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3 08:59:0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交流各自的记录,感受天气的变化。

  2、学习根据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统计,积累有关统计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天气的记录。

  2、白纸、记号笔。

  3、材料包“晴雨表”。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交流。

  (1)提问:小朋友这个月每天早上都会看看自己小组的晴雨表,谁能告诉我,你从晴雨表里看出了什么呢?

  小结:我们三月份是有21天的,每个星期有7天。

  (2)提问: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组画的晴雨表我们是不是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小结:因为晴雨表是用来告诉人们今天天气是怎么样的,所以在画画的过程中一定画的清楚些,让人们看了你的晴雨表以后,就马上知道哦啊天气的情况。

  二、小组统计。

  过渡:为了更好的知道我们3月份整个月的天气情况,我们请小朋友们来进行一下“统计”,数一数3月份一共有几个雨天、有几个晴天。(将每组的记录表放在全体幼儿前面,请各组的小朋友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统计,组长最后进行书写)

  (1)提问: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统计的`结果是不样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小结:记录的时间可能是造成统计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下次我们还可以让每组的小朋友同时进行记录。

  (2)提问:小朋友在统计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呢?(一个一个数)还有没跟着个方法不一样的呢?

  小结: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了一个一个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数,也可以先数出晴天的天数,然后用减法推算出雨天的天数。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玩乐中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多彩的颜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学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割好的大饮料瓶五个、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泡泡水。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脸图形和不高兴脸型图形若干个、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张、大夹子五个、推动的黑板一块、彩色打印的五种液体的图案、大数字1、2、3、4、5。小桌子五张、三张画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一支记号笔

  4、先把五种液体的图案分别贴在五张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个数字分别贴在五个图案的上面,把图案遮挡好后用夹子夹住吹塑板放在五张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教师以游戏<<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幼儿谈话。

  二、探索活动:哪种液体可以吹出泡泡。

  教师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五种液体,他们分别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和泡泡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哪种液体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尝试,启发幼儿自己学做记录。幼儿自己拿一根吸管挨着吹,觉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个不高兴的脸贴在用大夹子撑起的.液体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个笑脸也贴在液体板上。

  2、鼓励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先让幼儿观看幼儿自己做的记录,然后老师依次把数字拿开,露出背后的液体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一组都是什么液体。

  4、教师从1号桌依次吹泡泡与幼儿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幼儿自己的试验是否正确。

  三、探索活动:尝试用几何图形做记录。

  1、出示几何图表,让幼儿猜猜这些图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要求教师把每个幼儿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

  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4、正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5、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6、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诉大家。

  7、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

  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状而改变。

  四、探索活动:观察泡泡的颜色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哪种液体能吹出大的泡泡?哪种液体能吹出小泡泡?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加深幼儿对液体的印象。

  2、教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在教室内和教室外分别进行尝试观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

  教师小结: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

  【延伸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观看泡泡的大小、颜色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加深对季节特征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难点:懂得动物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及人们过冬的一些办法。

  物质准备:一幅冬季景色图片,若干种动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鸡、鸭、蛇等),部分动物头饰,场地布置(树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动过程

  一、知道动物怎样过冬。

  1。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提问: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2。游戏:给小动物找过冬的地方。

  ①让幼儿操作动物卡片,在图片上给这些小动物找过冬的地方。

  ②引导幼儿总结这些常见动物过冬的方式, (换皮毛、冬眠、储存粮食、飞往南方等)3。表演游戏:小动物过冬。

  幼儿头戴动物头饰(如兔子、青蛙、燕子、鸡、鸭等),听教师信号,找到场地布置的过冬的地方:

  ①谁不怕冷,还在雪地上跑来跑去?

  ②谁冬天躲起来睡大觉?

  ③谁躲在家里吃东西?

  ④谁飞到南方去过冬?

  二、关心动物的生存。

  ①我们怎样关心爱护小动物?

  ②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一瓶黄颜色的水。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2、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3、魔术师帽子。

  情境准备:

  1、魔术天堂

  经验准备:

  1、认识颜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拉?”(绿色)

  *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会变的颜色

  颜色 + 颜色 我的猜想 探索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小结: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总结)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

  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小结: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

  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给大家。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小结: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