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
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4.了解自然发生说的含义及其相关的实验
5.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实验各步骤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1.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3.了解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主要过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细胞的癌变
⑴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⑵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①物理致癌因子:该类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亚硝胺、黄曲霉素、煤焦油等,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等。
⑶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⑷细胞癌变的特点:
①能无限增殖;②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物质减少,使得细胞之间黏着性减少,导致癌细胞在有机体内的分散和转移。
2、传染病
⑴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玻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20xx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80.14/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病死率为0.20%.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麻疹;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
⑵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⑶其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的几种方法(初步认识)
⑴核酸分子杂交法(DNA探针法)
该方法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互补的双链DNA解开,把单股的DNA小片段用同位素、荧光分子或化学发光催化剂等进行标记,之后同被检测的DNA中的同源互补序列杂交,从而检出所要查明的DNA或基因。
具体步骤:抽取病人的组织或体液作为化验样品;将样品中的DNA分离出来;用化学法或加热处理法使样品DNA解旋;将事先制作好的DNA探针引入到化验样品中。这些已知的经过标记的探针能够在化验样品中找到互补链,并与之结合(杂交)在一起,找不到互补链的DNA探针则可以被洗脱。这样通过遗留在样品中的标记过的DNA探针进行基因分析,就能检出病人所得的病。
⑵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
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的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研究者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人工合成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把人工合成的引物粘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DNA复制规律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倍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DNA分子。在PCR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的原理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某种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重组受体细胞因导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观点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关键(或缺陷)
雷迪相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生殖。
腐肉上的蛆是从哪里来的?
①苍蝇与肉接触-----肉上出现了蛆
②苍蝇与肉未接触---肉上不会出现蛆①苍蝇是由亲代苍蝇在腐肉上产的卵产生的
②苍蝇或蛆不会自然发生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尼达姆支持“微生物自然发生说”结构复杂的生物由亲代产生,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①煮沸羊肉汤杀死微生物,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几天后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②改用植物种子和杏仁煮汤,结果相同。
微生物能自然发生缺陷:无法排除肉汤本来存在微生物的可能;瓶子未完全密封,微生物可能进入。
斯巴兰扎尼反对“自然发生说”对肉汤彻底密封和杀菌,还会自然产生生物吗?盛肉汤烧瓶实验后一段时间
A(塞上软木塞,煮沸2min)污染
B(塞上软木塞,煮沸1h)污染
C(熔化玻璃封口,煮沸2min)污染
D(熔化玻璃封口,煮沸1h)未污染`密封的肉汤长时间加热煮沸,就能阻止外来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会自然发生。关键:严格密封和杀菌,以排除外来微生物和本来存在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拢。缺陷:严格密封不能排除有空气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可能。
巴斯德不同意“自然发生说”让肉汤接触无污染的空气,微生物能自然发生吗①盛酵母菌溶液的普通瓶子(消毒后带到山顶冰川处,暴露一会儿后密封,若干年后)多数瓶子保持无菌。
②盛酵母菌溶液的瓶子(消毒后拉成曲颈瓶,未密封)保持无菌。微生物不能自然发生
①瓶内先消毒,排除其内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曲颈使瓶内不会被污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①生命科学的研究大多数从观察开始。
②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进而提出假说。
④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
⑤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在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计对照实验组,要考虑数量及重复性。
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论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说,也可能否定假说。
⑦修正假说并进一步观察,进入下一步认识周期。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19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
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3
环境创设建议
1、提供能用语言表达科学观察及科学现象的环境,如:有探究空间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等,为幼儿语言表达提供相应的素材。
2、根据各教育活动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图书及操作的机会等,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活动的过程,及事物的变化。
3、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创设以科学真奇妙为主题的互动墙饰及自然角,引领幼儿关注并用语言表达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现象。
区域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关注并用语言表达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现象,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讲述带有科学色彩的图书、图片及文学作品等,
3、组织幼儿展开对科学实验的猜想、记录、及谈话分享等活动,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感受。
4、鼓励幼儿围绕科学话题进行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交流,帮助幼儿尝试记录要点。
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注意发现孩子对事物变化的兴趣,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并协助孩子按其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
2、引导孩子阅读涵盖科学内容的图书、连环画等文学作品,和孩子交流相关经验及感悟。
3、启发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新奇的事物,鼓励孩子能大胆的设疑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流畅性。
4、鼓励孩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或想法,引导幼儿尝试寻求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查找图书、资料等方法,既丰富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提高阅读能力,调动对阅读书籍、认读汉字符号的兴趣和欲望。
日常生活教育
1、在自然角种养殖孩子们熟悉、喜欢、感兴趣的动、植物。每天利用早入园的时间或环节过渡等时间,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等情况,定期做好植物生长报告。
2、定期或不定期的请孩子将自己新的发现讲给老师和同伴听,激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的自信心。
3、利用户外活动、阳光充足的时间开展“看手影编儿歌”的活动。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可创设情境或以平行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发现继而关注这一现象,从模仿老师、模仿同伴过渡到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手影游戏,并大胆尝试根据手影创编儿歌、谜语等。
活动1、乌鸦喝水(故事)
活动目标
1、能倾听故事,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有趣的科学现象,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3、丰富词汇:渐渐、升高
活动准备
1、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多媒体动画或图片。
2、教师备好配乐磁带和录音机。
3、活动前有相关溶解、沉积等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第一、二段后,设置疑问:
(1)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乌鸦喝到水?
(2)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
2、教师续讲故事最后一段。
(1)说说乌鸦用的是什么办法?(引导幼儿理解渐渐、升高的词义)
(2)你觉得它的办法怎样?
重点:能倾听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完整,思路清晰。
3、教师边播放动画或演示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称?
(2)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你知道为什么会成功吗?它要是向水里放糖、沙等其他的东西会出现什么情况?
4、再次欣赏故事,鼓励
幼儿跟着讲述。
活动建议:
1、区域活动语言区中,放置故事图片及录音机,鼓励幼儿讲述故事。
2、在科学中投放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其中的奇妙。
活动2、曹冲称象(故事)
活动目标:
1、能倾听故事,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有趣的现象,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3、理解词意:庞大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到动物园参观大象,使孩子知道大象是很庞大、很重的动物。
2、具备一些有关物体沉浮的已有经验。
3、大象照片,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多媒体动画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象照片,引导幼儿说说大象什么样?引导幼儿理解词汇“庞大”的含义。
2、设置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给大象称体重?鼓励幼儿大胆的假设、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借助孩子给出的答案展开讨论:
(1)他的这种办法行不行?
(2)没有这么大的称,又该怎么办呢?
4、教师播放动画或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边看边引导幼儿遵循故事的进展用自己的话讲述动画或图片的内容。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1)提问: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3)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年代)?
(4)曹冲用了什么办法知道了大象的体重的?
重难点:能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6、回放称重的部分,请幼儿重点观看,说说:
(1)他用的什么方法?采用的几个步骤完成的?
(2)他用的这个办法和我们以前玩过的什么游戏差不多?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活动建议
利用活动区游戏及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讲述故事。
科学教案 篇4
课 题: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呼吸的研究活动来认识空气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对保证呼吸卫生的重要意义。
3.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
重 点: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认识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难 点: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1.教师:今天我们把门窗关着上课吧。
2.请大家趴在桌上,记录我们一分钟呼吸多少次,数完后,请在记录本上记录下来。
3.刚才是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如果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
做一会静力性动作,如用力弯曲手臂等,然后马上记录呼吸频率,并写在记录本上。
4.比较:安静时和运动时呼吸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由这个问题引出人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等知识。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自己说出来,如果不行,老师要讲解,或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资料与拓展”。
5.如果我们不呼吸呢?引出游戏:憋气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通过这个比赛让学生认识到,人不能不呼吸。
6.想一想,今天我们把门窗关闭着上课,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组充分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大致会说出下面的一些情况:我们感觉有点闷。
在封闭的教室里,氧气不足;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又吸进来了;新鲜空气少,二氧化碳多,所以觉得闷,对身体不好。
7.体验活动:分男女生,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站一会,体验教室外和教室内的空气给我们的感觉。活动完毕后问:“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打开门窗!”由此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推向高潮。
8.想一想,在冬天,我们往往把门窗紧闭着上课,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但天气又冷,不敢开窗,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9.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对这些情况调查一下。
夏天空调房间里的空气流通问题;
家庭里的空气流通问题;
大商场是如何解决通风问题的;
城市里的空气污染问题。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第三个主题——“人与环境”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人对环境的需求”,第二篇是“人对环境的影响”。学习本课,是学习了前两课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人类维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都来自于自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会观察,懂得辨别是非。他们的已有知识能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现场考察,搜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宣传活动,并畅想未来。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两则消息,展开辩论,懂得:为了自身的生存,保护环境花费再多的钱也值得。
2、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做了哪些努力。
3、懂得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4、畅想未来的城市,懂得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两则信息,展开辩论,得出结论;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相处都做了哪些努力。
2、难点: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主题前两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板书课题,读课题,解课题。
3、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二、阅读信息,展开辩论。
1、齐读信息。
2、组建团队:正、反两方组成两个团队。正方坐到1、2大组,反方坐到3、4大组。
3、团队分工:找好队长、发言人,声控人、记录员。
4、辩论开始。
正反两方的发言人为自己的观点列举充足的理由,辩论过程中,记录员要记录好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
5、写出结论。
三、列举实例。
1、列举 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用小卡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交互小卡。
3、选出各小组代表发言。
4、总结。
四、设计宣传方案。
1、阅读文中材料,并从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现象。
2、团队讨论,确定主题、宣传方式、宣传地点。
3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4展示成果。
5、评价。
五、作业:畅想未来的城市。
要求:读文中未完成的对未来城市畅想的散文,发挥想象续写。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⒈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⒉能正确观察和照顾植物,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⒊养成有序取放工具材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活动中种植的黄豆、绿豆等发芽种子。
2.《怎样让种子发芽》集体记录单、《种子发芽》记录单。
活动过程:
★回顾上次活动
结合集体记录单,展开话题。
教师: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进行了种植活动,几天过去了,我们来看看,你种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它们象记录单里说的那样,发芽了吗?
幼儿1:我种的绿豆发芽了!
幼儿2:我中的黄豆也发芽了!
★观察比较
(1)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1的种子的变化,感知植物发芽的条件。
教师:没放水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没有发芽,还是干的、硬的。
教师:这是为什么?
幼儿:因为没有水,种子就不能发芽!
(2)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2的种子的变化情况,感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纸盒里的豆芽和窗台上的豆芽有什么变化?
幼儿:窗台上的豆芽还在长,纸盒里的豆芽变黑了,要死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
幼儿:因为植物生长要有阳光!
小结: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就不能茁壮成长。所以,我们通常要把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还要经常给它们浇水。
★记录
指导幼儿用自己喜欢、别人又能看得懂的记录方式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继续记录下来。
教师:看一看,你的种子发出小芽了么?我们把观察到的.情况继续记录在《种子发芽》记录单上吧!请你每天注意观察,定期做好自己的发芽记录。
引导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⒈本次活动历时时间长,教师要重视交流和观察的环节,不断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活动结束后,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操作单投放到活动区,指导幼儿完成。
3.教师可以运用几种不恰当的栽培方式和幼儿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以便幼儿对比观察,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纪实资料:
这是孩子在一段时间里的记录情况:
科学教案 篇8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科学知识: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教学准备:
(1)调查提纲、写给家长的一封信。(2)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光盘和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青春期的资料。
教学步骤:
1、课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信里要写清楚本次课的目的,需要家长帮助做什么,以获得家长的帮助,完成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的`调查提纲。特别要向家长宣传早期性教育的必要性,个别地区守旧思想较严重,更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2、导课时可以说:课前,我们围绕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做了一些调查,很感谢同学们和你们的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调查活动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把调查结果和同学们说说。
3、在班里交流几个比较典型的情况。
4、谈话: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应该出现哪些变化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光盘讲解。
5、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6、推荐书目: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告诉孩子真相》
《青春期——写给女生》
《青春期——写给男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冬天科学教案02-14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科学教案4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