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作文

时间:2023-04-16 19:40:31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实用】公开课作文合集9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开课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公开课作文合集9篇

公开课作文 篇1

  好悲惨,公开课竟没有几个人在举手,只有老师在“自圆其说”,无奈地“对牛弹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望着我们,期盼着有“敢死队队员”。可是,还是让老师失望了。每个人身上闪烁着“金色”,因为我们信奉“沉默是金”。

  每一次上课,几乎都是这样“熬”过来,每一个同学都希望有“勇士”站出来,说出答案,而这位“勇士”却常常是老师。这使想起了一句歌词“周末午夜连天气都很美,何必躲在家里发霉”。现在是,老师一提在是,老师一提问题,每个人都在座位上“发霉”。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使我们在课堂上“全军覆没”呢?怕自己回答错误之后,众人的嘲笑,老师的指责,使自己下不了台,无法放下沉重的骄傲包袱。尽管老师经常劝我们放下,而我们却又心甘情愿的的背着它。也常常会出现侥幸心理:我只要把头埋的低一点,老师就不会发现我,也不会点我的`名让我回答问题了。”就是这些坏东西在作怪,使我们越来越放不开,甚至产生自卑情绪,“我肯定不会,还是让会的同学说去吧。”这样日复一日,由小学低年级的举手高潮逐渐衰落下去,甚至快要死亡了。

公开课作文 篇2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写二十年后的'家乡,我们要侧重写哪些变化?

  ⑴家乡二十年后景物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交通、科技等的变化。

  ⑵二十年后家乡人物的变化:

  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同学的变化等,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⑶看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自己情感的变化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习作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

  4.指导学生叙述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推出佳作,共同欣赏。

  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篇好的阿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公开课作文 篇3

  阅读课上,一个不高不矮,烫着一头和Miss颜一样头发的陌生女老师走进了教室,听了她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我知道了,这个老师姓黄,下午《人·自然·社会》的公开课,就是由她来给我们上的。

  下午的科学课,周老师提前了5分钟下课,我的心兴奋而快速地跳着,这又是一节公开课,我又可以给大洋小学四(8)班争一次光啦!当我们排着队走进梯教室的时候,我瞟了一眼后面的老师,他们正看着我们,仿佛也期待着这节课的开始呢!想到这里,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了!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按老师的安排坐到了指定的位置上。

  黄老师用她那极有特色的语调讲了关于西子湖畔的苏东坡这一课,并为我们设计了四大闯关题。第一关的时候,我太紧张了,生怕自己会看不完资料,马上想拿信封里的资料,却被周芸烨止住了,我本想:这应该没事吧?没想到却被黄老师看见了,她批评了我们组,还提醒:如果再这样,可是要被取消闯关资格的.。我这一小组的人都把责备的目光投向了我,我觉得脸热热的,很不舒服,恨不得找一条裂缝钻下去。于是我坐得端端正正的,发言了好几次,为我们小组争分,这也算是对我的过错的一种弥补吧!陆陆续续的,经过我们整个小组的努力,我们得到了35分。

  虽然这次我们没有成为能光荣地站在奖台上捧着证书的一员,但我会更加努力!

公开课作文 篇4

  以前,我很期待到外校去上公开课,今天,盼望已久的语文公开课终于把我带到了杭州师范大学。

  一走进“教室”我惊呆了,有上千个老师坐在教室看我们的公开课。顿时我紧张的浑身出冷汗,坐在椅子上头都不敢动一下。

  老师踏着上课的铃声,面带微笑地走了进来。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老师:“上课”……..

  老师开始讲课,我专心致志的听着,动都不敢动,唯恐给班级丢脸,唯恐给学校丢脸。

  老师轻松自然的讲着,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讲解带我们走进了唐代,我们仿佛和张志和一起在西塞山前逐字逐句地推敲后,用一首诗描绘了一幅秀丽宜人的山水画。我一改上课爱动的毛病,心也随着课文拓展开来…….

  正当我沉浸在山峦碧绿,桃花盛开的景色中时,老师开始提问题了,老师的问题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了正确的答案后,就纷纷举手发言,尤其是平时上课发言积极的同学,这次更是头上的鸭子顶呱呱。

  其实我已经想好了答案,也举手想抢着回答问题,但是我手举得并不踊跃。那些站起来对答如流的同学,都是平时在班级积极发言的,对我来说这样的场面实在是考验我的小心脏,和他们一比我感觉就像我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是在是没有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怕站起来紧张忘了回答的内容,又渴望站起来,真的很纠结,看着同学们高高举起的手,我却坐在那里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师的课仍然在上,问题在一个一个的解决,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这节课过得好快呀,我们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教室。

公开课作文 篇5

  20xx年3月15日,我上了一节失败的公开课。

  开课的课文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对于这篇课文,我起初的设想是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针对男孩是不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来体会男孩的男子汉品质,我的师父周老师看过之后认为,辩论的形式会让部分学生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男孩孩子的一面,从而导致课堂背离原本的教学初衷,即感受男孩的男子汉品质 ,针对这一问题,周老师对我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希望我更多的将教学内容集中在男子汉的品质上,因此我对初稿进行了大的修改与调整,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男子汉性格以及出处,然后在以此出发,让学生概述文章记叙的几件事,再来分析文章对于素材的安排。二稿之后,我在自己学校试上了一下,学校里的师父赵老师来听了一下,觉得我一节课的内容过多,从而导致拖课,重点内容不能细细分析。之后我又去了周老师的学校,作为一个师父,周老师真的十分负责,她手把手地教了我一个下午,从人际到教学到专业学术。针对我的二稿,周老师从每一个环节入手一一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她的意见与赵老师一致,认为我一节课内容过多,两课时的内容不一定要在一节课都上完,所以她建议我将文章素材的安排,即写作学习部分留给下节课。初一学生刚开始初中阶段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因此需要各环节都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因此我的第三稿第一个环节是读通文章读准字音,第二环节就是从文中细致的描写中感受男子汉性格,第三个环节是总结为什么称为“男子汉”,最后是教师寄语。第二次试上之后又修改了一下,将作者的情感也带入讲授。

  之后便是3月15日的正式上课。

  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我自己准备非常不充实,虽然是在自己学校上课,但直到开课前一天我才在师父的提醒下去了解所借班级的学习进度和任课老师。其次,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是极为配合的,但是就我自己来看,课堂教学有些乱,时间也没有把握好。课后,针对我这节课,几位来听课的前辈都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

  一是我的课堂不够规范,教学上没有梯度,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而且没有有效利用课件,课件上呈现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口头表达出来。

  二是我的教案设计思路有问题,应该多从文本本身和学生实际出发。前辈们认为我对于文本没有深入研究,若能抓住“历史真是螺旋上升”,即男子汉的成长轨迹来授课效果会更好。其实,在我的板书设计中,有意识的想带领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男子汉的成长轨迹,我将男子汉天真幼稚的性格板书在上方,而将他的男子汉品质板书在下方,只是最后因为时间有些紧,未能口头落实出来,且我在最后设置了一个课后思考的问题,文章五个小标题能否调换,准备下节课落实这个内容。当然,如果我能在课堂教学中就直接体现男子汉逐步成长的历程,思路会更加清晰,而且不用再浪费时间再另辟板块来分析。前辈们还认为我对于学生雪情分析不足。刚踏入工作岗位我就接手初二,当初实习的时候也是在初二,对于初一的学生我的确不够了解,前辈们认为我该从具体的语句中传授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在初二的教学中我经常会教给学生一些技巧,然而我的确不够了解初一学生,以为初一学生主要是夯实基础,其实,这类对于文中关键字词的分析、句子的赏析也是基础的一部分。

  这是一次失败的公开课,但同时也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通过这次开课,我学到了许多许多,我明白了应该如何准备一节公开课,并在准备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前辈们的意见也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我喜欢听批评的意见,记得大四实习之前,学校老师曾跟我们说过,不要怕被批评,那些指出你不足的人才是真正为你好的人。我相当感谢帮助我的师父和对我提出中肯建议的前辈们,感谢你们让我少走了不少歪路,感谢你们对我的关注与关心,让我的职业素养能得到迅速提升。

  这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公开课作文 篇6

  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公开课,课程是科学。

  我们来到微格教室已经发现微格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摆放的和以前不一样,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这个电脑可以用手点。

  上课了,我们向老师问好。这一节课有关地球和太阳。

  老师说:“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这儿没有几个人知道答案,老师跟我们说:“地球是斜着围着太阳转的,转一圈等于一年,但是夏天的时候是离太阳最远的距离,因为这夏天光照到地球的面积大所以喜爱天很热,而冬天是因为太阳照到地球的`面积小,所以冬天很冷。”我们听了才知道。我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我们从电脑上看到一个模拟图案上面是一个视频,把视频打开就可以看到地球是怎样围着太阳转的。

  ……

  这是一次有趣的公开课。

公开课作文 篇7

  最近,我们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说:"虽然只有四十几个老师听课,但是他们都是重量级人物呀!"我听了之后,心里非常紧。

  快上课了,老师带我们去报告厅坐好,老师们陆陆续续的坐好了,上课铃响了。我们学了"放飞蜻蜓"一课。老师问了我们几个问题: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文中陶行知问了多少个问题?翠贞是个怎样的孩子?等。"这个问题有好多答案,有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抢着说。老师立刻制止了这个行为,要求同学安静,一个个举手回答。听后大家都能认真遵守。

  这节课后,王老师告诉我们,听课老师夸我们班秩序太好了,还问王老师这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认为我们越来越懂事了,像个高年级的孩子。由此我想到:我们不能骄傲,要上每节一节课都这样,有没有老师听课也要一个样,要上好每一位老师的课。让王老师省心。

公开课作文 篇8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对联基础知识,宏扬民族文化,三月二十日,我们班上了一节有关对联的.公开课。

  上公开课之前,老师精心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印发了小学生对子歌等五份材料,让我们做了将近半个月的准备。公开课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上,大约有三十多位老师来观摩。

  开始,老师在大屏幕上投影了一些对子和对联。让我们自由读三遍,然后齐读,读完后老师将这些对联上下联怎样相对一一作了讲解。讲完这些对子,对联,老师就教我们怎样区分上、下联。老师告诉我们:“区分上下联用这招: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比,只要音是一、二声就是下联,三四声就是上联。”说完以后,老师拿出四组对联让我们区分上下联。同学们踊跃发言,全都回答正确,赢得了观摩老师的阵阵掌声。接着是根据词性、词意对对联。老师也教给我们一种方法:对对联应懂得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同,意思应合理、准确。比如:“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蚕对鸿,为对是,天下对江边,虫对鸟。接下来,老师出了一些题,让我们自由讨论。我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为此,有对有错。但是,我们都很开心。最后,老师讲了一些对联形式,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是回文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是叠字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是拆字联等。通过老师讲解,我们又学到了一些对联新知识。时间过得可真快,一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公开课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这样的公开课让我觉得受益匪浅。我希望下次还能多举行。

公开课作文 篇9

  树木农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标准树种后来成为标准木材,然后成为家具或住房,但野生林地就不一样了,可能是从一块荒地开始,渐渐成为植物“联合国”,容纳着多样化的物种。此时这野生林地就是地球上一块有趣的自然财富。

  是“传统”还是“创新”,我们总是两个都要。若要安装木地板,我们希望接缝一致,规矩让这个世界有序,但是创新维持着这个世界的平衡。

  教育总是在一致和创新之间平衡、再平衡,学生必须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但是也要鼓励创新,他们需阅读经典文学著作,但是不能被传统智慧剥夺自我突破的能力,学生和家长们寻找最好的老师,无非是希望获得最好的教育,但就算在一般的学院里,看似水平一般的老师,其文字也会充满启迪,其实验也会很有趣,其思想也会很前卫,这是因为当代高教体系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个性化的老师存在于个性化的学校里,带来个性化的引导,和那片野生的小树林一样。

  越来越多的网上公开教程正给高教的多样性带来挑战。远程教育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著名的教授通过书信给远方的学生提建议。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远程教育技术突飞猛进,学校不断尝试通过之声、电视、闭路视频展开远程教育。上世纪90年代,人们惊叹于常青藤学院最好的教授精彩的演讲能传到普通高校的教室里,学生们通过闭路视频感受“醍醐灌顶”,这比现场听一场平庸的演讲不知强多少。此时人们称赞远程教育大大提高了高教质量,可是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网上公开教程变得越来越便宜、便捷,很多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高教质量真的能继续进步吗?

  网上教育手段在不断进步,可是整体的发展方向都是被“降低成本”驱动。哈佛大学教授课程如今在网上广泛传播,但是这些课程如果面对水平参差、背景不一的学生,就失去了其中最重要的含义。很多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技能和标准水平的教育,而是创新和学术人格的培养,标准的网上课程虽然给世界各地的'学生无限方便,但是他们无法收获教育的亲密性,那就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培育创新的过程,更是某个学校、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学术人格”的培养过程。网上课程多半是经典的,但一个经典课程之所以经典,是在特定的学生中引发共鸣,如果抹去这群学生的特定属性,放之四海,这个课程就不再经典。

  是的,斯里兰卡的学生也能和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交流,这个世界因为科技进步带来太多不可思议,但是高教是个特殊的领域,它永远需要独创性和创新性,高教不是连锁店,无法随地复制,学生需要一个群体环境、需要“当地性”的经验,那就是和教授、同学的互动。

  不可否认,网上教育会越来越流行,但这是一种“单一作物”,生产“标准化人才”,我们还需要来自野外小林地的创新能力。树木农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标准树种后来成为标准木材,然后成为家具或住房,但野生林地就不一样了,可能是从一块荒地开始,渐渐成为植物“联合国”,容纳着多样化的物种。此时这野生林地就是地球上一块有趣的自然财富。

  是“传统”还是“创新”,我们总是两个都要。若要安装木地板,我们希望接缝一致,规矩让这个世界有序,但是创新维持着这个世界的平衡。

  教育总是在一致和创新之间平衡、再平衡,学生必须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但是也要鼓励创新,他们需阅读经典文学著作,但是不能被传统智慧剥夺自我突破的能力,学生和家长们寻找最好的老师,无非是希望获得最好的教育,但就算在一般的学院里,看似水平一般的老师,其文字也会充满启迪,其实验也会很有趣,其思想也会很前卫,这是因为当代高教体系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个性化的老师存在于个性化的学校里,带来个性化的引导,和那片野生的小树林一样。

  越来越多的网上公开教程正给高教的多样性带来挑战。远程教育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著名的教授通过书信给远方的学生提建议。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远程教育技术突飞猛进,学校不断尝试通过之声、电视、闭路视频展开远程教育。上世纪90年代,人们惊叹于常青藤学院最好的教授精彩的演讲能传到普通高校的教室里,学生们通过闭路视频感受“醍醐灌顶”,这比现场听一场平庸的演讲不知强多少。此时人们称赞远程教育大大提高了高教质量,可是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网上公开教程变得越来越便宜、便捷,很多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高教质量真的能继续进步吗?

  网上教育手段在不断进步,可是整体的发展方向都是被“降低成本”驱动。哈佛大学教授课程如今在网上广泛传播,但是这些课程如果面对水平参差、背景不一的学生,就失去了其中最重要的含义。很多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技能和标准水平的教育,而是创新和学术人格的培养,标准的网上课程虽然给世界各地的学生无限方便,但是他们无法收获教育的亲密性,那就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培育创新的过程,更是某个学校、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学术人格”的培养过程。网上课程多半是经典的,但一个经典课程之所以经典,是在特定的学生中引发共鸣,如果抹去这群学生的特定属性,放之四海,这个课程就不再经典。

  是的,斯里兰卡的学生也能和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交流,这个世界因为科技进步带来太多不可思议,但是高教是个特殊的领域,它永远需要独创性和创新性,高教不是连锁店,无法随地复制,学生需要一个群体环境、需要“当地性”的经验,那就是和教授、同学的互动。

  不可否认,网上教育会越来越流行,但这是一种“单一作物”,生产“标准化人才”,我们还需要来自野外小林地的创新能力。

【公开课作文】相关文章:

公开课作文04-01

公开课的作文06-21

公开课作文07-01

公开课作文【推荐】04-01

【热门】公开课作文04-01

【荐】公开课作文04-01

【精】公开课作文04-01

【推荐】公开课作文04-01

有趣的公开课作文04-01

上公开课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