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思路
这是本单元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尽量多地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然后说说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声音。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悟。
二、教学目标
1.能自己观察、倾听不同的声音,动手做声音的游戏。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对有关声音的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3.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4.通过游戏、实验,说出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能够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5.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难点:懂得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光盘一只,《记录卡》每人一张,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观察和实际观察,并能够进行有计划的、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和记录,从而发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本节课教师要充分提醒学生认识观察月相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从而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本课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画月亮、排月亮、观察月相盒里月相的变化,对月相由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课外观察。通过连续观察一个月(或两个月)里的月相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交流日记,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这个过程比他们得到月相变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教学目标 :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制作月相盒。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作业:连续观察月相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
生:实际看月亮。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教师提示:
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
农历时间 | 月相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初一到初十 |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 月相为什么回发生变化的? | |||||
十一到二十 | 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 |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 | |||||
二十一到月底 | 写观察小论文。 | 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 |||||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自观察月相的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和月亮能够这样地距离亲近,他们亲身体验了月相的变化,这种经历是学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这种状态下,科学课堂变成了一种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这里交换情报,收集信息,产生新的问题,同时也促成学生进行新的持续的探究。
相关链接
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这便是农历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时分,镰刀状的新月在西边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时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渐增大,我们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满月),月亮同太阳遥遥相对,我们看到一轮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时落下。满月后,月亮的圆轮部分日益亏损,但还是超过一个半圆,我们叫它凸月,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圆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东,黎明时挂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圆继续亏损,成为挂在东方的一轮残月。这样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的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等于29.5天。
科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二、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三、回顾和解释
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当堂检测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 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图画、手电筒、玩具、幻灯机。
2、 将活动安排在有阳光的时间。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胆小的咪咪》。请大家仔细听,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师;咦,谁在哭呀?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猫佯装小猫在哭。讲述故事《胆小的咪咪》。今天上午,小猫咪咪正在草地上玩,它玩的可高兴了。突然,它发现身旁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咪咪很奇怪,它赶紧向东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东跑跑,它又向西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西跑跑。这下,可把咪咪吓坏了,它急得大哭起来。妈妈,妈妈…
2、 联系生活,请幼儿猜一猜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 动画演示,探索影子形成。
1、 实验
(1) 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墙上有什么?(光)
(2) 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墙上这黑黑的是什么?(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幼儿自由回答)
(3) 教师关掉幻灯机,(感知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4)教师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 留下黑影,这个黑影就是影子。
2、 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
3、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三、 激发创新,敢于想象。
1、 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自己的影子呀?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3、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四、 户外游戏,乐于探索。
1、影子多有趣呀,咱们到外面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好不好?
2、让幼儿仔细观察阳光下除了自己的影子,谁还能发现其他物体的影子。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呢?让别人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4、幼儿自由结组,每两人一组用粉笔在地上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等两小时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探索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5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前的分析:
有一天,户外活动是我发现孩子们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有几个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影子,同时他们对影子的形成很感兴趣。我决定以此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影子的游戏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 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图画、手电筒、玩具、幻灯机。
2、 将活动安排在有阳光的时间进行。
活动时间:
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运用猜谜,引发兴趣
师:中班小朋友可聪明了,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考考大家,仔细听听,看谁最聪明,最先猜出来: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咱们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谁最先告诉老师。
幼:影子。
师:对,这是影子。中班小朋友果然名不虚传,特别特别地棒,来每人一朵小红花。
咦,谁在哭呀?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猫佯装小猫在哭。讲述故事《胆小的咪咪》。
今天上午,小猫咪咪正在草地上玩,它玩的可高兴了。突然,它发现身旁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咪咪很奇怪,它赶紧向东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东跑跑,它又向西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西跑跑。这下,可把咪咪吓坏了,它急得大哭起来。妈妈,妈妈……
@_@我是分割线@_@2、 联系生活,请幼儿猜一猜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师:小朋友想一想黑东西到底是什么呀?
幼:影子。
师:对,是影子。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 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1、 做实验,初步了解
师:咱们小朋友认识了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的呢?
(1) 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没有影子。
(2) 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有。
师 :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了,为什么呢?
幼:开始没有小狗,现在有小狗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吗?
(3) 教师关掉幻灯机。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幼1:没有。
幼2:没有小狗了。
教师总结: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2、 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师: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幼儿看动画,教师形象表述。
师:太阳公公发出许多光线宝宝,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 参与游戏,巩固知识
1、 看一看
师:好了,咱们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们想不想到前面来看看自己的影子呀?教师打开幻灯机,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师: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谁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师:有光就有影子吗?
幼2:身子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_@我是分割线@_@2、 做一做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四、 室外游戏,加强记忆
师:影子多有趣呀,咱们到外面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好不好?
全体幼儿随老师边唱边做小鸟动作“飞”到室外,找自己的.影子。
(1) 找一找
幼儿在阳光下找自己的影子,然后再让幼儿仔细观察阳光下除了自己的影子,谁还能发现其他物体的影子。
(2)说一说
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动一动
师:小朋友们,怎样能让自己的影子动起来?
(幼儿或走或停、或跑或跳、或跳舞或做操……)
(3)变一变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谁来把自己的影子变一变?
幼儿自由做各种小动物形象。游戏《给小动物画像》
小鸟醒来了,叽叽喳喳叫,飞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猫醒来了,喵喵喵喵叫,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大象醒来了,鼻子摇呀摇,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兔醒来了,蹦蹦又跳跳,跳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4)藏一藏
师:影子真有趣呀,咱们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呢?让别人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幼儿四散跑到操场的荫凉处,有的跑到大树影子里,有的跑到大滑梯影子里,有的跑到墙荫凉里……
(5)画一画
幼儿自由结组,每两人一组用粉笔在地上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等两小时后会带同一地点
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探索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五、 前后呼应,进行总结
出示课件:咦,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挡住了太阳光,光透不过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师:咪咪明白了,它说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要走了,咱们再见吧!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同学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行为与习惯
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同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知识与技能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同学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同学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争辩赛等活动,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过程与方法
同学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同学通过争辩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课时布置: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请同学访问家长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学家生长经历的小故事。
导入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胜利的局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胜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胜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括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溢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同学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同学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同学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同学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四
1、将同学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找朋友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