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1-3的点数。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3个、香蕉2个、桔子2个、柿子3个。
2、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一名幼儿摸一摸是什么礼物?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实物水果,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同时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1)出示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苹果?苹果和小朋友们比较谁多,谁少?每个小朋友想吃到苹果我们应该怎么办?
(2)出示香蕉,教师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香蕉?苹果和香蕉比较谁多,谁少?
(3)出示柿子,教师提问:柿子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你吃过柿子吗?有什么味道?一块数一下,有几个柿子?柿子和香蕉比较谁多,谁少?
(4)出示桔子,教师提问:桔子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桔子?桔子和香蕉比较一样多吗?柿子和苹果比较,一样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吃桔子?
小结:秋天到了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要多吃水果,这样我们会长的更帅、更漂亮,身体也会长的更棒。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进一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出示挂图,教师提问:图上都有什么?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它们一样多吗?树有几棵?气球有几个?树和气球比较一样多吗?气球和红花比较谁多,谁少?
小结:今节课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学会数数了,会两物体间比较多、少和一样多了,现在我们放松一下吧。
3、做游戏《拍蚊子》学说儿歌:拍蚊子,拍蚊子拍拍拍,啪。边说儿歌边拍手,啪几下拍几个蚊子,说出数字,引导幼儿拍手。
三、活动结束:以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了解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幻灯片,小闹钟,一分钟动画片,涂色卡片,画笔,拼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引出“一分钟”
1欣赏动画,初步认识时间。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吧。
问:老爷爷是怎么知道到了睡觉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钟表?
请幼儿根据以往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表达。
2观察闹钟,感受时间的脚步。
师:今天老师就把它请到了我们幼儿园,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
教师分发闹钟,请幼儿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尝试说出自己所见所听到的感受并请幼儿上前大胆模仿闹钟。
3观看课件,初步感受一分钟。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么?
教师播放一分钟时间课件,请幼儿静静感受一分钟。
小结:长长的指针走了一圈就代表了一分钟,这就是一分钟的时间。
二、讲故事,感受一分钟的重要
师:一分钟能够发生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一分钟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认真倾听。
问:贝贝为什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他怎么迟到了呢?
小结:如果贝贝不贪睡那一分钟,闹钟一响起就起床的话,他就不会迟到了。这一分钟可真重要啊!
三、感知一分钟能做很多事
1唱歌
师:那我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唱一首歌行么?让我们试试看。
计时一分钟,教师弹琴,请幼儿拍手跟唱。
2看动画,懂得道理
师: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呢?老师这里准备了一分钟的动画,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吧!
问:一分钟的动画片已经结束了,那动画片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小结:仅仅是通过一分钟的动画片,我们小朋友就了解了这么多的道理。
3叠衣服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做些什么呢?可不可以把换衣服叠放整齐呢?
教师计时一分钟,请幼儿整理衣物。
小结: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就将衣物整理好,看来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吖!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要充分的来利用这一分钟的时间。
四、在活动中感受怎样珍惜时间。
1涂色
⑴师:看看老师手里现在有什么啊?(卡片,小衣服、裙子)
教师分发涂色卡片,请幼儿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来为这些卡片涂上颜色。
一分钟结束,教师将两名幼儿涂色进行对比,让幼儿了解到没有珍惜时间所以颜色涂的很少。
⑵师:现在老师在给大家宝贵的一分钟,看看这次你可以涂多少?
小结:小朋友们第二次涂色明显比第一次涂色要快多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抓紧时间,珍惜每一分钟,我们都将会做的更好。
2拼图
师:你学会抓紧时间了么?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拼图比赛吧!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比一比,谁拼得块数最多,你就是胜利者!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每一分钟带给我们的欢乐,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分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发现、归纳,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该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认识各种实物,并讨论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认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听老师口报应用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3、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书写习惯。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加减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加减法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难点:
听口报应用题,列算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要计算出老师手上
的算式卡的答案,火车才可以出发哦。
2、教师出示9的加减法的算式卡,出示相应的算式卡,请幼儿计算出
相应的算式,然后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
二、复习9的加减法
一)复习9的'组成
1、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把9的分合式列出来吧。
2、教师与幼儿一起说,教师列出9的分合式。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
1、小朋友,老师现在请你们看着9的分合式来列出9的加减法算式。
2、(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1和8”)请小朋友看着这道分合式摆出算式。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1+8=9, 8+1=9, 9-1=8, 9-8=1
3、(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2和7”)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2+7=9 ,7+2=9 ,9-2=7, 9-7=2.
4、(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3和6”)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3+6=9, 6+3=9, 9-3=6, 9-6=3.
5、(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4和5”)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出算式4+5=9, 5+4=9, 9-4=5,9-5=4.
三、幼儿操作“听教师口报9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1、介绍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练习本和铅笔,请小朋友翻到没有写的一页,听老师口报应用题,报完一题,你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解答。听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自己认真听,别急着写,边听边想这道题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写算式的时候要坐端正,头不能低得太下,注意书写格式。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书写算式。
教学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图形游戏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拼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二、想一想: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说图形像什么?(教师:当小朋友看到一个图形时,就会想到很多物体。比如看到圆形,就会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阳、皮球等,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图形拼搭
教师让幼儿取出任一种图形进行尝试性的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图形变成不同的图形,例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2、不同图形的拼搭
教师在引导幼儿拼图时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图样给幼儿看,可以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比如拼帆船时,可以告诉幼儿用两个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图形拼成一艘船。
建议:教师巡回时可给予个别指导,并将幼儿的有趣拼搭介绍。
3、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游戏,发现了很多个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样。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就会拼出越来越多的图案。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较浓,整节课每位幼儿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在用不同的图形拼搭时,有个别幼儿还不能按时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5的分解,感知数的递增、递减的规律。
3、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教具进行5的分解。
难点: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活动准备
1、课件《5只猴子》2、小猴子卡片若干3、记录纸和笔幼儿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 教师放幻灯片5只猴子配合音乐请幼儿欣赏,进行导入
( 有5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一不小心掉下来一只现在剩几只?………有1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一不小心掉下来一只,现在剩几只?)
* 5只猴子宝宝都掉下来了,它们受伤了要送进医院,可是医院只有两间病房,可是河马医生不知道该怎么把猴子宝宝们分到病房里面。所以啊,河马医生就请小朋友么帮忙,看看该怎么把这5只猴子宝宝分到病房里。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究)
* 请幼儿两人一组将盒子里的5只小猴卡片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
* 请每组出一个代表上台说说,有几种分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 请幼儿自己操作教具,发现规律。并把发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视指导)
* 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张贴在白板上,教师进行按顺序识记操作结果。
(小朋友,你看了这些记录发现了什么?(发现很乱)那我们记起来就没有规律了,所以我们记忆时,要按顺序,就容易了。(出示正确结果)
* 按顺序读结果
大家读---小组读---单个读
* 请幼儿自主讨论5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师小结5的分法有4种,每种分法一边多一个,另一边就少一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递增、递减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5只猴子》请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进一步巩固5的分解。
活动结束。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今天学会了5的分解,请宝宝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分水果的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并做好记录哦!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5的分解。知道了5的4种分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本节课教师遵循了新纲要提出的以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为主体的新授课方法。
3、幼儿在小组协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4、如果重上本节课,我会根据听课的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加强孩子从物到数的转换方面要多一些练习;数的递增递减环节须多演示。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30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