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豆沙粽子的做法
豆沙粽子是众多粽子口味的一种,因其兼具糯米的滑糯和豆沙的香甜,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大家知道豆沙粽子的做法吗?下面是爱汇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豆沙粽子的做法,供大家阅读!
豆沙粽子的做法
做法一
1. 将赤豆洗净,入锅加水浸没,用旺火煮3小时;
2. 再改小火焖1小时,待赤豆酥烂后,倒入淘箩;
3. 淘箩下面放大盆,用手不停地推擦酥烂的赤豆;
4. 同时将水从淘箩内徐徐淋入,直至细豆沙全部流尽为止;
5. 将淋入的细豆沙在盆内静置15分钟左右,筚去上面的余水,即成豆沙;
6. 将猪板油去皮,稍烫一下切成小粒,加入少许白酒拌匀;
7. 5分钟后再加入白糖拌匀,掺入豆沙,捏成直径4厘米、长6厘米的豆沙馅芯;
8. 将糯米淘净,沥去水分,取粽叶3~5片,卷成漏斗形;
9. 加入糯米20克,放入馅一个,再加盖糯米20克,然后用粽叶包紧,用棉线扎牢;
10. 粽子入锅,加清水浸没,在旺水上煮3小时左右,即成豆沙粽子。
做法二
食材
主料:糯米、豆沙馅
辅料:粽子叶适量、水适量、线绳少许[1]
1.将糯米放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十小时以上,我是前一天晚上泡的,第二天制作。
2.粽子叶也用清水浸泡,然后用锅煮15分钟,捞出备用。
3.取一粽子叶,卷成三角型,将糯米放入一半;再放入豆沙馅。
4.然后上面再填满糯米。
5.将上面的叶子按在米上捏紧,包裹好。
6.然后用线绳缠紧。
7.打好结即做好一个粽子了。
8.将所有粽子做好后,放入高压锅内,加水没过粽子。
9.大火上汽后再煮25-30分钟,关火后再焖10分钟,然后就可以食用啦。
做法三
材料:豆沙、棕榈叶、箬皮、糯米
1.(准备箬皮和棕绳):把箬皮在沸水里煮一分钟,放在冷水里浸凉,抹干净,剪除老硬的叶端。
2.用小刀顺棕榈叶的分枝口把棕榈叶分成小枝,把其中小枝叶中间的硬茎撕去(动作要快)。
3.一张2厘米宽的小枝叶分开成了两半,把枝叶尖对接。
4.像打绳结一样打个死结,拉紧成了一根两尺多长的棕叶绳。
5.把所有的棕叶绳摊开,放在阳光底下晒3、4个小时,就缩成了柔软的棕绳,可以伸缩自如地绑棕子了。
6.(包粽子):以豆沙甜馅为例,为便于包可把豆沙馅先切成块。挑两张一大一小的箬皮叶,光滑叶正面朝上,小叶叠放在大叶上。
7.把两张叶做成漏斗状,中间先放一层糯米。
8.放入一块豆沙再铺一层糯米(最上层糯米不能渗入到豆沙里,否则煮不熟),包豆沙粽不能太用力挤压。
9.把漏斗另一端的箬皮叶折叠过来再翻转,手捏紧旁边的箬皮叶。
10.把最后多余的箬皮叶再次翻过来包住粽角,最后用棕绳绕紧。包好的粽子装入高压锅内注入水(水把粽子浸到就行,千万不能让粽子浮在水面上)压40分钟左右就可以(时间太长,粽香会跑掉)。
豆沙粽子卷的制作
1.糯米在前一天晚上用水洗净后,放在水中浸泡着,在要做粽子前的20~30分钟沥去水分。
2.在炒锅内,加水及砂糖各250克,再加入盐等煮沸,倒豆沙入锅,用中火煮成固体状。加入猪油,充分拌炒均匀,因为容易烧焦,所以要随时注意火的大小,并用木饭匙时时加以翻动。
3.把炒好的豆沙自锅内取出来,立刻摊开冷却,分成20等份。把栗子一粒粒的分放在20等份中,用豆沙把栗子包起来做成丸子状。
4.竹叶用湿布擦拭干净,把绑粽子的绳准备好。
5.把竹叶做成圆锥状。将糯米、豆沙团各2大匙、依顺序放入包好,再用绳子把粽子绑起来。
6.把5个粽子绑成一束,放入沸腾的热水中,盖上锅盖煮1个小时。在煮的期间,要随时注意水量,不够时,须忝加热水,使粽子时时保持在高湿状态中。
粽子的历史起源
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像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解字●夂部》:“葼,敛足也。”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粽子是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豆沙粽子的做法】相关文章:
西餐各式土豆沙拉的做法大全10-13
西米粽子的做法06-08
肉粽子的做法和配料01-14
简单的西餐做法05-27
直销寝室做法总结05-18
西餐常用酱汁做法06-01
西餐简餐及做法01-30
西餐冷菜的做法大全08-31
西餐鸡排的做法10-18
小班粽子的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