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时间:2022-12-30 11:29:3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15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1

课题

  § 4.1 温 度

  执教

  郭敏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 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 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重点

  1. 温度概念

  2. 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1.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2. 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演示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若干。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用时

  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 人类生活与热现象。

  设问 刚才的课件说明了什么?

  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观看课件

  思考与回答 说明了气候的冷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的概念

  点拨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引导 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归纳 要准确测量物理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实验 体验温度。

  结论 靠感觉无法区水的冷热度。

  3

  (二)温度计

  点拨 1.常见的温度计 2.作用

  引导 3.观察常用温度计并归纳:①构造 ②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 摄氏温度的定标

  点拨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练习 温度计的读数

  观察 温度计

  交流 观察结果

  质疑 ℃意思?

  观看课件

  练习 温度计的读数

  15

  (三)温度计的使用

  播放课件 温度计的使用

  点拨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

  练习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练习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0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

  观察 1.测量氛围、最小刻度 2.特殊结构

  点拨 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练习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播放课件 展示其他温度计

  练习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8

  小结 (板书)

  § 4.1 温 度

  一、温度的概念

  1. 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作用: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

  ②构造 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①规定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②读法:5℃读作“5摄氏度”;

  -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2

  回家作业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估计时间

  15

  课后小结: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试图通过对教材的再处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验和

  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冀此探索老教材的新用法,为迎接二期课改的到来做一些铺垫和积累

八年级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

  进行试验 ……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八年级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物理教案-弹 力。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

  (一)形变

  (1)形变

  (2)弹性形变

  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

  ③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④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

  ⑤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弹 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③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4)。

八年级物理教案4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天平的使用

  教具、学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

  (1)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m)

  (二)质量的单位

  (1)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质量国际单位:千克( kg)

  质量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新生儿的质量、鲸的质量”。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

  (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10.2—2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10页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4、学生活动:完成课本11页想想做做

  教师小结:(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六.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5

  一、 学习目标

  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 学习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 课前准备

  〖例1〗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 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例3〗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效果检验

  1.__________是表示物 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 25℃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广州市冬季最冷的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________ ℃,水的温度是 ℃。

  【课堂反馈】

  1、 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______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物质外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有关.

  2、 物体的冷热程 度用_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教案6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功》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课,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功和功率。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遍及每一节初中物理课。功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种效果的物理量,本节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的编排符合,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程序:包括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在引入和形成概念后,进而加以巩固和深化。教材中对两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源自生活实例,建立的过程又是通过学生观察或是新旧知识的类比,最终又回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巩固。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致在15岁左右,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物理学中功与能量紧密结合,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1.通过分组观察、比较、讨论,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判断力是否做功。理

  解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自读、思考、讨论、实践,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

  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善于观察和探索的习惯;树立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功的含义及计算,是学习功率和以后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功率概念及计算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生活中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利用W=FS、P=W/t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机械功的概念非常抽象,在生活中也很少涉及,在尚未讲到能的转化概念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义,而是利用生活实例和图片,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要描述这个过程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断一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通过汶川地震、新疆雪灾、青海玉树地震的实例,加入到课程过渡或练习中。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留意,都会发现有物理,更感觉到大灾面前有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母爱的伟大,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努力实现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在设计理念上,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体现了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中应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不丢弃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提问相关知识

  师:(1)什么是力?单位是什么?(用激励的目光环视四周,找中下游水平的学生回答)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师:(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3)重力的方向?

  生:向下。(别的同学提醒)不,竖直向下。

  2、新课的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一些搬运东西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怎样描述这个过程?(学生们边观察边议论)

  生:都在用力移动物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效果一样使物体改变了位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物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究)

  板书:一、力做功

  3、功的概念:

  力学中的功与力联系紧密,功吸取了“成效”的意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8,教师巡视,

  询问对成效的理解情况)

  师:小聪拉箱子发生了什么效果或者成效?

  生:移动了一段距离,有了成效。(个别学生小声议论)

  师:小明呢?生:虽然费了力,但箱子没有动,没有成效。

  师:重力也作用在物体上,有没有成效呢?

  生: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没有成效。

  师: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教师板书:F)(彩笔混合书写用彩笔混合书写是为了醒目)(s)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

  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得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此时学生对功理解并不透彻。这时让学生多媒体中的生活劳动场景。(学生兴趣很高,不时传出讨论声)

  师:对物体施力有什么不同的成效?

  生:(1)小孩推石头、搬石头。都有力没有移动距离,无成效不做功。

  (2)汽车刹车因惯性,有距离无力,成效不时来自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有成效与该力无关系,该力

  不做功。(教师欣喜,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做简单的演示)

  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进行演示并分析。(如粉笔盒,学生文具、水桶等,可以提起水桶从教室前走到后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同时进行图片展示。学生们释然)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⑴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

  ⑵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⑶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边观察边分析,轻轻松松突破难点)随即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

  2、下述情况哪些力做功:

  A.用水桶从井中打上水来

  B.手提水桶原地不动

  C.手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D.汶川地震后一男孩推水泥板救同学但未推动

  E.新疆雪灾发生后,我工程兵利用大型工程车推雪开辟生命之路

  F.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G.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在巨人头上(各小组的代表主动站出来回答,积极性非常高。这样做能趁热打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5、功的计算:

  师:同学们已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现请你们猜猜:做功的大小可

  能与什么有关?

  生:(发言)大小、方向、作用点、距离??

  师:你们的猜想应怎样得到证实?(引导复习探究的步骤)

  生:(讨论后)

  师:能证实猜想是否正确,除了用实验外,也可以采用别的方法。下面请

  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猜猜,结合我们的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的书籍、

  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讨论后)师: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板书]:二、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说明:计算式、决定式,但不是定义式)

  2、单位:牛·米N·m焦J

  (每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都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大小的概念。)

  师:1N是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1J应该是多少呢?

  生:1J就是把一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或把两个鸡蛋举高1m)

  自读例题后练习。

  [实战演练]:灰太狼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100N的喜羊羊拖回了1000m外的家;红

  太狼把喜羊羊背上了10m高的狼堡;喜羊羊趁两狼烧水的功夫,逃脱了

  并从3m高的窗户跳了出去。

  试求:灰太狼、红太狼、喜羊羊各做了多少功?

  (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练习题中编入热播动画片的主角,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多媒体中展示三位主角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视觉,

  课堂气氛活跃。)

  6、功率:

  展示玉树灾区画面。(学生们的表情顿时变了)

  师: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特大

八年级物理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水、土豆、苹果、橡皮泥、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八年级物理教案8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八年级物理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112页。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八年级物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先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我们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还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八年级物理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八年级物理教案12

  课程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3、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3、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能力目标: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但认识上有误区)。因此,将本节从认识杠杆这一熟悉的简单机械着手,来改观学生的感性体验,到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索学习,来深刻认识杠杆知识内涵,再到杠杆应用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

八年级物理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三、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四、教学重点

  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五、教具:

  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八年级物理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调查学校教室里的照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

  制订测定计划和测定方法;查阅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备注】

  1、要有计划和测定过程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给学校提出改进照度的建议.

【八年级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教案11-09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3

八年级物理教案15篇11-09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15篇02-13

八年级物理教案(15篇)12-28

八年级物理教案(合集15篇)02-13

八年级物理教案(汇编15篇)01-11

八年级物理教案通用15篇02-24

八年级物理教案集合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