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11-08 13:35:2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一、新课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曾在“父母的爱“这一单元学过毕淑敏的一篇课文,同学们还记得吗?

  (点)生:《学会看病》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和一个勇敢坚强的儿子。而今天这个母亲和她的儿子又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小故事呢?

  请(点)读一下课题。 出示课题:《剥豆》

  二、学习生字词

  1、师: 这个“剥”字是一个多音字,它有哪两种读音? (点)生:bāo和bō。

  师:请你告诉大家,当它表示。时念如;而当它时念如......

  生:剥 bāo :去掉外皮或外壳。bō: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 师:所以题目中的这个字应该读

  生(女生、男生、一齐):bāo剥豆。(板书bāo)。

  2、师:好,谁能来读上面的词语。

  出示:利索(轻声,两遍) 顺手 欣赏 节奏 虚假 隆起 执著 沮丧 清澈 磨难 怜爱 凸起

  敛声息语(第三声,两遍) 眼动手剥 瞻前顾后 小心翼翼

  师: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有读错的,请全班同学指正;难读的,请全班同学一起读两遍)

  3、敛声息语

  师:敛声失语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看句子。谁来读一下? 出示: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点读

  师:这里的 “敛声息语”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师:手起豆落,母子都专注于剥豆,) (点)生:收敛声音,不讲话。

  师:是的,结合具体的语境是理解词义的一种重要方式。

  4、瞻前顾后

  师:例如这个词。请你先来读一下句子。

  出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决果断,不可以总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点读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 “瞻前顾后”的意思? (提示:师:要坚决果断,不要瞻前顾后,说明瞻前顾后的意思与坚决果断相反) (点)生: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真棒。剥豆,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家务活,但在这篇课文中,却有了不平常的含义。请同学自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中剥豆的不平常体现在哪里? 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剥豆仅仅还是一次家务活吗? (点)生:不是,作者和她的儿子将这剥豆做为一场比赛。

  师:请你填空:这篇课文就是围绕(母亲)与(儿子)之间的一场(“剥豆”)比赛来写的。

  师:所以按照剥豆比赛的进行顺序,课文可以分为:比赛前、时、后(齐)(板书: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

  师:请同学按照这个顺序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分好段。 师:哪几自然段在写比赛前? (点)生:第1-6自然段(板书) 师:写比赛时的哪几自然段?

  1(点)生:第7-11自然段。 ○ 师:有同学有疑义吗?——没有疑义,非常好,那我们继续往下。(板书)

  2)

  ——有疑义(参照○2(点)生:第7-12或15或其他自然段。 ○ 师: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点)生:第7-11自然段。或7-其他自然段。

  师:第11自然段是在写比赛时的,这个大家都认同。那么我们来看第12自然段。它在写比赛时还是比赛后。

  (点)生:比赛后。

  师:你从哪里看出?

  生:因为第12段第一句话说“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说明此时豆已经剥完了,比赛结束了。

  师:所以描写比赛时的是哪几自然段? (齐)生:第7-11自然段。(板书)

  师:那么剩下的第12-16自然段就是在描写比赛后。(板书)

  四、导读重点——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

  师: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同学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概括母亲在比赛中的态度的词,用横线划出。 (提醒:同学们注意,要选择能概括的词语,也可以往后面找找) 师:哪位同学火眼金睛找到了? 生: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1、小组合作,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

  师:这位同学找到很准,在比赛时,母亲的瞻前顾后主要体现在她剥豆速度的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母亲的速度变化了几次?

  生(一起):四次。从刚开始的“慢”到“快”,由“缓”到“紧”(板书) 师:为什么母亲剥豆的速度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要求,请同学们看屏幕。

  1、请

  1、2小组讨论母亲速度的第一次变化,

  3、4小组讨论第二次变化,出示:○

  5、6小组讨论第三次变化,

  7、8小组讨论第四次变化

  2、请一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变化所在的段落。 ○

  3、请二号同学思考母亲思考变化的原因。 ○

  4、请三号同学思考在这变化中,所蕴含的母亲的情感。 ○

  5、请四号同学总结,填写“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准备汇报。 师:计时4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 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1师:○绝大部分的小组都准备好了,我们来验收成果。首先请第一二组的汇报员。请你汇报你们组的.讨论成果。

  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慢了下来,是因为让孩子多一点自信。

  2师:母亲剥豆速度的第二次变化,请这个同学填空。 ○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快了起来,是因为想让孩子靠实力成功。 师:另一组有要补充吗?

  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快了起来,是因为想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3师:母亲剥豆速度的第三次变化,谁来? ○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缓了下来,是因为见儿子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

  4师:母亲剥豆速度的第四次变化又是因为什么,有请这位同学。 ○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紧了许多,是因为不想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3、师:此处课文对母亲的( )和( )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生: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师:从母亲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母亲。 生:关心儿子,爱儿子

  师:同学们概括的非常不错,其实母亲剥豆速度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齐)生:儿子 师:归根到底也就是一个字,谁知道了。 (点)生:爱。(板书)

  师:有哪些同学觉得我能够朗诵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请四位同学)

  五、导读重点,体会儿子的自信大气

  师:相比较母亲的瞻前顾后,儿子对待比赛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A比赛前

  师:让我们将视线转到比赛之前。 师: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的比赛。 (点)生:不公平。 师:从哪里看出? (点)生:从母亲的话中。

  师:好,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儿子与母亲的对话,请女生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部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面对这场不公平的比赛, 儿子的表现怎样? (点)生:自信、大气(板书)

  师:看着这样自信大气的儿子,母亲很。 (点)生:喜悦、欣赏。(板书) B比赛时

  师:那么比赛时,儿子的表现又如何? (点)生:投入、手不停歇(板书)

  师:从上面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场剥豆比赛,儿子想不想赢? (齐)生:想赢! C比赛后

  师:可是比赛的最终结果是,请同学回答。

  (点)生:儿子输了,因为剥豆的结果就是母亲多,儿子自己也承认了。 师:你在哪一段找到的。

  生:第12自然段。 师:请你响亮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个人朗读。

  师: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判定比赛结果时,母亲想要。 (点)生:淡化结果(板书) 师:而儿子却(点)生:很认真(板书)

  师:儿子认真测量的结果,他剥的豆子确实比妈妈的少。但是这样就能判定儿子输了吗?

  (点)生:平局,因为母亲的碗里本来就有一些豆子了,而结果儿子也没有和母亲差太多,所以儿子与母亲剥的豆应该是差不多的。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连母亲都指出来了。可是儿子却始终认为自己输了。

  我们来读一下此处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王老师来读母亲的话,谁来读儿子的?——好,你来,剩下同学来读提示语部分。 分角色朗读对话第

  13、14、15自然段。

  师:声音响亮、情感饱满、吐字清晰,你读得非常不错,如果能配上一定的表情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尝试一下。 分角色朗读对话第

  13、14、15自然段。

  师:从这里我们会发现,面对比赛结果时儿子的态度怎样? (点)生:轻松(板书)

  五、深化主旨,拓展练习

  师:比赛前自信大气的儿子,比赛时认真执着的儿子,在面对比赛结果时却能如此轻松地认输,其中的缘由就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一起朗读第16自然段。

  齐读第16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体会第16自然段的深层内涵,试着描写一下儿子轻松面对比赛结果时的心理活动。

  评价:

  1、从你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儿子轻松面对成败的坦然。

  2、从你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儿子,老师相信你和他一样,都正确地面对失败,并从中汲取生活的道理。

  3、老师相信,这样有志气的儿子,将来一定能够真正地赢过母亲,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4、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成绩固然重要,但学习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

  5、人生总是有成有败的,失败也有它的价值,没有失败的泪水,哪来成功的欢笑。

  六、结束语

  师:王老师想,母亲、儿子以及在座的同学,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这场比赛就没有输的一方。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欢乐的课,谢谢大家的配合,下课。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让学生搜集、筛选、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直接导入,教师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学生说说读完课题之后的感觉。

  3、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谢冰莹的脚步一起走进她的家乡,看一看她家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学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伏笔。然后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检查预习,重点指导

  1、学生拿出自主预习卡,教师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2、出示本课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指名领读

  3、重点探究词语“唱和”中多音字“和”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做到步步扎实。抓住“和”这个多音字,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让学生渐渐触摸词语的温度,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面,感受本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初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1、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引导探究:究竟有哪些美好的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不会忘记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全班交流,重点探究 :

  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等。

  预设如下: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体会得较“到位”,师不必作过多的引导。)

  1、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板书:美景)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师动情地描述: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转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3)学生自由想象,描绘出眼前的画面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语句的写作特点: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5)除了作者笔下的这一景一物,在这优美的描述中,你还能看到什么?

  (6)仿照这样的写作手法,学生自由说说

  (7)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家乡吧!(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想象中读、在读中想象,无不体现“以读为本”。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经历由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到抓重点词句品读再到想象配乐美读,环环相扣,既品味了语言、体会了情感,还从中领悟了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在作者记忆中,除了家乡的美景,还有哪些让她难以忘怀呢?

  (1)指名学生说

  预设:家乡的往事(板书:往事)

  (2)作者童年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来。

  ①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②其他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过渡:家乡的小桥流水可真美啊,那住在小桥流水旁边的人家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快速找一找。

  2、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2)这段文字中哪三个词语最能概括这里的生活特色?

  (3)出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重点探究“守望相助”

  ①“守望相助”是什么意思?

  ②比如说,他们会在哪些事情上“相助”?

  过渡:在这美好和谐的村庄里,有着我的家,我的家是什么样的?

  (4)指名学生读相关语句

  出示: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①引读:我的家宽敞吗?只有——

  我的卧室明亮吗?光线——,地面——

  ② 但我非常爱它,为什么呢?

  出示: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齐读)

  ③引读:即使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但我非常爱它,因为——

  即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因为——

  (5)我爱我的老家,不仅爱那几间矮小的平房,爱光线很暗,地面潮湿的卧室,还爱什么?

  指名学生说

  预设:父亲的卧室、日出、 凉爽的清风、、、

  (6)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第五自然段

  4、感情升华,走进作者内心,诵读小诗。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融于教学过程中,符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五、总结与运用

  1、借助三组句子,引导学生总结本篇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学生自由读每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说说每组句子的特点

  ③师生交流总结: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2、小练笔

  以“家乡”为题,写一两段话,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运用直接抒情或者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六、作业(二选一)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写诗,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爱。

  【设计意图】二选一的作业设计,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轻松惬意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基础知识:

  耽:延误、延迟。

  耽误耽搁

  厉:①严格。②严肃、厉害。③猛烈。

  厉害厉声凄厉严厉变本加厉

  腹:①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内心。③指地区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誊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③走简捷洁的路。抄录抄袭抄写

  扰:①扰乱、打扰。②混乱。③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纷扰干扰

  卑:①低下。②表示谦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贱卑微自卑

  耻:羞愧、羞辱。耻辱耻笑可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

  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

  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

  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

  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

  积累: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

  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个孩子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______,于是他们______。(结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

  说明: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习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

  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法西斯强盗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_______,想到_____,还想到______。

  3、交流。

  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法西斯强盗满怀怒火

  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

  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二)学习课文14-18节

  ◆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

  2、交流。

  安东尼:

  ⑴敬佩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

  ⑵交流敬佩安东尼的原因。板书:折刀

  ◆⑶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

  ⑷随机指导朗读:

  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

  ⑸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幻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毅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

  ⑹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佩,出示句子朗读: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甫兰杰克: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鞋油盒

  ◆⑵出示鞋油盒实物。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打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

  ⑶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

  罗达: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弹子

  ⑵出示句子朗读:

  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依沃塞夫:

  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⑵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

  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

  说明:

  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这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近这些孩子。通过想象练习,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平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善良和对法西斯的憎恨。

  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激动。这一段写得十分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19-20节。

  1、配乐朗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

  四、小结复习,简介作者。

  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情谊无价。透过这些平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分明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善良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作者:伏契克

  说明:

  在分析与探讨将近尾声之时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

  3、教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4、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附板书:

  35、六个孩子的故事

  (捷克)

  安东尼折刀

  罗达鞋油盒援助→西班牙人民

  甫兰杰克弹子

  依沃塞夫哨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xx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教学总结】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

  有感情读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搜集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

  让学生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a.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b.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c.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d.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b.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理解。)

  c.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练习朗读。解决问题麓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来,他不愿意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d.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

  习作训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三、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五、各自习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2、誊写习作。

  六、习作讲评。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3、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4、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5、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6、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7、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写作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书面表达。

  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过程中,学生常常觉得没话说,没有表达的也有不少学生占有了材料,心中好像也有话要说,却陷入一种不知怎么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得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加以生动化和形象化,以培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和分析的基本素质。而要使学生通过文字,写出对人或事物神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这需要执教者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本课以话说“母爱”贯彻始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本课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用歌声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二、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本课中,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会,诱发学生对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中。

  三、思想情感是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在作文中,思想情感与语言文字一个个聚焦点的整体联系,才构成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有机结合的有血有肉的鲜活文章,才使得我们面对的文中景物是那么活现,人物是那么活脱,情感是那么真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探究,促使对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深切领悟,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水乳交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又是情感熏陶的有效手段。本课中执教者以“排比句”句式语言学习与情感实践的结合点,由句式学习延伸开去,指导写作实践,达到了语言运用与情感熏陶的较好结合。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口语交际

  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

  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课后还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上面的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与父母交流。

  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

  习作

  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选择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文从远看红树林、近看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红树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贫瘠、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红树林的精神。通过学习,体会红树林的奇异壮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红树林的绚丽多姿、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构想:

  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奇观,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读课文,对红树林有个初步的印象,之后,再引入课文,使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绚丽多姿、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红树林的资料,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红树林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大自然的'奇观,你都知道哪些?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壮观景象。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另一个奇观,海南岛琼山的海底森林——红树林。根据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边读边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检查词语:

  栅栏抵御婀娜绚丽多姿贫瘠纵横交错倘若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师重点指导:御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1、你喜欢红树林吗?为什么?找出课文的有关句段精读,学生说说感受?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重点写的是什么?

  (2)自己读,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描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红树林的雄伟壮丽,用高昂的语气来读。

  (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感受红树林的奇异壮观。

  (4)指名读,精度体会。

  3、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交流。

  (2)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进行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4、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说说这一段写的是红树林的什么方面?(板书:红树林的繁殖)

  (1)红树林的繁殖有什么特点?在书上找出来,同位互相读一读

  (2)倘若被海水冲走,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5、怎样理解红树林的精神?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用“XXXX”划出你读懂的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尽量四人讨论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6、再读课文,为什么红树林被成为天下奇观?说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的情感,突破难点。

  7、补充资料。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师生共同总结。这篇课文从远看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四个方面介绍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的壮观景象。

  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过,下节课,练习写提纲

  板书设计

  近看:雄伟

  红树林远看:神秘奇观

  繁殖:胎生

  精神:奉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写提纲。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加深理解课文。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在倾听中完善自己想法。

  3、认真读每一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同位交流

  4、这篇课文写了红树林德哪些方面?试着编写提纲,把段意用简单的词概括出来

  5、美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

  1、选择喜欢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评读,选出组员全班交流。

  四、写生字

  1、出示生字:

  (1)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御倘栅

  (2)小组讨论这些字的特点,学生写的时候注意结构特点。

  (3)另外的字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写字经验,独立书写,有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2、同位互相评议。

  同位交换作业本,认为写得好就奖给对方一个小水果。

  学生作业展示,同学互评。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写摘录笔记。

  2、继续搜集红树林的资料

  板书设计:

  红树林的雄伟

  红树林红树林的神秘

  红树林的繁殖

  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因此,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边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一边自觉和《鲸》进行写法比较,寻找异同点,并领悟这种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⑴ 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 “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⑶ 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⑷ 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⑸ 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⑹ 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用朗读为说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说明语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增强同学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同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练习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俺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同学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一起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方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同学交流他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同学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争辩.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争辩.

  2.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争辩,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俺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俺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俺们的世界,给俺们力量、勇气和智慧.俺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俺们养成喜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俺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争辩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同学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完成初稿后,自身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依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朗读佳作,一起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满意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会认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用具: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3.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就是解决了课后习题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出示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这个问题也是课后习题。

  三、练习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2.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1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1-06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0

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2-27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2-09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