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二册P22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数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2、对生活中的数有一定的认识。
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
4、对数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1、糖,花生米,黄豆,枣子若干,盆三个,表格一张。
2、相关信息。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我们认识的数和数做做游戏。
1、学生说数。
(1)示范: (课件)
(2)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
小结:用数可以说清楚许多事情。
(3)在小朋友说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说到了* 这个数,请说到 *的同学再说一遍。
小结:同样的一个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2、老师说数
(1)鞋子:从鞋号中你们知道谁的鞋最大,谁的鞋最小吗?
(2)门票:这是宜兴三洞的票价,看了这三个不同的价格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从不同的数中我们看到了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差别!
3、说年龄,填表。
我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1)请五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和家人的年龄。
(2)仔细观察这五个小朋友的年龄。你能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年龄大概是几岁吗?
(3)说说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年龄大概是多少岁?
(4)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爷爷奶奶年龄。
(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让我们找到小明家白云路84号。
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岁的,可能是谁?
(6)猜一猜杨老师的年龄,怎么样?
小结过渡:小朋友,通过刚刚的说数,我们对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和数做个游戏。
二、猜一猜
1、明确规则。
2、活动开始。
(1)抓糖:请几组汇报。
怎么会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紧。)
(2)抓花生:猜猜看同样是1号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约会有多少粒?
猜得对不对?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按刚才的分工来完成抓花生的活动。 (指导填表)。
猜
数
猜
数
(3)抓黄豆:猜一猜抓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数一数。
黄豆比较多。怎样数可以又对又快?
继续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
3、汇总5组的数据,看着表格中的数据讨论。
(1)这种类型的糖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大约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黄豆呢?
(2)看看上面的图再看看表格中的数对照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展示一颗红枣,估计可能会抓多少颗?
为什么?
5、引导学生一起小结:看来同样的手去抓不同的东西,东西越大,抓的个数就越少,东西越小,抓的个数就越大。要使猜得与实际比较接近,得仔细观察,多多思考。
6、其实刚才同学们的猜也可以说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不光抓花生、抓黄豆的时候要用到估计,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举例)
三、总结(略)
四、数一数
(1)快下课了,美丽的校园在召唤我们,你看已经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园数数了!(看课件)
(2)小朋友,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数的呢?
就让我们奔向校园的怀抱,出去数一数吧!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的例题,第2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
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评:教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饶有兴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
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评:在突破>、<的教学难点时,教师不是将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尖朝前是小于号及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些说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这样做切实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再以儿歌形式教唱,巩固了学生对>、<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评:学生自己小结,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师小结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评]
评价一节数学课,不光要看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学的全过程,是不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是否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归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节课正是依据这个认识,在教学同样多 时,引导学生通过看清兔子和猴子一个对一个正好对完,并指导学生说出同样多、4=4;在教学多、少时,仍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讨论。整个教学都体现了引导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最后用歌曲来记住这些符号,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一直在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数学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生活。]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课堂气氛欢快、民主、和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我会算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使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未来的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本节课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八单元中《兰兰过桥》这课,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平稳携带方便的塑料桥。我把《兰兰过桥》和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未来的桥》进行了整合,学完《兰兰过桥》后,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桥梁设计师,创造设计未来的桥,学生很是感兴趣,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再后来,就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和结合生活所见想一想,并画一画“未来的桥”,以便为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提供交流的素材。 在学生反馈的作业中,我发现了,有的学生画的桥比较有创意如“彩虹桥”、、“太空桥”、“月亮桥”、“立交桥”,但多数学生画的没有创意,只是普普通通的桥,如“木桥”、“石桥”、“竹桥”。对于学生比较有创意的桥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加以鼓励。 “口语交际”时,学生展示交流完毕后,为了使学生设计的桥更有创意,我给学生拓展了一些有创意的桥,拓展他们的思维。同时也用语言介绍了一些桥的特点和功能。此时,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创意。如,“自动升降桥”、“伸缩桥”、“变形桥”等等。课下,又让学生结合课堂老师展示的桥和同学们设计的桥,对自己设计的桥再进行补充介绍,今天看了一下同学们的设计都有了进步,感到很欣慰,这次口语交际很成功。 反思这一堂课,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上还是不错的,不论是介绍的孩子,还是听的孩子,都比较专心。可惜的参与口语交际的孩子还是比较集中,虽然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但是向大家展示的孩子还是偏少了。另外,孩子在评论同学介绍的桥时,知道有不足之处,但是怎么帮助修改,考虑还不够周全,需提醒改正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为。会写倒白等字,积累立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勇于探索的。
4、引导学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并为之付出行动,努力实践。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勇于探索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的。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说桥,认识钱塘江大桥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那些桥,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桥,引导学生观察图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二、介绍茅以升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桥是谁设计的吗?
2、教师出示茅以升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简单地介绍茅以升。
3、导入新课: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关于他与桥梁,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来了解茅以升为什么从小就立下了建筑桥梁的志向。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3)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集体纠错。
(2)学生自由的说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3)玩摘苹果的游戏,加深巩固。
3、检查读文的情况
(1)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3)指名反馈读,学生评议。
(4)小组读。
(5)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1、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指名反馈,引导学生读课文一到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的。
教学过程:
一、了解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1、了解端午节,体会人们对观龙船赛的向往。
(1)小朋友还记得《粽子》这一课吗?什么时候吃粽子呀?
(2)说说端午节的习俗。
(3)导读:茅以升和乡亲们一样喜欢观看龙舟比赛,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4)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人们对龙舟比赛的热爱。
(5)教师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
2、了解断桥故事,了解茅以升的悲愤和志向。
(1)学生齐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后果?
(3)茅以升望着断桥心里会想些什么?
(4)集体交流,反馈。
(5)教师导读:所以,茅以升暗暗发誓.
(6)指名反馈:茅以升为什么立下造桥的志向?
二、了解茅以升为建桥付出的努力
1、茅以升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各抒己见。
3、指导感情朗读:
从那以后,茅以升特别
4、引导学生想象茅以升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白、进、边、力、名、主等字。
2、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启发感悟
1、教师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建造桥梁的专家?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
(2)不懈努力,勇于探索实践。
3、我们从茅以升的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或是受到什么启发?
二、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指名读一读。
2、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反馈自己觉得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3、鼓励学生把字写得漂亮,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田字格的生字的示范作用,教学生读字。
4、学生读字,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指名反馈。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一、创设情境,范读导入
1.师:忙碌了一天,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各自脱下自己的鞋儿,瞧:有爸爸的皮鞋、我和哥哥的球鞋、妈妈的高跟鞋……皮鞋说:“我的皮料最好”;球鞋说:“我走起路来最舒坦”;高跟鞋说:“你们都没有我时髦。”它们究竟在讨论什么,想知道吗?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3课:鞋。
2.配上音乐,老师真情范读。
二、自然诗歌,读准读畅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和生字交朋友: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卡片,用各种方式认读。
3.生字朋友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请学生试着把课文读流利,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数数这首诗有几节。
4.同座之间合作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齐读、轮读、一人读一遍等,互相提提意见。
三、自读自悟,激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
2.学生选择好自己喜欢那一节,然后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我觉得:刚才他的朗读……”;再请同样喜欢那一节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读一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3.学习第1节。
(1)CAI展示“一家人回家,进门脱鞋的场景。
(2)看到这么多双鞋子,你是怎样的心情?
(3)谁来读一读这种场景?(注意指导学生读时要停顿。)
4.学习第2节。
(1)大大小小的鞋就像一家人,它们说着自己一天的见闻。
(2)CAI播放各双鞋说话的情景:我今天和主人去了……
(3)它们多辛苦啊,一天就去了这么多地方。难怪回到家里,要依偎在一起……这里说的“依偎”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你们同位之间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动作理解)
让我们再一同去看看文中的鞋子一家是怎样“依偎”的.吧!(CAI课件展示画面理解)
(4)带着你的好奇与情感读一读文章的第二节。
5.学习第3节。
(1)看看,大大小小的鞋,像什么?
(2)它们回到安静的港湾,正享受着家的温暖。谁能把它们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3)配乐朗读文章的第三节。(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温暖、祥和的语气。)
四、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1.大大小小的鞋子是一家人,请你选择任意的一双鞋来扮演它,畅谈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鼓励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2.自由组合,请学生分别戴上皮鞋、球鞋、高跟鞋等头饰在全班朗读表演。(引导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
3.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五、语言运用,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鞋,以及为什么喜欢它!
例如:溜冰鞋,它让我感受运动的快乐;舞蹈鞋,它带给我舞姿的轻盈;胶鞋,它让我在雨天里“随心所欲”……
六、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鞋儿的生字卡片,读对一个字,就将这张卡片摆在鞋柜里,用“数鞋子”的方法复习生字。
2.你记住了哪几个字,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全班交流识记方法。)
3.教师范写“脱”、“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5.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提示学生注意书写的正确姿势。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2、学唱歌曲《云》
3、表演歌曲《云》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1)简单谈谈大海变化无常的习性。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线段图)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与乐曲一起综合成为一个生动的大海。
2、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创动作体验进行“蓝天、白云、大海)的联想。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不让随地乱扔纸屑、果壳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不随地乱丢纸屑、果壳做个讲卫生的好儿童。
2、重点指导“业”、“成”、“脸”等字的字型。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字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乱丢纸屑、果壳是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2、学会生字,理解字词义。
3、“做”与“作”的区别。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把课文的题目《18 课桌下的纸团》写在黑板上。
老师说:“看这题目《课桌下的纸团》,大家会不会觉得奇怪,怎么课桌下会有纸团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也不知道这纸团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篇课文,看看这纸团是怎么到了课桌下的。”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标自然段。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使同学们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3、老师讲这个故事:“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原来这纸团是丁丁扔的,又被小刚踢到了冬冬的课桌边,最后还是冬冬把这纸团拾起来扔进了纸篓。”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纸团是谁扔的?纸团又滚到了什么地方?丁丁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
(板书:扔滚)
学生回答后,问:那该怎么做呢?等到答案,师:那我们再看看小刚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第二段
思考:纸团现在又到了哪里了?为什么?小刚这么做对吗?
(板书:踢冬冬)
生回答后师说:小刚没有捡起纸团反而把它踢给了冬冬,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捡起纸团放入纸篓。那纸团的最后命运如何呢?难道它一直躺在了课桌下了吗?我们再继续读第三段,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纸团最后到底怎么了?
3、学生读第三段
思考:纸团最后到哪里去了?冬冬这样做对不对?丁丁和小刚为什么脸红了?
(板书:捡扔纸篓)
学生回答都老师又说:我们都应该向冬冬小朋友学习,都应该把那纸团扔进纸篓,不过丁丁和小刚也还是好孩子,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错了,脸都红了。
4、演示板书,对照板书把古书再向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
5、齐读课文,做课后第四题。老师总结这课文的中心:我们都应该向冬冬同学小,主动把纸团扔进纸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不随地乱扔纸屑、果壳,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布置作业
老师:回家后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复习
检查朗读课文,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桌下的纸团》这篇课文,知道了乱扔纸屑是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把纸屑扔进纸篓。通过读课文我们也初步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学习这些生字的字型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还要学习2个新的部首。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叫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课文)
教授新课
1、师出示“纸”的识字卡片问:这个字念什么?它是什么偏旁的?你还学过哪些绞丝旁的字。(让学生对“纸”字组词,并反复读“纸”字)
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纸”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
2、讲“完”字
师出示“完”字。让学生读,师捂住下边问学生:这叫什么偏旁,它象什么?
接着捂住上边问学生:下面的读什么?
师:我们还学过由“元”字组成的字?
师:大家知道“完”字可和什么字组成词组?
师知道写法(特别是偏旁)
3、讲“作”和“业”两个字
师同时出示“作”和“业”两个字,学生读,注意纠正字音,分子“作”字的结构。
师问:“做”与“作”有什么区别?(做课后第三题)
学写“业”。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个字,边看边说笔顺,重点强调书写字的难点及容易错的部位。
巩固
师出示四个生字,让学生反复认读,并让学生自由组词,加深所学字的记忆。
第一课时
巩固生字
师出示已经学的生字的卡片,让学生认读(包括笔顺,笔数,组词)
讲授新课
(一)学习生字
1、学习“成”字。(笔画,笔顺)
2、学习“刚”字。(偏旁,笔顺)
3、学习“脸”字。(结构,笔顺)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字也有“”?(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
(二)指导所有的生字的书写。
1、学生观察老师写的字,说出生字的笔顺。
2、说说它们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强调字的难点及容易错的部分。
练习
师出示小黑板(课后作业第2、3题)。
师提示:我们学习了课文并学会了生字,现在请大家先想一想该在空格里填什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做,其他的同学打开书完成课后习题第2、3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复习巩固
1、领读课文,复述本文的教育意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地乱丢纸屑、果壳)
2、学生读生字,写生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数的组成(游戏:算式妈妈找孩子)
678109
□45□2□□75□
910810
0+□=10
□21□□42□
2.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用组成、分成、想加法、想减法等。)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本堂课学习的依据,所以设计了“数字妈妈找宝宝”这么一个复习的环节。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复习巩固旧知,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猜一猜”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对新知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哦,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才是10枝呢/题里告诉了吗?(板书:7+()=10)
黑板上的算式你认识吗?
说明:“()”叫着括号括号是用来表示“未知数”的,什么叫“未知数”?(没有告诉我们的,不知道的数叫着“未知数”。)
那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创设情景,增画小旗。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4+()=7
2+()=86+()=10
4、动手操作。
(1)让学生先摆5个小圆片,想一想在摆几个就是8个了?怎样列式?
(2)做一做第二题。(先口头回答,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 ()=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三、加深理解。
1、做一做的第一题
2、买蛋(练习十第1题)
3、练习十第2题
4、小猫钓鱼(练习十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情景,逐步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四、课堂
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11-12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4-22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3-23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03-16
一年级小学体育教案12-03
数学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2-21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1-19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2-19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