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

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

时间:2022-11-29 06:56:04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

  为深化课改实验,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应制定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课程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

  课程管理制度篇1

  为了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

  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行使课程权利并履行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在学校一级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具体目标是:

  1、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2、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供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5、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6、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实践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2、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要形成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在学校课程的管理中,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随意提高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4、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形成课程开发方案及计划,并报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

  5、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三、课程计划管理

  1、《学校年度课程计划》是学校依据相关的课程文件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是国家课程计划在学校一级的具体化。制定实施方案必须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维护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的严肃性。

  2、《学校年度课程计划》包括一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学校年度课程计划》必须在每年的9月1日前(新学年开始前)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计划的一致性,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四、教学管理

  1、学校建立学校、各中心、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四级管理网络。各级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对课程的管理。

  2、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管理的重心为教学五环节的管理。

  3、备课实行个人分工主备、集体讨论通过、再个性化修改并实施的管理模式,强调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创新的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并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4、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引导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要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引导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举行课堂教学观摩及说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交流经验的机会。

  5、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由班主任负责统一协调好每日作业总量。提倡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感兴趣的探究性作业。学校应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并创造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6、学习辅导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严禁进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7、考核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反对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方式,也可采取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注重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五、教材管理

  1、根据国家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在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专家指导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公布的中小学教材目录,选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严禁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2、教师教学时,要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具体活动中学习。

  3、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拓展性课程领域可以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为学生提供教科书。

  4、教辅用书的合理使用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向家长或学生的咨询提供一些建议,但严禁向学生摊派教辅用书。

  5、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课程学生只需要一本教辅用书。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用书,不能把教辅用书当做习题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6、音像制品和电子书刊等也是教辅用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7、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电教中心、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实践性的教材体系。

  六、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由同一学科、备课组教师组成开发小组。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2、总体上说,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评估是设计校本拓展型课程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拓展型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3)组织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拓展型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资助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拓展型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4)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3、教师在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过程中,可采用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显示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4、校本课程开发中设计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课程介绍以200字为宜。《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七、课程评价管理

  1、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结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公布,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2、定期评价学校每学年课程计划,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计划服务;学校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学校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3、学校要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激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把自我评价、伙伴评价、家长及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4、校长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任务是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发布学校课程质量的信息。课程与教学中心成员承担学校课程管理的常规工作。

  5、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学生有权选择校本课程,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学生及有关的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并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八、课程管理的组织保障

  1、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学校课程管理的最后决定由委员会集体审议做出。审议通过的各项决定由各中心、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具体执行。

  2、课程与教学中心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3、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理的形成。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设立课程管理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教育、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5、制定相应的管理及激励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常规管理、课程管理制度、管理岗位职责及教学绩效考核制度等。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课程管理制度篇2

  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东北石油大学教务处

  责任 人:承办人(A角、B角)、主管院长、教务处主管处长

  二、行权依据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管理规定》制定本条例。

  三、项目申报

  (一)申报资格

  1.全校公共基础课、各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

  2.必须是院级已经确立并有两年以上重点建设历史的课程;

  3.有结构合理、较为稳定的教师梯队,有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有安心学校工作、职称为副高职以上(含副高职)的重点建设课程负责人。

  (二)申报材料

  课程建设负责人填写《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申请书》一式三份,要求必须填写完整,所在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单位盖章。

  四、受理审批

  (一)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填写好的《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申请书》一式三份,各院部专家组依据《东北石油大学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方案》对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申请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上报教务处。

  (二)教务处根据各院上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调查,推荐学校审批。通过审批的课程为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享有经费资助。

  五、项目管理

  (一)教务处公布批准立项的重点建设课程,并按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课程建设期间,教务处安排教学专家进行听课,并汇总整理专家听课记录。课程建设的具体组织管理由各院负责。单门课程建设期为一年,系列课程建设期至少二年。

  (二)课程建设负责人要严格按《东北石油大学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建设并做好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对于不能履行课程建设责任的负责人,各院可向教务处申请更换负责人。

  (三)教务处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课程建设负责人应及时向所在院部和教务处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六、项目验收

  (一)课程负责人向教务处提交《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结题验收书》一式三份;课程建设组依据《东北石油大学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方案》进行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并向教务处提交装订成册的自评报告一式三份。课程建设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及排版要求如下:

  1.课程建设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课程建设成果总结(4000字左右)。第二部分,课程建设自评情况(按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并注明自评等级)。第三部分,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四部分,下一步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第五部分,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2.课程建设自评报告排版要求:封面格式统一要求(见样张),要求加扉页(格式同封面)。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表内文字用五号宋体字,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字,二级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字,三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各级标题均粗体。

  (二)教务处组织教学专家召开重点建设课程验收会议,课程建设负责人以多媒体形式汇报课程建设情况与自评结果,并展示有关的背景材料、数据、实物、建设成果等资料。专家组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填写“专家组评议意见”。

  (三)通过验收的课程,按照《东北石油大学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方案》的标准评出优质课、合格课和未达标的课程;对于未达标的课程,责令课程建设小组继续进行建设,一年后再申请结题。

  (四)教务处公布被评为优质课的重点建设课程名单。

  七、经费使用及奖惩制度

  (一)经费使用范围

  1.重点建设课程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研制或订购费;

  2.有关的图书资料费和小型教具、模型购置费;

  3.课程建设验收报告印装费;

  4.已建成的校级优质课和其它基础类课程教学软件刻录光盘费;

  5.计算机材料消耗(如计算机打印纸、磁盘、光盘、磁鼓等)等费用;

  6.有关课程建设的学术研讨会会务费、资料费;

  7.研究成果评审费、论文发表版面费;

  8.奖励证书成本费。

  (二)奖惩制度

  1.学校对评出的校级优质课颁发优质课证书,对课程建设小组给予一次性奖金,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晋职晋级条件之一。课程建设成果突出,可以申报优秀教学成果奖;

  2.对于未能按期完成或未通过验收的课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继续建设或终止建设,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追回经费、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给予所在院部教学院长及项目负责人记严重教学责任事故一次等处分。学校将停止该项目所在院部申报下期课程建设一次。

  八、工作时限

  申报工作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验收工作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九、公开展示

  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实行公示制度。立项结果和验收结果公示一周。

  十、监督检查

  执行《东北石油大学关于执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十一、责任追究

  执行《东北石油大学关于违反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课程管理制度篇3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发适应本地的地方课程,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1、 国家课程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 认真实施晨练、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

  2、地方课程

  使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

  3、校本课程

  开发并实施本校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按规定设置课时。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5、严格执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课程门类、课时不随意增减。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6、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用经教育局审核征订的免费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随意使用。

  7、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专业对口,知识面广,一专多能,一般应主讲1—2门专业基础课。学校要尽量减少教师代课门类,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8、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三、课程实施

  9、学校在开学前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下发,各教学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教师能按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保证按规定时间开学、放假。

  10、抓好课程实施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应承担研究课标、备课、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辅导、批改作业、教学检测、评价等教学任务。上述教学任务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教师无正当理由和未经教导处、分管教学领导批准,不得拒绝接受所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

  12、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德育大纲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编写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要紧扣“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效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1、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不得迟到和提前下课,凡经教导处查处通报的,视同教学责任事故。

  12、上课讲普通话,仪容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文明优美。

  13、教师不得私自停课和调课,因故需要停课、调课者,至少提前一天亲自到教务处登记,经教务主任签字后,交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审批。凡停课的,须在规定教学时间内予以补课,并报教导处备案。擅自停、调课者,或事先未及时通知学生停课、补课者,视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不得评优选模。

  14、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协调各任课教师,使学生的课外作业每天平均不超过1小时。

  15、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要有效执行上级部门颁发的“课改”文件精神,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要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给教师创造开发课程的机会。并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名流参与校本课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课程实施的检测与评价

  16、课程检测工作应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进行。试卷必须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透露有关信息,否则,视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学生平时成绩和教学检测成绩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登记填报;每次课程检测后,要进行试卷分析,并写出书面质量分析报告,各科成绩及质量分析由教务处统一进行管理。

  17、学校要从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角度做好对教师、学生的各种内部评价工作。对教师的内部评价制度,要符合上级有关规定;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评价,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依据评价教师、学生,不以学科成绩公开排列教师、学生名次。

  五、课程实施的总结与深化

  18、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寻求一定的载体,设计有关实验的记录表,发放给实验教师、教研组和学校课改领导组,及时进行记录,课改领导组、专家指导组、学科研究组人员要深入研究、探讨,每周、每月进行阶段性实验成果提炼总结,认真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要强化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课改动态,随时发现实验中教师的不足,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共同促进课改的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相关文章: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_小学课程管理制度范本04-04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04-07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通用11篇)08-02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1-25

卫生管理制度条例04-17

食堂管理制度条例05-06

仓库管理制度条例04-20

品牌管理制度_品牌管理制度条例04-05

科研管理制度_科研管理制度条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