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7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科学
活动内容:《滚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活动过程: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过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让幼儿知道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不必恐惧和害怕。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准备
1.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有关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录有刮风、下雨、打雷声音的录音带《奇妙的声音》及《电闪雷鸣》录像带。
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听录音《奇妙的声音》。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听录音,并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看录像,了解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
建议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界其他现象的图片,如雾、霜、冰等,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自由观察。
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
2、学具:两根同色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视频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出示弹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压一压小弹簧,它会怎样呢?压得轻与重,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提问: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泡沫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木块、棉花、乒乓球)两份。
2、记录卡每人一份,水槽、笔。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很多材料,幼儿与这些材料很熟悉,知道轻的物体浮在上面,重的物体沉在水底。
【活动重点】发现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尝试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物品,小朋友先猜一猜都有什么?(用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现在把它们请出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想知道是什么。)
1、请幼儿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幼儿一起说出了有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
木块、棉花、乒乓球。(幼儿都认识这些材料)
2、师:如果我把这些物品放到水槽里面,它们会怎么样呢?
师:手里拿着泡沫积木,请一名幼儿回答?
幼答:会浮在水面上。
幼答: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师: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我们先来猜想。
3、请幼儿猜想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4、师: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操作材料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幼儿进行猜想,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幼儿开始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用沉浮标记记录下来,师在一旁巡视。(在猜想棉花时,一部分幼儿说沉在水底,一部分幼儿说浮在水面上,但我没有说谁说的对或错,而是告诉他们,一会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了。那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现在我们来动手实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二、幼儿实验操作
1、师: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巡视指导,让幼儿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亲手操作,有的幼儿发现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不一样。我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错了不要紧,而且我还奖励他们小红花。)
2、教师提问:(1)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上来?师请xx小朋友回答,泡沫积木是沉还是浮。
幼答:是浮在水面上。
师: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一样吗?
幼答:一样。
师:奖励小红花,全体幼儿为xx小朋友鼓掌。
师:空瓶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答:会沉下去,这时一名幼儿抢着说会浮在水面上。
师:不要争论,咱们一起来做实验,我把空瓶子放在水里,幼儿看结果,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这时只见这名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我看到后,走向前去摸了摸他的头说:回答错了没关系,你回答问题说明你很勇敢,老师奖励你一枚小五角星,作为鼓励。
师:小朋友棉花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
幼答:xx幼儿说沉在水底,xx幼儿说浮在上面。
师:我请想xx幼儿回答棉花沉在水底的原因?
幼答:棉花吸了水会沉下去。
幼答:棉花轻会浮在上面。
师:看到这种情况(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先是干棉花放到水里,浮在上面,但过了一会棉花吸了水它悬浮在水中,看到这种情况,我说:“小朋友都说得对,说明小朋友都动手动脑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小朋友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3、教师通过幼儿实验总结:像泡沫积木、空瓶子、木块、棉花、乒乓球在水面的现象叫浮;像钥匙、硬币、橡皮泥在水底的现象叫沉。
三、沉与浮材料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底。现在我们和这些操作材料做一个小游戏。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幼儿非常高兴的回答好)
师:制作了两个小房子,在房子的上面有沉浮标记,幼儿看
沉浮标记把它们送回家。(在这一环节活动中,场面秩序有点混乱,小朋友都一窝蜂的围了过去,我应该让小朋友们排好队,有秩序的把它们送回家。)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沉浮现象,我们平时多试一试,看看你们找到的物品到底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3、课件-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1)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3)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2)观看熊猫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熊猫是怎么出生的?熊猫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课件演示
(1)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师幼共同观看小鸡的出生过程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3)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蔬菜汤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创设制作蔬菜汤的游戏性情境,能够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占多数的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在亲身探究、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实物数量的多少。同时,以“为妈妈做蔬菜汤”的故事导入,并贯穿在整个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目标】
1、点数6以内的物体的数量,能按数取物,会认读数字6。
2、学习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按照从多到少和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
3、能按菜单要求模拟为妈妈制作蔬菜汤,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点数6以内的物体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难点:学习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按照从多到少和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
【活动准备】
两份数量、品种不一的大菜单、蔬菜卡片、菜单及锅底操作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巩固幼儿对常见蔬菜的认识。
师:兔妈妈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兔想要为妈妈做一锅蔬菜汤,做蔬菜汤要用到1个卷心菜、两个茄子、3个西红柿、4个土豆、5个菜花、6个胡萝卜,哎呀,太多了,记不住,小兔子列了一份菜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识菜单,帮小兔子为妈妈制作蔬菜汤
1、出示大菜单,引导孩子看懂菜单
师: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菜单?你能看懂菜单吗?菜单上说需要哪些蔬菜?每种蔬菜需要多少个?哪一种蔬菜最多?哪一种最少?
2、第一次去买菜。
师:带上菜单,四个小朋友为一组,将迈入的菜放入篮中。
3、教师示范将蔬菜放入锅内,清点幼儿买来的菜,
(1)师:我们赶紧动手来为兔妈妈熬一锅蔬菜汤吧。要做这种汤有一个小秘诀哦,要先放完一种蔬菜再放另一种,而且要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放,这样做出来的才会美味哦!
(2)教师与幼儿一起按照顺序数蔬菜数量及种类,并示范在锅底上放入蔬菜。(引导幼儿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梳理自己买来的蔬菜。)
(3)发现有漏买或者多买的蔬菜请幼儿及时纠正。
师:你拿的蔬菜数量对吗?不够的赶紧再去买一份哦。
3、先按菜单依次放两种蔬菜,再请幼儿帮助小兔子继续往锅里放蔬菜。
三、请幼儿为自己的妈妈制作蔬菜汤
1、提出任务:你们想不想为自己的妈妈做一锅美味的蔬菜汤,让她也健康美丽?
2、出示美味菜单,请幼儿先读懂菜单。
师:这一次菜单上说需要哪些蔬菜?每种蔬菜需要多少个?哪一种蔬菜最多?哪一种最少?
3、了解菜单秘诀
师:这份菜单呀也有一份秘诀,往锅里放菜的时候,要先放数量最多的一种蔬菜,再放少的,要给每种蔬菜排好队往里放
4、第二次买菜,为妈妈做蔬菜汤。
请每位幼儿去买菜并单独操作,每人制作一份蔬菜汤。
师:你的蔬菜汤需要用到什么蔬菜,你是怎么放的?
5、幼儿自己制作“蔬菜汤”,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展示蔬菜汤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蔬菜汤是用什么蔬菜做的,都用了多少?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相信妈妈看到你们为她们做的美味蔬菜汤一定很高兴。请大家把这份汤带回家送给妈妈吧。
【活动反思】
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蔬菜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针对班里幼儿爱挑食,不爱吃蔬菜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让数学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直接关系。
《蔬菜汤》是一节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点数6以内的`物体的数量,能按数取物,会认读数字6。学习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按照从多到少和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能按菜单要求模拟为妈妈制作蔬菜汤,萌发爱妈妈的情感。符合了幼儿的数学是在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开始,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兔妈妈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兔想要为妈妈做一锅蔬菜汤为由,初步让幼儿知道蔬菜汤神奇的地方,从而引出活动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创设了第一个情境:兔妈妈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兔想要为妈妈做一锅蔬菜汤,于是就出示蔬菜汤的菜单,引导幼儿说说蔬菜单上蔬菜的数量。“你们能看懂菜单吗?上面说要哪些材料?”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菜单上蔬菜的名称,在知道菜单上的蔬菜后,我又引导他们说说旁边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啊?引导幼儿指导要按照根据它的菜单放蔬菜,接着我又引导幼儿们说说其他蔬菜的数量。最好我又提出要求小兔说放蔬菜时要一排一排放,最少的那种蔬菜放在第一排,然后让蔬菜一排比一排多。让在投放蔬菜时,每投放一样蔬菜我都引导幼儿数一数,再对照菜单看看,是不是和菜单需要的数量一样,并且引导孩子们知道投放时一排比一排多。
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好的达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目标,不知不觉将蔬菜汤烧好了。在最后环节,我也借此对幼儿开展生活教育,引导以后也要多吃蔬菜,身体才会变得更加强壮。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吃蔬菜的好处,培养幼儿不挑食物的好习惯了。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活动中我多与孩子的回应和追问有所欠缺,关键性的提问还不够精炼,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孩子发散性的思考启发不多。我会及时反思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