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真美”与“真糟”》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真美”与“真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美”与“真糟”》教案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爸爸和妈妈的不同语气。
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懂得表扬与批评是爱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正确面对父母及教师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教学方法
情境感染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真美”与“真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一首诗,巴德面对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在他的人生中又具有什么非凡的意义呢?请孩子们赶快把书翻到20页,和老师一起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二、品读课文,感受关爱
1、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妈妈看到巴德写的诗是怎么评价的?谁能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2、巴德听到妈妈的评判,心情怎么样?(高兴)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兴高采烈地说)
(1)课件出示:
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妈妈赞不绝口,她甚至说只有神童才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篇。
(2)在这段描写中,有这样一个词语“赞不绝口”,你能说说他的意思吗?你能用他说句话吗?
(3)孩子们,假如是你写的文章,被赞不绝口,你会什么感受?是啊,这是对你的一种肯定,一种夸奖,巴德的心情和你一样,是说不出的兴奋。那么妈妈呢,八岁的儿子可以写诗了,心里会觉得如何?(骄傲、激动)
(4)指导朗读。那么你能用自己朗读再现妈妈的激动和我的高兴吗?谁来试试,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
3、巴德在得到妈妈的夸奖后,心里充满了骄傲,此时此刻,他更希望听到谁的评价?(爸爸)为什么?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我简直等不得了——他呀,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著名的剧作家,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1)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大家课前有过这方面资料的查询吗?好莱坞电影公司是迪斯尼公司旗下的电影制片厂。它所制作的影片针对广大成人观众,深受观众的喜爱。
从老师的介绍,可以知道,好莱坞电影公司确实是个大公司,而爸爸还是这公司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都做了些什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2)“首先……接着…。.最后……”这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吗?
4、巴德终于等回了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写了一首美诗,但是爸爸却说要自己来评判。于是,爸爸开始读诗了,在爸爸读诗的时候,巴德的表现是怎样的?把你找到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在他读诗的时候,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
(1)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得到巴德的心情吗?(紧张、期待、激动)
(2)巴德怀着紧张的心情等了很久,等到了他期待的评判吗?爸爸是怎么评价的?谁能把爸爸评价的语句读给大家听。“依我看,诗写得很糟!”
听到爸爸这样的评论,生接“我抬不起头来,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这是怎样的泪?(伤心、难过、失望、委屈)
(3)看到巴德为了爸爸的评论那么难过,妈妈怎么做的?谁愿意把爸爸妈妈争论的对话,读给大家听。你们想读吗?女孩子读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爸爸的话,老师读旁白,边读边思考,爸爸、和妈妈评判的结果不同,他们评判的角度一样吗?
(妈妈考虑的是巴德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她就孩子鼓励,说明妈妈爱巴德。而爸爸呢,是从诗的质量来看。他不爱他的儿子吗?他这么做,虽然会让巴德伤心,但是巴德不会因为他们的赞美而冲昏了头脑,这是客观的评价是及时的提醒,同样也是爱)
(4)但是巴德还小,他并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面对爸爸和妈妈的争论,小巴德—— (课件出示:我从客厅跑回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痛苦地呜咽着。)生接读,问:这是什么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小巴德无比伤心)
5、小巴德八岁写下第一首诗,得到了妈妈“真美”、爸爸“真糟”两种不同的评价,他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课件出示:体现巴德心理变化的语句,这些语句都是什么描写?指导写作。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心里、语言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他的内心由“骄傲”到“自信”,再到“紧张”、“伤心”这样复杂的变化过程,让我们不禁随着他一起欢喜,一起忧伤,孩子们,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运用哦。)
6、虽然爸爸的评判很难接受,但是最让人欣慰的是,这句否定的评判并没有把巴德打垮,他还是坚持写作,多年后,他成了著名的作家,孩子们,你们想认识巴德吗?出示照片,这就是著名的作家巴德舒尔伯特,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巴德的成就)获得成功的巴德,对儿时父母的评价也有了更深的领悟,甚至,他感到庆幸——轻声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2)你发现了吗?这部分用了三个破折号,你能结合语境,体会一下他们的作用吗?
(3)同一首小诗,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怎样理解爸爸妈妈的评价的吗? (妈妈肯定的评价给了他自信与勇气,是鼓励,是爱,爸爸实事求是的评判让他不会在骄傲中自我陶醉,是提醒,也是爱)
(4)引读。正是这样不同形式的爱成就了巴德,因此“我感到庆幸——”
(5)孩子们,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他们爱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儿女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幸福的孩子们,回忆一下,在过去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当中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慈祥的或者严厉的爱?
(孩子们说的真好,生活中处处有爱,老师希望你们,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荣誉不骄傲,从容面对,不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获得成功。)
7、指导写作
课下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选择感受深刻的事情,以《成长中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三、总结: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阳光,也缺少不了风雨,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自我陶醉,也不因批评而丧失信心,学会理解,懂得感恩,在温暖的鼓励中成长,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真美”与“真糟”》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让学生理解“真美”和“真糟”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学习、小组汇报,组内发现易错生字,加以强调。
3、组织朗读练习。
二、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1、学生默读1—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
1、学生默读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3、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4、班内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5、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铭记在心。
五、联系实际谈感受。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慈爱,一种是严爱。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谈话总结
学生交流。
同学们,生活的道路上常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事,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学会平衡,就会与爱同行,扬帆远航!
七、自选作业:
(1)同学之间相互推荐有关亲情的文章进行阅读。
(2)自由组合,把1—14自然段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3)联系自己的实际,以“爱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真美”与“真糟”》教案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作品,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作者就是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不同方式的爱。这篇课文条理清楚,首先写“我”八岁时写下了第一首诗,然后写父母对这首诗迥然不同的评价,接着写这两种评价对“我”的创作之路的深刻影响,最后写出了自己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的理解。课文人文性较强,文中的赞美与批评在学生实际生活中都出现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特别是蕴涵在严厉批评中的爱,令学生不会在赞美中迷失自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呜咽”“跋涉”2个词语,并会用“赞不绝口”“直截了当”和“竭尽全力”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爸爸与妈妈语气的不同。
3、熟读课文,从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幻灯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要注意“截”的读音“ji?”,特别是它在“直截了当”中的读音,不要?成“直ji了当”或写成“直接了当”。
(2)“劣”读“li?”,不读“li”;“辅”读“f”,不读“f?”;“?”读“ji?”?
(3)在书写时,要注意“截”的左下部分,“糟”的右半部分和“竭”的右半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书写,以免留下错误的记忆。
2、朗读指导
(1)“真美”与“真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在朗读时,就应该揣摩父亲和母亲各自的语气,体会两个人对待孩子的诗的不同态度。读母亲的话时要突出“真的是你写的吗?”“赞不绝口”等词句,把母亲的兴奋、赞美,甚至不敢相信的惊喜表达出来;读父亲的话时,要突出父亲的“直截了当”,语气要严肃,表达要果断,带有批评、斥责的语气。
(2)在读“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这一句时,语速要慢,要把时间的延长体现出来。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后面的评价并非因为自己的坏心情,而是他充分考虑之后才做出的评价。
(3)另外,在读课文的最后两段时,要读得意味深长。从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3、阅读教学
(1)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一找“真美”与“真糟”是谁的话,是对谁的评价?“我”的反应各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读爸爸与妈妈的话。注意区分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面对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不同?从而体会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提醒。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从父母争吵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母亲的赞美其实是感情化了的,是为8岁的儿子写诗的行为而动情,诗其实并非像她所说的那么出色;而父亲的批评是客观关注了诗的质量,语言直接,这样评价难免有些伤人。“真美”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真糟”是一种认真求实的爱,严格要求的爱。双方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难得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行,给了孩子无限的力量。
(3)对最后两段内容的理解是全文的重点。巴德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的理解会给学生们带来启示。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4)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问题,讨论父母不同的评价在作者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庆幸?重点交流讨论:面对荣誉和挫折,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再与文本对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引发个性化的理解。
4、活动提示
(1)朗读
在朗读时,要注意爸爸与妈妈的语气不同,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在读中体会父母爱的方式的不同。
(2)思考与交流
父母对“我”的第一首诗各有什么看法?这个练习活动要融入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理解父母爱的相同,方式的不同。母亲的爱是慈祥的,她赞美的是儿子写诗的行为;父亲的爱则是严厉的,他批评的是诗的质量。
面对爸爸的批评,“我”有怎样的表现?你怎样理解?这一练习十分重要,因为母亲的爱的方式会让大多数学生接受,而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希望得到像母亲这样的鼓励,排斥父亲式的批评。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态度。作者没有灰心失望,他继续写诗,并承认自己的“第一首诗”很糟糕,觉得父亲的评价是很公正、客观的。于是不断努力,坚持写作品,并拿给父亲评价。可见作者仍然很看重父亲对他作品的看法,并将父亲对他的评价作为一种动力,推动他前进。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本课的重点在于作者的态度。作者最大的成功是了解到了父母的评价都来自一个出发点——爱。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赞美而自我陶醉,也没有因为父亲的批评而丧失信心。他在母亲的鼓励下不断写诗,但不骄傲与自我陶醉;在父亲的批评中吸取经验,但绝不丧失信心。教师要告诉学生面对挫折不要气馁、绝望,面对荣誉不要自大、骄傲。要从容面对,不断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3)拓展与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破折号的作用。体会破折号的用法。知道第1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我”感到庆幸的原因。第2句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后半句的意思比前半句更进一层,强调“我”应当保持清醒,体会到这两股风中的关爱与期望。了解了标点符号的用法之后,可正确、恰当地运用。
(4)积累
读一读,注意字的读音,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这道题可辅助积累课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埋怨”中的“埋”m?n、“恶劣”中的“劣”li?、“呜咽”中的“咽”y?和“勉强”中的.“强”qing等读音。
参考答案:
呜咽:低声抽泣,也比喻发出使人感到凄切悲伤的声音。
跋涉:翻山越岭,徒步过河,形容长途远行的艰辛。
读下面的成语,并用加点的成语练习说话。“赞不绝口”的意思是“不住口地称赞”。一般用于一句话的句末。句子中应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交代赞不绝口的原因,另一部分是说谁“赞不绝口”。例如:看了这部电视连续剧,大家赞不绝口。“直截了当”的意思是形容言行简捷爽快,不绕弯子。这个词语是形容人说话或做事的态度的。一般以“说话(做事)直截了当”或“直截了当地说(做)”出现。例如:这个人说话直截了当,做事雷厉风行,我很欣赏他。“竭尽全力”的意思是用尽全力。例如:为了这项工作,大家竭尽全力,克服了种种困难。除了这三个成语外,教师要带领学生熟读其余的成语,以下词语解释供理解课文参考: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涨红了。形容羞愧、着急或发怒的样子。
大名鼎鼎:指名声很大。鼎鼎,显赫。
相辅相成:指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辅,帮助。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是学生们会容易接受母亲那种爱,而忽略了父亲式的爱,觉得批评不是一种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态度,回顾自己小时候的错误,想想长大后是否觉得那些错误的确应该受到批评,从而了解到生活中老师或家长的批评都是客观地对事,而不是对人。引导学生调整心态,从容地面对错误,诚恳地改正错误。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们可能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挖掘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上,而忽略了“我”的体验。有一些学生表面上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父母对自己的表扬与批评都是对自己的“爱”,其实内心并不这么觉得,只是一种迎合教师教学的想法。这样的发言,对学生本身和课堂达到的教学效果来讲都是有失公平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责任,分析他们表扬或批评的原因。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才能感受到“父母教育方式不同,但出发点却相同,那就是爱”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相关资料
从《“真美”与“真糟”》一文看“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父母之爱,健康的父母之爱像阳光温暖明亮,像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像山泉清澈、甘甜;不健康的爱会造就不健康的孩子。日本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教授将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作用命名为“父性原理”,将母亲的角色作用命名为“母性原理”,认为家庭中必须明确父性和母性各自分担的性别角色。所谓“父性原理”是指无论多么可爱的孩子,如果做了违背社会准则或家规的事,当父亲的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或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对待孩子。而“母性原理”则恰恰相反,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即使无恶不作,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由此看来,“父性原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好像是“切断的机能”,而“母性原理”好像是“包容的机能”。家庭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而“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如果不协调,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也正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正是有了这种协调的父爱与母爱作基础,最终走上了作家之路。很庆幸巴德·舒尔伯格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母亲给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毅力,而父亲则帮助他不断弥补写作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能感激“母性原理”的爱,却不能理解“父性原理”的爱,这实际上会使我们生活的小船偏离航向。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有了父亲严厉的爱与母亲宽容的爱共同协调,我们才会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既要感激理解“母性原理”的爱,更要理解感激“父性原理”的爱,无论这两种爱是来自父母还是老师。
《“真美”与“真糟”》教案4
教材分析:
《“真美”和“真糟”》是长春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板块的第二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作者在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真美”,爸爸的评价却是“真糟”;作者在“真美”的鼓励中,在“真糟”的警示中,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逐渐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人文性较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特别是蕴涵在严厉批评中的爱,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感情浓郁,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可谓文质兼美,且富有人情味。文章前一部分文字虽然浅显、但却生动,后一部分个别语句含义较深,极具启发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的思考及感悟的空间。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文本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引发学生思维的触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悟情悟理,悟中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爸爸和妈妈的不同语气。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及教师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的爱。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以读处思”为教学主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然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美”和“真糟”》这篇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呢?(板书课题)面对“真美”、“真糟”这两种来源于父母的不同评价,(板书:父亲、母亲)你能体会到小巴德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请大家认真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用笔圈画出能表明巴德感受的相关语句,并记录下你的理解。(培养学生读书必动笔的良好习惯,进行手、脑、口并用的立体式渗透效果)
二、品读心路,感悟关爱。
思考与交流:
默读、交流、导读:巴德写下第一首小诗后最初的心情怎样?(兴高采烈)为什么而兴高采烈呢?(妈妈的夸奖)读出相关语句,要读出妈妈的激动及巴德的兴高采烈。你觉得当时的巴德会怎样想呢?(引发个性思维,填补文本空白,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巴德的心情究竟是怎样发展或变化的呢?(兴高采烈——忐忑不安——痛苦不堪)引读相关语句,采用疏理性读、品味性读,加深体会,内化语言,以达到与巴迪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为体会巴迪富有哲理的人生表达做好铺垫。
“我再也无法忍耐。我从餐厅跑回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痛苦的呜咽着。”这是什么描写?(动作)从动词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想象巴德当时的感受吗?——(伤心)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巴德当时能同时理解和接受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吗?
刚才我们共同亲历了巴德童年的一段小插曲,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真切地感受了他的内心由“骄傲”到“自信”,再到“紧张”、“伤心”这样复杂的变化过程。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语言大师,他笔下人物的语言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人物的心里描写刻画得如此细腻、传神,让我们不禁随着他一起欢喜,一起忧伤。这一写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以读法渗透写法)
同一首小诗为什么会引起巴德如此复杂的情感变化呢?你怎样理解爸爸和妈妈的评价?(小组交流,生生互补)巴德怎么看待父亲的评价?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爸爸毕竟是爸爸啊!——勉强接受)你觉得巴德此刻会怎样想呢?(引发个性思维,走进巴德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巴德你会更乐于接受父母的那种评价呢?假如巴德的父母表达的是同一种方式的爱,对巴德的成长将会有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体验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父母的爱。)
小结:“真美”是一种夸张的爱,鼓励式的爱;“真糟”是一种认真求实的爱,严格要求的爱。双方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难得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行,给了巴德无限的力量。
岁月流逝,很多年过去了。巴德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他真的成了著名作家。此时巴德的.内心又是怎样理解这份厚重的情感的呢?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庆幸?体会破折号的作用。重点交流讨论:面对荣誉和挫折,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再与文本对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引发个性化的理解
小结:正因为巴德面对批评没有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面对赞扬能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所以他走向了成功。在成功的那一刻,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对他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分角色朗读课文,相信此刻你们会赋予语言文字更丰富的情感。(男生读爸爸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共同读巴德的话及旁白)
三、角色朗读,整体感悟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巴德理解了父母的爱,(板书:爱)所以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老师也严厉地批评过你们,你们可曾理解呢?我想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一定有过同样的经历,那么此刻对于给过你爱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五、总结拓展
老师也有感受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也缺少不了风雨,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暖的鼓励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请同学们以《成长中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真美”与“真糟”》教案】相关文章:
夕阳真美教案02-19
《夕阳真美》教案03-06
《夕阳真美》教案(15篇)03-20
《夕阳真美》教案15篇03-07
中班美术活动《彩虹真美丽》教案12-12
幼儿园教案彩虹真美丽05-07
雪景真美活动反思03-30
散文《夕阳真美》的教学反思03-28
花儿真美丽活动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