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23 19:01: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音乐教案汇编6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歌词熟悉旋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围裙

  2、每人一把小铲子

  3、炒豆豆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观看录象,引入课题

  T:“美丽的秋天来了,许多庄稼都丰收了!黄豆也成熟了,我们来看看老爷爷、老奶奶在干什么呢?”(教师播放录象)

  T:“他们在干什么呢?”(幼儿看,教师介绍打豆豆、炒豆豆的内容)

  T:“有什么颜色的豆豆啊?豆豆在锅里还干什么了?”(认识黄豆和青豆,知道豆豆还在翻跟头呢!)

  观看完,教师

  T:“他们刚才在干什么啊?”(幼儿说说,帮助幼儿回忆)

  2、熟悉歌词

  T:“刚才他们在炒豆豆!”(教师有节奏的说歌词)

  T:“你会象我一样来炒豆豆吗?”(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3、学唱歌曲

  T:“今天我来做妈妈,给你们炒豆豆吃!”(教师系上围裙)

  T:“我这还有一首关于炒豆豆的歌曲呢!想听吗?听仔细了!”(教师清唱)

  T:“还想再听一遍吗?”(再次倾听,加上钢琴伴奏)

  T:“今天我用我的小手当铲子也来炒炒豆豆!我们一边炒一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动作边唱)

  T:“我请来了小铲子,我们一起用小铲子边炒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做边唱)

  4、活动延伸

  T:“豆豆炒好了,好香啊!”(教师做闻豆豆的动作)

  T:“你闻闻香不香?你来尝一尝!给旁边的小朋友吃一吃!”(幼儿做动作)

  教师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幼儿送给别人吃

  活动反思:

  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首先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本次活动的.乐曲简短,歌词简单,活动进行之前幼儿已经很熟悉,民间韵味有了较深的感受,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节和动作的创编,自主体验、表现了对游戏音乐的审美感受。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二、练声:《讲卫生》、《大风和秋叶》。

  三、学习歌曲《小雨了》。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情景。

  师:你看过的大雨(小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你见过的.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小雨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中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

  4、老师范唱,重点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大雨——哗啦啦,小雨——滴答答。)

  5、小朋友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小结幼儿回答,并请幼儿学说。

  6、幼儿学唱歌曲。

  7、引导幼儿用连贯、跳跃的两种声音表达大雨和小雨。

  8、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样子。

  9、老师: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示下大雨和小雨?(也可根据幼儿情况给与一定的提示,如提示幼儿用脚轻轻地走路来表示下小雨了等。)

  四、复习歌表演《学做解放军》。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体验与朋友友好相处、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颜色不一样小鸟指偶两只、大树围裙、大树一棵、栅栏两处、背景音乐。

  2、好朋友一起相处的代表性照片制作的ppt;

  3、事先学过小鸟飞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课题

  1、你们认识我吗?林老师!对,昨天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

  2、利用故事情境,理解歌词

  今天还带了一对动物朋友,猜猜他们是谁?(幼儿自有猜测,自由表达)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只动物朋友分别是谁呢?原来是两只可爱的小鸟,这两只小鸟是一对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丁丁,跟丁丁打一声招呼吧!(丁丁你好!)它的名字叫做咚咚,跟咚咚打一声招呼吧!(咚咚你好),丁丁和咚咚这一对好朋友特别喜欢在小树上做游戏,让我们来找一棵大树吧!哦!大树在这里,我们请“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咚咚。两只小鸟说:“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于是丁丁飞走了(拿小鸟做飞的动作),咚咚也飞走了(拿小鸟做飞向另一边的动作),两只小鸟都飞走了,小树觉得好孤单啊,于是小树就对着那边喊了一句:回来吧,丁丁!又对着另外一边喊了一句,回来吧咚咚。(两只小鸟朋友就都飞回来了,他们相亲相爱地在抱在一起,真快乐。)。两只小鸟的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让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充分欣赏歌曲

  1、师: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

  老师利用指偶等道具(教师边操作边唱歌)

  2、师:刚刚我们已经把丁丁和东东的事情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接下来我们还要把丁丁和东东的事情变成一段好看的.表演,下面我来当大树,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丁丁,再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咚咚,我们一起来表演,(老师清唱: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咚咚,丁丁飞走了,咚咚飞走了,回来吧丁丁,回来吧,咚咚。两个好朋友怎么样,抱一抱)。

  三、尝试游戏表演

  1、谁还想来玩这个游戏,那请你先找一个好朋友,这儿有一棵大树,你们给大家表演一遍好吗?(跟音乐示范表演)

  2、尝试用大拇指表演并演唱歌曲;

  3、尝试用小指表演并演唱歌曲;

  4、尝试用小朋友扮演的方式表演歌曲;

  5、请个别小朋友利用大树表演歌曲,请全体小朋友伴唱。

  2、全体小朋友利用大树道具表演!

  四、结束部分

  1、小朋友们表演的真不错!那么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能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吗?帮你的好朋友捶捶背好吗?抱一抱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都做什么呢?(一起玩、不吵架)还有吗?小朋友说的都很好!

  2、(背景音乐ppt)好朋友啊,就是像他们一样,一起玩玩具,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好朋友就是有好吃的要一起分享,好朋友就是跌倒了把他扶起来,好朋友就是帮着他擦干眼泪,好朋友在一起有时候也会吵架,但是好朋友还是好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中所带来的乐趣。

  2、熟悉游戏歌曲,随歌曲节奏行走,感受稳定的节拍。

  3、能理解歌词,知道“手拉手,大家都往圈里走”时,往前走围成一个圈,“走呀走,变成一个大气球”时,轻轻往后退。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手拉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拉个圆圈走。

  (1)教师带领幼儿手拉着手边唱歌边按节拍玩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内容。

  (1)播放乐曲《手拉手》,让幼儿对歌曲产生初步的印象。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并引导幼儿从歌曲内容旋律的感受等发表意见。

  3、学唱歌曲,重点感受歌曲第一段的旋律和节拍。

  (1)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说一说第一段歌曲的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鼓励幼儿跟老师一起拍手,两拍一下。

  (3)幼儿随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4)教师启发幼儿轻声和老师一起唱歌做动作,通过动作变化引发兴趣,使幼儿建立行走的节拍感。

  4、音乐游戏:手拉手。

  (1)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全班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唱第一段歌词时,幼儿边唱边向圆心走,一拍一步,结束时圆圈变小,唱到第二段歌词时。幼儿边唱边向后退,圆圈逐渐变大,歌曲结束时,幼儿把手放开,同时发出“嘭”的声音,表示气球破了。

  (3)幼儿随音乐一起玩游戏:手拉手。

  (4)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做出肯定,师幼一起玩游戏。

  活动延伸:在幼儿熟悉游戏情节后,可以引导其根据具体情境改编歌词,如“手拉手,手拉手我们向着大树走,走呀走呀走呀走,我和大树招招手”。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重和轻的变化。

  2.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1、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重和轻

  2、让手脚随着节奏的快慢、轻重动起来

  活动准备

  1.节奏快慢、轻重的音乐各一段

  2.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音乐游戏《黄老先生有块地》,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二)、动动手

  1、教师:“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鼓,现在我来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我先敲第一遍:XXXX(慢)

  2、我再敲第二遍:XXXXXXXXXXXXXXXXXXX(快)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

  4、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拍拍手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快还是慢。”游戏反复两次。

  (三)、动动脚

  1、教师:“现在老师再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次敲的声音。我先敲第一遍:XXX(轻)

  2、我再敲第二遍:XXX(重)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

  4、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重还是轻。”游戏反复两次。

  (四)、动手动脚

  小朋友,刚才小鼓敲得快和慢时,我们做了什么动作?敲得重和轻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呢?咱们再来玩一次,看看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

  (五)、听听音乐

  1、教师:“小朋友能听懂小鼓说话,声音可以重可以轻,可以快可以慢,现在我们来听两段音乐,听听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先听第一段。”——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A、师:“现在我们来根据音乐模仿小动物,想一想听到快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听到慢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那听到重而响的音乐呢?听到轻声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

  B、师幼共同随着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

  活动反思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游戏准备:

  小鸡一群,供幼儿观看。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欣赏歌曲的旋律。

  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鸡妈妈头饰一个,磁带、录音机。

  游戏过程:

  一、看小鸡、听节奏、做小鸡。

  1、幼儿看小鸡,听歌曲的旋律。(听觉感觉)

  2、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动作感受)

  二、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

  1、老师表演小小鸡。(老师边唱边带"小小鸡"去草地)

  2、幼儿听歌曲用动作模仿小小鸡。(背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

  3、老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4、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

  三、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歌曲《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在整节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自由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对歌曲中特有的京剧韵味并没有感觉出不同,还有,由于幼儿热衷于表演,对歌曲的演唱显得不太认真和投入。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小班教案12-19

小班音乐教案03-08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09-20

小班音乐蝴蝶教案11-04

小班音乐教案最新11-10

小班伞音乐教案11-09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11-08

小班音乐教案手指11-29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02-01

小班音乐教案模板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