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科学教案 篇2
3.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情况。
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用。
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
4、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学生分类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小时侯,我们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现在人越长越高,活动也越来越多,光吃母乳一种食物已经不够了,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 学生汇报。(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给食物分类 (1)图片分类: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2)汇报: ? 按喜欢吃的分类; ? 按味道分类; ? 按生活习惯分类; ? 按食物结构分类; ? 按食物来源分类; (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三、小结 师:食物中蕴藏着许多学问,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深入的研究。板书设计: 3.1 一天的食物 1、记录一天的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教学后记:
3.2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1、事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进行汇报。
2、让学生带一些食物。
3、准备作业纸。
4、碘酒、小刀、白纸、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按组进行汇报交流 (1)蛋白质组: ?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例举; (2)糖类组: ? 就是白糖吗? ? 淀粉也是糖类; ? 变成热量、力气的食物; (3)脂肪组: ? 你认为脂肪是什么? ?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4)维生素组: ? 你知道哪些维生素? ? 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 看图说说哪些食物有较多的维生素? (5)矿物质组: ? 矿物质是什么? ? 缺钙会得软骨病; ? 含有矿物质的食物。 小组活动:将带来的.食物进行分类(作业纸)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2)找找糖类。 ? 复习: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滴碘酒) ? 滴碘酒该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几小滴,用滴管要稍离开食物) ? 学生操作;汇报。(3)找找脂肪。 ? 尝一粒花生米和一粒蚕豆,说说有什么不同? ? 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检验脂肪?(在纸上捻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油迹。) ? 学生操作;汇报。(4)找找蛋白质。 ? 你有办法吗?(可以看看标签) ? 学生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 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产生的。 ? 烧一块瘦肉,继续检验。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3.2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后记:
3.3 吃什么还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结构”,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3、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
教学难点:了解怎样使营养均衡。
教学准备:
1、 根据上节课的研究,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一份较科学的食物营养成分表。 2、食物的“金字塔结构”图。
3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与食堂联系,请他们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营养成分表),哪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物?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怎样使营养均衡 (1)出示青菜、米饭和肥肉图片:说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 (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谱:说说发现什么? (3)口头回答:为了使我们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每天应吃什么?还应吃些什么?(板书课题)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 方法指导,如细嚼慢咽; ? 卫生指导,如饭前洗手。 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怎样搭配我们的食物? ? 小组设计; ? 汇报(3—5人):构建“饮食结构图”。 (2)观察“金字塔结构”,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则。 ? 荤素搭配; ? 粗细粮搭配; ? 多种搭配; ? 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 喝一些水; …… (3)根据以上原则,请你为自己配制一份营养晚餐。 ? 学生配制; ? 3—5人汇报; ? 学生评价:这顿饭,富含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板书设计: 3.3 吃什么还吃什么 1、怎样使营养均衡 2、搭配膳食营养 教学后记: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
2、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
3、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
2、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器材。
3、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以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
4、准备爆玉米花图片、玉米饼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喜欢吃生的肉片还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经过烹饪之后更好吃,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谁发现得多?
二、探究过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食物图片: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 看看马铃薯的大小变化 ?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 把马铃薯切开,观察里面的变化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1)预测:玉米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2)说说玉米变熟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出多种办法。(3)操作指导: ?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 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4)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5)分组选择实验,并操作。 (6)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巩固延伸
1、图片出示其他烧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饼、爆玉米花等
2、尝尝爆玉米花。
板书设计: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生食和熟食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教学后记:
3.5 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
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小组: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法。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方法,学生小组操作。提问: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3、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三、小结 板书设计: 3.5 面包发霉了 1、观察发霉的面包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教学后记:
3.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孩子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会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小组观察:小鱼干、干面条、坏的小鱼、发馊的潮面若干,镊子每人一把。
2、演示用图片、食物罐头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吃过什么鱼干?味道怎样? 每人尝一点新鲜的鱼干,说说你吃鱼干时的感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 ?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2)小组各一份坏了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讨论:这条小鱼已经坏了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坏的物品? ?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3)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坏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汇报上一节课的后续实验记录情况,你从实验中发现面包上霉菌生长快慢的原因了吗? 讨论:?小鱼为什么在短时间坏了? ?鱼干为什么能长时间地保持好闻的气味? (5)小结:阅读48页小资料。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 (2)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5)小结:阅读49页小资料。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板书设计: 3.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观察变质的食物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后记:
3.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食品包装袋上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信息;
2、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3、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每人收集3—5种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
2、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记录表、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说说你带来了哪些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你从包装袋上了解到什么内容?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2)讨论: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有哪几类? ?汇报并请学生板书。 ?提问:你从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小组活动:记录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观察比较:你从记录的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产的食品、最新生产的食品、保质期最长和最短的食品。(3)小组讨论:选择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是哪些原因影响了食品的保质期? 引导学生从两种食品的特点、包装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寻找原因。(4)如果是同一种食品,你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
3、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1)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看了这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推测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猜猜它是什么东西?三、课后拓展 1、各种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板书设计: 3.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3、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教学后记:音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 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 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教 具: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 事先教师播种花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如果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 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观察种子
1. 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征。
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师或学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学生观察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
6. 讨论和交流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
1. 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花盆中 戳个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湿润
3. 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
4.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
5. 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情况地栽或盆栽)。
6. 预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
7.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珍珠鸟*。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
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
2、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珍珠鸟*》。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
五、扩展阅读
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 .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 .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 .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 .模拟生态平衡。
( 1 )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 37 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 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 3 )预测一下,:
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 5 )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 .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 1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2 )讨论书上 38 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 3 )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 5 )阅读书上 39 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 1 )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 226 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 2 )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 3 )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 .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 .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与方法: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认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机理。 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用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涉及到了透镜组的'问题,学生可能产生疑问;因在前一节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故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等效”的>物理思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不必做过多纠缠。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用光学成像原理来解释。这是人类神经中枢作用的结果,人们的感觉永远是正立的实像。
(2)探究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的作用。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是这节内容的难点。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应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如眼睛保健操等),还应在课下走向社会,进行一些近视眼方面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对眼保健的重要性。
四、板书:(略)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拧盖子。
2、能给瓶子配上合适的盖子。
活动重点:学习拧盖子。
活动难点:能给瓶子配上合适的盖子。
【活动准备】
1、带有拧盖的、大小不同的两种塑料瓶子若干。
2、可以放进瓶子里的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发兴趣,探索尝试。
宝宝们,你们瞧老师这有什么呀?(出示装有小玩具的瓶子),老师也给每个宝宝一个瓶子你们也把瓶盖拧开,把玩具装进去吧!
给每个宝宝一个带盖的瓶子,让他用自己的方式拧开盖子,把小木珠或小玩具放进瓶子。
“宝宝试试能把小木珠放进瓶子里么?”
2、基本部分 教师示范,宝宝练习。
(1)教师选大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给宝宝看,如何把盖子拧在瓶子上。
“像老师这样拧,对了。把盖子拧紧了,小玩具就不会掉出来了”教师适时指导:“往这边拧不动了就再往那边拧试试”
(2)“找朋友游戏”配配对。
将大小不同的瓶盖混放在一起,请宝宝给不同的瓶子寻找正确的'盖子拧上。
“这一个盖子太大了,这个盖子刚刚好,宝宝你也来试一试。”
3、结束部分:给音乐伴奏。
宝宝们真能干,帮瓶盖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们可高兴了,让你的瓶宝宝随着音乐来跳舞吧!(放宝宝熟悉的音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科学教案4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