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公开课《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

公开课《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11-01 07:20:24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3、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

  与学生交流,导入新课:

  有没有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经历?为什么离开?离开后想些什么?想家时怎么办?

  思念亲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感情。作家冰心在远离亲人、思念父母的时候,就把这种感情融化在一篇篇优美动人的诗歌、散文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篇:《纸船寄母亲》。

  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师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气氛。

  附投影: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纸船》选自《繁星》,是作者赴美留学途中所做。这是作者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写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学生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放悠扬而略带忧伤的背景音乐)

  请一位同学朗读,学生互评,再读。听录音,比较一下哪些地方读的比我们好。我们读得还不够好,是因为的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请同学们默读,品味揣摩语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及最精彩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注意精彩语句的朗读指导。

  学生自己品读,便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完后给同学们描绘一下。

  师总结欣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投影:诗歌欣赏的步骤:

  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2、品味揣摩,感受诗歌语言美感悟诗歌意境美)

  3、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过渡: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是永恒的主题。父母无私的'爱不仅会使子女无限思恋,而且也会赢得子女纯真的回报。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赏析这首诗,注意同学间的交流与帮助。

  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都是描写、歌颂亲情的,它使我们更加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无私。在生活中,我们更要珍惜这份感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如果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请在课下阅读: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其人其作》)

  作业:模仿《金色花》

  4、5段的写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回报母亲的话。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2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集体正音。

  3.自主提问:你想带什么问题学习这两首诗?

  4.梳理问题:

  (1)“我”有哪些愿望?那个愿望最令你神往?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2)《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

  1.默读思考,勾画圈点。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反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自由汇报。

  (2)立体交流。

  (3)感情朗读。

  4.体会写法:默读两首诗,思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拓展延伸:交流欣赏搜集的儿童诗。

  6.总结: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希望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的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四、巩固提高: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

  2.仿写或续写一首诗。

  五、课后学习准备:

  1.预习口语交际习作二

  2.准备自己童年的照片,询问自己童年的趣事。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3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儿童诗两首》是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试写儿童诗。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一)读诗文,晓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生配乐朗读后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童年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二)品诗歌,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第一首诗歌《我想》,想一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②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

  师: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3)读出最喜欢的画面,师生评一评。

  (4)师又问:作者有那么多的梦想,说明了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师板书:丰富的想象)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鼓励学生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读写结合,学完整首诗,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模仿着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

  (6)学生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牵着自己的`梦想。

  冲啊,冲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我想把耳朵,装在风筝上。

  听鸟儿唱歌,听白云唠家常。

  听呀,听

  天空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风筝上。

  和风儿一起闲聊,和小鸟一起歌唱。

  晃啊,晃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师生共同评一评,读一读。

  2.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

  (师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

  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

  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四、诵读诗歌,拓展提升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

  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

  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

  像树一样成长。

  圆圆和圈圈

  郑春华

  有个圆圆/爱画圈圈/

  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晚上圆圆睡了

  圈圈很想圆圆/

  悄悄地、慢慢地

  滚进圆圆梦里面/

  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

  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

  圆圆睡醒了/

  圈圈眨眨眼/

  变成大苹果/

  躲在枕头边。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五、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的愿望街头阅读

  丰富的想象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快乐童年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4

  一、教学简析

  1、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

  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②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2)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五、相关链接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5

  【我的微博】

  各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学课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本次“导读”尝试“作业指导法”,即根据课前“导语”提示指导自行“设计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阅读课文,在“作业”交流过程中检查阅读效果。

  【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过程】

  一、作业导入,比较阅读

  (一)“导语”导入,作业设计

  【导语】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幢憬。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儿童诗,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着写首诗。(p39)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

  (1)第一首诗的作者写了哪些幻想?

  (2)第二首诗的作者写了哪几幅画?

  3、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比较阅读

  1、读题思考:什么是儿童诗?一共有四首,怎么是两首?

  儿童诗,儿童写,为儿童,写儿童(有童趣)。

  2、比较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根据自行设计的作业读课文。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业2:交流感受

  ①说说《我想》作者有哪些美好的幻想(愿望)?(简要概括)

  [《课练》3(1)]

  《我想》作者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几幅画(学习生活场景)?

  三个学习生活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4)《我想》,幻想奇特;《童年的水墨画》,诗如画,叙事生动、形象。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②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附课文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xù)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zhuāng)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shuǎ)。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可爱)的花苞(绿色)的垂柳

  【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干过行政工作,编过大型期刊。先后出版过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其中,《我想》这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一起进入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

  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络部主任、《诗刊》主编。作品多次获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冰心、陈伯吹、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现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一行有一行的气味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不管哪一行,都有独特的气味:

  面包铺里散发着

  发酵的面粉和奶油鸡蛋香。

  当你走过

  家具作坊旁,你会闻到

  刨花和新锯木板的清香。

  油漆工人身上总散发着

  松节油和油漆的香味儿,镶玻璃窗的总有

  窗用油石灰的气味儿。

  司机的制服上

  有汽油味儿,工人的外衣上

  有机器油味儿。

  有肉豆蔻味——

  那是做糖果的师傅,有令人惬意的药香——

  那是穿白大褂的大夫。

  犁地的农民

  有泥土的气息,和田野、草地的

  清新芬芳。

  渔夫身上的气味,让人想到鲜鱼和大海。

  只有无所事事的人身上

  散发不出令人心怡的味道。

  懒惰的阔佬,不管身上洒多少香水,孩子们,他发出的气味

  也实在不太好。

  [提示]

  现在,我们要来读两首贾尼·罗大里的诗。说到这个诗人,我就马上想到了《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想到了番茄骑士、樱桃女伯爵、南瓜大爷、梨教授。他写的童话有趣,写的诗也很有趣。

  今天要读的是《一行有一行的气味》,明天要读的是《一行有一行的颜色》,你就要猜了,是不是还有“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一行有一行的动作”、“一行有一行的语言”啊?这倒没有,但行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像贾尼·罗大里去观察。

  我们可以把两首诗合在一起来读,因为这两首诗就像是孪生兄弟,不能分开。这两首诗里,贾尼·罗大里都先提到了面包,哈哈,他对这一行太熟悉了,因为他爸爸就是一个面包师,看来如果不写诗,有可能成为一个一流的面包师,行行有状元啊。

  我们就先来读读《一行有一行的气味》,贾尼·罗大里太喜欢劳动者了,恨不得把所有行业的人都写进他的诗里,面包师、油漆工、木工、司机、工人、厨师、农民、渔夫,而且他能把这些行业的人的“味道”一下子就闻出来,而且觉得这些味道都很好闻,因为这些都是“心怡的味道”。

  回家闻闻爸爸妈妈,他们身上是什么味道?

  【儿童诗】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年

  黄国辉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时候我还盼望着班级的远足

  锅碗瓢盆是必备的行装

  生一把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一起品尝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

  ⑴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

  ⑴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3、简析: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x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诗人也许知道,这样的'路是平淡的,没有挑战性的。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4、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6、特点: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课后练习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

【公开课《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09-06

儿童诗教学设计教案05-31

公开课《匆匆》优秀教学设计10-12

比尾巴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09-10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05-10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8-29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02-15

公开课教学设计08-04

体育公开课教学设计06-10

《比尾巴》公开课教学设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