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蚕宝宝长大及结茧的过程。
2、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观察的过程。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蚕宝宝结茧的艰辛,萌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蚕宝宝生长过程的 ppt。
2、熟蚕的照片和图片,录像,纸和笔。
3.蚕茧几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提问:最近,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是谁呢?那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
这是小朋友画得蚕宝宝,它和你们讲得一样吗?
(1)现在的蚕宝宝还吃桑叶吗?不吃桑叶的蚕宝宝叫什么名字?
(2)蚕宝宝刚来时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样喂养的?
(3)从蚁蚕到熟蚕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请你们边看录象边商量,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蚁蚕到熟蚕的生长过程。
3、幼儿分组画画。
4、蚕宝宝结茧。
(1)这些蚕宝宝长大后会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结茧的?是不是这样呢?
(2)幼儿看录像。
提问:蚕宝宝结茧要几天时间?当你看到蚕宝宝结茧这么辛苦,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学看,学了以后感觉怎样?
5、蚕宝宝吐了丝,接了茧,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6、出示茧。
(1)茧里面有什么呢?它和吐丝前的熟蚕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老师总结:蚕宝宝真了不起,它从小变成大,从大变成不一样的东西。那蚕蛹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7、幼儿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蚕蛹到底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
关于蚕的'一生还没有玩,我们将继续带领孩子在科学区中观察蚕蛹变成了什么?蚕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这样他们对小蚕的一生就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式丈量路程。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协调行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去过离幼儿园最近的一所小学。
活动过程:
1、布置任务,结伴分组: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要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想办法将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距离测量出来。”
“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可以自己去找,或请教师帮忙提供。”
(2)、幼儿自由结伴分组,要求每组4—5人。
2、拟定丈量方案:
(1)、商量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测量的方法。
(2)、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
3、分组行动:
幼儿按拟定的.方案行动。
4、交流结果:
(1)、各组交流测量的过程及结果。
(2)、试得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大概公里数(米)。
(3)、教师小结幼儿的不同测量方法的好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四)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竹筒饭,了解竹筒饭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2、在品尝及制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米是如何变成饭的过程。
2、环境材料准备:竹筒饭、筷子、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品尝会(价值分析:用各种感官感受竹筒饭,了解竹筒饭的简单知识,激发制作竹筒饭的兴趣。)
1、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你闻一闻,猜一猜它是什么?(竹筒饭)
2、吃一吃,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小结:竹筒饭是云南地区的风味小吃。傣族群众常用本种的竹竿节间制作“竹筒饭”,故称为“糯米饭竹”。
二、看一看(价值分析:通过观看竹筒饭的制作过程,了解它的来历、做法。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竹筒饭的制作过程。
2、幼儿观看制作竹筒饭的`录像。
3、提问:竹筒饭的做法跟我们平时吃的饭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竹筒饭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塞在竹筒里,然后放在火上蒸熟的。
三、做一做(价值分析:通过动手制作,体验制作竹筒饭的乐趣。)
1、教师示范(注意糯米不要塞得太满)
2、幼儿每人一个竹筒,用手或筷子将米粒塞进竹筒里。
小结:大家成功的做好了竹筒饭,那我们请老师帮我们把竹筒饭放到蒸锅里吧。
活动延伸:
品尝自己做的竹筒饭。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获取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培养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手电筒立体小玩具和白色背景板每小组一份。
(2)教师演示材料:纸做的蝴蝶一只,并在蝴蝶翅膀上开几个洞。
(3)图片三幅:太阳.树.影子的.贴绒教具。
过程:
(1)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鼓励幼儿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表述影子。
A.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第一次操作,探索怎样让玩具出现影子。介绍材料:手电筒和立体小玩具。幼儿尝试让玩具出现影子。讨论:你们是怎样让玩具出现影子的?为什么这样做会出现影子?
B.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操作探索,讨论为什么光照在玩具上会出现影子。教师演示:将蝴蝶分别放在光源中和光源外,观察是否会有影子出现。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
(2)了解影子的变化。(说一种,演示证实一种)小结:改变玩具的位置,影子会发生变化,改变了光源的位置,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游戏:摆放光源的位置,巩固光和影子之间变化的关系。出示三幅图,请幼儿根据树和影子的方位,正确摆放光源的位置。
教学反思:
由孩子在户外活动不经意的一个游戏,给了我构思,捉住了他们喜欢玩的这个特点,同时这个活动比较贴切生活,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进一步探索,在设计中我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扩展和深化了幼儿关于影子的概念,还通过玩手影这一活动环节,强化了活动的趣味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各种车的兴趣,喜欢车。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
活动难点:
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具、图片若干;
2.课件《各种各样的车子》;
3.音乐《小汽车》及特殊车的声音。
活动方式:
集体或分组或个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玩具车,并相互交流。
师:仔细看你带来的是什么车?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能干什么用?
二、展开 (20分钟)
1.教师有重点的选幼儿带来的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用途。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车子。(5分钟)
2.教师利用图片及幻灯片等教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各种各样的车子的特点及功能。(5分钟)
先请幼儿回忆平时所见到的车子的用途:有人生病了需要做什么?楼房着火了需要做什么?让幼儿说出生病要去医院需要救护车,失火要找消防车。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来学习幼儿不认识的车子的功能。
3.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3分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老师说出车的功能后,你们说出车的名称。
4.听声音猜出车的名称。(播放几种特殊车的声音)(2分钟)
5.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5分钟)
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
三、活动结束(2分钟)
观看课件《各种类别的车辆》丰富幼儿知识,提出下节课的内容为车分类。
教学反思:
首先从选材上看,车子是孩子经常见到而又非常喜欢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活动要从孩子的身边出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这就为孩子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准备上,本节课我分别在知识、物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孩子熟悉的小汽车音乐,提供了课件制作,还提供给孩子可操作的玩具汽车。让孩子动口、动手、动脑,所学的知识记得牢,本节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再从课程中,每一步的导入上我就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直接导入、有的先听声音、有的采用猜谜的形式、有的说出功能等,每种方法不一样,孩子们也感到非常稀奇,一步步的跟着老师在前进。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活动中还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车子行驶的乐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学中乐。
本节课95%的孩子达到了我制定的目标。知道了一些常见车辆的用途、名称,并能对特殊用途的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名称、用途加以区分。但在幼儿的操作上有待于提高操作的常规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尝试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其过冬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激发对大自然中的动物的探索兴趣,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头饰卡片、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出示挂图:"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冬天我们是怎样过冬的?"2、寒冷的冬季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穿上大棉袄,戴上帽子和手套,开空调、取暖器、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这样我们就再也不怕冷了,但是我们的动物朋友,松鼠、小燕子、蛇等会是怎样过冬的呢?小朋友想知道吗?那这节课,老师就告诉你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1、板书课题:动物过冬。
2、倾听故事:《动物过冬》(略)3、讨论:听了这个故事后,都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幼儿回答帮助幼儿理解储藏、迁徒、冬眠、换毛的词汇。)4、出示教学挂图。
(1)、图上都有哪些动物?
(2)、这些动物是以什么方式过冬的?
(3)、出示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卡片。
让幼儿加深对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储藏、迁徒、冬眠、换毛有一定的记忆。
(4)、领读、教读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
三、分组说说动物过冬的方式。
总结:熊和乌龟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动物;蚂蚁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还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储食过冬的;因为天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除了天鹅和燕子会南飞过冬,还有很多候鸟会南飞,像杜鹃、大雁、黄鹂、丹顶鹤,他们都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相关知识:
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通过电能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科学教案开锁04-01
大班科学教案:转动04-02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04-02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04-02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