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这一科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
吹泡泡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他们经常吹,喜欢吹。但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玩具,让幼儿吹泡泡,现成的泡泡液,固定模型(一般是圆型)的泡泡器,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能够充分挖掘吹泡泡游戏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和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每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每组若干);已配好的溶液。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音乐《吹泡泡》,儿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教室。(教师跟着音乐吹泡泡,幼儿会自发地进行接泡泡和吹泡泡的游戏。)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2.教师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幼儿兴奋地发现能“吹泡泡”。教师“顺”应幼儿就此引出课题,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玩“吹泡泡”游戏,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1.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粗细不同的吸管)边玩边探索:“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的多?”。(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成为幼儿合作伙伴,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2.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先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然后请幼儿讨论: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教师借助幼儿探索结果,用“引”的方法将活动的重点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把幼儿学习兴趣推向深入。为突破活动的重点做了铺垫。
三、提供不同的材料,用记录的形式表达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的电线圈,让幼儿猜想吹出泡泡的可能形状。
2.幼儿分小组,教师提供每组记录表一张,让幼儿在“玩”吹泡泡游戏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玩”中,幼儿分工协作,验证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并记录验证结果。让幼儿利用自己选择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亲历和感受尽兴探究和尽兴玩的过程中观察,“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都是圆形)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想象结果的旁边。(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的?”
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请幼儿关注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提问:“有什么秘密?”教师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儿歌游戏结束
教师讲解儿歌内容,即游戏规则。(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活动延伸:
1.幼儿学着自制吹泡泡的肥皂液。
2.区角游戏中提供吹泡泡的材料,让幼儿自发游戏。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班科学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小班下 P130)中的大主题“快乐宝贝”之次主题三“动一动”中的教学活动三。此活动的关键经验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打开食品包装或外壳,提高动手能力”。生活中很多的食品都有包装,每种包装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可以剪、可以撕、可以拧、可以拉等等,通过本活动能很好的帮助小班幼儿探索打开的方法、提高动手的能力。
《指南》中指出“3—4 岁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因此,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教学活动重点设置“参观熊妈妈食品屋-帮帮小熊-小熊送礼物-熊妈妈送果冻”四个游戏情节,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打开各种包装或外壳,由简到难,层层递进,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实施策略:
1、巧妙设计四个游戏环节,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本节活动中为有效调动小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共设四个游戏环节:“参观熊妈妈食品屋-帮帮小熊-小熊送礼物-熊妈妈送果冻”,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多探索不同包装的打开方式,有效促进活动目标的落实。
2、创造多个操作体验机会,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为此,活动中为让幼儿充分的主动探索,我提供多个尝试打开食品外包装的机会,如自选自己喜欢的两个食品想办法打开并尝一尝;帮小熊想办法打开食品;想办法打开小熊送的礼物(共有三层包装袋,需要拉、撕、剪、剥等);尝试打开拉条袋领熊妈妈送的礼物等等。活动延伸环节又设置悬念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果冻”的打开方式。整个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发现拉、撕、剪、剥、拧等打开食品外包装的方式,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等良好学习品质。
3、有机整合各领域内容,融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于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因此,我在引导幼儿探索打开食品外包装方式的过程中,随机向幼儿渗透了健康教育的内容,知道膨化食品不能多吃,吃完糖果要漱口,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等。有机融合了社会情感教育内容,知道同伴间要互相帮助,对帮助自己的人要学会感恩等。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各领域活动内容,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包装外壳的食品打开方式不同。
2、能尝试打开食品包装或外壳,提高动手能力。
3、知道膨化食品不能多吃。
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幼儿有安全使用剪刀的生活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
1)香蕉、熟鹌鹑蛋、花生等有外壳(皮)的食物,有外包装的食物若干(其中包括虾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剪刀等。
2)将各种食品布置成“熊妈妈食品屋”场景,活动前带幼儿洗净双手。
3)湿巾、迷你垃圾桶、托盘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参观“熊妈妈食品屋”,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参观“熊妈妈食品屋”,说说认识的食品和打开方式
师:熊妈妈食品屋里有许多好吃的食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食品屋的食品真多呀,你最喜欢吃哪个?怎样才能打开呢?
2、幼儿选两件自己最喜欢的食品,尝试打开并品尝,教师观察幼儿的打开方式
师:你选的好吃的食品是什么?你是怎么打开的?
二、“帮帮小熊”,在“帮”小熊的'过程中学习食品外包装的打开方式
师:小熊也去妈妈的食品屋选了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可是它怎么打也打不开,谁能帮助小熊打开呢?
1、“帮小熊打开薯片”,随机丰富幼儿膨化食品不能多吃。
师:薯片怎么打开?薯片袋的上面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锯齿口的食品包装袋,学习锯齿口的食品包装的打开方式
2、“帮小熊打开糖果”,随机丰富幼儿糖果不能多吃,吃完糖果要漱口
师:怎样才能拿到糖果?糖果袋上有一条长长的什么?糖果怎样打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拉条袋上的拉条,学习有拉条的食品包装的打开方式
3、“帮小熊打开花生”,随机丰富幼儿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师:怎样才能吃到花生?花生袋上没有锯齿口也没有拉条怎样才能打开呢?
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外包装的时候可以使用剪刀,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三、“小熊送礼物”,幼儿尝试各种食品外包装的打开方式
1、“小熊”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拉条袋内盛棉花糖、花生、橘子、鹌鹑蛋、开心果等)
师:小熊送的礼物里都有什么?怎样才能打开呢?
2、幼儿动手尝试打开各种包装并尝一尝。
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打开方式并随机指导。
四、“熊妈妈送果冻”,幼儿再次练习打开拉条袋,探索果冻的打开方式师:熊妈妈谢谢小朋友今天帮助了小熊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他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果冻,哪个小朋友把拉条袋打开了就可以装一个果冻了。活动延伸:引领幼儿随机观察生活中他们常见食品的包装及打开方式,
如矿泉水“拧”开,旺仔牛奶“拉”开,酸奶杯“插”入等。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2、培养幼儿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以及加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3、尝试制作排笛,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真的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教学难点]:
探索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教学流程]:
利用“身体乐器”让孩子与“声音”在游戏中拉近距离,从而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小豆实验,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让幼儿观察、倾听长度不同的管子所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教学准备]:
1、长度不同的吸管、双面胶、托盘若干。2、黄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铁琴。3、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内容,通过“身体乐器”游戏,让幼儿产生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踏步地走进教室,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脚步声。
教师提问1:“为什么小脚会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那么,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够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发挥
幼儿与教师一起玩“身体乐器”游戏。
二、引出声音的产生。
师:“小朋友,真不错!现在,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了,在研究的过程中,请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我们才能够听见“声音”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做到吗?”
——教师示范小豆实验。
提问1:“你们听到什么?”
提问2:“你们看到什么?”
提问3:“声音从哪里来?”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动。
提问4:“你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由四个关联问题,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教师小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三、通过乐器实验,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从而引出吸管实验。
实验一:敲击中音铁琴
教师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对,它就是中音铁琴,请你们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它们发的声音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3:“好,让我们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4:同样的物体在振动,只是铁琴板长短不同,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铁琴板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坐着先听一次……现在可以用身体来表达你听到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相同的物体会因为长、短的不同,而发出高低的不同声音。
实验二:吹吸管,倾听声音
师:“同样是吸管,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
1、接着,教师再出示两排吸管,一排是长的,一排是短的。
让幼儿长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听到声音的高与低。
2、教师提问1:“你在吹这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时,发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可请各别幼儿上台吹,让台下的`幼儿感受)
教师引语:“哦,原来声音不同。吸管的长短也有高低之分。”
3、教师展示:与幼儿对比实验的结果。
教师小结:吹奏时,嘴里的气流会振动吸管中的空气,产生声音。短的吸管振动频率快,所以音高;长的吸管振动频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学软件,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
2、教师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儿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悦。
4、活动结束。
延伸教学:
教师与幼儿来到区域里,通过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欢的旋律,举办一场亲子“排笛”小演奏。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筐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有一家的小动物来我
们这做客,你们猜猜会是哪家小动物呢?看看他们是谁?(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谁呢?(爸爸、妈妈、宝宝)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哪个是妈妈呢?妈妈长的怎么样?妈妈比谁高,比谁矮,所以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苹果、蜂蜜)吃早餐前要准备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个给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颜色的?(红色)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给爸爸最大的。
3.哪个给宝宝呢?(最小的)什么颜色的?(蓝色)
4.那最左边的绿色的给谁?(妈妈)
5.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6.教师小结:三只大小不一样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也不小的给妈妈。有了餐具开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第一样东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给爸爸吃的?为什么?三瓶瓶子一样吗?(不一样)中间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给爸爸吃。
3.那哪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4.哪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5.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对吧?(对)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接下来要吃第几样东西啊,(第二样)第二样早餐是什么?刚刚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次吃的东西,它们长的'一样高的,(出示:玉米)你们看都是一样高的是吗?一样高的玉米,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谁会分一分呢?为什么?三根玉米一样长,为什么第一个要给爸爸。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那这个除了说胖,还有一个词叫粗 。(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3.教师小结:你看这三跟一样长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细不一样,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还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点,那细的呢,看上去要少一点,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数数看,一共要吃几个苹果?6
个苹果给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们可要听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筐筐,里面放了6个苹果,请你把苹果分给三只熊,插在哪儿呢?插在红线上面。明白了吗?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儿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评价:找出不同答案,进行对照分析。
看看老师找了几种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请做错的幼儿上来重新摆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导语:想一想还有一样什么东西没分,(蛋糕)。
2.打开ppt我们来看看怎么分。
3.结束:熊宝宝一家在小朋友的细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饱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的认识,学会按形状进行分类。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形状,能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图,培养幼儿的想象、动手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大积木若干;图形塑料片若干、分类篮:大的六个、小的九个;图形标志各一个。
2、各种图形头饰一个;图形挂饰每人一个;地上画各种形状的图形;三用机、音乐磁带。
3、图画纸、浆糊、小碟、各种形状的图形纸片、铅笔、水彩笔;小抹布;大积木;各种形状的玩具。
活动过程
1、 以“为小白兔盖房子”引入课题,巩固对各种形状的认识。
师:“刚才小白兔打来电话,说:一场大火把它的房子给烧了。哎哟!天气这么冷,小白兔没有地方住,怎么办呢?小朋友快帮它想想办法吧!”引导幼儿说出为它盖房子。“老师准备了一些砖头,请三个小朋友用它们盖一座房子,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是用什么形状的砖头盖房子的`。”
(1)、幼儿用积木搭房子。
(2)、说一说房子是由哪些形状的砖头盖的?
师:“房子盖好了,真漂亮!我们打个电话告诉小白兔,好吗?”
2、 学习按形状的不同进行图形分类。
以帮图形妈妈送图形娃娃回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小朋友将小篮里各种形状的图形娃娃放在贴有图形标志的大篮里。
(2)、检查各篮的图形是否分得正确。
3、通过游戏,继续进行分类练习,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玩“图形娃娃找妈妈”游戏。
玩法:老师分别戴上不同形状的图形头饰,扮成不同的图形妈妈。幼儿戴图形项链扮成图形娃娃。游戏开始时,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表演。音乐停后,老师戴上一种图形头饰,说:“是我的孩子,快到妈妈身边来。”戴着与图形妈妈形状一样的项链的幼儿就到妈妈身边来。游戏轮流进行。
(2)、玩“找图形房子”游戏。
玩法:幼儿互换项链,找到与自己所扮的图形娃娃形状一样的房子,并躲在房子里休息。然后,出来玩一会儿,再回到自己的房子里。
4、说一说教室里、幼儿园、家里的东西都有哪些形状。
5、分组活动:
[page_break]
(1)、纸上拼图。
(2)墙上拼画。
(3)盖“房子”。
活动结束:
完成拼图任务的幼儿到“房子”里玩各种形状的玩具,并向家长介绍玩具的形状。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手势图片、纸板箱1只、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左和右
1、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谁能通用完整的话告诉老师?
2、引导幼儿认识汉子:左、右。
3、游戏一:《我说你做》。
规则: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要听清指令,做对动作。
(指令如:举起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腿等)
4、教师观察每一位幼儿游戏的情况。
二、看图猜左右手游戏二:猜左右手。
1、规则:
(1)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们要仔细看清楚,这个手势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动作是左手做的,请站到红色的"左"字这边站好;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做的,就站到蓝色的"右"这边。
(2)当老师说开始,才能开始选择;倒数5下,到1时,必须站好,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小朋友就算输了。
PPT第四张:左手,手心朝上;PPT第五张:右手,手心朝下。
2、小结:原来游戏要看清楚图片是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它做的一模一样。
3、教师逐一出示PPT: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手心、手背的?
小结:不仅观察大拇指与小指的位置;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三、隔箱猜左右手游戏三:隔箱猜左右手玩法:一位幼儿身体躲在箱子后面,不让其他幼儿看到。躲起来的幼儿先从箱子上方的.篮子里拿出一张卡片,如果卡片上面写的是"左",就伸出左手做一个手势,让其他幼儿猜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猜对了,请猜对的幼儿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图夹文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过程中没有强调孩子认识这些字,而是注重语言对孩子的刺激,如“拿”字是两只手合起来拿东西,通过这样的解释,培养孩子从小对阅读的兴趣。最后让幼儿用笔画一画这一环节,是让幼儿把要表达的语言转化成一种符号,然后在转化成语言,这样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非常好。就像某名人说的:孩子的成长依靠一百种语言。语言教育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前的语言我们只要求单纯的书面语言,发展到现在强调并重视孩子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孩子在一日活动种语言的应用,一直到现在把阅读教育作为幼儿语言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