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剥豆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剥豆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剥豆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执著、利索、虚假、眼动手剥、敛声息语、瞻前顾后、”等词语。辨析多音字“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正音。
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说说你的收获?今天咱们再来读一则毕淑敏和她儿子的故事————《剥豆》。
2、正音———区别方法。((1)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2)bō专用于复合词,如剥夺、剥削、生吞活剥。课件出示)
3、再次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识记“执著、利索、瞻前顾后、敛声息语”词语,重点理解“敛声息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②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我”和儿子比赛剥豆,在剥豆过程中,“我”既想让儿子,又想锻炼儿子,十分矛盾。结果儿子输了,但他没有沮丧,“我”也从比赛中得到了启示。 小结:像概括这类叙事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准确、简要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同学们,对于剥豆比赛,母亲和儿子各持怎样的态度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概括。
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相机板书)
三、走近母亲,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
1.同学们可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母亲,边读课文边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句子,并在一旁做好批注。
(1)指名说,课件出示(8——11自然段):“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知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预设:a、作者是通过心理描写(让—不让—让—不让)、动作变化(慢—快—缓—紧)的方法来体现母亲的“瞻前顾后”的,感受母亲的矛盾心理,爱孩子,但又怕对孩子过于宠爱。
b、是啊,像母亲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做——瞻前顾后;
c、体会母亲的心情,感情朗读。(女生读心理活动、男生读动作)
2、迁移运用,情境仿写。同学们,作者运用矛盾冲突的心理活动写法写出了母亲的瞻前顾后,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例子:
①这次数学考试得了95分。妈妈答应过,95分以上就奖励你吃肯德基了。可是你突然发现试卷上有一道错题老师给批了对。该不该向老师承认呢?你内心很纠结。
②同学约你去看电影《哈利·波特》,机会难得。可你事先已经答应去爷爷奶奶家了,如果不去,他们会很失望的。你左右为难。
四、自主学习,走近儿子。
过渡:这真是一位儿心良苦的母亲啊!可是她有这个必要吗?让我们去看看儿子的表现。
1、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句子——圈字词——反复读——得体会),学习一下儿子的表现,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讨论,你体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2、小组汇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
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预设:
1、抓住按、倒、量、笑等动作的词语,感受儿子的自信、大气、认真、执着、不气馁、不灰心……
2、抓住儿子的语言、神态,感受儿子的自信。
五、提升明理,总结升华。
1、剥豆比赛结束了,母亲赢了,儿子输了?你认为呢?(儿子赢在哪里?)
2、所以,这次比赛没有失败者,这是一场双赢的比赛!作者和文中的母亲都真切感受到了——(读最后一段“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3、是呀,人生的道路难免有磕磕碰碰,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读最后一段)
4、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让我们对所有的母亲说——(读最后一段“略”)
5、读了这句话,你想说?
疑惑:是否品读这句意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也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最后老师还想和你们分享毕淑敏奶奶的一些经典之作—————《蓝萝卜》、《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
剥豆
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慢、快、缓、紧
心理
自信大气、认真执著
按、倒、量、笑
剥豆的教案2
《剥豆》一课是毕淑敏的一篇记事散文。写的是一次剥豆子的过程中,她的儿子向她发起的挑战,以及最后挑战失败的整个过程。表达了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与挫折的思想感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易于理解。只是生字词较多。
这堂课总的来说,上的要比上一节好上许多。对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开堂之前,让学生提前来到多媒体教室进行早读,并且较有秩序地安排了学生的座位。避免了上次教学中所出现的学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有效地营造了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开堂导言部分
开堂导言部分较为成功。以板檫做“惊堂木”,猛力一拍讲桌。使学生注意力转向教师,没有从晨读中回过神来的学生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注意力。然后接入导言:“‘话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生活中也有许多成功与失败。就像有阳光就会有阴影一样。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成败得失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剥豆子!大赛!”衔接自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及时地板书了课题。避免了上次教学过程中忽略板书的缺点。以上的成功使下面“破题导入”部分变得异常轻松。随意点了三名学生。提的问题都很不错。但是之后却没有安排解决问题!少讲了一环,使整个教学过程出现暇丝。教案虽然备得比较到位,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因为对自己写的教案不够熟悉,丢三落四,缺失了教学环节!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部分
对生字的讲解还算到位。尤其重点讲解了“凸”字的笔画数及笔顺。但是,却没有讲二类词的理解,就急急地进入了整体感知部分!还是少讲一环!整堂课共缺失两个环节的教学步骤。实在让人痛心啊!幸好学生课下预习情况较好,才没有使之成为下面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由此可见,这堂课我一开始还是紧张的毛病。
经验教训:
1、缺失教学环节。
2、紧张。
3、教学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偶尔说说“评书”还是能得到指导老师允许的。
三、初读课文
吸取了上次的教学经验,让学生齐读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母亲比赛时的心理活动。这一点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教学步骤安排不合理。读完之后,如果紧接着讲解本文重点部分——母亲比赛时的心理活动。则能使教学过程显得更为紧凑。这个失误造成的影响使本课对母亲的讲解不连贯。学生读完课文,画出母亲心理活动之后,教师并没有紧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讲母亲剥豆的心理活动,而是从故事的开头讲起,先讲了儿子,然后又导入母亲。最后又转回了儿子。一方面造成了显得后面的'讲解课文与这里的初读课文出现断层。并且儿子部分也由于被断成几截而感觉尽管该讲的知识点与要点都讲到了,但还是没有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我自己也感觉对“儿子”的讲解似乎差点“火候”。书接上文,就是在这个地方少上一个“读完课文,解决了哪些已提问题”的教学环节。又急急进入了分析课文部分。
四、分析文章
分析文章部分,我从文章开头,儿子部分入手。先引用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引出公平性。让学生回答这场比赛是否公平。学生齐答,不公平。又让学生掉回头找不公平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场对儿子极不公平的比赛,正是儿子自己发起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你觉得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种教学设计,我的原本意图是开堂设疑,使学生对文章存有疑虑,激发兴趣,也给学生一个完善自己思考的时间。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不仅影响了对重点部分的讲解,而且影响了对儿子的集中讲解,造成效果不彰。这是个教训。
讲完赛前,使用用过渡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看看母亲这边。那真可说是形势一片大好。那么,母亲有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这送到嘴边的胜利呢?读一读,把比赛中,写母亲剥豆速度的词圈出来。”继续评书风格,过渡自然,使课堂富有趣味性。讲解母亲比赛时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重点部分。这里也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齐读。这里显示出了对多媒体的运用有点死板,也可以使用点读,或者教师阅读要求即可。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讲解心理变化,我先从动作变化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动作变化的词,一一出示。教学效果明显。
然后再由动作的变化,质疑提问母亲的心理,让学生找出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然后出示幻灯片,练一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母亲此时的状态。总结时,使用“剥豆时我______,是因为_______。”的句式。使学生在朗读前,先通过自己的总结,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及情绪变化,为后面的朗读做好铺垫。但是在此之后,有一个错误的地方,就是由教师点出了从中包含的母爱。显得有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违反了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的做法应是:从母亲这种“瞻前顾后”的心理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总结式训练,学生应该能很轻松地回答出答案,如果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回答出其他意想不到却又合乎情理的答案,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未为可知。所以,此处根本不需要老师直接点出。这里还是新课标精神领会得不够深入。才会习惯性地有此安排。以后要多加注意。
然后再次出示母亲心理活动的四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前面的铺垫起到了预想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摆脱了“平白直念”的状态。然后教师评价小结,再次指出母亲那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压着,吃得多了怕撑着,吃得少了怕饿着,吃得不多不少又怕是不是闯了祸才特意表现这么好来着。”的瞻前顾后的心理状态及其蕴涵的深沉的爱。然后再作提升,指出阅读时还应注意跟着母亲时快时慢的节奏去读。再点一名学生来读。最后男女分读。男生读快、紧的部分。女生读慢、缓的部分。教学效果较好,成为了本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然后我又过渡回了儿子这边,“母亲这里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暗涛汹涌。那么儿子这边比赛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找一找。比赛结束时了呢?学生能够迅速找出来。但总体感觉节奏较快,显得有些仓促,最后“书接上文”此时又让学生回到那个,“你觉得儿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问题。本来的教学意图是与前面呼应,但结果却不如预想中的好。以后一定牢记这个惨痛地教训。
然后阅读最后的主旨段落。读了两遍,却重点不够突出。应点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两句话。
主要的经验教训:
1、教学步骤安排不合理。导致本堂课的讲解有些散乱。应顺着学生思维。集中力量先跳过前面,直接讲解课文重点部分。
2、还是放得不够开。讲得过死。新课标的学生主体性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教师讲得过多。
3、教师评价小结很重要。
4、课堂的趣味性主要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样,而不在课件的图片制作上。
5、有些地方还是点得不够到位。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上有待加强。
五、拓展延伸
说一说,结合自身体验,谈谈胜利与失败对你各有什么价值。这里学生发言较好。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小结,是一个损失。应在第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总结道,总结的很好,要是能结合你自己的一些具体经历就更好了。指导完之后,再点下一名同学。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资料由编辑整理上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剥豆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准“剥”这个多音字。理解词语:“敛声息气”“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联系实际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
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样一本书,上面没有一个字,可是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名字,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生活”。的确,普通的生活蕴含着哲理,平凡中又包容着伟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很普通的.家庭生活小故 事,希望我们学完后也能从中有所发现,收获启迪。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剥豆》。
2、解决多音字“剥”。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中的母亲在经过这件生活小事之后有了什么收获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母亲知道了“瞻前顾后”是没有必要的,那“瞻前顾后”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剥豆时的那种瞻前顾后?
“慢——快——缓——紧”(指导朗读)
2、母亲除了在剥豆的时候“瞻前顾后”,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可以看出她的“瞻前顾后”呢?
(抓豆给儿子;淡化比赛结果)
3、是啊,像母亲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瞻前顾后。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啊。可是,她到底需要不需要这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儿子的表现吧。
4、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儿子表现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自信、大气、认真、执着、不气馁、不灰心……)
5、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而你妈妈却没有像文中的母亲那样,而是一味的照顾你,袒护你?
6、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中的儿子,你想对因为爱你、因为怕你受到一点点伤害、受到一点点委屈的妈妈说点什么呢?
四、提升明理,总结升华
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
1、引导学生读最后一段的内容。“剥豆”这件事让一位母亲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 ”
2、引导学生从课文引到生活,从文本到自己,升华主题。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也明白了:“对于我们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我们自己去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 ”
3、语言积累。把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本上去。
【剥豆的教案】相关文章:
《剥橘子》教案02-11
剥桔子教案01-28
《剥橘子》小班教案11-05
《好玩的豆袋》教案02-26
《种瓜得豆》教案03-30
种瓜得豆教案03-30
《蚂蚁搬豆》教案03-05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10-11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