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的教案

时间:2023-03-14 17:14:0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运算的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运算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算的教案15篇

运算的教案1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例2、例3,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

  (1)先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报出答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2.新课

  (1)通过例1教学脱式计算的方法。

  着重说明: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原来算式的下面,还没计算的'局部“+5”要誊写下来;注意各行开头的数上下对齐,数左面的等号也上下对齐。

  然后让同学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视,对书写不规范的协助改正。然后一起订正。

  (2)教学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2:把两个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这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说明:在这两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

  先做左边的式题。由于同学做过这样的题,可指名说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要先做。并写出分步计算过程。边写边提问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再让同学说一说运算顺序。

  再做右边的式题。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在这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但是乘法在后面,依照规定也要先算乘法。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横线,也表示要先做。然后说明分步计算过程的写法。强调先算乘法,后算减法,6×3的积18,在第二步计算时作减数,因此要把没算的局部“50-”先照抄下来,再写6×3的积18。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9页上的法则,齐读一遍。再指名复述。

  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同学注意先想好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算。教师巡视,然后一起订正。

  (3)教学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3的两个算式。

  提问:这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说明:在这两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或减法,不论除法在前面或在后面,都要先算除法。

  提问:在左边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同学回答后,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指名说分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在右边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同学回答后,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教师强调除法虽然在后面,依照规定也要先算除法。

  提问:假如不告诉你们分步计算过程,你们能自身写吗?试试看。

  同学试着在教科书上写出分步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给以协助。然后一起订正。让同学互相检查做的情况,让做错的同学说说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看教科书第10页上的法则,齐读一遍。再指名复述。

  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然后一起订正。

  (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假如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什么?在这样的算式里乘法、除法在前面或在后面,有没有关系?

  3.独立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然后订正,订正时要让同学说说各先算什么,并注意书写格式。

  (2)第2题,先让同学检查、改正,然后一起讨论。

  (3)第3题,让同学独立做,然后一起订正。

运算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运算的教案3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力目标: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情感目标: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中括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32.8+19 1.82-0.63 0.42×0.5 8.2÷0.01

  5.2÷1.3 0.67+1.24 0.51÷17 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尝试。

  1.出示例1:下面的算是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7-2.5+4.6 3.6×6÷0.9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第一个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要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②第二个算式含有乘、除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③这两个算式中,除了整数就是小数。

  导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⑵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⑶你能把“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⑷生试算,指名板演。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⑸反馈练习:口述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0.5+0.83 3.6÷0.4×5

  2.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5.6-5×1.73 6.75+2.52÷1.2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这两个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第一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②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⑵试算并说说解题思路。

  35.6-5×1.73 6.75+2.52÷1.2

  =35.6-8.65 =6.75+21

  =26.95 =27.75

  ⑶反馈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3.例1和例2都是没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接着请看例3。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3.6÷1.2+0.5×5。

  ⑴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时,说说这道题含有几级运算?

  ⑵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⑶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5,又该怎么办?

  ⑷讨论

  ⑸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3.6÷(1.2+0.5)×5 3.6÷[(1.2+0.5)×5]

  ⑹提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⑺自学p.40页内容

  ⑻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⑼注意: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到下一步如果没有再取近似值,仍要写等号。

  2.反馈练习

  0.4×(3.2-0.8)÷1.2 5×[(3.2+4.06)÷6.05]

  四、应用。

  1.填空(投影出示)

  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 )。

  ⑵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运算。

  ⑶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 )运算,后做( )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里面的。

  2.练习十第1、4题。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3-40.8÷2 3.8+5.6÷7×4

  =40.8-40.8÷2 =7.4÷7×4

  =0÷2 =1.2×4

  =0 =4.8

  五、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运算的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6×8-5×4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6、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算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习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板书等号)第二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3题后两题。

运算的教案6

  第一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人数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

  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 (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

  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

  (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

  (6+4-2)×3 6×4÷(3-2) 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

  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运算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认识福娃,知道各个福娃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了解奥运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纠错与评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多媒体演示插图)

  说一说这是什么?生:这是福娃。

  你知道福娃吗?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在申报主办国的时候,有几个国家参加,最后我国取得了申办权,说明中国强大,才有能力去申办。这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读,组成了一句话:北京欢迎您。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五个福娃名字的来历吗?有谁知道?相互交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媒体的介绍。你想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吗?现在让我们开动脑子寻找答案。

  二、中心阶段

  师:出示2630-867+133

  问:谁来说一说它的计算顺序?用线划出

  生:回答后用递等式计算。

  小结:象这样的题,我们要注意不要被数干扰。刚才这题的答案就是第一届奥运会举办的年份。做了下面的`题目,把答案填在书上第2页,还会知道一些奥运知识。

  师:继续出示581-3118 (158+125)2 196(712-698)

  师:请学生动笔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答案了。

  巡视,鼓励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请学生汇报答案。并读一读这些知识。

  三、分层练习

  口算:

  1230 20050 245

  245245 189+897-189

  12030 2000500 254

  254254 120-1203

  笔算:

  472208-73549+7 3008-(69+36018)

  12248 774411

  总结:计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数字不能抄错,一定要验算和检查。

运算的教案8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运算的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0、11题。

运算的教案10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二)解析:本节课是于对数运算性质的一节后延课,是高中新课改人教A版材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三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对数的概念、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推导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的换底公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数的换底公式;难点是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应用。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出发,证明对数换底公式,有多种途径,在中要让学生去探究,对学生的正确证法要给予肯定;证明得到对数的换底公式以后,要引导学生利用换底公式得到一些常见的结果,并处理一些求值转化的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能够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

  2.正确应用换底公式得到其变形结果,能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来计算,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3.通过本节课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前一节课对数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发现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解析

  1.掌握并能够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指的是:熟记换底公式,能够证明换底公式;

  2.正确应用换底公式得到其变形结果指的是:能利用换底公式得到一些常见结论(即换底公式的变形公式),对于具体的求值问题,能够选择适当的底数进行转化,从而简化计算;

  3.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可以有不同的顺序,各条性质之间有些也能互相推导,也可以转化为定义推导,对于具体的求值问题,可以应用不同的性质来解决,非常灵活,但不困难,题目做起来非常有趣;通过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针对具体问题学生不能选择适当的底数来应用换底公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换底公式尚不太熟悉,转化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对换底公式的变形公式的探究及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必要时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a > 0 , a ? 1, M > 0 ,N > 0, 那么

  (1)

  (2) ;

  (3) .

  2.换底公式

  其中

  两个重要公式: ,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例1.( 1).把下列各题的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16 (2) =1

  解: (1) 2= 16 (2)0= 1

  (2).把下列各题的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x= 27 (2)x= 7

  解:(1) =27 (2) =7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例2计算: ⑴ ,⑵ ,⑶ ,⑷

  解析:利用对数的性质解.

  解法一:⑴设 则 , ∴

  ⑵设 则 , , ∴

  ⑶令 = ,

  ⑷令 , ∴ , , ∴

  解法二:

  点评: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计算方法.

  例3.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1)log25?log53?log32 (2)

  解析: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点评:熟悉换底公式.

  五.课堂目标检测

  1.指数式化成对数式或对数式化成指数式

  (1) =2 (2) =0.5 (3)x= 3

  2.试求: 的值

  3. 设 、 、 为正数,且 ,求证: .

  六.小结

  本节主要复习了对数的概念、运算性质,要熟练的进行指对互化并进行化简.

运算的教案11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两种算法的客观存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先感知再抽象出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在设计中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教学内容:

  《减法的运算性质》(《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师:我在商店买牙膏花45元,买香皂花35元,付给售货员10元钱,请帮老师算一算,售货员应找给老师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10-(45+35) 10-45-35

  二、研究分析减法的性质.

  1.出示例1:四年级一班有图书84本,借给第一小队26本,借给第二小队30本,还剩多少本?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还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减去第一小队借的,再减去第二小队借的.

  2.师:这两种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3.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4.请学生分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5.概括讨论的结果.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2)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6.练习: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适当的符号.

  459____47____153=549-47-153

  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个数,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或a-b-c=a-(b+c)

  8.练习: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师:根据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运用性质简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638-438-57

  =200-57

  =143

  师:怎样算比较简便?

  根据什么?

  2.练习:

  (1)756-(165+48)

  (2)832-346-154

  (3)876-(276+158)

  (4)3950-668-232

  四、小结:

  1.什么是减法的运算性质?

  2.通过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运算的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例1、 2、3题,练习十四第1——3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学习过程,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教材出示第72页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总计人数名运动员花费亿英镑约占总人数的%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的负增长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的73页做一做。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出示例1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二)汇报整理:

  1、汇报,说说自己的理由。

  2、边回顾整理过程,边完善知识整理的步骤。

  (1)回忆知识点

  (2)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3)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将黑板上的知识进行分类)

  (4)整理知识(将每一大类进行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图)(板书)

  (三)分块复习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到知识间的包含关系,将知识整理成网络图,其实,这些知识之间还存在着共同之处。

  1、正数、0、负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数轴清楚地表示出来,出示例题2:

  (1)请在数轴上把蓝点的位置表示的数写出来

  (2)你在数轴上表示出

  (3)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么?数轴上的点都以0为对称点是相互对应的

  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也就是说整数个数是无限的正数和负数中都存在着整数、分数、小数

  2、小数和整数是十进制计数。而分数是计数单位。出示例3(1)数位顺序表

  从数为顺序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将小数与整数联系在一起的是数位顺序表。请你在表中写出30、3和这两个数,根据数位顺序表说出“3”的不同含义。

  同样是“3”,为什么含义不同?整数与小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口答:=2×()+7×()+0×()+3×()+8×()(2)提问:分数单位指的是什么?和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3、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4、分数和百分数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联系:都能表示率,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是百分之几,是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分数和百分数可以互相转化!

  (2)区别:

  ①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

  ②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但百分数只可以表示率;

  ③分数可以约成最简分数,可是百分数不能进行约分;

  ④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四第1——3题。

  四、课堂总结:——出示课题,梳理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五、作业个人调整意见教学反思:

运算的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具体编排

  1.加法运算定律。

  (1)主题图。

  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

  (2)例1。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例2。

  加法结合律。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

  (4)例3。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2.乘法运算定律。

  (1)主题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

  (2)例1。

  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进一步,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

  (3)例2。

  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小结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在这一活动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自己的发现。

  (4)例3。

  通过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小结时,教师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个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

  3.简便计算

  (1)例1。

  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教材展示了三种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

  (2)例2。

  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例3。

  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例4。

  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4的三个问题,可以一次给出,或依次给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5)例5。

  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运算的教案14

  2.1.1.2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及运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能够利用 次方根概念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学生已经学过了根式概念和运算性质,对于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难度不大,本节课的内容分数指数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有理数指数幂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利用 次方根的性质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在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指数幂的算式,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分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运算性质,计算、化简有理数指数幂的算式。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解析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根式的概念,推导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学会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够化简一般有理指数幂的算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根式化简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熟练程度低,对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的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在练习中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习了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那么整数指数幂是否可以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节的主讲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分数指数幂

  2、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 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3) 利用(2)的规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吗?

  (4)你能用方根的意义来解释(3)的式子吗?(5)你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仔细观察,特别是每题的开始和最后两步的指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根的意义,用方根的意义加以解释,指点启发学生类比(2)的规律表示,借鉴(2)(3),我们把具体推广到一般,对写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其他同学鼓励提示.

  讨论结果:形式变了,本质没变,方根的结果和分数指数幂是相通的.综上我们得到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师板书:

  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

  提出问题

  (1)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怎么规定的?

  (2) 你能得出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吗?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规定零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 综合上述,如何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5)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中,为什么规定 ,去掉这个规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6) 既然指数的'概念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呢?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情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回答,根据零的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来类比,把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融合起来,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类比可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合作交流,以具体的实例说明 的必要性,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讨论结果:有了人为的规定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下:

  对任意的有理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变式训练

  求值:(1) ; (2)

  拓展提升

  五.小结

  (1)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就是: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3)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总结】20xx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数学教案: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给您带来帮助!

运算的教案15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新知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第1题,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6.4+1.3)+8.7= (2.8+5.5)+4.5=

  6.4+(1.3+8.7)= 2.8+(5.5+4.5)=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小数加减法习题,复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两组习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之外,从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孕伏。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回答的这么准确,看来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那下面老师想拜托大家一件事情,你们愿意接受吗?

  请大家看,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那他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呢?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8.9+3.6+6.4+1.1=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请同学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注意选择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算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板演。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都等于20元,计算的正确吗?看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较。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小华算出了一共用的钱数,小华让我代他向大家表示感谢。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那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算法,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其中一种方法更简便)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你在计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能字母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知识迁移,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便算法。这样既让学生题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优化意识,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迁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谈话: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在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规律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请选出来。

  2.7+6.6+3.4 7.5—3.87+2.13 6.17+28+3.2

  5.08—0.8—4.2 6.02+4.5+0.98 6.59+9.32—2.59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 7.58-2.66-( )

  4、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运算的教案】相关文章:

运算的教案03-06

0的运算教案01-22

《混合运算》教案09-27

混合运算教案02-22

《运算律》教案02-25

《数的运算》教案03-15

运算定律教案01-23

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04-07

《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02-22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