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9 08:55:2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集合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

  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

  发现问题:

  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

  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

  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

  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

  !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

  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

  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

  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

  7、。

  六、讨论:

  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

  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自己实验知道水压与水深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透明大塑料瓶,盆,水,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出示一桶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水)水有些什么用途呢?(简单的让孩子说—下)小朋友说得都不错。但是丁老师告诉你们阿,水还会变魔术呢!

  演示水压的小实验:(用保鲜袋套住手)小朋友们,现在这个袋子里有些什么?(老师的手)(提示幼儿说空气)诶,水要来给我们变个魔术,它要一下子就把这个袋子里的'空气变走。(演示)为什么空气没有了?(介绍压力:因为水中有压力的关系)

  2、活动开始

  (1)师:猜猜看,在水里压力是一样大的吗?(告诉幼儿在水里压力是不一样大的,请幼儿上前感受一下)水压与水的深浅有关。那么水越深压力越大还是水越浅压力越大呢?

  师:你觉得你的手在水桶上面受到的力大还是在下面受到的力大?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实验一下。瓶子上有三个孔,往瓶里倒水,请你们观察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远?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近?请你们用线条的长短来表示水喷射的远近。

  (2)幼儿分组做实验。四人一组,共五组。一人记录、两人倒水、一人观察。

  (3)请幼儿做回中间,先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发现,共同实验验证一下。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越大,水越浅,压力越小。

  3、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小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后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再做做这个实验,告诉爸爸妈妈这个科学小知识!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动物经验进行推测和质疑,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在交流质疑中进一步积累动物的经验,能认真思维积极探索。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能运用已有的动物经验进行推测和质疑。

  教学准备:

  一块大拼板和截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育理论依据:

  《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爱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根据孩子对动物积极探究的态度设计了本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了"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中包含了"四条腿"等一些线索的提供。大班孩子年龄特点中提及"展现生活经验,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因此我抓住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学习特点,创设了游戏的情景,为孩子主动探究、质疑、推测创设了空间和环境。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交流已知的有关动物经验)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关于动物的秘密,你们知道动物的哪些秘密?

  小结:老师知道你们确实知道不少动物的秘密。

  过渡:今天我就想来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敢)二、猜一猜(根据线索层层推理,猜测答案)森林图片4条腿尾巴食草生蛋(一)探讨猜测方法(了解箭头的含义)1、我们要来猜一个动物,这个动物的一些秘密就藏在这些板的后面,怎么来猜呢?

  幼:一个一个翻/看着标志,一个一个从开始往下面翻。

  小结:是呀,就是根据箭头的指示一个一个往下翻。

  (二)根据"大森林"猜动物1、看到了什么?(大森林)2、看到这样的大森林,你们会想到什么动物?

  小结:你们说了这么多的动物都是在森林里的,昆虫在森林里、空中飞的小鸟在森林里、走兽也在森林里,都是有道理的。

  过渡:那么今天猜的是一个动物,看来根据一条线索还不能确定是哪个动物,怎么办?

  (三)根据"4条腿"猜动物1、四条腿的动物会想到谁?

  小结:有了两条线索你们现在说的都是四条腿的动物了。

  过渡:可是这个答案还是很多还是不好确定是什么动物,怎么办呢?(继续翻第三张)(四)根据"尾巴"猜动物1、看到这个线索,你觉得象什么?会想到哪个动物?

  小结:你们觉得这个是鼻子想到了大象;认为这个是尾巴想到了变色龙,想的很有道理,它的'确是动物身上的一个部分,离答案越来越近了,不要骄傲,继续加油!

  (五)根据"吃草的嘴巴"猜动物1、看到吃草的嘴巴会想到哪个动物?

  幼:鳄鱼/我觉得是恐龙。

  2、刚才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就把4条线索连起来看,生活在森林里4条腿身上有这个部位又是吃草的会是什么动物呢?

  (幼儿可能猜测恐龙)教师猜测:那我觉得是犀牛,因为可以在森林里,4条腿,这个是犀牛头上的一个角,它也是吃草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有的孩子同意老师,有的孩子大胆提出质疑)(六)根据"大蛋"猜动物(教师翻出最后一张)1、你们还认为是恐龙吗?

  幼1:是的,恐龙就是生蛋的。

  2、象恐龙这样生蛋的动物我们叫它卵生动物,那么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生蛋的?(不是)小结:看来恐龙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我的题目没有把你们难倒,你们真聪明,那么答案是恐龙,会是什么恐龙呢?想不想知道答案?(想)三、拼一拼(验证答案)我的这几个板是在一张大拼图上截下来的,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些板拼到大拼图上,答案就出来了。

  (4名幼儿来拼,其他孩子等待)总结:你们真聪明,现在看到了正确答案。今天我们猜的就是三角龙,这5条线索就是三角龙身上的5个秘密,再来看看是三角龙的哪些秘密。

  四、找一找(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恐龙秘密的兴趣)师:今天真开心,通过一步步线索来猜动物发现了三角龙的5个秘密,其实在恐龙家族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恐龙,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的秘密,有些秘密是一样的,有些秘密不一样,下次我们到班级恐龙乐园里去找找这些秘密,再来研究!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积极尝试和操作,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

  2、经验迁移,发现生活中的连接现象,萌发探究的兴趣。

  3、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多种材料,发现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粘、夹、打结等),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难点:

  发挥想象和创造,创造性地进行物体的连接。

  活动准备:

  1、 吸管、手工纸、回形针、橡皮泥、布条、绳子、双面胶、轻泡、牙签。

  2、 森林背景图一张。

  3、 字卡:粘、夹、打结、串、钉、插。

  4、 PPT课件:生活中的.连接现象(水管、电线、桌椅、积木)。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肯定认识喜羊羊和懒羊羊。

  他们两个决定进行一次伟大的探险。

  师讲述故事:两个小家伙背上神奇背包,离开了羊村,来到小河边,却发现——桥断了,怎么过去呢?(指导:把断桥连接起来)

  桥接好了,两人继续探险,来到一片黑森林里,这里充满了危险,到处都有灰太狼挖的陷阱……他们两个非常小心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忽然,懒羊羊觉得脚下一空,扑通掉进了深深的陷阱里面,这个洞这么深,懒羊羊爬不出,急得直哭,喜羊羊努力地想办法……

  猜猜,喜羊羊会想到什么方法呢?

  (幼儿自由发表个人见解)

  二、操作材料,尝试连接。

  1、师:我们来听听喜羊羊怎么做,他想了想,打开神奇背包,发现了这些东西(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有:吸管、手工纸、回形针、橡皮泥、布条、塑料袋、绳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2、师: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短短的,能把懒羊羊救起来吗?(不能)喜羊羊不知道怎么办了,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会怎么做?(重点引导:把短的东西连接起来)

  3、师:下面就请你把这些短短的东西变长,把懒羊羊救上来。

  4、幼儿操作材料,尝试多种连接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重点指导幼儿: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的连接,比如:布条打结、手工纸用双面胶粘成长条、或用夹子夹成等等。

  5、提醒幼儿:如果你完成了,去图上比划一下,看长度够不够把懒羊羊救上来。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个别幼儿的探索结果,鼓励第一个完成营救任务的幼儿,以及活动中的合作。

  三、交流讨论,总结方法。

  1、师:喜羊羊可着急啦,赶紧把你想到的办法告诉他吧!谁愿意第一个告诉他?(请第一个成功的幼儿)

  (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如粘、夹等),他用这个方法连接,成功了吗?我看到他是第一个成功的。

  2、师:有谁和他用一样的方法?

  3、师:除了……还有什么方法?

  (教师针对创造性的方法给予重点展示)

  4、师:你们想到了粘、夹、打结、串、钉、插这么多连接方法,为你们开动小脑筋,老师要鼓个掌。懒羊羊就顺着这条长长的线往上爬啊爬啊,终于逃出了陷阱,“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忙”两个人又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四、经验迁移,发现连接。

  1、师:刚才我们通过把东西连接起来,帮两个小家伙解决了难题,其实生活中有些东西只要连一连就可以帮忙解决很多问题。(出示课件)

  师:比如说它水管,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送水等)

  这个呢?(电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通电)

  还有这个木头,连接起来就是?(桌子椅子等等)

  下面这个小朋友最喜欢(管子积木),连接起来就是……

  2、延伸部分

  师:在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连接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找到后记录在纸上,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找到的最多。

科学教案 篇5

  目的: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8幅:鸟、飞机;鸭、小船;鱼、潜水艇;蝙蝠、 雷达。

  3.锯子一把,奖牌若干,故事挂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 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附后)。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说对的小朋友将戴上美丽的奖牌。

  ①渔网(蜘蛛网)。

  ②母子雨衣(袋鼠)。

  ③电鼻子(猎狗)。

  ④脚蹼(蛙蹼)。

  ⑤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中提供各种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一些奖牌,以便随时奖励“小小发明家”。

  附 鲁班造锯

  古时候,有个聪明人叫鲁班。不但会盖房子,会造桥,还会制造工具。

  有一次,鲁班要建造一座大宫殿,他和徒弟们带着斧头去南山伐木。用斧头砍树,又累又慢,砍了十几天,木料还是远远不够,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这天,鲁班去一个险峻的山上寻找木材,正艰难地走着,忽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下,鲜血直流。鲁班想:小小的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记了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小细齿在手背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想,要是在铁条上打出细齿,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他马上去找铁匠帮忙,打了许多带细齿的铁条,用这些铁条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备齐了。

  鲁班也就这样发明了锯子。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回味,找出微生物的特点,发现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的很紧密,让孩子们喜欢课堂并完成导学目标。

  导学目标:

  1、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重点)

  2、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方法。

  3、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处理好微生物于人类的关系,明白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的(难点)

  学习准备:

  1.白萝卜、酸萝卜;新鲜豆腐、霉豆腐;生面团、面包。每人一双筷子。一次性塑料碗。

  2.每个小组一张实验记录单;搜集相关微生物的资料。

  导学引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独学:今天的早餐你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并且还请你认真想一想这些食物大致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2.对学:对子间互相交流一下。

  3.群学: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吃的食物情况,并且认真研讨一下这些食物的大致制作方法。并进行小组总结。

  4.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5.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致是用 、 、 、 、 等方法制作出来的。

  二、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1.独学:各小组出示这些食物(白萝卜、酸萝卜;新鲜豆腐、霉豆腐;生面团、面包)认识一下。

  2.群学:各小组成员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食物序号进行有秩序的品尝。

  品尝时温馨提示:

  ①各小组成员每人一双筷子,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序号(1~6号)有秩序地品尝。

  ②品尝时,认真仔细观察和体会这些食物,在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将这些变化填写在表中。

  ③品尝完毕后,整理材料,在记录单上写出自己的发现。

  “食物品尝会”实验记录单

  五年级 小组名称 成员

  6.大展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说出自己的猜想。

  四、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1.读一读课题:寻找微生物

  2.独学:阅读书P57~P58页的内容。出示导学提纲:①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是微生物中的哪些成员让酸萝卜、霉豆腐、面包变得这么好吃的呢?②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③搜集寻找,你知道微生物这个大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明白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知道怎样处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对学:对子间交流一下各自找的答案及相关资料。

  3.群学:在小组内进行汇报,总结一下,便于进行汇报。

  4.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找到了让面包变松软可口的是________;酸萝卜、泡菜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的功劳。霉豆腐上面的________,________等。

  五、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1.微生物为人类酿造了许多可口的食物,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好朋友。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呢?

  2.独学:请各小组成员将自己课外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了解这些微生物的名称、特点、及其危害。

  3..对学:对子间互相交流一下。

  4.群学:在小组内进行汇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的资料待会儿汇报。

  5.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6.总结:对我们有害中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活动: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群学:在小组讨论,怎样处理好我们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了防御有害微生物的侵犯,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2.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3.为了了解更深,我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七:反馈与检测

  练习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