有趣的探索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己实验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1、先让幼儿猜想:是不是有了光就一定会有影子。
2、要求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1)打开手电筒有没有影子。
(2)用手或玩具挡在光前,有没有影子出现。
(3)关上手电筒有没有影子。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间大胆交流。
评析:查老师对孩子的探索多次表现出惊奇和欣赏,使他们在打开手电筒和关上手电筒之间探索影子和光的奥秘,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老师的支持合作下,重新组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在是灌输,而是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光和影子时的需要,及时给幼儿提供操作的.材料:白纸,手电筒,玩具,蜡烛等,精心设计问题:
1、打开手电筒有没有影子?
2、用手和玩具当在光线前有没有影子?
3、关上电源有没有影子?
适当的给孩子隐性的指导,整个活师幼互动是积极有效的,在探索时,孩子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查老师没有给予任何答案,而是巧妙地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有了光才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来的呢?及时恰当的提问有效的推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集体讨论学习:引导幼儿说出: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出现影子。
1、请幼儿回答在上个环节中的发现,教师做实验验证。引导幼儿说出: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出现影子。
2、让幼儿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并说出产生影子的原因。
评析:查老师与幼儿一起验证,发现影子的秘密:”光被物体挡住就会有影子”,让孩子知道这个秘密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热情更高了。可见有了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和浓厚的兴趣,顺应孩子的探索活动,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巧妙的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解决了问题。体现了幼儿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正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五、户外游戏:《找影子》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认识。
引导幼儿到户外寻找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要求幼儿找到影子后说出:“我找到了大树或某某的影子,因为大树或某某挡住了太阳光。”
活动延伸:
有关影子的知识还很多,如影子的大小变化等,在基本实现了这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在活动区里多投放些操作材料。如:手电筒、厚白纸、暗箱、幻灯机、蜡烛等,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有关知识,结合艺术、语气等活动加以开展“踩影子”、“画影子”、“测量影子”等活动。
评析: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实际需要和游戏兴趣;教育活动生活化,它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回归生活,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内容的选材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教育特点。这是活动设计的创新点。影子的产生是因为光照到了物体(不透明)上产生的。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是密切的,在孩子们了解影子产生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引导他们对”会变的影子”做进一步的探索.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比较开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幼儿的感官与客体的接触、感知和相互作用,获得丰富感觉材料。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发展,提高了观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不是以呆板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各种光的特征,而是让幼儿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自己去操作、发现、探索,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动、摸、看、说等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达到了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效果良好。我会把这些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以促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专注地倾听故事,尝试阅读故事中的简单文字,理解“禁止”的含义。
2、认识生活中的多种标志牌,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标记若干,文字形式的标志牌。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进教室,并出示标牌:
“刚才你们都看到了这个标牌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2、讲述故事《11只猫做苦工》,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出示标志牌。
3、针对故事内容有针对性的提问。
“你们发现了吗?所有的标牌都有两个相同的字呢,谁想到了?”
幼儿回答。并请幼儿来指一指。
“‘禁止’是什么意思呢?”
4、与幼儿进行识字互动。
教师指着“禁止采摘”:“这块牌子上写的是什么?”幼儿回答。
5、利用故事书再一次共同欣赏故事。
总结:
“故事里的11只猫他们看到这些标牌是怎么做的啊?”幼儿回答。
“他们没有按照标牌的`要求去做,结果被怪兽抓了起来,后来它们知道这样做不对,所以就改正了。”
6、与幼儿共同进行日常生活中标志的延伸。
7、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标牌,如果你们遇到这些标牌的时候,要怎样啊?幼儿回答。
教师:“不能像11只小猫那样哦,否则下一个遇到怪兽就有可能是你哦。”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白纸若干张、书若干本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1、出示书和纸师:书和纸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二、幼儿第一次实验1、到底纸能不能稳稳地站起来,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3、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通过折、卷等方法,使纸站了起来,纸这会儿开心极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可是,书这会儿又说了:"我不仅能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1.猜测:纸也能托起书吗?
2.到底能不能,我们试一试。(幼儿再次实验)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可以任意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让它变小、变矮能托起更多的书。
3、幼儿操作尝试,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教师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和纸的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
活动延伸:
1、师:工人叔叔阿姨根据纸的这些特性,用纸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纸杯、纸箱、纸袋)2、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再找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是跟纸的特性有关的。
大班教案 篇5
大班亲社会行为——同情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活动反思活动中,教师注重了对“特别”的人的解读,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过“残疾人”这类的词语。为的是,让幼儿感受到对这类人群的尊重,尊重从语言开始。
幼儿的理解,也从生理上的不同入手,让幼儿感受到“特别”之处。从而引发了同情心。从第二个环节开始,同情心就不仅仅局限在“她们可怜,她们需要帮助上”,而是从“身残志坚,特别的本领”入手,让幼儿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当摸到盲文书的时候,幼儿会表现的不可思议。当看到刘伟用脚弹琴的时候,幼儿会发出“哇哦!”的惊叹声。这些都是对她们已有经验的挑战与突破。对特别人产生同情之后的敬佩。体验环节中安排了“做一分钟戴眼罩的人”的活动。让幼儿感受黑暗,从而引发对盲人的理解。但是在活动当时,幼儿第一次戴上眼罩,新奇的感觉大于对黑暗的体验,他们的笑声与游戏打闹使得整个体验的环节显得松散而不严肃,在之后的分享环节中,也没有很深入的讨论。虽然,老师已经很努力的在让孩子回忆戴着眼罩时的感受,但是还未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从这一环节上看,幼儿缺乏体验的经验,导致环节的效果不佳。建议,课前在班级就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幼儿有相关的`经验,再进行此活动,体验会更深。
由于幼儿对“特别的人”了解不多,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会有所不准确。例如:他们都是哑巴。老师会纠正说:他们说不出话来,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她们会用手动来动去。老师会说:这是手语,她们用手来交流的方式,就像是我们的语言。教师要在活动中,留意幼儿的语言,在规范的基础上,流露对特别的人的尊重。
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解读社会设施中的关爱中,幼儿有了之前的经验,纷纷表达了对这些设施的理解。例如:无障碍通道,不仅是为做轮椅的人提供方便,也可以为看不见的盲人服务。所以,幼儿的表达之后,教师会提升:不占用,不阻挡等幼儿力所能及的行为。这样的要求,其实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提升。幼儿在体验,理解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不起眼的举动对特别的人的真正关爱!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陈述理由。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故事大图片1--5。
2.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
活动重点:
能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大胆讲述。
活动难点:
选用适当的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关联,进行排序和大胆讲述。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图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懂内容,然后给图片排队,然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幼儿自由排一排,讲一讲。
(让幼儿熟悉图片,初步建构图片逻辑关系)幼儿讲述(讲出自己的逻辑安排,故事的大概意思)
3.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排图。
(观察重点图片)观察图二提问
(1)瞧,猫在干什么?是怎么抓老鼠的?(引到幼儿用恰当的词来讲述,例如:伸、垫、踮、伸、够不着等。)
(2)老鼠是怎么躲进瓶里的?(丰富词组:缩成一团)
(3)猫能抓到瓶里的老鼠吗?为什么?
(4)如果多垫几本书,能不能抓到老鼠?说说你的理由!
实践尝试:用矿泉水瓶装一些豆子,让幼儿尝试能否伸手进去拿出豆子。(让幼儿明白:因为瓶口小,瓶子深,猫的'身体大,前爪伸进去,还是够不着。)
观察图四
(1)提问:老鼠是怎么逃出去的?(运用蹲、钻、扒、翻、伸、得救等词说清老鼠的每一个动作。)它的伙伴怎么会知道小老鼠在瓶子里?
(2)示范讲述:教师讲述图片四的内容。
(3)提问:这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
4、幼儿再次排图,讲一讲。
(1)编讲要求:这几幅图连起来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编故事的时候,要讲清楚:有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猫想什么办法抓老鼠,老鼠又是怎么对付猫的,结果怎么样?
(2)请1-2名幼儿范讲。
5、教师做完整讲述五、评价要素。
(1)是否喜欢根据图片进行合理的排序与讲述。
(2)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建议:
亦可只用1-3副图,让幼儿想象,编讲故事的结尾。
附:讲述参考。
图一:夜晚,猫看见一只小老鼠,就连忙扑了过去,老鼠吓得没命地跑,正巧看见前面有个瓶子,它就钻了进去。
图二:猫把爪子伸进瓶里想抓老鼠,可是瓶口小,瓶子深,猫的爪子够不着,老鼠呢,吓得缩成一团躲在瓶底。此时,猫又搬来了书,把书垫在脚下,尽管踮起了脚想抓老鼠,可是还是够不着。
图三:老鼠看见猫抓不到自己,心里很得意,它说:"哈哈!这下你可没法抓住我啰!"猫生气地说:"你别高兴得太早,我总会想法抓住你,你等着瞧!"猫走了,图四:猫走了,老鼠大声地叫救命,被伙伴们听到后,连忙跑来救它,最大的老鼠蹲在地上,小老鼠踩在大老鼠的背上,小黑鼠站在小灰鼠的肩上,小白鼠趴在瓶口,并把尾巴伸进了瓶里,瓶里的老鼠拉着小白鼠的尾巴,慢慢地爬上来,小老鼠终于得救了。它们趁猫不在时溜走了。
图五:不一会儿,猫拿着钓鱼竿来钓老鼠,发现老鼠不见了,猫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瓶里的老鼠哪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的教案12-30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
[精选]大班教案08-18
大班教案【精选】09-20
(精选)大班教案09-12
(精选)大班教案09-15
【精选】大班教案10-02
大班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