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时间:2023-03-15 08:14: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

  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400+300=700千米。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 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兔博士:“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

  (2)98×7=686(千米)

  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 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 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 85×10=850(千米)

  (2) 北京到青岛137+360+393=890(千米)

  890—850=40(千米)

  3、出示课本66页第二题。让学生了解铁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图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来解答你的问题。

  四、练一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线,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环节,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观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及畅所欲言的机会。

  这一部分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书中的卡通人物蓝灵鼠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去解决问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悉的兔博士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两道应用题的解答,从而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充分相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把学生推倒了“探索主体”的`位置。

  通过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概念结合学生自己列出的算式让学生总结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追问及引导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做一个铺设并为后面的练习做一个准备。

  在教学试一试这一环节时,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的解决一些此类的问题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放手去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在汇报交流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不同方法都给予适当的鼓励。

  此环节的设计是把课本上的练一练的两道题整和成了一道题。目的在于加强两道题的整和性,题目更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与本节课联系更紧密。 本课开始的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每个城市可以用一幅有特色的图片来表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环节在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空间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示意图,注意图中城市的方位。

  学生在汇报观察结果时可能出现:我知道了哪个城市在哪个城市的哪边或哪个城市到哪个城市之间有多少千米等等,只要能回答到这两个点上都要给予鼓励与表扬。

  在学生估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结合铁路示意图中的数据来估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估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已做说明) 学生的回答只要能比较出郑州到北京比青岛到北京的线路近,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思维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计算结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方法做及时的指导。这时教师的引导性语言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说的欲望和积极性。还有“可以任选一道题来和大家说说”这样给学生充分自由空间。

  在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含义的时候每说一个概念在原题上标出来(利用多媒体显示)

  试一试部分教师在全班巡视的时候一定要起到适当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

  在练一练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两条线路出游,“五一”长假到底怎样安排,还得同学们自己决定,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教材列举两例加以说明。并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材从这一单元的开始口算乘法就是一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为具体情境教学的,所以对速度同学们并不陌生,不过没有把这个概念概括出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这些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检查反馈,强调重点。

  2、 多加练习,理解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3)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2)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每分钟行的路程

  笑笑:420÷6=70米/秒读作:70米每秒

  淘气:640÷8=80米/秒读作:80米每秒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用教具直观演示,增强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已有感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你们看,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有关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图片)

  1、出示课本45面彩图挂图:从这些关于速度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本45面彩图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叙述。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继续探究:以上列举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时”为单位时间,如果出现其它的“单位时间”呢?(板书:时间)

  (3)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单位时间才能比较,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等。

  3、“路程”的含义:路程就是指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是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直线的距离。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2)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

  (3)把课本45面的挂图中的速度改写成统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2)学生小组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板演。80×2=160(千米)

  (边板演边讲: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就要行两个80千米,两个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为80×2)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来吗?

  80×2=160(千米)

  (2)请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关系式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3)引导学生继续探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板书:160÷2=80(千米/时)

  160÷80=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1)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指出各个数量表示什么

  四、课堂练习:

  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卡车2小时可行12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丽乘一辆速度为70千米/时的车回家,要走210千米,几小时她能到达?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并用统一的方法来表示速度,还学习了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八第5-6题。

  2、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八第7-9题。

  (2)熟记三个关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书设计:

  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

  60÷2=80(千米/时)

  160÷80=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例3(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千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千米。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2)、能力目标:用路程、速度与时间、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上周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从学校到家里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回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A)生拿出自己准备资料,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

  (B)举手发言

  生1: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第一天我用走的方式,用了15分钟。第二天我坐公交车用了8分钟。今天我坐爸爸的轿车只用了3分钟就到学校了。

  生2:我家到学校大约480米,走了8分钟。我坐爷爷的三轮车只用了5分钟。……

  (2)师:肯定学生的做法

  (3)据刚才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C)生3:坐轿车最快。

  (D)生4:我想补充:我认为应该是同一条路,那么坐轿车可以最快到学校。

  (E)那是因为轿车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时候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4)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让生在实践中学会感受路程、时间这些抽象概念,为新课学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

  知(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P45。从这些图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A)生1:马车的'速度是最慢的,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

  生2:我知道轿车约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

  (2)你们会读吗?全班一起读。

  生3:我还发现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这样我明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看奥运了。

  (当这位学生讲到这里时,同学们都笑了,对这节课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课件出示:

  (1)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B)四人小组先讨论。(C)全班交流:

  生1: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也就是1个小时行80千米。

  生2:那2个小时就是2个80个千米。

  (3)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D)生1:用乘法算:80×2=160(千米)

  (4)你们能说出80和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

  (E)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这时我把"×"和"="填上去,于是数量关系出现了:速度×时间=路程)

  课件出示:

  (2)金老师如果是骑自行车,速度是225米/分,1小时可以行多少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同时提醒同学们单位之间的转化(1小时=60分钟)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225×60=13500(千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5)你们能不能改变这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第1小组和第3小组改成求速度的,第2和第4小组改成路程的)并解答且要求写出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数量关系: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时间

  60=13500÷225

  时间=路程÷速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进一步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小结

  (1)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还存在哪些问题不理解?

  (A)生1:知道了什么叫路程、时间、速度。

  生2:我学会了求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

  生3:只要记住路程相当于两因数的积,速度相当于一个因数,时间相当于另一个因数。就可记住了它们的关系。(我觉得这也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因为学生很好的联系了学过的知识。)

  (四)尝试应用深化练习课件出示:

  (1)基本练习(连线)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用来跑步的时间为多少?

  A:15分钟B:900秒C:1刻钟

  或者

  A:1800÷120表示()

  B:1800÷15表示()

  C:120×5表示()

  (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和返回时各用了2小时。

  A: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B: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原理

  (3)拓展练习(卡片出示)

  出示一块路牌,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

  (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4)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刚开始时使用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的问题吗?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8和第9题认为还是第9题简单,决定把第8和9两题合并起来,如果能理解第8题,那应该可以理解第9题。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时间

  60=13500÷225

  时间=路程÷速度

  1小时=60秒

  1刻钟=15分钟

  KM是指千米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幻灯片演示课件

  【学生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它们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

  (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1、明确路程,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谁跑得快?(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动物,比较谁跑得快?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1)比较小牛和小象,小象和小熊,谁跑得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小牛和小熊,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240÷3=80(米/分)

  70<80小熊快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相关文章: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12-28

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03-29

认识时间教案01-26

《认识时间》教案06-17

《时间的脚印》教案02-28

《和时间赛跑》教案01-19

关于认识时间教案11-13

和时间赛跑教案09-08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