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热)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1
行为记录:
活动开始了,我在桌上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杯水,“请每位小朋友来闻一闻水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说:“没有味儿”。“那我们怎么样把水变得有味道呢?”小赵第一个举手回答说:“在水里加些果珍,水会变得甜甜的,我妈妈在家经常给我泡果珍喝,很好喝。”其他的幼儿也跟着说:“老师我在家里也喝过的。”我出示了准备好的材料(糖、盐、果珍),老师准备了一些可以让水变得有味道的材料,一会请你试试看放进这些材料后,水会变成什么味道?我讲完操作的要求后,幼儿就开始试验了。只见小赵拿着自己的杯子先来到了装果珍的'杯子前,放了两勺果珍,他喝了一口说:“好甜啊”。他换了一杯水,来到装盐的杯子前,他没有马上实验,而是站在旁边的朋友实验,他走过去问笑笑:“好喝吗?”笑笑说:“不好喝,好咸啊。”听了笑笑的话后,他开始实验,用勺子装了一点点盐放到自己的水杯中,他慢慢的喝了一小口,尝了尝说:“有点咸,是盐的味道。”他转过头来告诉后面的小奕:“这个要少放点,有点咸。”小奕说:“咸的,我不要喝。”他又去尝试其它的实验了。
行为分析:
这是一节小班的科学活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水变味道的秘密,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探索,白开水里加了什么会变成什么味道。活动中,幼儿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中的小赵在实验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实验,如:果珍他在家里品尝过味道,因此,实验时他毫不犹豫的放了两勺,他品尝到了甜甜的味道。当实验在白开水里放盐的时候,由于他没有经验,他没有马上实验,而是主动的去询问同伴的意见,然后自己尝试着去放盐。这些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对于自己了解的他会毫不犹豫的实验,而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他能够询问别人来帮助,在自己实验后他还会把自己对实验的感受与同伴一起分享,很棒!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2
一、情况记录
经过上一次的体育游戏“木头人”记,轩轩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一些兴趣,但是在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故意违反游戏规则。比如在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时候,故意跑得很慢让老狼抓住,玩“木头人”的时候故意晃来晃去,今天下午的体育游戏《找鸡妈妈》,其他幼儿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蹲下低头抱膝,变成了圆溜溜的小鸡蛋,等待妈妈的呼唤,然后破壳而出。而轩轩故意在地上爬来爬去,或者干脆蹲在地上来回晃动。当我邀请幼儿来当鸡妈妈时,我看到他也举起了小手,很想参加。
二、分析
轩轩是个机灵的孩子,他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当老师在表扬其他幼儿时,他很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于是就想到了“故意犯规”这种方式,如果这时老师把他请到上面,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并且以后都一直用此方法引老师“上钩”。
三、措施
一开始,我选择了冷处理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对他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指导,希望能看到他认真的进行游戏,并抓住机会进行表扬,但是这个方法并不管用,他发现老师没有关注到他的“犯规”后,便在一旁自己玩起来。于是,我走过去,问:“你想不想来做鸡妈妈?”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如果你能连续三次都变成“健康的”(能按要求做出鸡蛋造型)鸡蛋宝宝,遵守游戏规则,就请你来做鸡妈妈,好吗?”他开心地说:“好!”游戏开始后,他果然不再“犯规”,非常好的完成了三遍游戏,我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请他做鸡妈妈,找出“健康的”鸡蛋宝宝,并把它孵出来。在检查别人动作的时候,他也巩固了相关经验,并且明白了,用“犯规”的方法是不但不能吸引老师注意,而且不能尽情地玩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3
情景讲述:
这是一堂阅读课,在教研组长与几位师傅的鼓励下,我在小班教研组开了这一堂阅读课。虽然这节课只作为整个教研组的公开课,但是光教案就备了三遍。
第一个教案在集体备课时,我的两位师傅葛秋菊老师和孙颖老师就给了我不少好的建议,帮我把整个过程进行了一番大改革。一个个环节有了几位师傅的指点,我的心里从不安,到逐渐有了底。
第二个教案形成后,我在小一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整堂课下来,感觉还算比较顺利,就感觉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这节课自己感觉不够精炼,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简洁易懂?我们教研组作为集体备课,又进行了一次磨课。副园长徐晓军老师与办公室主任马国红老师也参加了整个教案的`修改。在整个教研组的讨论下,我们从教学目标到一个个环节的过渡语,都进行仔细的揣摩,终于生成了比较满意的第三个教案。这让我再一次领略到集体的力量伟大的。
理论分析:
第一堂课,自我感觉不是很满意。这一堂课的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足足超了八分钟,还有很多环节感觉不是很简练。这跟一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都有很大的关系。《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小班的一节课超出时间这么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怎样让这节课在把握好时间的同时,让幼儿学会知识呢?仔细揣摩一下会发现,我在提问与启发幼儿回答问题时,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直接转入话题。
其实我的本意是想让多几名幼儿回答问题,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我没有及时的引导,第二名幼儿并没有按照我的设想回到第一副图上回答问题,当幼儿讲完其它几幅图以后,我不得不回到前面,再与幼儿讨论第一幅图。这个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送礼物”中,我在请幼儿送礼物时,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自我反思:
这节课下来,收获很大。我得到的不仅是经验,还有同事们的出谋划策及几位师傅的认真的帮助。我们在一起磨课,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中,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经过这样一堂课,我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上好一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我要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相信有了目标,就会方向,有了方向,就会有进步。为了孩子,也为了这份自己选择的事业,我会努力!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4
情节描述: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汪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孙旭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像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评价分析:
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后来,当我问起事情的原因时,汪佳豪忙说:“是孙旭先打我的。”的确,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听到的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都会推卸责任,有时明明是先自己动手的,还说别人。而且他们俩人的位置也是离得很远,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了,他忙跟我说:“是汪佳豪自己先过去吵了他一下,然后孙旭也迫不及待吵到的。”真是原来如此。后来,我让这两个小朋友走到我这里,问起时,刚开始,他们俩个都说是对方,经过我再三追问,孩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原因,的`确是跟刚才小朋友看到的情景一样。
所思所悟:在班里这种事情很平常,假如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在工作中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5
观察地点:
中三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
每次午睡时间
观察记录:
第一次与晨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晨晨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来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晨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晨晨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6
今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可是知道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特别倔强、特别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马上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我只是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面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我反思:我今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应该直截了当。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小浩,男,3岁,在一日活动中,很多事情他明明都会做,而且还做的很好,可他却偏不自信的说:“我不会。”
有例为证:晨间活动时,玩手绢。他从拿到手绢那刻开始,嘴里就一直不停的说着:“我不会,我不想玩……”我走过去,想引导他折个电话,折个手表,刚走过去,便见他折了个“长方形火车”在桌子上挪来挪去,嘴里还小声说着:“火车快跑。”我说:“哇,折的火车好漂亮,跑的好快啊!”他听到了我的声音,表情变得很慌张,立马团起手绢,说:“我不会,我不想玩!”我说:“刚你就折的很好呀,我都不会折火车呢,你好厉害,教教沫羽她们吧?”他怯怯的说:“我不会,我不想玩!”说完趴在了桌子上。我走开了,但眼睛一直关注着他,只见他悄悄的趴在他的领域,将手绢在那个小范围里折来折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可是我一走近他,他便赶忙收起手绢,说:“我不会。”教育活动时,唱《大西瓜》。他跟老师清唱时,明显能听到他的声音,唱的好听又正确。可让他单独起来唱给小朋友听时,他却立马低下了头,双手交缠着,怯怯的说:“我不会。”我鼓励他,说我们一起唱,可他仍旧说:“我不会,我不想唱。”我大声唱着,他也没有跟着唱。我让他回座位,眼睛假装不看他,不关注他,跟小朋友一起唱着,他便也偷偷的唱了起来。我眼睛一看到他,他就立马停下。户外活动时,也是这样,玩“毛毛虫,爬呀爬”,他说:“我不会,我不想玩。”我教他,爬着爬着给他做示范,他看也不看,离我远远地,很抗拒学,我没有再理他,只是在远方观望着他,然后便见他偷偷的在地上爬呀爬,爬呀爬,还学毛毛虫一样,扭动着身体。我叫他过来一起玩,他立马站起来说:“我不会,我不想玩!”还有一次,玩“赶小猪”,也是这样,嘴里一直说着:“我不会,我不会,我不想玩……”教他,他也不看,甚至还捂上了眼睛,还一直往后退,我不理他了,他便偷偷模仿着推小猪的动作,一趟又一趟的沿着墙边走。我给他送过去一个“小猪”,他立马停下,说:“我不会,我不想玩!”像这样明明自己会,却说不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玩插塑,明明会插出各种造型,却说:“我不会。”穿珠子,明明自己会穿,却说:“我不会。”剥鸡蛋,明明自己会剥,却说:“我不会。”盖被子,明明自己会盖,却说:“我不会。”《指南》社会领域提出了一条目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小浩有些事情明明自己会做,可他却说不会,老师一关注,他更胆怯,会也说不会。有些不会的老师教他,他也不愿意学,其实他已经学会,只是不敢当着老师的面儿表现出来。这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放大优点,提高自信。对他日常生活中好的行为表现多肯定和表扬,比如夸他小手能干,会折火车,会穿珠子,还会画出漂亮的果串等,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亮”出他的长处,让他帮我做一些事情,比如摆个杯子,发个盘子,发个勺子等,再比如“亮”出他漂亮的画,“亮”出他插的各种造型等,当着所有孩子的面儿发自内心的夸夸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受到他自己有这个能力,让他感受到其他孩子的羡慕,从而变得自信。
3、家园共育。让家长也时常对他说说他的优异之处,为他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事先与家长商量,在家为他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手指游戏,或者唱歌跳舞,或者模特步或者表情秀……让他有备而来,然后我在班里让他单独展示,这样,多次实践下来,帮助他克服胆怯,展现自信。经过了近半个月的努力,现在的他,克服了一点点胆怯,有了一点点勇敢。现在,让他单独上前来唱歌时,虽下意识会说:“我不会。”但在老师鼓励下,也会轻声说:“好。”会扭扭捏捏的走上前来,小声的唱。现在,玩“毛毛虫,爬呀爬”时,虽嘴上说:“我不会,我不想玩。”但在老师多次邀请后,会跃跃欲试,虽然爬的小心翼翼,一会儿一抬头一看老师,然后停下来,再然后,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也会继续往前爬。比起之前,真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还会继续关注他,继续努力,只希望他越来越自信。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7
案例:
新学期,某中班开展了《甜美的糖果》主题活动。课堂上,孩子们的发言十分踊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可也有个别孩子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特别是佳佳:“妈妈说,吃糖的孩子不乖,我很少吃糖。”课后,为了使孩子们对糖果有更多的了解,赵老师建议孩子们与糖果来一个零距离接触,到超市亲自感受一下,看一看各色的糖果,闻一闻,摸一摸……
可是不久,陆续又家长反映,孩子近段时间吃糖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加,佳佳的妈妈更是质疑道:“活动后,孩子养成爱吃糖的习惯怎么办?”赵老师也很担心,原本想着通过这次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糖果,丰富孩子的经验,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副作用”。如果您是赵老师,您会如何开展活动呢?
教学活动产生副作用的这种状况,其实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针对这一案例,我觉得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备课考虑要周全;二是过程引导要适当;三是课后活动要拓展;四是家园观念要统一。
一、备课考虑要周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我们幼儿园的备课主要涉及三方面工作:研究教材、了解幼儿、课前准备。这三方面工作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老师是否“有心”:是否有心的去实践、有心的分析与积累、有心的用理论作指导。案例中,赵老师对教材可能有所研究和解读,但孩子的了解以及课前准备可能并不是很充分。如:孩子们对糖的喜欢程度如何;孩子们对糖的了解程度如何,以及课前糖果的收集等等问题,都需要围绕目标在活动前考虑周全。而赵老师在活动中显现出来的状况,显然在课前没有准备充分,所以,我觉得这是活动产生副作用的原因之一。
二、过程引导要适当。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反应要敏锐分析,及时做出回应,并适当进行引导。活动中佳佳兴趣不浓,教师要仔细分析,不是佳佳对糖不感兴趣,是因为佳佳想做妈妈的乖孩子而控制住了在自己,所以对糖表现出不屑一顾。
活动过程中,佳佳的表现应该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孩子少吃糖的契机。可以先表扬佳佳说,肯定她的行为,再进行追问:“佳佳真听话,知道糖要少吃,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少吃糖吗?”这样的问题既是问佳佳,也是问大家,在引导幼儿讨论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多吃糖对身体的害处。
有了教师适当的引导,相信佳佳小朋友会对糖有个正确地理解,其余小朋友也会明白糖果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的道理。
三、课后经验要梳理。
丰富孩子经验的途径需要多元化。我觉得如果赵老师在课前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类糖果,有过对孩子们的经验准备,就不需要在课后再让孩子们和糖果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因为当孩子们看到了超市里诱人的糖果,不要说孩子们了,就是大人也会产生想吃的欲望,所以我认为这既然是一个主题活动,那么丰富孩子的经验就不仅仅局限于去超市感受糖果,可以在区域中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材料,鼓励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制作糖果、玩卖糖果的游戏等等,还可以让孩子观看一些关于孩子吃糖果的危害的录像或者动画片,促使幼儿了解吃糖过多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强调糖果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的道理,进而帮助孩子梳理所获得的经验。
四、家园观念要统一。
案例中,产生的副作用还有一个原因应该就是家园观念没有达成共识。所以要力争将副作用降至最低,需要家园的教育观念要统一。这就需要教师与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活动后,赵老师可以告知家长本期的主题活动内容,让家长明确活动开展的目标和内容。还可以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孩子正确吃糖的方式,如选择合适的时间给孩子吃糖,吃糖后漱口等等。
相信有效的家园合作一定会产生有效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8
活动案例:
近日,我上了一个中班语言活动《妈妈的怀抱》,通过对比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怀抱最温暖。
第一环节,我从谈话开始,激发幼儿的回忆“在妈妈怀抱里的感觉”引出故事主题。接着,引出主角小蛇,吸引幼儿的兴趣,然后讲述故事对比出在妈妈的怀抱最舒服。第二环节,原先预设的是提问后让孩子,进行角色对话,再依次出示挂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和基本情节,但是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我的故事中。于是我改变了预设教案的计划提前出示挂图配合故事中的情感复述了一遍故事,再一次深入挖掘提问,通过这个改变孩子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我见机请了几个幼儿扮演故事中小松鼠小袋鼠和小熊的妈妈还有小蛇进行情景表演,强调“拥抱“这个动作,我就在边上做旁白,引导坐着的幼儿一起复述故事情节,惊奇发现孩子们已经记住了故事情节,还把对话的语气表现了出来,同时整个活动达到了学习的高潮。抓住时机我又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角色之间的情感和对话讲述,并将引导重点放在学习角色间的对话,丰富理解词语:暖暖的、好舒服。进入活动最后环节:角色扮演,练习对话,再次强调用拥抱表达爱意的方式。通过表演来情景再现,在学习表演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
总结: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故事,特别是暖暖的好舒服。活动开始时我采用的角色导入引出故事,然后完整讲述故事,发现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慢慢开始不集中,显得有点散漫,在做其它事情,但是后来我“见机行事”出示挂图尽量表现出故事的'情感讲述故事,并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时,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就开始好转起来了,原本已经散漫的幼儿也把视线牢牢地定在表演的小朋友身上,情节表演结束后,当我结合挂图再一次讲述故事时,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都已经能复述小蛇说的那些话了,而且还根据内容做拥抱动作,这也是整个活动中的高潮部分。不仅让幼儿学习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而且体验到暖暖的是妈妈的怀抱的情感体验。所以说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有的实际表现情况,做一个灵活的观察者适当地改变教学手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背景:
夏日的骄阳已渐远去,秋天正踏着它轻快的脚步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你瞧,银杏树的叶子正渐渐变黄;五彩的菊花已等不及在争先开放;舒适的阳光也时不时地露出它灿烂的笑容多美的秋景图啊!为了让孩子们也能发现季节的变化,我在前几周就向孩子们说了“寻找秋天”的任务,可一直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所以我只好耐心的等待时机的到来。
活动情景:
这天早上,户外活动时,徐轩扬一来园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朱老师,你知道我们小区里什么花开了吗?”我看着他轻轻的摇摇头,“是菊花开了,有红色、黄色,很多颜色,很漂亮的。”我笑着说:“噢,是菊花开放了,肯定很美!”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谈论起来了。这时杰杰叫了起来:“老师,那边的银杏树叶变黄了。”大家对校园里的树也产生了兴趣,互相议论着。
听了大家的议论,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对大家说:“美丽的菊花都开放了,银杏树叶变黄了,说明谁来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秋天来了!”“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姑娘,还是个调皮的姑娘,你们知道她还躲在了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帮我把她找出来好吗?再把她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好吗?”“好!”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我们开始分头行动了。
分析与反思:
大班的孩子对四季的轮换已能正确的区分了,但怎样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发现季节轮换中一些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特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在这其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更要让孩子在观察中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除了去寻找我们身边的秋天,更要让孩子把秋天带进我们的教室,我和孩子们商议了如下的办法:
1、寻找有关秋天的新闻,包括介绍秋天的花、天气、鸟、树等,并将这些新闻剪下来贴在主题板块的上面。
2、师生在教室共同布置有关秋天的景色:
(1)丰富自然角,并请幼儿记录植物宝宝的生长情况。
(2)在区角活动中增添“四季拼图”、“四季成语”等的活动。
3、在学习活动中增添有关秋天的内容。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9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协作的关系,一般称为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有合作性同伴关系、榜样性同伴关系、竞争性同伴关系、带动性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作为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其作用逐渐增大,随着幼儿入幼儿园学习的开始、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心智的不断成熟,幼儿对成人的`感有所降低,同伴关系的影响则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我班的韩xx小朋友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为退缩,缺乏交往能力。如回避各种人际交往,早晨来幼儿园的老师早总是她妈妈说的,更不用说和同伴交往了。有一天午饭后,她看到冯xx小朋友正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玩,她也很喜欢,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小朋友说,只是两眼盯着冯xx,我想这是个好机会,就让冯xx去邀请她一起玩,一开始,韩xx还有点不愿意,但看到这个娃娃太漂亮了,也就勉强参与进来,玩着玩着,她还和冯xx说起了话,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字,但对于韩xx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她会主动找冯xx玩,话也渐渐多了。再接着,她奶奶来接她了,她也不走,一定要等冯xx的奶奶也来接了,两个人一起玩一会儿大型玩具才依依不舍的分手。在同伴冯xx的带动下,韩xx小朋友慢慢变得开朗多了,现在不仅能和同伴大胆的交流,还会主动与老师说话。家长反映也说这孩子开朗了。所以说同伴带动作用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03-10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与措施05-24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小班阅读案例分析《熊大大与熊小小》04-12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05-10
面试案例分析技巧05-18
面试的案例分析技巧05-18
面试技巧案例分析05-18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03-22
绩效考核案例分析05-20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