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3 11:39:5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6篇【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考虑,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同学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维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维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维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身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考虑”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考虑”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掌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考虑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同学课外查询资料情况,了解到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缺乏。)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维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身。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同学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身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维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同学的学习规则,放手让小朋友自身考虑,留足了空间,让同学自主学习,受到教育]

语文教案 篇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l、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意, 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4、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 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一字多义的特点,注意积累词语,在展示成果中提高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画笔、白纸

  教学类型:复习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新的知识,想学习吗?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每句话中的“回”字可以用其它的字代替呢?

  4、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候不相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5、扩展: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请一个学生来朗读。评议。

  3、朗读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

  4、认读生字。看谁先记住它们。

  5、抽认生字,抢认生字。

  6、用字组词并用词语说话。

  如:我左手拿碗,右手拿铁铲。

  第二课时

  一、朗读成语(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词句,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成语。

  3、指导朗读。男女比读, 师生比读。

  4、说说成语的意思,教师可作点拨。

  5、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二、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①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后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③学生在组内说,班上交流练说。

  2、续编故事

  ①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②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③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④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

  3、扩展延伸

  ① 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②展示作品,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4、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三、全课小结

  在平时学习中,只要同学们多朗读, 多留心积累,词语一定会丰富起来,小朋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得很认真。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美丽,能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感悟秋天的美好,收集词语的习惯。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集中识字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工具书(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一幅秋景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努力使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读生字,能熟练地认读课文词语。

  2、教学难点:

  培养学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与读字看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多美啊!请大家听。

  (播放录音。)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屏幕展示两张秋景的图片。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择喜欢读的词语,看一看,想一想,猜猜是什么意思?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好伙伴交流一下。

  4、优秀生范读,教师指导,全班跟读,自我反馈。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请字典帮忙,找一找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收集词语,办一个词库。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把今天学的自己认识的生字在作业本上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认识课文12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文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互相读一读,背一背,比一比谁更能干。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二、积累词语,自主识字

  1、能背课文中词语的小朋友自己还可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你所知道的词语。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白纸,自己想出一个积累词语的方法。

  (编字谜、成语接龙、查字典积累词语……)

  3、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评出最佳创作成就奖。

  三、读文感受秋天

  1、一起读课文。

  2、小组内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秋天。

  3、小组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各个生字。

  2、请各小组分析各个生字。

  (包括结构、字音、笔顺等。)

  3、小组长汇报组内有分歧的地方。

  4、逐个解决分歧。可以试着写一写。

  5、书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李广射虎)。上节课,俺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俺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生:(正确地读教师出示的词语)

  师:唐代诗人卢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出示《塞下曲》)

  生:(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

  师:你读的很正确,还有谁愿意读?

  生:(也很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师:你读的也很流利。

  师: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生:(齐说:李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生: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生: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生:李广是一位将军。

  师: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了你们朗读课文是多么地仔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让俺们边读、边想、边议,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师:现在,让俺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师配乐背述§3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要射虎呢?让俺们自由朗读§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生:从第三自然段中,俺知道了李广射虎的时间和地点。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俺是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仔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这就是告诉俺们李广射虎的——(时间、地点)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俺知道了李广为什么要射虎。因为草丛中好像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所以他拉起弓射虎。

  师:你能从当时的环境想到李广将军以为草丛中有虎,真了不起!说明你在读书中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想!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为这是一只老虎?

  生:因为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李广将军以为前方有虎,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课文中的“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师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找一找,哪些词语写了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

  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几个词下面加点)

  师: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假如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谁来想想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句话?

  生:(很平淡地读)

  师:你的朗读还没有让大家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还有谁能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紧张的气氛。)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师:“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生: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

  师:你说得真好,读书读得真仔细。

  生: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师:你们看,李广将军是“拉开硬弓”,弓箭那么难拉,李广将军还能飞快地把白羽箭射出去,说明李广将军的力气——(很大)让俺们想着当时的情景,想着李广将军的动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生: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读一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第一二句)

  生:(举手的一起读)

  师: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图),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指着黑板上的诗句)。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边议(出示:边读、边想、边议),学习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俺们也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一二两句的意思,现在,俺们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4,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三四两句的意思了。

  生:(自由读§4)

  师:把三四两句诗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词不理解。

  生:(再读再想)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石棱”的意思,“石棱”就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

  师:呀!白羽箭扎入了石头最坚硬的地方,周围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

  生: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你读得真好,真让俺们感受到了那枝白羽箭扎得非常深(用红笔圈出“深深地”),难怪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李广将军能把白羽箭深深地射入石头中,你佩服他吗?

  生:佩服。

  师: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

  生:(读出了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

  师: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生:(配合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俺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老师特地为你们添加了朗读符号,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自发鼓掌)

  师:你读得真棒!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再读一读课文的§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

  生:(自由读)

  生:(一二两大组读§3 三四两大组读§4)

  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更是具体表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让俺们在优美的古曲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感情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身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身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俺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四、作业。

  师:打开语文指导用书,让俺们在古曲声中把《塞下曲》这首诗默下来。

  生:(在语文指导用书上完成作业。)

  五、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他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语综课上,俺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自主学习: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曹操进行评价。

  2.读准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老骥伏枥

  课文探究: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观沧海》体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龟虽寿》前四句修辞?说明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1.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3.《观沧海》中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龟虽寿》一诗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阅读: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表达与交流:

  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3、做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 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 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 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小组讨论】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 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 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 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 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体落实在: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并面对农村学生实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4、教师及时借阅《三国演义》,增强文化基奠。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课后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进行指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经典]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