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康复中心计划书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康复中心计划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康复中心计划书1
一、目的:
培养实习生对康复的'兴趣,增进对骨科康复领域的认识,以及熟悉骨科疾病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二、教学计划实施时间:
看学生实习档期具体安排。
三、 教学计划大纲:
1.熟悉骨科康复日常工作流程;
2.讲解骨科康复常用医疗设备操作技术及临床作用知识;
3.讲解骨科常见病例分析及治疗操作方法;
4.骨科康复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
5.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医患沟通;
6.带学生临床实践操作;
四、 教学计划实施内容:
科室小组工作流程介绍
1.科室成员、相关医护工作人员;
2.骨科康复区域、床位及工作环境;
3.日常医务工作内容;
常用医疗设备操作及临床作用
1.认识及学习常用医疗设备:红外线、激光、微波、磁热、中频、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关节松动、CPM、蜡疗等;
2.讲解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
常见病例分析及治疗
1.讲解常见病例各时期康复治疗;如: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关节炎康复、各种骨折术后康复、神经肌腱吻合术后康复、软组织康复等。
2.临床常见症状:肿胀、疼痛、瘀青、神经麻木、关节痉挛、肌肉痿缩等。
3.康复平定:引导
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
讲解操作时病患发生烫伤、烧伤、晕针、断针、瘀血、骨关节损伤、脱位、骨折等紧急处理及预防。
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培训
略
五、出科考核评估:
理论知识(50%)+实践操作(50%)。
六、教学训练及负责人:
孙伟、钟娟
工作人员名单:李井芳、陈闽湘、杨升
康复中心计划书2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激。3)药物:巴氯芬。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10.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以通气障碍、肺不张、肺炎多见。
五、各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
1.生活自理:对一个SCI患者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梳饰,进食,淋浴,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钱币,使用电话,操纵电器的开关或按钮,使用普通标准轮椅.穿脱下肢矫形器等。
2、在轮椅上能独立:指能顺利操纵普通轮椅,能完成轮倚一床,轮椅一厕所,轮椅一淋浴间,轮椅一地板,轮椅一轿车的转移,能上下斜坡,能跃过马路镶边石,能在轮椅后轮上平衡等。
3、治疗性和功能性步行
功能性步行
标准:1)安全
2)姿势基本正常
3)不用步行框架等笨重的助行器
4)站立时双手能游离做其他运动
5)较不费力
6)注意力不会过渡集中在步行上,因而不影响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活动上
7)心血管功能能够负担
8)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即能连续走5‘,并走过550m左右
功能性步行分类:1、社区功能性步行2、家庭功能性步行
社区功能性步行:标准:
1)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
2)能一次连续走900m左右
3)能上下楼梯
4)能独立进行ADL活动家庭功能性步行:标准:
1)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
2)能上下楼梯
3)能独立进行ADL活动
治疗性步行:价值:
1)给患者能站能走的感觉,形成巨大心理支持
2)减少对坐骨结节等处压迫,减少压疮发生机会
3)肢体负重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4)下胜活动改善血液淋巴循环
5)减少肌猥琐
6)提进尿便排出
7)减少对他人依赖
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康复潜力和综合训练
1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几乎全靠他人帮助的C4及上损伤患奢。
2基本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C5损伤患者。
3基本能目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C6损伤患者。
4基本能自理生活,需少量帮助。有可能在轮椅上独立的C7损伤患者.
5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但不能走路,只能做治疗性站立C8一T2损伤患者。
6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治疗性步行的T3- T12损伤患者
7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家庭性功能性步行的L1-2损伤患者
8能自理生活,能行社区功能性步行的L3及以下损伤患者
1.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几乎全靠他人帮助的C4及上损伤患者
特点:
1)C3及C3平面以上患者,因面肌、咽喉肌的自主功能好。C2时胸锁乳突肌部分有N支配,C3时此肌完好,同时还保留肩胛提肌和斜方肌。因此该平面以上没有呼吸机或膈肌起搏
器的帮助是不能生存的
2 ) C4损伤能控制头部且膈肌有部分功能,若肺活量在1000m1以上可不用呼吸机.
对患者训练
尽早开展呼吸训练
积极开展站立斜床训练
训练坐在轮椅上耐力
学习用舌、颌控制带呼吸机的电动轮椅
用口棍或头棍做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
用口棍、头棍或颌控制“环境控制系统”(ECU )
学习控制可倾斜靠背的电动轮椅给臀部定期减压
2、基本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C5损伤患者
特点
1)幅肌有功能,肺活量在1000m1以上,可不用呼吸机
2)因三角肌,肱二头肌有功能,可完成转移、翻身、起坐,均需床栏,吊环等辅助
3)C5患者大多能独立完成臀部减压,且轮椅驱动只限于平地上。
对患者训练
训练坐在矮靠背轮椅上耐力。
学习使用和操纵轮椅。
学会用系于轮椅柱上套素行前倾式臀部减压。
学会应用BFO
学习用棘轮机构的腕手矫形器。
斜床站立。
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肱二头肌、三角肌。
耐力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功能性电刺激( FES )
手功能重
3.基本能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C6损伤患者
特点
1)缺乏伸肘、届腕能力。手功能丧失。
2)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
3)利用床栏和系于床脚绳子完成翻身,起坐。
4)利用万能袖带完成进食、写字、打电话等
对患者训练
除C5训练内容外增加以下内容:
用手驱动普通轮椅
练习单侧交替给臀部减压
学习用腕驱动矫形器补偿手功能
肌力训练:肱二头肌、桡侧伸腕肌
耐力训练
用滑板做各种转移动作训练
手功能重建
4.基本能自理生活,需少量帮助,有可能在轮省上独立的C7损伤患者
特点:
1)因手内在肌神经宣配不完整,抓握、释放和灵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
2)下肢完全瘫痪。
3)呼吸功能较差。
对患者训练
坐位或在轮椅上减压
肌力训练:C7应大力训练三角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背阔肌。
耐力训练。
斜床站立。
用滑板做各种转移动作训练。
抓握力弱的学习用腕驱动抓握支具和耐力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FF5.
手功能重建。
5.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但不能走路,只能做治疗性站立的C8- T2损伤患者。
特点:
1)上肢功能完好,但不能控制躯千。
2)可独立完成翻身、起坐及转移动作。
3)驱动标准轮椅。
对患者训练
加强上肢肌肉的力量强度和耐力训练。
坐位上练习撑起减压动作训练。
转移训练。
练习轮椅后轮平衡和上下马路镶边石等技巧性较高的轮椅操作技术。
利用长下肢支具在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6.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治疗性步行的T8- T12损伤患者
特点:
1)上肢完全正常,肋间肌部分或完全正常,呼吸功能基本正常。
2)生活完全自理.
3)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行杠做治疗性步行。
对患者训练
除C8-T2患者所做训练外主要行:
1.站立训练
2步行训练。
1)站立平衡
2)迈步训练
3)用双拐或矫形器在双杠外重复上述2的训练
4)向外侧踏步
5)向内侧踏步
7.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家庭性功能性步行的L1-2损伤患者
特点
1)下肢大部分肌肉瘫痪,能行T3-T12的所有活动。
2)可行家庭功能性步行.
3)户外长时间活动为节省体力和方便仍使用轮椅
对患者训练
步行训练
1)迈步训练
2)用双拐或矫形器在双杠外重复上述2的训续
3)向外侧踏步
5)在不平表面上试行走
6)从椅子上独自用手站起
7)上下楼梯
8)上下斜坡
9)安全跌倒重新爬起
8.能自理生活,能行社区功能性步行的L3及以下损伤患者
特点
1)双下肢有部分肌肉瘫痪,用手杖和穿高帮鞋可实现步行能力。
2)L5以下不用任何辅助且可达到实用步行能力.
对患者训练
利用沙袋等器械行双下肢残存肌力训练。
用双拐练习四点步态.
用手杖练习
六、康复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例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厕所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利用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
2)作业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另外,作业部门还给患者提供简单的辅助工具,以利家庭生活动作的顺利完成.
3)心理治疗: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反对独立求适应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4)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着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功能的不足。
5)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6)中医康复: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需要.
七、住房无障碍改造
1.斜坡高度和水平长度之比应不大于1:12。
2、门的净宽度大于0. 8米,房间之间应无障碍
3.厨房的门及位置必须适合轮椅的进出,灶台高度须调整到患者坐在轮椅上能看清锅底。
4.厕所要用带扶手的坐式便器,门应做成外开式成推拉式。
八、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前由专业部门组织职业能力测定,根据结果决定工作。
康复中心计划书3
中风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斜、不遂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
一、脑卒中康复目标
采用一切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的残疾和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改善受损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康复时机选择
为了避免过早的主动活动使得原发的神经病学疾患加重,影响受损功能的改善,通常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张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包括预防废用综合征的治疗)。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程较长的脑卒中患者仍可从康复中受益,但其效果较早期康复者差。对伴有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如血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待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方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
三、康复治疗
三、1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病情稳定、神经系统体征好转的病人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先作被动运动,方法是术者一手握住患侧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时为止,每日3~4次,每次时间逐渐延长,同时指导患者自行用健手握住患手作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如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扭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三、2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易使患者内心压抑,情绪异常急躁,因此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引导患者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①呼吸控制;②下颌运动;③口面运动;④舌运动;⑤软腭运动。同时进行发音、听觉理解、口语表达等训练。与病人对话时语速缓慢清楚,给病人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肢体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还可利用收听广播,阅读等方式训练病人发音。
三.3针灸推拿疗法
中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即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既能控制病情发展,亦能有效地减轻症状。选穴:运动区,平衡区,言语一区、二区,口歪舌偏者取地仓、颊车、廉泉、人中,上肢取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髀关、血海、伏兔、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以上穴位分2组,隔天轮流使用。针灸的同时配合推拿,能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三.4心理治疗
新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由心理、社会、生物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疾病状态下,心里活动复杂,如焦虑、紧张、忧伤、烦躁、悲观等。能正确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就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性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为此我们采用作业、阅读、文艺等心理治疗法,耐心引导、热心关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心理上接受治疗。
三.5中药康复治疗
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疏血通(任选一种)活血化瘀;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脑活素或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为改善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采用高压氧疗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都有肯定的疗效。
四恢复期护理
1.饮食饮食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宜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禁烟酒,进食时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防止呛咳。
2 .预防并发症
3.预防褥疮
中风病人长期卧床,皮肤容易受压破溃,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根据患者情况2~3h翻1次身,翻身时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拽等动作,翻身后垫好患侧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必要时给予气垫,骨突处垫气圈,皮肤受压处用1%当归红花液按摩,每日2~3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及皱褶。
4.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中风病人因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受影响,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应保持居室洁净,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保持口腔卫生,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做胸部扩张、深呼吸及咳嗽等动作。训练膀胱自行排尿,定时给病人使用便盆或尿壶,保持会阴部皮肤干燥。
5.心理护理
由于偏瘫失语患者易产生自卑、消极、焦虑、恐惧情绪,所以在恢复期要关心体贴患者,鼓励病人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提高其生活的乐趣,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
压疮:压疮也叫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使浅表皮肤破损、溃疡,疮口经久不愈,易引发败血症等疾病。压疮容易发生在足跟、骶尾、肘部等处,应积极预防。首先要保证营养,防止低蛋白血症,还要经常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肌肉,经常按摩也可预防压疮。
6.肺感染:肺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卧床和吞咽障碍,长期卧床使肺功下降,不利于排除痰液,造成感染;或吞咽障碍使进食时发生误吸,食物进入气管造成感染。预防肺感染一是保持室内温湿度正常,防止交叉感染。二是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三是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后要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并清理口腔残留食物。
7.深静脉血栓:中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由于长期卧床引起。表现为下肢进行性浮肿、胀痛等。预防深静脉血栓主要靠勤翻身、尽早开始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每天两次肢体按摩,抬高患肢等,从而促进静脉回流。直立床训练可以让暂时不能下床站立的病人每天坚持站立,下肢承受重力,避免深静脉血栓。
8.体位性血压:长期卧床使人体的循环系统调节发生障碍,当体位改变,如坐起或站立时容易发生血压偏低,可伴有冷汗、头晕、意识不清、无力、甚至昏厥。体位性低血压对脑功能有极大危害,应该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立即平卧,放低头位,适当保温,针刺百会、人中等穴。建议尽早进行直立床训练,从小角度开始,让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继发损害。
9.尿路感染:卧床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发生率更高,并且易造成条件致病菌感染。预防尿路感染应加强营养,导尿时注意消毒,或尽早停止导尿,多饮水,进行直立床训练等。
10.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强直:由于长期缺乏活动和站立,会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会对后期康复产生严重影响。早起的被动运动训练和站立训练能够预防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的发生,对后期康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在科学治疗体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属新的医疗管理模式,是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康复中心计划书】相关文章:
康复中心考勤制度05-19
康复中心工作计划12-01
康复中心考勤考核制度05-15
医院产后康复中心工作总结05-19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总结04-09
读书计划书11-13
个人的计划书11-14
【精选】商业计划书11-15
开学计划书11-16
旅游计划书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