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在进行“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主要想体现这几个基本理念:
1、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指导学生探究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时,“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的问题是在学生“玩”了小电珠等材料后根据“玩”的结果自发提出来的。提出这一问题后,按照两个研究方向展开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学生小组交流、进行充分猜测设想后自然归纳出来的。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起到点拨的作用。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这一环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玩弄”,这种“玩弄”其实是一种探究,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亲身去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点亮”与“点不亮”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进而逐步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3、体现教学设计的动机情感原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如:在开始部分,从“介绍材料”到提问“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充分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急于动手的心理,迎合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当顺利。避免了这类课引入时很容易出现的“学生不顾教师反应,却急于动手玩弄材料”的'现象。在教学观察小灯泡内部秘密时,抓住学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灯泡的关键结构:两根金属柱下端到底连接到哪里?)适时提供材料,使学生带着强烈探究欲进行观察,而这种观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情感之上。在课的结束部分,点亮小灯泡的环节安排,其实是想再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总之,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应及时引导、鼓励和启发,从而创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环境。
(二)、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三)、学习重点:
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懂得小灯泡点亮的道理,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四)、学习难点:
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五)、学习准备:
学生材料:放大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红蓝黑水彩笔各1份、小灯泡电池实物图和白纸各6份。
教师材料:课件(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图)
(六)、学习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能来介绍一下?(指名回答)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师揭题: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点亮小灯泡(师板书课题“点亮我的小灯泡”)。
2、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1)、师:好,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来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电线将电池、小灯泡组装起来,②无论会亮、还是不亮都用实物图画出来。注意:会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师巡视,选取典型图例请学生按“亮”与“不亮”两类分别张贴到黑板上,师标号。
(3)、全班讨论张贴的图例,发表个人意见。(师不作具体评议,只适当鼓励)
(4)、师板书:为什么 亮 不亮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1)、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猜测性发言。
(2)、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研究要点。
师板书:A、材料结构 B、连接方法
(3)、按照以上两个要点展开研究
A、 材料结构:
①(板书:电线)观察电线,你有什么发现?(内部是金属,两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电线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②(板书:电池)观察电池,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电池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③(板书:小灯泡)用放大镜观察小灯泡,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师张贴小灯泡实物图,与学生共同给各部分取名,并板书)
④ 以上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个部分我们却没法看清?(两根金属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了解这一部分?为什么?
⑤ 师提供剖开的小灯泡(每组1个),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后在自己实物图上画出两根金属架下端的走向。(指名一生板画)
⑥ 画一画,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指名一生板画)
⑦ 想一想,小灯泡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B、 连接方法:
①师补贴电池,组成放大的典型电路。小组讨论流动路线,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笔画出电的流动路线。(师课件演示)
②选几个代表性图例,指名多生同时上台,用黑笔画出板示图例中的电的流动路线。全班评议纠正,调整张贴位置。
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哪些图例中电是流过灯丝的?哪些没流过?)(板书:正确——亮不正确——不亮)
④从不正确的电路中挑选典型图例认识短路与断路两种现象。并说明短路的危害。(师板书:短路断路)
断路:将放大图中的电线切断,小灯泡会怎样?从而引出断路。
短路:选一典型错图,观察电线的连接特点,从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点。
⑤改一改,错在哪里?(a、b同时进行)
a、指名将张贴的不正确的电路用红笔纠正错误。
b、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图纸上画一画电的流动路线,不正确的改正。(师巡视指导)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谁来解释一下小灯泡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4、说一说,你的最大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大收获是什么?
5、结束:请同学们再次点亮自己的小灯泡。下课。
(七)、板书设计:
2、连接方法
正确——亮
不正确——不亮
短路断路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6、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
7、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8、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疑问
(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二、结合以往知识回答:
(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三、观察讨论、探究新知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提供信息资料
(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
(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
(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21教育网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
(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
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
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回忆旧知识,回答: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容易被忽视。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
(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学生回答:(1)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易被忽视。
3.进一步提问:
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
分析、各抒己见
预防抓住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指导阅读书本3页,讨论问题:
(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
(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
阅读、分析、归纳:
(1)优点是快速、灵敏、简便,可以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诊断。
(2)一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一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
(3)有两种,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2.结合图1-1,分析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
学生阅读
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①基因治疗有和途径。
②目的基因具有的作用。
③目的基因通过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
④基因治疗需要将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据图比较基因治疗的体内途径和体外途径,指出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的不同之处是:。
思考回答
①体内途径、体外途径②治疗③受体
④体外途径是在体外培养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并增殖,然后输入患者体内,体内途径是通过载体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人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1.提供信息资料:
书本第5页“边做边学”
①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
②实验步骤
③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
④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
(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
⑤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
阅读,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②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③浮游生物
④单细胞生物
⑤“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
引导探索:
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
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
【教学后记】本课是高一新生入校后的首堂生物课。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应先简介一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模块组成及学习要求,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人们根据不同需要不断设计新型的车辆。那么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课堂实施:
(1)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出示真正的赛车的图片介绍“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2、提问:这辆车有哪些设计特点?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2)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提问: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2、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3、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3)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三、小结:
(1)认识了真正的赛车。
(2)学会了制作小赛车。
四、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科学教案 篇5
——第一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还有其他方法吗 ?
4、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5、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1.光的行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科学教案 篇7
一、主题名称:小司机
二、活动内容:车轮骨碌骨碌转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类型的车辆发出不同的铃声,模仿他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2、尝试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
五、过程与指导:
1、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
(1)、介绍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2)、如果是坐车来,说说坐的什么车。
(3)、谈论车子怎样跑得快,车身下都装着什么。
2、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
(2)、说一说儿歌里出现的是什么车,发出怎样的声音。
(3)教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小汽车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4)谈谈说说:自行车有没有车轮?它会发出怎样的铃声?
(5)将儿歌中的汽车改编为自行车,听听老师怎样念: “自行车呀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3、做做玩玩“车轮骨碌骨碌转”
(1)听教师的信号变换车辆,边念儿歌边开车。
(2)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车辆,边念儿歌,边模仿车轮转动的状态。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课的研究活动中,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研讨的问题有:
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关于制定研究计划,在本套教材中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先是口头的制定观察计划、简单的书面计划,有一定的研究主题的计划等等,到了六年级,对于制定研究计划,我们要求学生们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提出的研究主题,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导或者是限制?
学习“我们常用的工具”,实际上是学生在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性能,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标准,如它们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图表、文字、口述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对常用机械工具试用工具等活动中,关键是可能会发现为什么螺丝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丝钉,而用钉锤虽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丝钉却能很轻松的拔除铁钉?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据在试用工具中产生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的活动。这个问题来自于前面的活动,也会对后面的研究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方便开展研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过对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各种常用工具蕴含的科学原理。
2、学习更科学、系统地制定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锤子、螺丝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出示锤子、螺丝刀,引入“工具”概念。
2、调查、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试用不同的工具,发挥各自工具的特点,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充分展开活动体验。
4、描述不同工具在实践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