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

时间:2023-08-09 13:03:18 计划 我要投稿

复习计划经典3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复习计划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计划经典3篇

复习计划 篇1

  就复习阶段而言,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我从七月份才开始准备,暑假的两个月主要看的是英语单词和郭庆光的《传播学概论》、巴兰的那本《传播学起源、争鸣、未来》,并对两本书作了笔记。大概做完这两本书的笔记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而当时政治基本上还没怎么看。所以当时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其间还看了其他的传播学的书,像《传播学史》《手机传播概论》等乱七八糟的书,其间还为论文开题什么看了些论文。到十二月末才基本上运用《传播学精编》的框架,再整合了许静的《传播学概论》基本上做出了一本传播学知识的比较完备的笔记本。所以事件非常紧,当时跟我一起复习得都比我快,我压力相当大。所幸我思想简单,照样能吃能睡。

  所以在说这个阶段问题之前,首先想提醒大家一下。就是这个阶段时间上并不是固定的,其中有很多灵活性,但这几个阶段中提到的事情那是一定要完成的。

  阶段一:撒网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了解考研信息,决定自己要考的学校和专业。购买资料,关注招生简章、招生计划,留意一下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这个阶段还有一个主要的事情就是要复习好英语,因为英语是需要长期的一个东西,所以这个阶段可以以英语单词为重点,并且多读点英语小说之类的英语读物。

  为了要给下一个阶段打好基础,主要是把相关的书大致看一遍,对学科框架有个全局性的认识。

  8月之前主要是全面打底阶段。在这个阶段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等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下来后,确定好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一旦确定,就不要再动摇。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从6月份开始到8月吧,把基础的课本大体上看了几遍,从而对传播学建立了比较系统地了解。

  七月之前主要是入门阶段,专业课可以只是初步涉猎一下,可以读读李彬的《传播学引论》。这个阶段当然主要是解决报考哪个学校的什么专业的问题,了解这个专业的招生状况、考研的各种问题,比如说辅导班、考研资料、导师状况、考研的通行人、比较好的考研网站等等。这个阶段主要是在网络浩瀚的信息中沉浮。当然主要是为了以后对网上的各种信息有抵抗力和正确的认识,也是为了知道能从那些网上获得自己想找的可靠的信息。还有当然就是找一下看是否可以找到。

  阶段二:搭建框架、填充内容阶段

  前面说到,在冲刺阶段不太适合大量接触新知识。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把该吸收的知识尽量一网打尽。把看到过的相关的知识,都尽可能系统地收入到自己的'笔记本中。即使在期刊、杂志或者报纸中看到的知识,也要把它记下来,收入到笔记本中。

  所以这个阶段是要使自己对整个学科进行完备的整理,并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这个阶段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所以占的时间是最多的,大致可以把它划分为8月到12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时间很多,实际上我曾经做一本郭庆光《传播学概论》的笔记就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所以大家要安排好时间和进度,而且也不要因为专业课侵占了公共课的复习时间。

  主要要做的就是把书一本本的仔细看过去,进行理解和吸收,把知识点作笔记。需要消化的书就是上面提到的郭庆光、许静、中华传媒网、巴兰这几本书,另外还有关于那些关于研究方法、网络传播和新媒体方面的资料,还有就是要看期刊、杂志报纸,了解社会热点和学术研究中的一些讨论热点。把这些知识都进行理解吸收,并收入自己的笔记本中。上网不可过于频繁,因为大家都知道上网很耗费时间,基本上这摸摸那摸摸,什么都没作时间就过去了。所以建议一个星期上网不超过两次。同时规定自己上网只能是看社会热点等与专业课相关的。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再看考研经验或技巧或复习资料什么的,因为网络是个无底洞,它很容易把你淹没。所以你必须学会掌控,而不是被网络的浩瀚信息淹没。

  可能刚开始,弄出来的笔记只是关于一本书的,比较零散。但看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开始要将这些知识尽量把相关的部分放在一起,最后将放在一起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然后就成一个框架了。所以个人觉得可以尝试使用那种活页的笔记本,可以重新拆了组装,有利于将原本不知道该放在一起的内容放在一起。

  这个阶段,强烈建议增加营养,保证睡眠。不可开展疲劳战,这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

  阶段三:冲刺阶段

  在12月中旬到考试阶段,也就是离考研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候,你的学科框架都已经搭完,并且能填充的内容都填充完了,该吸收的知识都已经基本归纳在你的笔记中了。所以这个阶段主要要复习的内容是自己的笔记,阅读自己总结过的笔记、掌握最重要的理论,将各个分散的理论串起来,为我所用。有的同学读了不少书,但是最后答题的时候发挥不出来,成绩不理想,可能就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因为散落的知识在考试紧张的环境中是很难运用的,只有将掌握的每个知识点归入自己的知识系统,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迅速地提取出来。

  到这个阶段,你不能再去接触太多新的知识了。因为接触新的知识,特别是那种你听说是必考知识那类东西的时候,你会变得很抓狂。所以这时候是很难吸收新知识的。而且,只是也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你之前费了那么多力气,又是搭框架又是填知识,做笔记什么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把这些已有的知识牢牢把握在手里。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确认自己已有的知识已经基本上完全掌握了,并且把一些你觉得重要的知识点或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强化记忆。所以这个阶段会涉及一些背诵、加强记忆。因为复习到这个阶段,对整个知识心理基本有数了。可以总结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强的记忆,甚至按答题的的形式整理出答案进行记忆。这个极端一点也可以被称之为压题。这个阶段是激动人心地冲刺阶段。复习目标是对知识进行高度总结,为我所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这一个月,要学会用自己总结的框架来答历年真题,解释今年最新传媒热点。一旦完成了这个阶段,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框架,并且能用自己的框架对事件、问题等开始能比较系统地、有逻辑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这基本上是你即将成功的一个讯号了。

  另外,若是在论文、期刊杂志、了解社会热点方面还没有作得很好的话,这个阶段就一定要加强了。并可以勤上中华传媒网,了解传媒最新热点问题,避免答题时连事件是什么都不知道。上网可以从7月份就开始,贯穿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但要注意量。这一部分一定要在平时积累,短时间内虽然也可以阅读大量这样的文章,但是没有时间去消化,效果差很大的。

  阶段四:考试进行时

  在参加初试考试的那两天中,你要做的是像猪一样吃好睡好,心态良好很平静,尽量使自己保持常态。告诉自己,无论我准备得怎么样,现在我已经到达这个地步,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储存在脑中的东西拿出来。所以我们不需要紧张、也不需要担心,因为我们能做到的就在我们头脑中,不能做到的就是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不需要有任何负担,我们需要做的事是很有限、也是不太费劲的。我们把能写出来的写出来,其余的一切就交给评卷人就好了。很多人认为这两天是最重要的两天,因为所有的努力就取决在这两天。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两天是最不重要的两天,之前所有的准备和知识的吸收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之前是要把外界的知识转为我的所有,而这两天要做的只是把我拥有的东西看需要给出去,所以一切都在我掌握中。所以无论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切皆已定局,只要放松听天由命即可。这两天之前要注意的是,要联系好吃住行的问题。如果你住的地方离北大考点很远,最好能租个北大旁边的房子,免得到时要起得太早,同时又没吃早饭,去考场的途中太过耽搁等等,以免影响你的精神和心情。做考研试卷是很消耗精力的,想想连续三个小时坐在位置上精力高度集中、头脑飞速运转、手上奋笔疾书,能不耗费能量嘛?所以要吃饱睡眠充足,使你的思维状态最佳。确定好那边吃饭的状况。北大里面所有的食堂都是需要校园卡才能吃饭的。所以这点要特别注意。当年我就只有跑去南门外的城隍庙小吃里面吃面,由于份量太少而且吃饭的人极多,所以没怎么吃饱,考综合知识二时,写最后的论述题部分基本上是趴在桌上写的。当时饿得不行,也很没力气,所以基本是随便写了点什么。中午的午睡基本上是没法睡着的。即使你找到了能睡觉的地方,但由于你神经很紧张,担心错过考试时间什么的,所以一般睡不着。但闭上眼睛、趴一下,做一些放松神经的想象之类的,可以调节心情、平复情绪。比如可以想象自己仰面躺在水面上,湖水轻轻的荡漾,你只听到了自己沉沉的呼吸的声音,你浑身很放松、很平静。你在游泳池里面仰泳的话就会有这种感觉的。还可以想象一下你喜欢的自然宁静的景色。等等。

  在接近考试的那段时间以及考试的那两天中,最重要的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少人考前会生病,还有人会失眠,有人变得很烦躁、静不下心来。往往是这些附带性的问题影响了你的成功发挥。很多人是败在自己的心态上的,就像之前我们都经历过的高考一样。所以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放平常心,不要得失心太重,尽力之后听天由命就好。

复习计划 篇2

  一、摆正心态,调整作息

  考前一天,大家往往很焦躁,静不下心来,感觉压力“山大”,导致有的考生不想看书、不想做题,而有的考生在这种急迫的环境下,选择废寝忘食,投身题海,还有的考生忐忑不安,不知所措。学习?还是休息?为了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考试,在考前一天建议大家调整好作息,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以自信、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战考试。同时也要适当看看书、做做题,记忆类的知识点可以最后突击一下,如时政热点、公文常识等。

  二、总览模块,查缺补漏

  相信大家已经熟知整个行测试卷的构成,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五大模块对每个人而言,擅长的模块有所不同,意味着难易程度也不同。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大家主攻的可能都是自己薄弱的模块,但在考前一天,大家应该静下心来,纵观全局,快速浏览一遍各个模块的重点,对疏漏的知识点加强记忆。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的时政热点、数学运算中重要的运算公式以及各大模块常用的技巧,重新温习一遍,以免遗忘。同时将自己薄弱的考点单拎出来,做最后的攻破。

  三、回归真题,重温错题

  真题不能仅做一遍就扔在一边,“吃透”真题才能摸清出题规律和侧重点。一天的时间很短,再把所有真题重新做一遍也不可能,这时就需要大家将做过的真题拿过来重新回顾一下,熟悉各类题型,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是分析做错的题目,总结自己做错的原因,以免重复犯错,同时也是检测自己知识点掌握得是否牢固的.机会,反思解题思路是否明了,解题技巧是否可以做到熟练运用。

  四、实战演练,保持题感

  考前一天,建议大家将20xx年真题卷拿过来当成真实的考试模拟一下,按照真正的考试时间进行作答,不必纠结于做不完或者不会做的题目,主要是熟悉一下考试答题的流程,检测每个模块的答题时间分配得是否合理,调整答题顺序,达到热身的目的即可。关于答题顺序的安排,建议考生从言语理解或者判断推理开始答题,可以选择这二者中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模块作为开头,资料分析尽量提前,常识判断和数量关系放在最后,不要过于纠结或者死抠考题,要学会取舍。

  考前一天是复习的收官阶段,大家切不可过于紧张或松弛,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地回顾自己的复习历程,找出薄弱的环节、存在的问题、留有的疑问,抓住最后时间一一攻克,同时总结出最佳的答题策略,保证充足的休息,那么,你离考试成功就不远了。国家在这里祝大家“挥毫烟云落笔疾,马到成功身名立”!

复习计划 篇3

  一、依据新课标进行有效备考

  新课程内容变化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新,实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体现生物科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生活性,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选修模块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选修模块共有14个实验,除“DNA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外,其余13个实验全部集中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都是全新的内容,对于必修的变化见下表:

  二、依据考试大纲说明有效备考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的增减变化,把握重点主干知识,适当照顾冷点,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具明确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突出重点和主次分明。

  增加点:细胞的类型;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异化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演替;家系分析、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收集、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判断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删除点: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及作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生殖的种类及特征;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生态因素及其作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环境问题;

  层次要求提高点: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细胞核的结够和功能→细胞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酶的化学本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酶需要适宜的条件ATP分子结构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ATP的特性和作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I——II);种群及其数量的变化(I——II);

  层次要求降低点:水和无机盐离子的作用(II——I);遗传的基本规律(II——I);受精作用(II——I);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I);

  三、了解近三年北京高考命题特点

  命题时不必过分强调命题时应强调

  枝节内容。核心内容。

  零散的知识。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

  单纯的生物学事实。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对内容记忆情况的考查。对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1。选择题常考的计算类型:

  氨基酸数~氨基数~羧基数~肽腱数的计算

  有关DNA中的碱基的计算

  有关遗传概率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有关育种的计算

  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传递的计算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待测样品中微生物或细胞数量的'计算

  种群的指数增长及标志重捕法的计算。

  2。非选择题类型:

  (1)文字信息迁移型

  根据信息迁移题的特点,一般这类题型的命题意图是:从能力立意(决定考查那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其解题方法为:阅读→审题→找出问题的实质→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写出完整答案。

  (2)图象图表信息迁移型

  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规律往往通过曲线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曲线、图表为载体,这类试题能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而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所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3)概念原理整合应用型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主动运输原理、渗透吸水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规律、遗传基本定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原理、现代进化理论、细胞质遗传、免疫理论等等,这些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考查点。用生物学基本原理来分析研究现代生命科学前沿课题是新高考的方向。其解题思路一般为:阅读情景材料→理解:材料筛选→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

  (4)数据处理型试型

  在新高考生物试题中常出现: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研究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或能量的变化规律;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生动而直观地表达细胞分裂、生长发育、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变化;用概率计算预期遗传发生的结果;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的相关的计算等等。高考题往往看似常规,其实都有创新,审题不细,就易掉入思维定势,导致出错。所以审题要逐字逐句,弄懂题意,找出关键字词句(题眼),获取有效信息。针对自己的易错题型应专门训练审题能力。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精选】08-02

复习计划[精选]08-02

复习计划(精选)07-27

(经典)复习计划08-01

复习计划07-22

复习计划(精选)07-30

(经典)复习计划07-26

[精选]复习计划07-28

(精选)复习计划07-24

复习计划【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