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输液安全管理
1.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
2.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2)溶液查对:摆药者须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根据输液包装不同采用以下不同方法。
1)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
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
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
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
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需及时上报药房。
2)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
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
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
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能张贴。
(3)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4)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体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
2)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
3)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4)药液输入后,应检查茂菲氏滴管液平面及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4.用药观察
(1)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2)药物输液滴速
(3)输液外渗
5.输液反应处理则按输液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并上报警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二)坠床跌倒管理
1.评估方法:
引入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评估内容(具体见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2.评估环节:
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特殊用药/治疗
3.评估频次
(1)病情稳定者入院/转入时评估一次即可;
(2)病情发生变化或接受特殊用药/治疗时评估一次;
(3)首次评估病人跌倒风险总分≥50分,需在中联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并每三天评估一次。
4.高危人群管理
(1)跌倒总分≥50分,床头挂谨防跌倒标识;
(2)护理记录上需有记录,提示病人有跌倒危险性;
(3)留陪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
(4)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床、椅轮子应固定;
(5)必要时加护床栏,下列病人必要时使用床栏,以防坠床:
1)任何原因造成视觉障碍的病人;2)任何意识改变的病人;3)入院诊断“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病人;4)镇静或麻醉恢复阶段的病人;5)躯体/肢体移动障碍的病人;6)儿科病人;7)活动不便的老年病人。
(6)生活所需物品须放在病人易拿取处,协助大小便;
(7)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
(8)使用气垫床病人,床面距扶栏顶部需至少保持20cm以上,必要时取掉床基。
5.坠床/跌倒事件上报:发生坠床/跌倒后须向护理部上报警讯事件,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三)压力性溃疡预防管理
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组织溃烂坏死。
1.评估方法:
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法
2.评估环节:
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时、
3.评估频次:
(1)评分>18分者,住院期间评估一次即可;
(2)评分13~18分者,入院时评估一次,发生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3)评分<12分者,需在中联信息管理系统登记,3天评估1次,病危,病重的患者每天评估1次。
4.评估皮肤内容:皮肤有无破损,破损部位、程度、范围、并记录于入院评估表上。
5.高危人群管理:Braden评分<12分者
(1)须进行翻身Q2h,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并记录;
(2)在中联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登记、上报
(3)压疮会诊:当遇到情况特殊无法解决时,应请会诊;
(4)使用压疮预防用具,如翻身垫、气垫床等;
(5)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
(6)注意全身营养。
6.上报处理:发生压疮后须向护理部上报警讯事件,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四)病床、轮椅和平车的安全使用管理
1.病床的使用和维护
(1)医护人员须掌握正确的病床使用方法:
1)推移电动病床时,须拔除电源并将电源线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抬高/降低整张病床或局部的高度至极限时,须立即停止操作,以免损坏病床。
(2)病床的高度:
1)除治疗或操作需要外,病床在任何时候都须保持在最低水平。
2)除转运状态下,床脚的轮子必须保持上锁状态。
(3)床栏的使用:
1)根据护士临床评估病人确定使用床栏,防治病人坠床:
2)护士须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床栏的目的及必要性,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3)如果病人及家属拒绝使用床栏,须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必要时由病人或家属签字。
4)病区应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病床,及时向维修部提出修理要求,一时不能解决的维修问题,可考虑转床。
2.轮椅和平车的使用和维护
(1)员工应正确地使用轮椅和平车:
1)新上岗人员须进行相应的培训、考该。
2)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轮椅和平车的性能。
3)运送病人前应将病人安置在合适的体位。
4)转运病人去检查或转病房时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
5)轮椅不要前倾,以防病人摔倒,必要时用躯体固定带固定病人。
6)进电梯时,工作人员先行,以后退方式将轮椅拉入电梯。
7)平车转运病人时,必须有床栏保护。病人上下平车和轮椅时,要有脚刹制动,保证安全。
(2)轮椅和平车应存放在指定的储藏区域。
(3)使用轮椅和平车的部门应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轮椅和平车,及时向后勤维修部提出修理要求。
(五)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安全管理
1、新生儿出生后,应让父母看清新生儿的性别,然后由助产士核对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并写在手表带上,在手腕部佩带一个手表带,此标志不得摘除或剪下,由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院前摘除。
2 、入院时指导母亲及其他监护人:
(1)鉴定医院员工身份的方法。
(2)只将婴儿交给佩带上述身份标记的人员。
(3)只有通过婴儿车才能将新生儿带离病房。
3、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的陪护和转运要求:
(1)14周岁以下儿童住院期间,必须有父母亲或监护人陪同。
(2)新生儿须通过婴儿车等进行转运。
(3)医务人员将新生儿交给父母及监护人前确认他们的身份。
4、对员工的身份鉴别:
(1)全体员工应始终佩带医院的工作身份牌,并做好自我介绍。
(2)医务人员巡视病房时,注意闲逛人员、穿着制服但没有相应身份牌的人员。
(3)医院员工应向保卫科汇报任何无身份证明或表现出可疑行为的人。
5、发生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丢失的处理对策:
(1)最早发现小儿失踪的员工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保卫科,并按要求提供以下信息:
病人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身高、体重、种族、毛发颜色和发型、衣着、
最后所在地点的细节、医学诊断和特殊状况、病人的家庭地址、病人的可能去向、任何不正常的家庭社会背景如离婚、分居、相片(如果有)、父母亲对该事件的看法、任何其它背景包括对可疑诱拐的描述。
(2)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封闭病房的全部出口和楼道,仔细搜寻。
(3)保卫科:立即启动监控录像,了解当时情况。派遣保安人员到相关科室了解情况;
并组织搜寻。一旦确认丢失婴儿/儿童超过1小时,按规定报告伊宁市公安局。
(4)病区护士长应立即。询问有关丢失的婴儿/儿童的所有细节。通知经管医师。如果需要,通知血库和检验科以保留DNA鉴定的样本。与责任护士一起完成“警讯事件报告”的填写。安慰其他病人。
(5)医院的所有员工一旦发现有携带婴儿的人,携带大型包裹的人或有小孩出现,立即向保卫科汇报,在保安人员到达之前详细讯问可疑人物。
(6)如果没有医院行政部门的许可,医院员工不得对外发布任何公开声明。
(六)导管安全管理
1.导管按风险程序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
(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
(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
(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2.导管评估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
(2)评估:
1)高危导管:至少每班(ICU按四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2)中危导管:至少每天(ICU按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3)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3.记录:高危导管、中危导管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
4.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七)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
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
(1)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
(1)保持镇静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
(6)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7)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八)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管理
1.接触化疗药物时的个人防护原则
(1)工作人员
1)接触化疗药物时应戴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戴口罩、帽子等防护物品。避免使用薄膜手套,以免化疗药物的渗透。
2)配置化疗药物者不宜配戴隐形眼镜。
3)配好后化疗药液转送过程中用黄色塑料袋盛装,如为避光药物则先放入黑色塑料袋。
4)化疗药物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一年内护士不能单独接触化疗药物,实习同学不能接触化疗药物。
5)所有被化疗药物污染过的物品,一律放入内衬黄色垃圾袋、加盖的化疗污物桶。
6)接触化疗药物后常规彻底洗手。
7)防止化疗药污染环境,包括接触过化疗药物的纱布,输液管、瓶,污染的衣服、手套、抹布等置入化疗污物桶。
8)如果化疗药未启用,须送回药房。如果化疗药物未输完时停用,应给输液瓶套上塑料袋
9)孕妇应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
(2)病人
1)使用时必须向病人做好宣教。
2)静推化疗药时垫纸巾,污染后放入化疗污物桶。
3)使用时病人衣裤或被服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4)化疗药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肥皂及清水冲净。
2.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药物的注射,保留针头,回抽残留药物。
(2)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稀释外渗部位的药物浓度,然后拔针。
(3)可以0.5%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或在外渗部位皮下注射相应的解毒剂。
(4)抬高患肢24小时,局部冷敷或冰敷6—12小时,一般禁忌热敷。
(5)局部可用硫酸镁湿敷、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如意金黄散外敷。
(6)记录化疗药物外渗的部位、范围、药物名称和浓度、病人症状。
(7)24小时内按不良事件在中联信息平台上报。
3.化疗药物倾倒处理原则
(1)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经管医生及医务处和护理部,并立即处理,以保障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即时放警示标记。
(2)搬迁病人至安全地方。
(3)如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并请医生诊治。
(4)如药液沾染皮肤,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切勿用消毒溶液。
(5)如空调开放,立即关掉。
(6)负责处理者必须穿上隔离衣,戴口罩及眼罩。
(7)用湿布将药液擦净,并立即放入袋内,包扎好放入密闭的化学性废物桶内,专人运送到暂存点。
(8)用肥皂液清洗沾污面积3次。
(9)衣服如果只是少量药液沾污,可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个别袋装(有标记),通知洗衣房,否则弃至于化疗污物塑料袋内。
(九)用氧安全使用管理
1.氧气是一种助燃物质,不要与明火、火星和易燃物质接触。
2.在氧气储存处张贴“禁止烟火”,“禁止吸烟”警示牌;各用氧单位入口处张贴“禁止吸烟”警示牌。
3.易燃物品管理:
(1)氧气设备应在无油及无其它易燃物品的环境中使用。
(2)使用含油类物品时应特别小心。
(3)病人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应除去所有油类制品。
4.消除火源:
(1)在氧气储存和使用区域禁止使用明火。
(2)所有电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消防标准,损坏的电器设备、插座或外露的电线应及时维修。
(3)有问题的电器设备应贴上标签后拖离服务区,进行维修或更换。
(4)易产生火花的器械和玩具禁止在贮氧和用氧区使用。
5.病区用氧安全:
(4)安全用氧,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氧气筒氧气压力指针降至490Mpa(5Kg/cm2)时不可再用。
(3)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如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4)观察用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发绀减轻,心率较前减慢,呼吸困难缓解,精神状态好转,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趋向正常等是氧疗有效的反映。
(5)定时更换鼻导管和湿化液,应每日更换鼻导管或鼻塞,双侧鼻孔交替插管,湿化液每日更换。
(6)防止交叉感染。
(7)保证应急使用: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
(8)移动式氧气瓶应妥善固定在床旁。
(十)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抽搐;气管内插管;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医生应评估病人病情,以判断病人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氧气枕。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携带便携式急救药品箱。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至少持有上岗执业证书;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应有医师陪送;病情需要时,由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病人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病人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十一)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管理
1.待机:将泵后电源开关置ON,听到嘟一声响表示内部电路自检完毕,泵处于正常待机充电状态;
2.注射器安装夹:将抽满药液连上延伸管、头皮针及排去空气的注射器放入注射器座中,注射器圈边必须卡入注射器座与挡片之间。捏紧推头及摇板,移动推头至注射器推杆尾部,将注射器推片卡入推头槽中。当所有参数设置完毕,按启动键(START),再按快进键(FAST),待头皮针出水后关机(STOP),将延伸管夹子夹紧,后将针头穿入病人静脉,成功后再启动泵即开始输注。
3.常用按键功能:
(1)速率设置:利用6只数字设置键可在数字显示器上设置所需输注速率数据。设置只能在停机状态下进行,开机后调速键全部锁定。
(2)快速推注:输入量不计入总输出量——STOP状态下,1秒钟内连续按二次快进键(FAST),这时如使用50ml注射器快进速率200ml/h,这一速率在LED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如使用20ml注射器快进速率为160ml/h。输出量要计入总量----STOP状态下,同时按快进键和总量查询键,这时LED显示器动态累计泵输出量。
(3)总量查询:任何状态下按总量查询键都可查看已输入病人体内的药液量。任何状态下同时按总量查询键及消音键使累计总量复零。
4.报警提示
(1)残余提示:当注射器中药水仅剩1.5ml左右时泵上残留提示灯闪亮,并同时发出间断报警声,可通过消音键消除。
(2)注射完毕报警:当注射器中药水注射完毕,注射完毕报警指示灯亮(EMPTY),并发出连续报警声,此时泵进入KVO速度(0.5ml/h),报警声可通过消音键消除,1分钟后如还没有处理,报警又起。
(3)阻塞报警:当针头或输液管路堵塞泵上发出间断声、光报警,此时系统释放压力,压力释放完后转为连续声光报警,间断报警时按消音键可消去警声,连续报警时按消音键同时消去声、光报警并恢复报警前工作状态
(4)电源线脱落报警:电源开关打开,如没有接上电源或使用中途电源线脱落,泵上会发出间断报警声,可通过消音键消除。
(5)电池欠压报警:当电池电压不足,泵会发出间断声光报警。当按快进键后,2分钟的时间内忘了按启动键,2分钟后泵会发出嘀嘀的提示声,该提示音可按消音键暂时消去,但2分钟后提示声又起,也可按停止键完全消去。
5.泵的固定:改变固定夹在泵上的安装位置,可使泵夹在垂直式水平放置的支杆或床档上。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三严三实重点环节05-07
重点车辆安全管理制度04-08
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01-16
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制度05-05
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制度04-10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4-25
中学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制度01-05
消防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01-22
消防重点部位安全的管理制度01-22
学校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