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双线格内的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石”,学写田字格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学习绘画、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努力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出示课件]
2、提问:大家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
3、教师简介徐悲鸿。
4、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出神入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悲鸿画马》。
5、板书课题,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领读生字,可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出示词语。
坑坑洼洼 一望无际 举世闻名 气势雄壮 擅长 揣摩
5、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难道他是天生会画马吗?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徐悲鸿专心学习画画的句子,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互谈体会。
4、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5、指导读句子“有一次,他因为只顾观察奔跑的马,忘记了脚下道路的坑坑洼洼,结果摔了一跤,手、脚、脸上的皮都擦破了。”体会徐悲鸿观察马的艰辛。
6、遇到这样的困难徐悲鸿退缩了吗?指导读下一句。
7、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自己读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体会揣摩,反反复复}
四、感受升华。
1、欣赏书上的《奔马图》,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匹马的样子,想象它在什么地方奔跑,怎样奔跑,你听到了什么?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描写《奔马图》的部分,学生评价,教师配乐示范读。
4、图文对照,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5、小结:正因为徐悲鸿这样认真的'画马,所以“徐悲鸿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五、板书设计:
16、徐悲鸿画马
举世闻名
刻苦学习
功到自然成
第二课时
1、同学们在学习中积累了哪些词语?快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快选几个你最喜欢的词语,写在“购物车”里吧!
3、照样子积累词语。
反反复复
一字开头的成语:一望无际
4、指导写字。
(1)自由读课后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生字: 徐 肌 拍
上下结构的生字:态 充 量 品
特殊结构的生字:品——说一说几个“品”字结构的生字?
(2)学习偏旁部首“石” ,说说自己熟悉的带有石字旁的生字,指导书写石字旁,撇要长。
(3)说一说你认为难写的生字,怎样书写才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
肉 —— 两人要对齐,“人”字捺变点。
量 ——上面是扁日,横要写得长,拖住日。
(5)学生自我评价书写的生字,教师小结。
《马》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 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方法:
洋思模式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感悟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本段的最后一句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时的猛烈急促。
2、默读2、3段栽
思考:[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记在书的旁边做批注,可以是自己的感想,可以是自己的疑惑等。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4、出示句子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5、出示最后一段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你有什么感受?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四、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描写抒情)
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四、小练笔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马》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增强文言阅读能力。(重点)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重点、难点)
3.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诵读训练,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二、简介作者:
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贞元19年(803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1.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饲 见同现 邪同耶 材同才
2.而 : 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 可以不译
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 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
其: A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词 那种 D 反问语气词 难道 E 推测语气词 恐怕 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
也: A 肯定语气 B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句中停顿
世:世上、世间。 然后,这以后。这、这种。 也: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语气的舒缓停顿,可译为啊。
虽:即使。 能:能力,本领。 才美:才能美质,指马的能力和长处。 外见:表现在外面。
常马:普通的马。安:怎么,哪里。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脉络:
第一节:伯乐知马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明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明确: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⑥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明确:其真不知马也。
五、探究课文: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
3.《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首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
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韩愈就是一匹千里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会,他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他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六、拓展:
1.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2.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七、小结: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板书设计:
马 说
伯乐知马伯乐少,千里马被埋没。(同情痛惜)
食马者不知马,害千里马。 (愤怒谴责)
食马者妄说无马,实不不知马。 (辛辣嘲讽)
《马》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停顿和重音;复习本文重要的文言字词。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愚昧无知,引导学生思考当今社会下的人才培养。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
2、品味文中5个“也”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品析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文章 (1分钟)
1.激趣导入:
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增长,各种名贵轿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街头,大家知道哪些名贵轿车呀?名车成为人类彰显身价地位的第二张脸。
在没有机械的时代,每个英雄的生命中也总有宝马良驹为伴【多媒体 马】,能够日行千里,辅助项羽所向无敌的骏马名骓;载着刘备越过檀溪,摆脱追兵的宝马“的卢”;还有那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赢得“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美称的赤兔马。
“好马配英雄”,令人羡慕。
倘若这些好马没有配上英雄,或者没有赏识者的怜爱,是否还会让人羡慕,名垂后世?(学生小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去看看千里马如何才能配英雄的情况吧。
【多媒体:马说 韩愈】
(二) 技巧诵读,感知全文
1. 听读标注,技巧诵读【多媒体:听读标注,技巧诵读】
师:语文课缺少不了“书声琅琅,笔间点点”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屏幕上的字音,要读得准确、流畅【多媒体 易错的字音】<课程理念: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学生齐读,教师点评:(同学们读得很流畅,咬字清晰,读音准确,但是在节奏停顿和重音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应该是预设内容〉(2分钟)
师:知不足而改之,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朗读这篇课文,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根据老师的范读时的停顿和你的语感,划分好节奏停顿,标注好需要重读的字词。
(2分钟)(放录 音,做标记)
师:根据老师的示范朗读和你们的标注,相信同学们在朗读上一定有所进步。
请大家抬头看着屏幕上老师的标注,我们再一次来朗读课文。
不仅要读得准确、流畅,还要读出节奏停顿和重音。
[多媒体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学生朗读时,教师在黑板上写组别。
师点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为你们
在朗读上取得的进步感到骄傲。
屏幕上的节奏停顿,不是唯一的标准,划分节奏除了
可以按照朗读的语感,还可以按语法来划分。
比如最后一句,按语法则应该在“其”之后停顿。
<删去,初中语法知识很少,再说文言文语言结构与现代文有区别>大家以后在划分节奏停顿时,灵活处理就可以了。
<这样说,学生更是无所适从>)
(三) 字词过关,智力比拼 (2分钟)
师:现在我们一起解决字词问题。
我们用小组知识抢答的方式完成,看哪个小组最厉害!
【多媒体出题,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其、也、之”的归纳。
黑板上写上小组的序号,划正字的方式计分】<课程理念: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探究解疑,推究文理 <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思考疑问(4分钟)
这篇文章的文意并不难,老师根据文意,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先
自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得出你们的答案。
(注意,尽量用原文作答)<课程理念:学生主体性、身心发展特点、>
(1) “伯乐和千里马”二者是什么关系?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板书:伯乐 千里马 决定 依靠】
(2)千里马有什么才能?
明确: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量大)。
【板书:日行千里、食量大】
(3)伯乐不常有,千里马遇见了“食马者”,会有怎样的遭遇?
明确:祗辱于?,骈死于?,不以??【板书:食马者 受辱,骈死,不能行千里】
(4)为什么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才能会被埋没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这几个原因中哪个是最根本的原因?/为何“食马者”不让千里马吃饱?)
【板书:不知马】
师:食马者不知千里马具有特殊的才能,导致千里马连普通的常马也比不上,自然难以实现
日行千里的才能。
(5)第三段中,具体反映出食马者“不知马”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4分钟)
师:“策之??通其意”三个句子一起连用,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排比
师:排比的句子应该怎样去朗读?
明确:读出层层递进,感情越发强烈、强调的感觉〈课程理念:语感、修辞〉
师:你觉得在这个排比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明确,师引导:假设你是作者,你亲眼看到千里马被食马者痛打、遭受
饥饿、而且还不能被人理解。
你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激愤,作者激愤的感情层层递进。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读出层层递进、越来越激愤的感觉。) 【多媒体】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食马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无知、愚昧”【板书:无知、愚昧】
师:食马者明明愚昧无知,却还不懂装懂,觉得自己可以识别千里马,只是千里
马太少,于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你们觉得,食马者说这句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多媒体】
明确:狂妄的、骄傲的<这个评论对吗?>
师:这可以反映出,食马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狂妄骄傲 <这个结论对吗?> 【板书:狂妄、骄傲】
<以上几个问题未体现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体验是独特”的 课
程理念,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果能放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这就是初高中教育的衔接点>
(请一位学生来扮演食马者,想象当时食马者的`表情、动作,再加上他说的这句
话,把食马者这种狂态展现出来。)〈此环节省去,从情感、态度上看,缺少包容〉
师:食马者明明是主观意识上出现了问题,却把自己没能发现千里马的原因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
【板书 无马】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践得不成样子的千里马,却对
它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作者实在难以忍受,发出了怎样的议论?文章结尾进
行了自问自答,不是无马,其实是真的不知马,巧妙地提出本文的中心句。
【板书:无马 不知马】
“无马”是食马者主观上犯的错,“不知马”才是真正的原因,作者把“无马”
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出来,表现出作者对食马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对
千里马的遭遇呢? 【多媒体】
明确:对食马者(态度)的嘲讽、控诉;惋惜、悲哀。
【板书 控诉 惋惜】
(四) 感悟文情,象征写法< 课程理念: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感悟文情(4分钟)
(1)结合文中反复出现的词,体会作者感情。
师: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怀着痛惜之情,对食马者无知狂妄,作者进行了嘲讽。
文中还反复出现了五个“也”字,也字作为语气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
请大家勾出含有“也”字的句子,从句子中去揣摩这五个“也”字应该读出怎
样的语气?从而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5个“也”字:在揣摩语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
【多媒体】
第一个“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对象:千里马)
第二个“也”字:批判、嘲讽的语气(对象:食马者)
第三个“也”字:惋惜、批判的语气(对象:千里马)
第四个“也”字: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对象:千里马)
第五个“也”字: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
(对象:食马者)
2.托物寓意(3分钟)<整体寓意,个体象征>
师:我们回到题目,马说这个题目让我们想起了学过的另一篇文章——《爱莲
说》,到底什么是“说”呢?它有何特点?
明确: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是文人志士借用谈论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本文是作者《杂说》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
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师:《爱莲说》借用莲花象征品质高洁,那大家想一想,《马说》里的 “千里马”
“伯乐”“食马者”,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 【板书】
千里马:指人才
伯 乐: 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指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点拨:在封建时代能决定人才命运的是哪个阶级)
师: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就更能体会到文中千里马在食马者的压制下 “受辱,
骈死”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的不幸遭遇,实质是指人才因为统治者的
无知愚昧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处于不幸的境地。
3.补充背景(2分钟)<拓展,>
【多媒体:写作背景】
师:文人写文,灵感多是来自个人的经历。
韩愈为什么要写一篇关于人才的文章
呢?本文的主旨(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本文的写作背景。
韩愈19岁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名落孙山,第四次考中进士,因没有参加吏部考试而不能授官,他放弃了考试这条路,开始“跑官”,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之后投入地方军阀也遭受失败,从自己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下了此文。
师:请大家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控诉。
【板书:流露 控诉】
师:这种将抽象的道理寄托于具体形象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人才受摧残压制的事实,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这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板书:托物寓意】
明确:托物寓意(不是“托物言志”,不是重志向、兴趣;而是重现象;)
(四)拓展迁移,畅谈感言 (6分钟)<初高衔接链接内容>
1、本文写中唐时期的人才现状,封闭的选人制度拒很多有才之人于千里之外。
那当今的人才面临怎样的现状呢?我们来看两则新闻报道,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感想。
(问:或者明确限制一点:面对当今社会的人才现状,你们应怎么做?) (由两位学生分别播报新闻,另外几个学生拿着牌子。)
新闻1,揭示选拔人才的弊端:职场选拔潜规则多、不太公正的选人制度(关系户),选拔标准有问题(残疾人、外貌丑、身高矮、未婚青年女性等)
新闻2,揭示人才展现出路多:招聘网(智联招聘)、招聘节目(职来职往)、方式多样化,机会多等。
<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如果你是千里马,用什么方法让别人知道你呢?>
(五)教师结语(1分钟)
在封建社会,人才因统治者的昏庸无知而被埋没的悲剧,让我们痛惜。
当今社会,我们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励的挑战。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能改变我们自己。
愿大家:努力拼搏,超于自我,成为驰骋生活中的千里马!
【多媒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千里马━━ ——人才——————┑托
│ │物
马说——伯乐━━ 善于使别人才的人—— ┥
│ │寓
┕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 ┙意
《马》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⑴ 谁欺骗谁?
⑵ 为什么欺骗?
⑶ 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⑴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⑵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⑶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⑷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 ”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马》的教案6
【教学设想】
鉴于《马》的特点,可选择以下角度开展教学:
1、语言教学:
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以关键性语句为纲重点解读,以关键语句来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和思想内容。设计A便立足于此。
2、对马的人文关怀:
作者在文中浸润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对马倾注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马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与人类关系密切动物的关爱之情。设计B便体现了对马们的深切关怀。
3、人──马关系解读:
引导学生重新思考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人与马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猎兽、驯兽行为。
4、领略马的精神:
家马的勇毅、驯良和野马的豪迈、高贵,都是马不可或缺的精神内容,都是马性的优秀传承。领略马的精神,对我们自身是否会有一些启发?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体会富含感情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语言,思考课文突出的语言特点。
3、研读重点文句,领会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自古至今,马已非常密切地进入并影响了人的生活。从大量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对马的精彩描述。在布封的这篇科学小品中,他以极其人性化的语言和人格化的描写,对马作了同样精彩的描写,我们一起来细细欣赏。
二、整体朗读,感知语言
带着感情,整体朗读全文,自由感知文章语言,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个别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并试着限时背诵。
1、对喜欢的段落和个别语句,作出旁批,写出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旁批可从对内容的表达上或语言表达的方式上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
2、写出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试着进行评价。
教师提示:训练学生在整体朗读中感知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辨析语句表述的合理性的能力。本文语言特点:
⑴ 整体风格优美,采用拟人化的叙述风格,饱含对马的深厚感情,多使用排比句式,反复铺陈,浓墨重彩,感染力强。
⑵ 每段段首有本段中心句,领起全文内容,层次分明。
⑶ 个别语句充满哲理,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⑷ 个别语句有失偏颇,如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3、从这些优美的语言中,你读出了马的哪些马性?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教师提示:段首的中心句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语句,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如下马性:
⑴ 家马勇毅、驯良,无比忠实,无私无畏。
⑵ 宠物马媚俗,奴性深重。
⑶ 野马精力充沛,精神高贵,自在豪迈,心态平和,团结和睦,体形优美。能从语句中直接读出马性,也算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4、第1~2节和第3~5节的语言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倾向是一样的吗?你从中理解到了什么?
教师提示:1~2节写家马,为马的忠诚勇猛而赞颂,也为马的奴性而哀怜;3~5节写野马,对野马的美质、美德、美貌进行热烈赞美。作者实际是一先一后呈现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表达对马的'命运的关注,对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人与马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检讨人类奴役马的行为。
思考、写作、朗读相结合,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进行。
二、研读重点语句
对马的论述,本文有很多富含哲理的精彩论述。请你找一找,划出来,研读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找出语句。学生自己先找一找,教师再适当明确。
重点语句明确:
⑴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⑵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⑶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⑷ 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2、研读含义。学生先思考,写一写,再交流明确。
(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3、对这些语句,读一读,背一背。
三、诵读,再体会精彩文句
四、作业布置
选做:
1、将课堂上所作的旁批进行集中整理成文。
2、选择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学习模仿布封《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马》的教案7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叙事短文,讲述了"我们"一家四口在春天的一个傍晚到郊外散步,看到了美丽的春景。往回走的时候,妹妹要求妈妈抱,爸爸给了她"一匹出色的马",然后妹妹骑"马"自己回家了。这篇课文充满了生活情趣,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出色:超出一般;有特色等。郊外:泛指城外。泛起:漂浮起。葱葱绿绿: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柔软:指软和;不坚硬。异常:非常;不同于平常的。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五、近义词
出色——杰出、恋恋不舍——依依不舍、异常——非常、柔软——软和。
六、反义词
异常——平常、柔软——坚硬、出色——平常、依依不舍——扬长而去。
七、多音(舍不得)。
舍;
[ shè ]宿舍、校舍。
[ shě ]舍得、施舍。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写了我们全家去郊外散步,河边风景很美。第2自然段,写了田野里的景色。第3自然段,写郊外景色太美了,让我们依依不舍。第4~5自然段,写妹妹求妈妈抱她,妈妈没有答应。第6自然段,写爸爸让妹妹骑柳条马回家。第7自然段,写妹妹骑着柳条马早早地到了家,而且很高兴。
九、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郊外、泛起、葱绿、绿毯、恋恋不舍、柔软、要求、跨上、异常一株。照样子,写词语。葱葱绿绿(AABB式):蹦蹦跳跳、开开心心、干干净净、明明白白。碧绿碧绿(ABAB式):金黄金黄、彼此彼此。照样子,写句子。
(1)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像……)
例句:屋后是一片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很漂亮,像一片黄色的海洋。
(2)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一边……一边……)
例句:他一边走,一边吃早点,很快就吃完了。
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不作声”的意思是什么?
不做声:不出声、不说话。
(2)妹妹骑的“马”是指什么?
马是指柳条。
(3)想一想,写一写,当你在路上走不动了,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鼓励你的?
《马》的教案8
第一课时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二、检查预习(掌握生难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窥伺kuīsì项鬣liè阔绰chuò观瞻zhān遒劲qiú庇荫bìyìn
相觑qù呵斥chì辔头pèi犷野guǎng剽悍piāohàn
2、辨析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斑斓遒劲羞愧呵斥鞍鞯凝结苍苍莽莽
捆绑观瞻犷野颚骨疮痍妒忌耀眼刺目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
剽悍:勇猛、强健。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疮痍:创伤。
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遒劲:雄健有力。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第一部分: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5写天然野生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概括——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家马:驯良的性格,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这些马的遭遇如何?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为什么?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不是,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③“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④“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天然野生)
野马: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既不受约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只是豪迈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欲望既平凡又简单”不“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有高贵姿态“;“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而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马》的教案9
《马说》说课稿
“班班通”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联姻,是语文教学呈现完美课堂的手段,是对语文教学重难点的革新与突破。“班班通”不是万能的,但一节诗意的语文课堂没有“班班通”是万万不能的。为此,我以《马说》为例,重点谈谈班班通如何实现网络技术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
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任务1:寻找《伯乐相马》、《毛遂自荐》等或者与人才悲惨遭遇有关的故事。一方面运用故事热身,贴近文本,为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做铺垫;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活跃思维,充实大脑,激发兴趣。
任务2:展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怎样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识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说”这种文体。
★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掌握?
★朗读中哪些句子的节奏需要注意?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的意思需要掌握?
★你积累了哪些一词多义的词?并说出例句。(出演示文稿)
★你又积累了哪些通假字?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译需要注意?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将这些知识点作为抢答题,让同学们快速抢答,或者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电子文稿演示。这就是利用班班通网络技术为语文学科重点内容的服务,高效的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学会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为下一节课的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第一节课的自主学习课,第二节课是合作探究课,将采用朗读法和问题探究法,达成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朗读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熟读成诵和深刻理解课文搭桥铺路。问题探究法还是用班班通的展示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学生快速浏览问题,然后尽可能多的留有时间充分思考问题。问题设置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逻辑演绎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样示范,以有别于学生所熟悉的教辅资料,来组织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陷入思维的泥沼欲罢不能。问题如下:
1,既然是议论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点拨此问的目的也就是问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2,当时的千里马有什么遭遇,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4,由于食马者不知马,直接导致了马的什么后果?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6,作者的结论也即本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7,作者仅仅是写千里马吗?他们分别象征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合作探究中,我将慢慢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来点拨来启发,慢慢展示课件,用图片,用声音,用光电来复圆情景。既触及学生自身的关于人才观问题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最主要的是达成了对课文“托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马暗喻人才,伯乐象征识别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控诉。
最后布置作业和小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既不成为被埋没的千里马(人才),也不要成为埋没千里马(人才)的人!
《马》的教案10
师:“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身的志向,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马说》(板书:题目、作者)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考虑。关于“说”这种文体,我们以前学过吗?
众生:学过。
师:从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我想大家对“说”这种文体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温故一下吧!
(生齐举手)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说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杂文大体相近。
师:很好,大家知道“说”这种文体相当于现代杂文,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韩愈,请看屏幕。
韩愈:字退之,河南人,自号昌黎,有《昌黎先生文集》,是唐代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倡议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主张。他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魁首,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故写此文。(屏幕显示)
那么,让我们边听录音边看书,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文章的节奏。
lè zhǐ pián cáo lì shí sù dàn sì xiàn
伯乐 祗 骈 槽 枥 一食或尽粟 一石 食马者 外见
(屏幕显示字词读音)
师:你们听了他人的诵读,自身也想展现一下自身的风采吧。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然后互相交流。交流的内容请看屏幕:
1、找出难懂的词、句。
2、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
(具体做法:四个学生为一小组,甲生读完,其他组员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同时找出读错或特别注意的地方,再一起讨论,互相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或采用大家边读边口译,互相更正,一起补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具体做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教师从旁点拨。)
师:经过老师的一番巡视,发现同学们交流活跃,例如第四小组的同学能发现“食”字在这篇文章中的有几个义项,还有前面这一小组知道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等等。可见,大家讨论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下练习来巩固对文言文词语的.掌握。
之: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
食不饱
策: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策之不以其道
(屏幕显示)
师:下面有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第一句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句,代词“千里马”。第三句,调节音节,无意义。
师:嗯!很好,(同学鼓掌)继续有请第二位同学。
生:第一句的“其”表反问“难道”。第二句,表推测“恐怕”。第三句,作代词,代“千里马”。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对吗?
众生:对。
师:好,我再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来回答。
生:第一句的“食”, 作量词,餐、顿。第二句作动词,喂养。第三句,吃。
师:这位同学不但有胆量,而且有才智,真所谓“智勇双全”,我们同学怎么没有表示?
(众生边笑边鼓掌)
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练习后,大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深刻理解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的精髓,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生大声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我们一起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一句是集中体现?
2、文中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本文中“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各比喻了哪几类人?
4、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暗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人才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屏幕显示)
师:对于上面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任选几个来考虑,还是依照刚才的小组展开讨论吧。
(老师巡视,从旁指导)
生:我选择第1、2题来回答。课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标明作者的观点认为伯乐是最重要的,就是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至于第2个问题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示意此同学坐下,另外一组的同学补充)
生:对于第四小组回答的第2个问题,我觉得不够全面,还应该补充这一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关于第3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回答吧!千里马指哪些人?
生:人才(异口同声)(板书)
师:伯乐呢?
生:善于发现人才的人(板书)
师:食马者?
生:统治阶级。
师:统治阶级可以分为贤明的君主和平庸无能的君主,或残酷无比的君主,在这里我们应该加上一个什么形容呢?
生: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师:太好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板书)。关于第四个问题,这个小组来回答。
生: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暗示了封建时代统治者既不识他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心情。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得很好。的确,在韩愈的那个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不会重视人才的,而在我们当今的信息时代,人才可谓是“原子弹”,他们迸发的能量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并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口号。虽然文中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并非它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我们应深信“是金子的总会发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同学们,再退一步来说,假如你是伯乐,你将会如何对待你的千里马?
(生考虑片刻纷纷举手)
生:我会给他金钱、楼房、车,让他死心塌地为我服务。(众笑)
师:可别笑他,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你不支付他报酬,他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你服务,讲贡献也应有一定的报酬。
生:我觉得应给他权力,有了权力才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生:我认为是如何重用他,把他布置到一个恰道好处的位置上,充沛发挥他的才干。
师;我很欣赏同学对人才观的看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会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对待人才,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态度,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大家请看屏幕。
对待人才:识他人才,重用人才
尊之以高位
养之以厚禄
任之以重权
《马》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字。了解恰当运用词语的好处,积累生动的词语。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降马人的勇敢。
教学准备
★评书录音片段,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吗?在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马的描述,那就是《群英降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齐读课题,多音字“降”,在这里读什么?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本课生字比较多,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个多音字:“降”“淋”“压”“晃”
2、读词语,不懂的查一查字典。
毛赤如血无影无踪振鬃长嘶一瞬之间喝彩武功高强举世无双自叹不如身矮腿短神骏
3、近义词:蓦地————机灵————厉害————举世无双————自叹不如————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小红马扰乱马群。
第二部分(2—3):小红马的来历。
第三部分(4—5):降马经过。
5、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匹毛赤如血,奔跑迅速,机灵的马,三次到马群中捣乱,众牧人恨它又拿它没办法,突出了郭靖勇敢和武艺超群。
6、反复读课文,读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小结
本节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读词语:
毛赤如血无影无踪振鬃长嘶一瞬之间喝彩武功高强举世无双自叹不如身矮腿短神骏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思路。
二、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小红马三次冲进马群捣乱,众牧人想尽办法却治不住它。)
(1)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红马跑得快?边读边划出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片刻之间”“红光闪闪”“一转眼”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振鬃长嘶”“无影无踪”的意思。
(2)“马群又是大乱,那红马却飞也似的向北跑得无影无踪。”一句中“飞也似的”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那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
(4)找出那里是直接描写小红马的?哪里是侧面描写?有什么好处?
2、自由读课文2、3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1)理解“神骏”。
(2)思考:这段出现了几个人物?仔细读人物对话,这是什么描写?(侧面描写)反映了什么?
(3)他的“追风黄”已是世上罕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惹它不得”“不及”“奔到”还可以怎么说?
(4)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默读课文4、5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重点理解:举世无双发足疾追身矮腿短喝彩
(1)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是匹厉害的畜生?
(2)群英降马,突出了谁熟悉马性,身手高强?
(3)你认为郭靖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群英降马”中“群英”指谁?课文中描写他的语句却很少,文中是怎样突出主要人物的?
(4)文中的韩宝驹是怎样一个人?
(5)介绍郭靖与韩宝驹的关系,讲述此段故事的前因后果。
(6)指导朗读。
三、学习文章写法上的特色
课文主要是要描写郭靖却不从正面来写,而是极力渲染红马,及韩宝驹的神俊与勇猛,从而突出郭靖的英勇,这种描写的方法叫做侧面描写。
四、小练笔
运用本节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描写一种小动物。
板书:
众牧人四下兜捕
群英降马韩宝驹疾追不上
郭靖降服烈马
《马》的教案12
【教学背景资料】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自然史》,数十年如一日,最后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学习目标】
1、通过找中心句、过渡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3、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积累优美的词句。
【语基部分】
1、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
鞍辔(pèi)羁绊(jī bàn)观瞻(zhān)剽悍(piāo hàn) 项鬣(liè)眷恋(juàn)犷野(guǎng)疮痍(chuāng yí) 畸形(jī)妒忌(dù jì)庇荫(bì yìn)阔绰(kuò chuò) 妍丽(yàn)遒劲(qiú)面面相觑(qù)相得益彰(zhāng) 颚骨(è)窥伺(kuī s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并能运用:
剽悍 疮痍 阔绰 遒劲 庇荫 犷野 眷恋 妍丽 面面相觑
相得益彰
【文章分析】
1、初读课文,利用中心句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理请文章的思路
抓住中心句:
第一节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第二节以上所述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第三节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美丽的天然。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天然野生的马。
若将文章分为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三、四、)天然野生的马
第三部分:(第五段)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动物
2、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关键句说出文中介绍的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各自有什么特性。
人工驯养的马:勇毅、驯良
天然野生的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从不为一己之私而争斗。
3、品读课文,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如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在这里作者运用分担、同享、无畏、慷慨以赴马被作者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具备舍己从人的风格,在险恶关头能奋勇当前,具备了人的崇高品质,可看出作者对驯马品格的赞扬。
再如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越着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这里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热情的讴歌了野马那自由奔放的生活,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野马的由衷赞美。
4、疑难问题探究:
⑴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一词是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指的是人对马的驯养。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指的是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而将服从人类的命令作为自己的准则。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
⑵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者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的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5、写作方法:
⑴ 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⑵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6、拓展学习:
⑴ 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⑵ 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7、课后练习及答案。
见前面分析。
《马》的教案13
【教学设想】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
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题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多媒体资料显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
⑴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①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 才美不外见。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多媒体显示) 倒装句:
⑴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⑵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⑴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⑵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⑶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2、教师点评、归纳
3、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五、 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⑵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⑶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⑷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2、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延伸拓展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背诵课文。
《马》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
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
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
(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板书课题——马说)
二、共鸣
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
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
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
明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里的“也”有不平的语气。“策之……食之……鸣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的“也”有愤慨的语气。
3.你最痛恨谁?痛恨他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疏通文意。然后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憎恨、鄙视的语气)
第一遍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尽其材,(我)鸣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时注意添加字和最后的感叹号所起的作用。)
4.谁能拯救千里马?
屏显资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明确:这就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故事。只有伯乐才能拯救千里马。没有伯乐,千里马永无出头之日。也正如作者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分明听到了一声叹息。可这叹息和不平真的仅仅是为了千里马吗?
5.《马说》说谁呢?屏显资料:
①25岁中进士。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③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
⑤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明确:看了资料二,同学们你们觉得韩愈是千里马吗?(是)那为什么会有和千里马相似的'遭遇呢?因为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得力之人的推荐。马说说谁呢?其实说的就是韩愈自己。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达到的一个共识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在写马,其实是写人。马中的精品是千里马(板书:马──千里马),人中的精英是人才(板书:人──人才)。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很丰富的情感和意图。(板书:托物寓意)所以,韩愈借马的遭遇发的不平之音也就激起了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同学们不是也从此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三)韩愈,我想对你说……
那么,既然都是同病相怜的人啊,彼此温暖一下吧。韩愈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也拿起笔给怀才不遇的韩愈写几句安慰的话。
(下发纸条,学生写安慰的话,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争鸣
千里马和伯乐,谁重要?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学情也可以形成一个小辩论会)
屏显下图:
小结:关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良好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伯乐和千里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觉得这张图可以很好地诠释它。两者应当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少了谁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黑中的白,白中的黑揭示的是千里马会成为未来的伯乐,而伯乐曾经也是一匹千里马。所以当韩愈后来终于成为朝廷命官,由千里马变成伯乐后,他——
(屏显资料)
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有:
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
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
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
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
四、一鸣惊人
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想怎样获得他人的赏识?
学生讨论交流后,出示太极图。
教师分析:
我找伯乐,是主动;伯乐找我是被动。两种方案皆可,但是无论如何选择,要记住的是主动里会有等待,被动里其实暗藏着蠢蠢欲动的心。而两者都有成功的案例。
屏显资料: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获得他人赏识的途径。)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三个字的意思是美好的语言文章。跨越千年,这些文章依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启迪。《隆中对》中有
诸葛亮一站成名的秘密;《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有怎么说别人才爱听的技巧;《扁鹊见蔡桓公》里有讳疾忌医的教训……这些文
章都是同学们即将要学到的。爱上他们吧,同学们,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仿“陈欧体”,为自己写一段代言词。
选做题: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知道韩愈最后怎样当上了朝廷的命官,请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
《马》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2、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2、展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尝试着翻译文言语句。
2)、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3)、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列,留待集体解决: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世有伯乐(lè)
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 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这里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所以读(sì)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这里的“见”同“现”,显现的意思, 所以读(xiàn)。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夫)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本指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这,这样的)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犹,尚且) (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执策而临之 (握,拿) (面对着)
3、 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
食不饱 (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
不以千里称也 (用,拿)
策之不以其道 (按)
虽有千里之能 (的)
执策而临之 (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无义)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 (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执策而临之 (鞭子)
策勋十二转 (记载)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故虽有名马 (即使)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转折连词,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顺承连词,来)
4、 翻译句子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⑦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⑧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2)、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2、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
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4、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
5、食马者能注意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
6、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7、本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8、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9、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不幸而鸣不平吗?
1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
9、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0、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1、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五、拓展延伸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2、 推荐作业:
背诵默写本文。
附板书:
教学反思:
【《马》的教案】相关文章:
《马》教案11-09
《马说》教案11-25
《马说》教案09-05
马的优秀教案02-27
《马说》经典教案03-03
马莎长大了教案03-05
马语文教案01-20
《马说》教案5篇07-30
《马说》教案九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