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的前景展望

时间:2024-04-07 12:51:40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的前景展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7年9月、10月,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

  一、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玉石、

  珠宝、香料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通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认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作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汉朝时期,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交流,特别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往来途径主要依靠海路,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为交易之道。这条通道形成的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前往西域走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而海路可以依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季风助航,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开辟海路通往欧亚各国。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其主港历代有所变迁,先后经历了徐闻古港、广州、泉州、漳州等。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其主港是青岛古港,可驶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很早就有了对日韩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这条航线也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二、关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新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两条古代丝绸之路构建新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欧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应运而生,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三、省、青岛开展课题研究情况

  面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新课题,国家有关部委已开始着手编制顶层设计。全国已有16省市,包括西北5省市、西南4省市、东部7省市,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与东盟、中亚等地区的合作具有悠久历史和扎实基础,更居毗邻日韩、地处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优势。特别是随着“两区一圈一带”空间战略布局的深入实施,蓝色经济区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突出,黄三角地区“飞地经济”试点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有效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西部经济隆起带将借后发优势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若干发展高地,为山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出海口,处于海陆丝绸之路“十”字结点位置,向西可连接中西部地区及中亚五国;向南可通达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及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临近,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合作、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特别是在地理位置上,是距国际三大主干航线(泛太平洋航线、泛大西洋航线、亚欧航线)中西行航线最近的北方港口,与日本九州、福冈、下关和长崎及韩国釜山、仁川等港口海上运距短,航线丰富,班期密度大,更有利于吸引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的运输,是陆上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拓展的重要门户。

  3月22日,青岛召开了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头堡参与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研讨会。综合历史渊源、综合实力、内外开放、海洋文化等本土优势,将规划建设四大功能载体,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一是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将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依托,整合海陆要素资源,加快海陆双向衔接,深化与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西部口岸合作,搭建“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加快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建设,打造与韩国贸易交往快速通道,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部沿海延伸,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向中西部地区拓展,打造环太平洋地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枢纽,助力我国海陆双向大开放与国际合作格局大调整。二是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将以助推海洋强国战略为目标,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设立东亚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东亚海洋人才教育中心,立足东亚、辐射亚太,在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应对、国际远洋渔业、海洋经贸等海洋领域多层次国际务实合作,打造立足东亚、辐射亚太的国际海洋事物沟通协商机制和合作交流平台。三是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枢纽。将以申建自贸港区为引擎,加快建设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改革示范区,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实施国际货物贸易提升发展、国际转口贸易突破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跨越发展、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引领发展,实现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搭建起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四是打造“一带一路”综合保障服务基地。将发挥城市功能完善、综合承载能力突出

  的优势,调动一切资源,整合一切力量,为深远海开发、海域安全、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坚实后盾,建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保障服务基地。

  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与策略2017-05-15 22:42 | #2楼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2017年9月7日,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7年3月,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2017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 “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的前景展望】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的展望09-25

一带一路的前景11-22

一带一路的认识与展望09-25

一带一路前景预测11-22

一带一路的前景与发展11-22

一带一路发展前景11-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风险分析与展望11-22

一带一路心得11-22

一带一路简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