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19 15:18: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清凉商店"的情景中,了解一些夏令用品的用处,谈谈使用夏令用品的感受。

  2、尝试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大胆猜测夏令用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大胆猜测夏令用品,了解夏令用品的用处。

  活动难点:

  根据每个层次难度的不断递进猜测正确的夏令用品。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师演示"清凉商店"背景教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的感觉怎样?有什么办法能够使我们凉快起来?(开放式的提问使幼儿思维开阔,大胆交流)

  2、教师总结。

  二、观看课件,幼儿观察猜测。

  1、 森林里,大象伯伯开了一家"清凉商店",清凉商店是卖什么的呢?为什么?(幼儿猜测,教师总结"夏令用品")

  2、 清凉商店吸引了许多客人来,会有哪些客人来?(幼儿猜测)

  3、 看看到底有哪些客人来了?(幼儿根据整体轮廓阴影猜测:小兔、刺猬、长颈鹿、小猫)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一共有几位客人?

  4、 第一层次(全部图片显示,有夏令用品也有冬令用品)--客人们要选购夏令用品了,第一位客人是谁?(幼儿根据阴影猜测是小兔)大象伯伯为小兔准备了许多商品,小兔想请小朋友们帮它选一下哪些是夏令用品呢?(幼儿从众多用品中选择夏令用品,幼儿谈谈使用夏令用品的感受,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我们帮小兔选对了夏令用品,小兔非常满意。

  5、 第二层次(夏令用品用一半图片一半阴影显示)--第二位来的客人是谁?(幼儿根据阴影猜测是刺猬)小刺猬想考考小朋友们来猜猜它要选购的.是哪些夏令用品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刺猬夸小朋友们真聪明!

  6、 第三层次(夏令用品用全部阴影显示)--刚才的四位客人中已经来了小兔和小刺猬,还有谁没有来?接下来的客人是谁?(幼儿根据阴影猜测是长颈鹿)长颈鹿也要请小朋友们动脑筋,这次有难度了,来猜猜长颈鹿要选购的是哪些夏令用品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7、 第四层次(夏令用品用一半阴影显示)--最后要来的小客人是谁?(幼儿根据阴影猜测是小猫)小猫这次要选购的清凉商品更加有难度了,请小朋友们帮助小猫来猜猜这些是什么夏令用品呢?

  8、 小朋友们真聪明,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买到了满意的商品,谢谢你们。

  三、幼儿操作。

  1、大象伯伯的清凉商店刚才被客人们买走了许多商品,商店里空空的,许多商品都缺货了,怎么办?(补货)

  2、要补一些什么清凉商品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帮助大象伯伯来选择合适的商品。(教师在清凉商店的背景图上根据刚才活动中的四个层次摆放了一些夏令商品,幼儿在桌子上众多商品中选择清凉商品并黏贴在背景图中正确的位置上)

  活动延伸:

  1、师生共同检查核对。

  2、我们帮大象伯伯补货成功,大象伯伯谢谢你们。

  3、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相关内容。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活动中我采用了一些合适的开放性提问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过程有集机体也有个别尝试操作,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通过大象伯伯开清凉商店的情景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主动尝试、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思考和猜测。

  活动中孩子猜错了我会再引导孩子观察夏令用品的特征,以鼓励表扬为主,这节活动的特色就是层层递进难度有挑战性,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活动中我也注意了注重活动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

  1.(室内灯熄,只剩投影),你们看看是谁来了?(老师做手影:兔子、鸟、狗等等)

  二、认识小手

  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

  2.老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幼儿:5个

  老师: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

  幼儿:我喜欢大手指,我用他说:“真是好宝宝”。

  老师:这是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

  幼儿:我喜欢这个手指(食指),可以指东西。

  老师: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指)

  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老师(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领

  1.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

  幼儿:我的小手会拍球、穿衣服……。

  2.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

  3.一会儿后,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铃、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响了等等。

  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再见或不要。

  老师:(做“过来”的动作)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来来来。

  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在草地上种小花(指印画)。

  结束部分:小手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们去洗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主题生成:

  这几天,我班幼儿特别喜欢看描写消防员生活的电视剧《烈火雄心》,在户外活动时,就听栾希杰嘴里振振有词地说:“慈云山出小车,出云梯,出洒水车。”还有几名幼儿也跟着嚷嚷着:“钻石山出小车,洒水车。”边说边从大型滑梯中的滑杆上滑下在周围忙碌着,把自己当作消防员。结合幼儿这一兴趣点,又考虑到消防意识应从小培养,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于是,我组织了以《消防英雄》为主题的探究性活动。

  活动流程:

  1.通过资料的收集、阅读,了解消防员的工作装备和工作对象。

  2.在遇到灾情时,消防员是如何去救人的,了解逃生的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标志。

  3.讨论火情的发生原因,如何预防火情,学会设计简单的安全标志。

  活动内容:

  活动1:集中活动《消防员》

  目的:

  1、通过收集的资料,了解消防员的工作装备和工作对象。

  2、学习消防员机警、遇事不乱、大无畏的处事态度。

  准备:

  1、事先请幼儿收集有关消防的资料、图片;

  2、图画纸、彩笔

  过程:

  1、出示幼儿事先收集到的资料、图片。

  2、互相交流、讨论图片中的内容。了解消防员的工作装备和工作对象。

  于佳欣:我知道消防员戴的面具,可以防火;

  张雨童:不对,那是头盔,还有氧气罩;

  全英男:消防员还要穿防水衣,那个衣服还能防火呢;

  栾希杰:消防员救火时用水管灭火,还有云梯;

  李末男:还有灭火的灭火器;

  安旭:消防员还要穿水鞋,戴着防火大手套;

  孙云昊:穿消防衣可以避开火,好去救人;

  王治青:要是没有这些衣服,消防员也会被烧死的.。

  朱心然:要是有人中毒了(煤气)消防员也去救它们。

  张雨童:山塌下来了消防员也要去救,用一个测试器就能测到。

  姜瑰国:消防员还往大道上洒东西清理道路,(有污染的物体用石灰稀释)

  张文婷:我爸爸说:“5.7”空难时消防也去帮忙打捞;

  3、请幼儿为自己设计一套安全的消防设备。

  4、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2:小组活动《着火了!怎么办?》

  目的:

  1、让幼儿掌握几种初期火情的处理方法。

  2、学会在火情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及逃生方法。

  3、认识几个有关的公共标志。

  准备:

  1、录像机、《雪孩子》录像带;

  2、请嘉宾(消防员)到班级来

  过程:

  1、请幼儿看录像《雪孩子》中着火的那一部分。

  2、讨论:着火了!怎么办?

  韩文苑:拿水把火弄灭;

  孙云昊:着火了,赶快往外跑;

  李末男:用时的东西捂着嘴往外跑;

  王婵:用布把门缝堵上;

  栾希杰:用湿的东西把火盖住,它就自己灭了(窒息使火灭掉);

  王博:就是把着火周围的东西都清理干净,火就自己灭了;

  孙英男:打119报警,用锤子把玻璃打碎,拿出灭火器(消防拴)灭火。

  3、认识几个有关的公共标志,知道在火情中要结合一些标志进行逃生。

  4、嘉宾(消防员)给幼儿讲解在火情中要怎样做?并演示消防栓的启动方法。

  活动延伸:在区域中请幼儿尝试着动手做实验:如何使火熄灭?

  活动3:小组活动《火》

  目的:

  1、知道火的益处与危害。

  2、学会设计简单的安全标志。提高幼儿的防火意识。

  3、教育幼儿从小不玩火。

  准备:图画纸、彩笔

  过程:

  1、讨论:火到底是好还是坏?知道火的益处与危害。

  陈意茹:火能做饭;

  盛思文:火还能烤羊肉串;

  李呸东:火还能点蜡烛,还能取暖;

  周昱璇:蜡烛光还能照亮呢;

  张雨童:火能把房子烧了;

  程彦淇:火还能把人烧死;

  姜敏:火还能把树给烧死;

  王婵:火能把房子烧了,还能爆炸呢。

  2、找一找周围能引起火情的东西,教育幼儿从小不玩火,有防火意识。

  于佳欣:告诉爸爸不要乱扔烟头;

  全英男:不再有易燃物的地方放鞭炮,点火玩;

  李末男:还要把煤气给关好;

  程彦淇:还不能乱倒垃圾,那也能着火;

  栾希杰:小孩不能玩火。

  3、学会设计简单的安全标志,来提醒别人注意,加强安全宣传。

  4、共同将设计好的标志,布置成美丽的安全海报。

  活动4:小组活动《我做消防员》

  目的:

  1、通过游戏巩固对消防员的工作流程。

  2、通过游戏掌握逃生路线与自救方法。

  准备:

  1、事先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参观消防局;

  2、游戏场地

  过程:请去过消防局的幼儿介绍那里的环境。

  为此设计了三种游戏,游戏由浅入深的进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经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柜里,发现塑料袋有时被孩子拿出来当玩具,有的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当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发现他们对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兴趣却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困难难以跨越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纸:皱纸、彩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

  2、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呢?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要求幼儿自由结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3、交流及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从幼儿爱好、兴趣人手,在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了幼儿的学习制作活动,通过直观的看录像、谈话,启发幼儿观察、发现、创造。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并使幼儿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玩乐中让幼儿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的七彩。

  2、引导幼儿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都是一致的。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心形、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1)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四种液体,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想,教师做好记录,不能吹的放上“x”标牌,能吹的放上“√”标牌,鼓励幼儿充分猜想。

  2、让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得出结论:只有清水不能吹出泡泡,其他三种都能吹出泡泡。

  3、与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探索活动(2)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吹出的泡泡是否有颜色?有几种?

  幼儿操作观察。(共有七种颜色)

  2、教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让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在光的地方和背光的地方分别进行尝试观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

  结论: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

  三、探索活动(3)

  1、出示图表,猜猜心形圈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幼儿说心形就是用“ ”表示,三角形就用“△”表示,长方形就用“口”表示,要求把每个幼儿把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

  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4、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5、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诉大家。

  6、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

  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状而改变。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小游戏适合各年龄幼儿心理特点,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活动过程中,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引导幼儿逐步探索其中的奥秘,自然而然地学习科学、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脏手帕一块、水四盆、大肥皂1块、小肥皂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脏手帕,引起幼儿注意。

  提问:

  这块手帕干净吗?(不干净)手帕脏了怎么办?(要放在水里洗一洗)

  是不是放在水里洗一下就干净了呢?教师边问边把手帕放在水里搓一下,然后拿出来给小朋友看:手帕洗干净了吗?(启发幼儿观察手帕病没洗干净。)

  教师接着问:那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讲述要在手帕上擦点肥皂。)

  二、教师进行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手帕怎么干净的。

  教师拿出一块干肥皂在手帕上擦了几下,可肥皂擦不上去。(引导幼儿讲出肥皂要沾些水。)

  教师在肥皂上沾了一点水,擦在手帕上,说:请小朋友看看,现在手帕洗干净了吗?(如果幼儿说:“还要搓一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到水里洗,手帕就会洗干净了。”教师可按照幼儿说的,搓出泡沫,然后放在清水里洗净,再拿出来给幼儿看,幼儿会发现手帕已变干净了。)

  三、向幼儿介绍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师作启发性提问:手帕上的脏东西到哪儿去了?(引导幼儿观察脏东西到水里去了。)

  脏东西怎么会到水里去了呢?回答后让每个幼儿用手指触摸沾上肥皂是怎么样的。(又粘又滑)

  教师小结:肥皂碰到水后,就变得又粘又滑了。擦在手帕上,经过揉搓就会产生泡沫,手帕上的脏东西就被粘住带到水里去,所以手帕就变干净了,而盆里的水却变脏了。

  教师让每个幼儿按照洗手帕的方法把自己的手洗干净,先把手弄湿,擦上肥皂,双手互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在清水里边搓边洗。通过洗手的练习,使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遇水后粘滑,搓动时有泡沫)和用途,并学会了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教师做小实验:把一小块肥皂浸在热水里,让幼儿观察肥皂块渐渐变小,直到变成肥皂水,使幼儿懂得肥皂会溶解于水的特点。

  四、复习歌曲《肥皂泡》。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而这次活动,我把认识肥皂的教学和洗手帕结合进行,是从幼儿的.年龄出发,考虑幼儿的情绪、爱好和心里的因素,它巧妙地利用了幼儿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自己探索、自己动手等特点,让幼儿主动地了解实物的特点和规律,这于传统的注入式相比,显然是好多了。

  其次,本活动从“手帕脏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开始,逐步打开幼儿思考是闸门。通过教师边提问边操作,边让幼儿自己动手实践,使幼儿懂得手帕脏了要洗;要把手帕洗干净,一定要擦上沾了水的肥皂,搓出泡沫;由于肥皂又粘又滑,手帕上的脏东西就会被肥皂泡沫粘住带到水里去,成为一块清洁的手帕。随着手帕由脏到干净,幼儿也随之掌握了肥皂的性质,了解了其用途与使用方法了。

  第三,次活动在让幼儿认识事物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这样,幼儿通过各种形象和动作的刺激与反射,所获得的知识便会记得牢,经久不忘。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春芽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唱准音调。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声音力度的强弱。

  3、鼓励幼儿乐于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唱和做动作。

  活动准备:

  1、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带。

  2、种子在雨中发芽长大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讨论下春雨的情景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2、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

  3、教师根据图片讲解歌词内容并用手势和动作表现种子说话的声音是弱的。

  4、幼儿学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齐唱、分组唱、领唱。

  效果分析:

  孩子们虽然对春天这个季节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通过观察实物芽芽以及观察图片,能大胆说出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文豪小朋友在看到种子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芽的图片时,幼稚地大声叫着:“种子冒尖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种子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时说出像小虫子、象枣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寻找植物发生的变化时,由于是初春,很少能发现植物的变化,但细心的孩子还是通过拨拉草坪上的枯草发现了刚刚露出点点绿意的小芽芽。

  有的孩子在泥土中发现了昆虫,经及时教育,孩子们了解了春天气温逐渐上升,各种昆虫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在进行完活动一的第三天早晨,第一场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幼儿体质又差,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们紧接着进行第二个活动。有了认识春芽和观察春雨的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很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用动作表现出了歌词种子发芽部分的内容。孩子们都能够用声音、手势和动作表现出春雨的沙沙声和种子说话的弱的声音。通过这两个活动,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本次教学活动是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对躲在小叶子下面的小蜗牛产生兴趣,所听到的幼儿间关于小蜗牛身体颜色的一段争论之后,而组织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分辨与讨论,可以让幼儿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分辨讨论中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对动物因适应环境而变色的奇妙现象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重点:在创设的“寻找游戏”的情境中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

  难点:幼儿通过游戏分辨、讨论,了解动物的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增强对动物的感知;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认识。

  2、环境准备:有电脑和电视机。幼儿椅子围坐成半圆形,椅子后面放置3张桌子(幼儿分组)供操作用。

  3、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的保护色》、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青蛙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

  (观看PPT,讨论)

  重点提问:

  (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你们看看它找到了什么?(瓢虫)

  (二)红色的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

  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一些动物为了隐蔽和保护自己,身体形成和周围一致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价值分析:观看PPT,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

  重点提问:

  (一)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幼儿说,老师点出图片)

  青蛙躲在荷叶上的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和荷叶颜色相近)

  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的侵袭……

  (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

  (三)游戏:谁的眼睛最最亮

  规则: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图片并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

  价值分析:知道动物保护色的作用,了解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迁移经验:奇特的本领

  重点提问:

  (一)动物的保护色真有用,人类受到动物保护色的启发,发明了什么呢?(迷彩服、坦克、变色镜、夜用警服等)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的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物除了保护色的本领之外,还有哪些奇特的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交流。

  价值分析: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保护色的重要性,并且有进一步探索人类向动物学本领的兴趣。

  活动评析: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科学活动要求教师的语言更精准、更简明扼要,有丰富的知识的储备及很强的操作活动掌控能力。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对动物的保护色的知识做了一次认真地功课,因此当幼儿说到某种动物保护色时,都能准确地进行判断。在目标与环节方面,我觉得目标与环节是匹配的,环节是很清晰的,一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动物的保护色;第二个环节就是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第三个环节就是经验的迁移,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让幼儿拼图找出动物,幼儿的兴趣很高,操作也很快乐,都能找出动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图形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给不同形状或物体涂上相应的颜色,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图形与物体,锻炼辨别能力与对应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图(图上有小猪、小羊、小老鼠等正在劳动的小动物,一座黄色半圆形与红色正方形组成的蘑菇房子),水彩笔,小猪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梯形、墙是长方形),小羊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三角形、墙是正方形),涂有颜色的色卡(红、黄、蓝、绿等),(小绿人、上衣、裤子)卡片,对勾卡片,每幼儿一个红色小布袋里面装有(自制小人、衣服等),伴奏音乐:开火车、风的声音。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我是从数学王国来的,今天要邀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做客,怎么去呢?(开火车去)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到数学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形与颜色的关系

  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跟它们有礼貌的打招呼,它们在做什么?有座房子好漂亮呀,屋顶是什么颜色、形状的?(黄色半圆形的)墙是什么颜色、形状的?(红色正方形的) 3、请幼儿按要求给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应涂色

  (1)这座房子是谁的家?(小猪说:不是我家。我家要装修,请你们帮帮忙吧,我的房顶是红色的,墙是蓝色的`)。幼儿用水彩笔给房子涂色。

  (2)小羊说:也不是我家,我家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蓝色的,墙是正方形黄色的,请你们帮我刷刷房子吧)。幼儿按要求用水彩笔,帮小羊给房子涂色。

  老鼠说:我是路过的不是我家,到底是谁的家呢? 4、请幼儿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形状与物体。

  (1)敲门:咚咚咚,谁在家呀?(开门的是小绿人)同时出示“小绿人”

  问:小绿人你的衣服哪去了?(被大风刮跑了)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小绿人穿上衣服)幼儿帮小绿人穿好上衣与裤子。

  (2)小绿人的衣橱太乱了,请小朋友帮他一下衣服吧,出示上衣、裤子、色卡,请幼儿分别把不同颜色的(红、黄、蓝)色的上衣、裤子放在(红、黄、蓝)色卡指定位置的衣橱里。

  (3)游戏:“变魔术“

  a) 师:小朋友帮了那么大的忙,请大家闭上眼睛看我来变魔术: “大风把衣服刮乱了” (同时播放风的声音)把(红、黄、蓝)上衣、裤子、色卡的位置变换,让幼儿重新帮忙衣服。

  b) 出示好朋友“对勾”对勾在那里,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请幼儿按对勾的位置给小绿人穿衣服。

  (4)游戏“化装舞会”

  出示红色小布袋晃动,请幼儿听声音猜一猜里面是什么?请幼儿自由猜后,教师打开魔袋出示自制小人:“游乐场要举行化妆舞会,可是所有的小人都没有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打扮一下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发“魔袋”请幼儿两手食指打开魔袋,教师出示对勾与色卡(对勾在红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红色的衣服,对勾在绿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绿色的衣服等)教师随时变换对勾的位置,请幼儿帮小人穿衣服。看谁穿的对又快。(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随时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情况,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5、舞会结束了,请幼儿把小人送回家关上门(魔袋),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01-10

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01-12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