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1-11 15:05:4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15篇)

科学活动教案1

  教材分析:

  玩具是幼儿心爱之物,好玩的玩具时刻吸引着幼儿的眼光和注意力。“为什么拉两个玩具之间的绳它们就会快速靠近?”“为什么不倒翁一碰就会左右摇摆却不会倒?”玩具会动的秘密令幼儿感到好奇。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玩具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设计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操作、探究、观察等环节,引导幼儿用“推”、“拉”“拧”等方式让玩具动起来,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整理玩具、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推”、“拉”、“拧”等让玩具动起来的方法。

  2.能自主操作、观察探究并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积极操作、体验,自觉整理玩具爱护玩具。

  活动准备:

  1.电动玩具:汽车、飞机、火车、会说话并且眼晴会动的娃娃(个别玩具不装电池),拖拉玩具:拉杆小鸟、蝴蝶等,机械发条玩具:跳蛙、打鼓的娃娃等,遥控玩具:机器人、遥控飞机等,不倒翁若干,普通玩具若干。

  2.空白硬纸板卡片若干,水彩笔等。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自主玩玩具,初步探索玩玩具的方法。

  1.请幼儿自主选择玩具玩一玩,调动幼儿玩的'兴趣。

  提出要求:每人选一个玩具自由地玩,玩的时候注意轻拿轻放,玩完后要放回原处。

  2.请幼儿介绍自已选择的玩具的名称及玩的方法。

  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样玩的?这个玩具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小结:玩具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有的带着拉线,有的有开关按钮,有的带遥控器,有的有会动的车轮。

  二、请幼儿再次玩玩具,初步探索、尝试让玩具动起来的方法。

  1.引导幼儿在玩中探究让玩具动起来的方法。

  提出要求:每人选一个玩具自由地玩,仔细观察、操作,想办法让玩具动起来。

  2.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让玩具动起来的方法。

  提问: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启发幼儿恰当地使用“拉”、“拧”、“推”、“按”等动词讲述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边交流边演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三、组织幼儿玩“玩具回家”游戏,启发幼儿设计标志分类整理玩具。

  1.请幼儿每组选择一类玩具,讨论、交流、设计,给不同玩具的“家”绘制标志图案。提问:怎样为这些玩具设计最简单的“家”的标志?

  2.请幼儿按标志送玩具回家,相互检查分类是否正确,进行相应调整。

  活动延伸:

  设立“玩具分享日”,引导幼儿分享玩具,继续探究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探索多种不同玩具的玩法。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玩具(长毛绒的,木质的,等多材质种)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己介绍带来的`玩具,并自由玩玩具教:今天呀,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的玩具,请英雄介绍一下他带来的玩具,和小朋友说一说他是怎样玩的。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教:找两个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玩,你会怎样玩呢,怎样使玩具动起来?(提醒幼儿爱惜同伴的玩具)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

  4、请幼儿轮流演示一种玩具的不同玩法教:你是怎样使玩具动起来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别的玩法?

  反思:

  这节课幼儿很喜欢,因为他们不但可以玩自己的玩具,还可以和幼儿交换玩,所以他们都很开心。 他们的玩具比较多,玩具很能吸引小年龄的孩子,但他们也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在幼儿自由探索玩具时,我请幼儿有礼貌的方法和幼儿交换,如:"我可以和你换玩具玩吗?""你的玩具可以给我玩一会吗?"幼儿在玩具的同时还学会了与人分享,又使用了礼貌用语,一举三得。

科学活动教案3

  目标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学习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乐趣。

  准备小铲、小桶、筛子、模子、水等。

  过程活动

  (一)干沙

  1、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铲子、小桶、筛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师启发幼儿: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用脚踩过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试试能不能捏成一个球?

  用铲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用筛子筛过的沙子什么样?摸一摸这些沙子有什么感觉?

  2、模仿:让幼儿在沙池里或沙滩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乌龟、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动

  (二)湿沙

  1、在沙箱或沙池中喷洒适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让幼儿自由地玩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用脚踩一踩,看看湿沙子上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捏,试试湿沙子能捏成球吗?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湿沙子能变成什么样?

  用筛子筛一筛,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按各种图型印,比一比,谁的图案最美?

  用湿沙子筑长城、建城堡……比一比谁建的最牢固?谁造的最有趣?

  2、讨论:干沙子与湿沙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

  (三)小实验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让幼儿观察杯子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沙子里会冒出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将杯子放到窗台上,过一会再观察,看看杯子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漏斗上铺一块纱布,将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建议

  活动(一)和(二)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扩展以上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教案4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 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 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 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 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 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 师幼共同探讨

  (1)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玩石头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通过找、看、摸、闻、滚等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

  3、通过石头游戏,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有这么多有趣的玩法,从而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开关不一、品种不一)的干净石头若干;石头照片;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猜石头

  师:我的这个口袋里藏着一个好东西会是什么呢?(幼儿看一看、猜一猜)让幼儿一起数一、二、三,教师出示口袋中的东西。

  师:是什么呀?

  幼:是石头宝宝。

  师:原来是石头宝宝来我们这里做客了。

  2、找石头

  师:今天还来了许多的石头宝宝看看它们会藏在哪里呢?(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找石头)幼儿找石头,请幼儿将照片中有石头的选出来贴到旁边空白的地方。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图中的石头,并讲解部分较典型的石头照片如:大大的、高高的、小小的等等,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师:我来问问石头宝宝,找出来或者没找完

  师:老师这里还有另外的一些石头宝宝,看看它们又都藏在哪里,变成什么样了?教师出示另外一些照片:石桥、石狮、石桌椅、石房、台阶等等。幼儿看照片自由讲讲。

  3、玩石头

  师:小石头还带来了一个大礼包呢,猜猜看看是什么呀?

  幼:是石头宝宝。

  师:我来看看是不是石头宝宝?(教师稍稍打开看一看)真的是石头宝宝,它们还在睡觉呢,我们一起把它们叫醒好吗?(师幼一起叫石头宝宝宝起床,先轻一点慢慢地加大声音)石头宝宝醒了我们一起跟石头宝宝打个招呼吧!

  师幼:石头宝宝你们好!

  师:这么多的石头宝宝,它们有的躺在草丛里,有的躺在小桥上,它们都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走了很多的路都累了,出汗了,身上还有很多的灰尘,好脏啊,我们来给它们洗个澡好吗?

  幼:好。

  挑石头。谁坐得最好请谁先来挑。

  洗石头。幼儿拿好石头一起边听音乐边徒手洗石头。

  玩石头。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并且玩石头。

  取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石头宝宝也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来给石头宝宝取个名字好吗?

  教师出示一个石头宝宝,请幼儿观察后给石头宝宝取名字。可根据它的形状、颜色、质地、手感等。

  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宝宝取名字。师:这里还有许多的石头宝宝,请你们再来找一位一起到外面玩。

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颜色、了解溶解的现象,并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与水。

  2、愿意积极的参加实验,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准备:

  盐、味精、糖、面粉、白醋少许、小石头、黄沙、黄豆若干、杯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导入:听声音猜水

  教师:我的盒子里有个东西,请你们听一听它是谁?(教师用手摇一摇,让孩子听到水声)

  教师小结:对呀!我们的水能发出xxxx的声音(根据幼儿描述),今天童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发现水的另外一个本领,它能把一些东西变得看不见。

  一、观察水的.颜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观察水的颜色,水是什么颜色的?”

  比较白纸与玻璃的颜色的区别,了解水是透明的,丰富词语:透明。

  二、演示溶解

  1、在白醋、味精、盐、糖、面粉中挑选一样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2、白醋、味精、盐、糖、面粉还看得见吗?

  3、教师实验:将黄豆、黄沙、小石头分别放入水中,看看他们有没有不见了?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东西则不能溶解在水里。能溶解在水里的东西你就看不到它了,不能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我们用眼睛还可以找到。

  丰富词语:溶解、搅拌。

  三、观察溶解后的颜色

  1、“味精、盐、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操作味精、盐、糖、白醋和面粉、抹茶粉等放进水中的颜色,进行比较。

  3、教师出示被溶解的糖水、味精水、盐水和白醋水,你能找出杯子里住的是谁吗?

  教师:味精、盐、糖河白醋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旧是透明的,我们眼睛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或者嘴巴去尝一尝,来分辨它们是什么。而有些东西像面粉、抹茶粉等放入水中,水就变成了它们的颜色。你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家里那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能被溶解。

科学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最近在建筑区小朋友特别喜欢搭建楼房,原因是我们班有几位小朋友搬进了新家,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总是会边玩边谈论自己的家,还有的孩子把搭好的楼房当成自己的家为小朋友介绍:我的家住在某某小区,某某层……我发现孩子在描述家住第几层时总是说:“我家住五层、我家住三层”,通过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对楼层有一定的正确感知,知道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但缺乏对楼层的正确认知,只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住几层,并不知道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对“第几第几”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根据这种现象设计了本次活动,想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序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序数。

  活动目标:

  1.感知六以内的序数,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根据序数词的提示,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大胆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电脑、白板课件、普罗米修斯软件。

  2.学具:小动物图卡、楼房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出示小动物排队,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新家了,它们心里可高兴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幕布功能:从左往右拉开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幼:有小鸭、小猫、长颈鹿、小老鼠、斑马、小羊。

  3.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幼:一共有六个小动物。

  4.师:哪个小动物排在第一个呢?(小鸭排在第一个)排在第二个的是谁呢?长颈鹿排在第几个呢?长颈鹿后面排的又是谁呢?排在第五个的是谁?还有一个小动物它排在第几个呢?(幼儿根据问题逐一回答)

  二、幼儿操作,小动物坐火车。

  1、出示小火车。

  师总结:小动物们一个一个排好队了,小鸭排在第一个,小猫排在第二个……,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要到新房子里了,新房子有点远,需要乘小火车去,呜、呜、呜,瞧火车开来了。【幕布功能:从上往下拉出图片一半,显示小火车】数数有几节车厢?(幼儿回答)第一节车厢在哪儿?谁来指一指。【拖拉功能:教师用电脑笔将数字拖到车厢】

  2、播放录音,请幼儿将小动物送上火车。

  师:小火车开来了,小动物们要上火车了。【拉幕功能:拉至最下端,显示小动物】,可是它们不知道自己要坐第几节车厢,我们来听听小动物怎么说的?【语音播放:小老鼠“我坐在第一节车厢”】

  师:咦,小老鼠告诉我们什么呢?(幼儿回答)谁来把小老鼠送进车厢。【拖拉功能:幼儿用电脑笔把小老鼠拖到第一节车厢】

  师:真棒!我们再听听其他小动物怎么说的呢?【拖拉功能:用相同的方法把小动物们分别送到车厢里。】

  3、游戏《捉迷藏》鼓励幼儿观察躲起来的'小动物,说说:“第*节车厢的**小动物不见了”

  师:这些小动物坐上火车可开心了,它们一起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呢?(想)好吧,那你们捂着眼睛【图层排序:点击小羊,至于底层】一、二、三,睁开眼睛看看第几节车厢的谁不见了?

  幼:第四节车厢的小羊不见了。(请几位幼儿回答)

  师:他们说的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恢复功能:将小羊显示出来】

  教师再点击一种动物玩这个游戏一次。

  三、送小动物回家。

  1、师:小动物们都坐好了,小火车要出发了,呜……开到哪儿去呢?【幕布功能:从左向右至图片一半】是的,要到新房子那里去。看,这是小动物的新家。快看看,这里有几栋楼房?(引导幼儿回答两栋楼房)看,第一栋房子已经住满小动物了,数数有几层?(六层)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从下往上数)第一层在哪儿呢?(请小朋友上来指指)我来考考你们:住在第四层的小动物是谁?(小鸡)小青蛙住在第几层?还有其他小动物住在第几层呢?和旁边小朋友一起说说,然后再请幼儿回答。

  2、师:这儿有两栋新房子,还有一栋房子里面有没有人住呢?(没有)那这栋楼房就是留给刚才的小动物住的。瞧,它们已经拿到了钥匙,可是它们不知道该住在第几层,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呢?(愿意)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准备了楼房和小动物图卡,请你们两个人一组去试试,送小动物回家。

  3、幼儿边讲述边动手操作。

  4、将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进行展示,集体评价。【教师运用白板演示并总结】

  四、活动结束。

  师:小动物们终于到家啦,它们开心极了,想邀请我们到它们的新家去玩,让我们也坐上火车一起出发吧!

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我们打算以妈妈不在家,让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妈妈的小帮手”情境引出课题,活动用了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鞋子和袜子作为学具和教具,引导幼儿用袜子和鞋子进行配对、求同。帮助幼儿简历初步的集合观念。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成对的物品、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拖鞋、球鞋、凉鞋、等鞋子各一双,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相关物品的卡片若干组(碗和勺子,牙刷和牙膏,水壶和茶杯,脸盆和毛巾等)、

  2.经验准备:对于简单的物品会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帮妈妈整理鞋子,老师引题。

  1.出示一堆放乱的鞋子:老师(妈妈)这里有一堆鞋子,小朋友看它们乱七八糟的,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2.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你是怎么整理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检查幼儿配对情况并小结:材料一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第一环节:通过帮妈妈整理鞋子,理解材料一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是一双。

  (二)帮妈妈找袜子,学习配对。

  1.出示颜色不同的袜子,分给10个幼儿每人一只,请手拿相同颜色袜子的幼儿迅速配对。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两只袜子是一双,应该叠在一起。

  2.示范叠袜子的'方法,请幼儿尝试将袜子叠整齐。

  第二环节:出示颜色不同的袜子,帮妈妈找袜子游戏中理解配对)。

  (三)帮妈妈整理其它物品,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述配对的物品。

  1.出示碗、勺子、牙刷、牙膏等物品的卡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以及用处,并请他们说一说: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2.请幼儿将相关的物品放在一起,并用语言表述:XX和XX在一起,XX和XX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第三环节:(拓展生活经验找出那些东西是一对好朋友)。

  (四)结束活动,老师总结。

  1.请幼儿说说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对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这些东西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第四环节:请幼儿说一说家里一对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火山爆发的现象。

  2.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三、活动所需资源:

  实验材料每人一份:粘土做的小火山模型、操作盘、小苏打粉、一个塑料杯、红色颜料、白醋、小勺子;火山爆发的录像资料、操作步骤图。

  四、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火山爆发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

  2.播放“火山爆发”的.录像,观察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上面发生了一件事,请仔细看一看。你看到什么了?为什么山会喷出红色的液体?从哪里喷出来的?像这样喷出红色液体的山我们通常叫什么?

  3.鼓励幼儿做“火山爆发”的实验

  (1)看一看。

  教师演示

  ⑵问一问

  教师提问幼儿教师的操作步骤

  ⑶做一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活动情况

  个别不成功幼儿的情况

  六、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真的火山爆发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

  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

  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 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穿线问题

  2、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带有硬头的白色鞋带。

  2、第二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棍子、铅笔、电线、发夹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准备:彩色管、糖果袋、绳子、棍子、别针、发夹、展示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践、获取经验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带、白色鞋带,提出任务:帮鞋板系上鞋带。

  2、提出操作要求

  一只穿上白色鞋带,另一只穿上黑色鞋带,看看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想一想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你发现哪种颜色的绳子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原来白色的鞋带有硬硬的头,比鞋洞小就容易穿过洞洞。而黑色鞋带没有硬头、软软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

  (二)选择适宜的工具帮助软头的鞋带穿过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铅笔、电线、发夹),交代任务。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种工具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鞋洞。

  ②请在最适合的工具下贴上一个花片。

  3、幼儿操作,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这种工具能最快帮绳子穿过洞洞?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认为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洞洞?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棍子和发夹都比较硬,又比洞口小,能帮助鞋带穿过鞋洞;铅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而电线软软的`也不能帮助它穿过鞋洞。

  (三)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出示材料及辅助工具,交代任务

  彩色管、绳子:请小朋友帮彩色管穿上绳子做成项链。

  糖果袋、绳子:请小朋友为糖果袋穿上绳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工具帮助它们穿上绳子。

  ②要与伙伴们一起说说你选用了什么工具帮它们穿过去呢?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借助工具穿绳子。

  4、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①互相交流:你是选择什么工具,帮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绳子?你觉得这种工具合适吗?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要帮助不一样的洞洞穿线,所选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样的。要选择比洞口小的、比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据你的材料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四)活动延伸:平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用到穿线,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背景: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缩”的现象感兴趣,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大胆尝试用不同方法缩小各种物品,并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通过缩小物品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4、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缩”的认知。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生活中一些可以缩小的物品。

  2、物质材料准备: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时提供可缩小和不可缩小两种类型);若干规格相同的空奶盒,两个一样大小的透明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过城门”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过城门”的游戏,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哟!

  通过城门的逐渐缩小,让幼儿体会蜷缩身体才能通过。

  二、每人准备两个用途一样的物品,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1、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名称的.物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有一样物品是可以“缩”的)。

  小结:物品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就叫作“缩”。

  2、按能“缩”和不能“缩”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缩”的还是不能“缩”的,将能“缩”留在自己的小方篮里,不能缩的放在另一边。

  三、幼儿探索物品“缩”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总结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小朋友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缩小的,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表述“缩”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述并演示缩小物品的方法(尽量选择能代表不同“缩”的方法的物品:折叠、按压、插入,教师出事相应的示意图、

  3、每组物品按照缩地方法分类放到大篮子里。

  四、节省空间大比拼,进一步感知“缩”的应用。

  将幼儿分两组比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同样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师统计装入纸箱的空奶盒赛出冠军组!

  小结:“缩”能够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放更多的东西!

  四、生活拓展拓展,让幼儿让幼儿感受“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可以“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引导幼儿回忆、关注生活中“缩”这一现象,进行交流分享。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现场观察、比较,体会到通过“缩”的方式发明的很多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伞的折叠、折叠凳、折叠餐桌等)

  五、游戏“逃生演练”,创新对“缩”的认知。

  教师将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儿缩小身体快速钻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较小),抱成一团。

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过有心人,带着孩子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善于观察习惯,提高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走进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科学小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皮球和橄榄球的特征,并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2.乐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皮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之前玩过皮球,对皮球的滚动特征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只橄榄球,两人一只皮球;活动场地在二楼多功能厅。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发现“皮球、橄榄球”会滚动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又好玩的球球玩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这些球球玩具长什么样子的呢?它们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小结:圆圆的、胖胖的,是皮球;肚子中间鼓鼓的、两头尖尖的`,是橄榄球。皮球和橄榄球都是球球,它们都会滚动。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提供幼儿人手一只皮球或橄榄球,让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玩耍,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发现皮球和橄榄球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玩法。

  二、试一试,聚焦观察“皮球、橄榄球”的滚动路线。

  师:皮球和橄榄球有一个本领,它们都能滚动。但是,你知道皮球和橄榄球是朝哪些方向滚动的呢?它们在滚动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教师小结:皮球和橄榄球都叫球球,它们能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皮球的肚子圆圆的,它滚动的时候,能走直直的路线;橄榄球肚子中间鼓鼓的、两头尖尖的,它在滚动的时候,能走弯弯曲曲的路线,好像爸爸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走得歪歪扭扭的,非常好玩!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皮球或橄榄球,自主探究皮球或橄榄球的滚动路线,集体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从而获悉:皮球滚动路线是直直的,橄榄球滚动路线是歪歪扭扭的!

  三、比一比,两两结伴进行“皮球、橄榄球”滚动比赛。

  师:皮球和橄榄球进行滚动比赛,谁来说一说,到底是皮球滚动的速度快呢?还是橄榄球滚动的速度快?我们一起到外面操场上去试一试吧!

  【活动延伸】

  幼儿带上皮球或橄榄球,到操场上“两两结伴”自由进行滚球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4-09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5-3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