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落花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写作特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1、重点学习议花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指名回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来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父亲想借用两种事物的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6)理解句子“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意思
教师点拨。
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么?
有感情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有用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4、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5、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落花生》教案2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
教材位置:
《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
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
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表达方法:
种花生 借物喻人
收花生 详略得当
吃花生
味美
议花生 榨油
便宜
默默无闻、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落花生》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的等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构想
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教学时,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几件事。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学生学习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花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做“落华生”呢?读了本课,我们就清楚了。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同位互读,相互订正。
3、小组讨论: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4、回报交流,理清脉络。
三、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第一部分,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姐弟几个人通过辛勤劳动,收获了花生,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用“居然”说明了花生的什么特点?
(2)文中为什么只用“买种”“播种”“浇水”这几个词写种花生?这些词能颠倒吗?
(3)母亲为什么提议过“收获节”,还吩咐在后花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4)“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一句中,“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父亲对孩子们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中的新花生吗?诸如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释疑,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
查找关于花生成长的资料。
板书设计
1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读,并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分角色朗读众人议花生一段。
2、投影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3、指名读这段话,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苹果有哪些不同呢?课件演示介绍这几种植物生长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段话。
5、指名读、齐读父亲说的第二段话。在第一段话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话是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6、背诵父亲说的这段话。
7、学习重点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只讲体面”呢?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组讨论,举例说明。
(3)这段话,父亲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有“我”讲,为什么?
8、反复读以上几段文字,直至背诵,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提供辩题,训练口才。
针对有的同学会提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既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又很有用处,愿做苹果那样的人。教师要充分肯定这种认识很有道理,并组织辩论。
1、在现代社会,你愿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愿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2、请“落花生”“苹果”分为两派,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段话。
三、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感悟做人的道理。
2、观察一个事物,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说明一个道理。
板书设计
17、落花生
味美
好处、榨油、不好看,但有用
价钱便宜
做有用的人
《落花生》教案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 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落花生》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落花生》教案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a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示
b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听写,复习积累。
1.听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并能积累居然、开辟、成熟、吩咐等词语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3.抄写第10段父亲的话并能背诵。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文章简写和详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提高,深化主题。
联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各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师可以提示:粉笔、蜡烛表现一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现做人的清高和坚贞不屈等)。
四、交流评价,习作修改。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习作轻声读两遍,争取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两处。
2.自己给自己评价等级星。
3.个别学生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1.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完成课堂小练笔。
2.继续完成第一课时的阅读作业,并结合生活实践,写出对你的启发。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落花生》教学设计十三,落花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落花生》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1、 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的话。
2、 对话朗读。
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找准重点段。
2、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文章的话。
3、 理解体面、可贵、爱慕。
教学重点:
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花生。那么课文重点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几小节?(2—14)写什么?(谈花生)我们把这一段又分成哪两部分呢?(生答、课件、板书)
这节课重点来学这一段。
二、学习重点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2—11小节 思考:今晚的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谁参加?
出示:。。。。。。实在很难得。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父亲和孩子吃饭很平常为什么用“难得”?父亲回来只是为了尝我们种的新花生?)
简介当时背景。(作者父亲当时在广东当差,平时公务很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所以父亲这次回来实在很“难得”。那么父亲只是为了尝花生吗?我们学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我们说?(看课件)姐弟们怎么议论花生的好处?(板书)
3、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父亲拿花生和什么对比,分别用——画出写花生的词句,用——画出写桃子,石榴的词句。
完成比较表。(见课件)
通过比较你觉得落花生有什么特点?-------藏而不露、朴实无华——这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可贵”的意思。落花生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父亲拿花生与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是为什么呢?为了批评苹果。石榴吗?用意何在?
意在比喻做人。
朗读12----14小节。出示父亲的话。(课件)
我领会父亲的话了吗?出示我的话。(课件)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呢?“体面”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呢?
联系实际举些生活实际来回答。
是的,父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你读懂了吗?齐读这两段对话。
完成填空。(见课件)
(三)是呀,小作者不光读懂了,而且牢牢记在了心上,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是呀,父亲这次难得回来,不光是为了品尝花生,而且市郊于孩子怎样做人,作者正是深深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以致他今后为自己起笔名为落华生,来勉励自己做个务实有用的人,最终他成了受人尊敬的学者。来看作者简介。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作者学习,长大做有用的人。(见课件)
四、作业
(见课件)
1、口头回答课后习题3。
2、书面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3、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课后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落花生》教案8
《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落花生》教案。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老师先出示有关花生做法的课件,问学生:花生的做法有哪一些?学生积极回答(有老醋花生,油炸花生米,花生酱,花生油……)师总结:我们发现花生随处可见,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似乎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花生有关的文章,在这里它不仅仅单纯的介绍了花生,还包含了花生所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齐读课题(板书:15.落花生)2.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引导: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①什么是落花生;②为什么不叫花生而叫落花生)教师解题,显示文字解释: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并展示花生生长过程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称为落花生的原因。
那么,本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道理?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 师:相信大家课前已经熟读过课文,那么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认读本课的生字生词。
要求:注意读准音,不要读错。
(课件显示)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1)第一行引导学生注意读音的问题(四声);(2)第二行引导学生发现词语轻读的问题;(3)第三行引导学生注意“慕”字下面是不是“小”。
2. 师:通过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还是不错的,你能用一两句话总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师: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2. 师:那么这篇文章是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可以尝试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落花生教案06-17
落花生的教案03-13
《落花生》教案11-27
《落花生》教案08-19
《落花生》教案【推荐】02-24
【热门】《落花生》教案02-23
《落花生》教案【热】02-22
《落花生》教案【热门】02-24
【荐】《落花生》教案02-27
落花生优秀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