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史上最全一带一路分析

史上最全一带一路分析

时间:2022-09-25 08:42:52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史上最全一带一路分析

一、“一带一路”的起源及现状

2017 年 9 月和 10 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道路。

2017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和实施之年。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与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7国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2017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2017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在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的注视下,主席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点石成金”,凝聚了大大小小国家合作共赢、梦想成真的共识。

二、“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是一项极佳的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一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

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充分落实西部大开发。而这里的西部不仅指中国西部,而是中亚乃至西方更多国家之间通过经贸合作共同的发展。以中国为中心势力的“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带,起于中国,贯穿亚洲乃至欧洲部分区域,涉及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再加上“一带一路“区域内使用人民币交易的提议都说明了以中国为首的经济圈正在逐渐形成。

(二)“一带一路”平衡现今国内外经济贸易体系严重失衡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将平衡如今国内经济重心沿海化、东西部经济状况严重失衡的局面,建立东西、海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中国国内市场和亚欧大市场的协同联动。过去受地理区位空间条件制 约,广大内陆地区发展水平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 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受地缘政治影响, 为防止战争破坏, 经济建设步伐放缓, 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限制。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相对 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有待改善,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 业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情绪,“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边疆地区和沿途国家经济发展 和产业振兴,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彼此 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各种隔阂和误解,促进地区的 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 从国外经济贸易体系来看,”一带一路“还将扭转当下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不平等的三角贸易结构,将中国各种货币基金、资源、技术等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能源、市场相联合,建立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平等、共享、共赢的新型经济循环,开创新合作局面。中巴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注重能源开发运输与国家 安全, 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 道。中国急缺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 得到满足, 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 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不深,新增了 这些有效的陆路资源通道对中国十分重要。与中国情形不同,沿途国家需要大量 的轻工品、家电、机电、高铁建设等高端装备正好多为中国过剩的产能,在国内 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传统贸易伙伴难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通过“一带 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

(三)化解贸易“双顺差”,缓解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摩擦 近年来,在房地 产市场、股票市场的火暴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大 规模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加之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 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导致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

“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 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 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 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5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 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 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史上最全一带一路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

1、我与沿线国家政治外交关系总体良好,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较深厚的合作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坚持倡导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近些年来,我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时代精神,积极与沿线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先导,我国与沿线国家关系发展势头总体良好,现有的合作机制平台不断趋向成熟稳定,现有的合作基础也越来越稳固扎实。2017年,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我国企业对沿线各国的非金融类投资达35亿美元,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4.5%;我国企业在沿线各国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45.4%。与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正在加快,与上合组织成员、东盟、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如今,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走过了“黄金十年”,双方目前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共同迈向未来的“钻石十年”。我国与俄罗斯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明显增多。

2、我与沿线国家经济结构互补优势明显,合作共赢是必然结果。现阶段,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普遍面临资金、技术与基础建设瓶颈。而我国资本相对充裕,在高铁、核电、通讯设备等高端制造装备和技术方面拥有明显优势。中国与沿线国家要素互补性强,各自优势的有效结合,将对解放生产力产生革命性影响,尤其在基础设施领域,互补性更加突出。

3、沿线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曲折,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剧,社会资金相对匮乏,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能力显著减弱,其企业资产价值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发展中国家外部融资需求却相当强劲,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新机遇中国金融资本正处于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历史阶段。2017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速12%。今后10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量将达1.5万亿美元。中国庞大外汇储备、国内储蓄以及独立的全球支付系统,加上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普及,使中国有条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成本融资平台与信贷机制。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仍存在较高的政治风险。大国战略介入和博弈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一定的牵制或掣肘。中国推进“一带一路” 的过程难免会受到南中国海、东海等海洋争端的干扰。有学者分析,中国的施政思路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把中国和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做大,求同存异,淡化争议双方之间的分歧。但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敏感,是大国长期博弈和较量的重点区域。从“一带”战略走向看,美国2011年7月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旨在将阿富汗打造为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通过推动南亚、中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区域贸易,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战略计划,同时也意在排斥中国并为遏制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提供战略支点。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涉及到至少65个国家,所经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像从欧洲到中亚到南亚到中东,很多我们是没有预案的,我们中国-军队也没有走出去,也没有军事基地,也没有联盟体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信誉风险,“一带一路”是和平的,是共赢的是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家的,但是有人说是什么马歇尔计划,称霸世界,有人说是朝贡体系,甚至

还有人说中国将来要扩张。而且,长期以来,欧盟和日本也都视中亚地区为其战略利益的重点区域,对该地区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战略利益诉求。而从“一路”战略走向看,美国2017年高调重返亚太、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综合运用其所谓“软实力”和“巧实力”,不断巩固其传统同盟体系,频繁插手地区热点,以强化其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随着美国对亚太地区战略介入加大,我国与少数邻国间的矛盾明显趋于激化和复杂化。部分国家与我国缺乏政治互信,对共建“一带一路”存有疑虑和抵触心理。一方面,部分国家在搭乘我国经济发展快车和便车的同时,对我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心存疑虑。尽管我国一再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强加于人”,公开声称共建“一带一路”只是“结伴”而非“结盟”,但仍难免会产生与其他大国抗衡的嫌疑。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则必须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安全疑虑。这可能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史上最全一带一路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政策和制度缺乏协调性。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在治理制度层面,中企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该地区不少国家法律不健全、不稳定,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较低,国与国之间仍存在较多贸易投资壁垒,如实施较为严格的许可证准入制度等;海关程序和文件不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不一致,交通物流运输信号存在差异等等,都对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了严重阻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另外,当今世界诸大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虽未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却在问中国人:你们想做什么?如果不能协调各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它们的搅局能力不可不察。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本来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许多企业没有问清规则就踏上了“一带一路”,结果是签约容易获益难。

3、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布局、人口地理分布密度存在差异,发展重点可能不同。以陆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货物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进行铁路运输符合技术经济要求,而中亚国家地广人稀,制造业基础薄弱,运输量比较分散,公路和民航运输更符合其目前发展的经济性要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质是实行“以我为主”的开

放及外交战略,要充分考虑因此而带来的地缘经济格局变化,一方面,中国与亚欧发展中国家的政经合作会加强。要促进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以企业为纽带,将各国利益捆-绑在一起,逐步实现市场一体化。境内沿线省市在国家制定的目标政策前提下,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在与相

关国家的合作中,也应坚持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不能无限制的“让利”。

4、多数国家建设资金缺乏。据亚行估计,2017-2020年间,仅丝绸之路沿线亚洲8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累计就达5.7万亿美元。我国周边大多数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作为资金提供者,我国可能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资金接受方发生政局变动,那么如何收回资金就是需要提前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可能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积极参与“巴黎俱乐部”和“伯尔尼协会”等相关机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加上大多投资又以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其投资回报率较低且回本缓慢,有时甚至连能否盈利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将会制约和影响国外投资者前往投资的意愿和决策,对我国企业来说也不例外。

5、与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滞后。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诸多发展中国家,初期的互联互通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不仅指交通领域的建设,还包括通讯、网络、口岸、信息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加深与沿路各国的交往与沟通。过去我们的沿边省份与中东欧、东南亚、中亚等地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在新时期需要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下更大的力气,作更大的文章。初步的互联互通后,“一带一路”尚需双边或多边国家间更多地对接和交往,所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成效,应循序渐进。

四、对“一带一路”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指导思想

我国宜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大国思维,充分利用游戏的规则,敢于“先提、先试、先让”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大国思维、

树立正确义利观是指导我国扩大开放的指导方针。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就意味着我国经贸谈判要立足长远,兼顾当前,通过“一带一路”的方式换取中国所需的市场、资源,以及公平、公正的贸易规则。

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变,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打造共同体意识,实现互联互通。“打铁还需自身硬”,而观念层面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则是夯实自身的基础,同时也是应对“中国威胁论”最强有力的舆-论武器,有利于解释和澄清我国立场。我国首先应同各国坦诚相待,传递“一带一路”空前开放与包容的理念,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促使问题的解决,实现彼此的互惠共赢、协同发展。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力图分享自身发展红利,实现区域平等互利、共同繁荣,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局面。

(二)着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层面需要重点做的工作之一。近期内就可以展开与部分经贸合作关系基础好、有条件的国家商签相关的合作协定,包括双边投资保障协定、避免双重免税协定、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以及部门、产业的合作协定,如司法协助协定、交通运输协定等,并赋予这些协定以法律制度保障。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可以进一步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次区域合作协定,并扩大示范效应。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未必要按照传统模式,可秉着开放性、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先签署框架协定、早期收获计划,只要是互利互惠、双方都能够接受、能够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削减贸易投资成本和壁垒的协定都可以签署,以后再逐渐增加补充协议,只要先起步就可以再逐渐深化和加强,从而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三)优化战略布局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应反映在通道建设上。加快涉及公路铁路建设、运输线基础设施建设、过境运输能力配套投资建设、边境货物中转站建设等议题的具体合作谈判。

其次,突破要反映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上。积极推动中乌自贸区谈判的启动,

涉及沿边重点口岸可给予特殊政策,配合兹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重点打造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发挥其示范支点作用,可率先在中哈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寻求实质性进展,加快信息化通道互联互通、制度政策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对接互联互通的相关议题谈判。此外,要激发省际联动共同参与“丝路”国家进行多层次的合作谈判,实现优势对接、优势互补。

再次,突破要反映在货币金融合作上。中国可积极提出进一步加强在本币结算和沿线货币互换上的金融合作谈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发性金融机构,早日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

(四)整合内部资源

首先,经济外交是国家整体战略,应纳入经济改革、全而治理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总体协调,科学规划,细腻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就特定领域开放作出统一战略部署,就具体议题的推进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将开放、安全、经济政策、外交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进而最终实现“换”的结果符合国家的发展利益。

其次,促进我国企业、商会、行会在国际经贸谈判中发挥出积极的中介组织作用。商会、行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重要中介,要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纽带作用,商会间的国际合作也可配合政府间经贸问题的磋商与谈判。在规则的制定、标准的修改上,应广泛听取商会、行会的建议和意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

第三,调动我国企业在应对经贸纠纷谈判中的参与性、积极性和建设性。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涉及违反双边有关合作协议、WTO规则时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其组织能力和牵头作用,坚定支持,使企业不逃避、不怕事,愿意主动参与到取证、调查、谈判当中。

第四,寻求主流媒体积极配合我国经贸谈判进程报道,发挥正确引导舆-论、民情的有效作用。当今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对舆-论、舆情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应加强与媒体的公关合作,减少误读、误判、误报的情况发生。寻求与主流媒体良性互动,使其进行有侧重性的报道,有建设性的评论,有选择性地发声。

(五)协调好各国关系

我国应妥善处理同各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政治互信,寻求同各国政策的利益契合点,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对于大国,我国可以通过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化解其战略疑虑,始终考虑对方利益,推动大国更新观念,转变看法,扩大彼此政治共识及经济合作,使之朝向有利于、至少不妨碍或少妨碍“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发展。

在处理同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议的过程中,我国应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原则,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同各方进行平等交流,实现睦邻、安邻、富邻的目标要求。在“互联互通”的发展进程中,与一些邻邦国家形成一个紧密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通过首脑外交深化政治共识,深化同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保证沿线国家信誉的实现。以经济外交的形式,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域外环境,寻求沿线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与沿线国家企业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应主动的推动国内市场的开放,在展现自身诚意的基础之上逐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一带一路的选择及其风险分析2017-05-15 22:44 | #2楼

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因此,不是中国一国的来推进的,需要沿线国家共同来推进。同时,一带一路不可能整体性推进,无疑是有先有后、分步骤地、分国家推进。在这种情形下,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核心区域,然后是选择核心国家。核心区域我认为首当的无疑是上合组织覆盖的地区和东盟地区。核心国肯定是在这两大区域内。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核心国我把它成为战略契合国。有的学者成为战略支点国,我认为这种称呼不妥。因为支点是被利用的,一旦利用完毕就被抛弃。哪个国家被中国视为战略支点国家,那就成为被中国利用的国家。如果是这样,谁愿意参与到一带一路进程中来呢?战略契合国就不一样了,战略契合国,是双方相互有所借重,或者说是双方战略利益上的契合,也意味着双方在利益上、战略上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形下,相关各国才会愿意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

那么,如何来确定战略契合国呢?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中中国的战略契合国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国土面积上、人口上是规模大国;有地区影响力;整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是中国的邻近国家;与中国保持相对友好关系。根据这些条件,在核心区域有以下国家可以成为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战略契合国:

首先是俄罗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随后,在2017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主席和普京就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问题达成战略共识。由此可见,俄罗斯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既有基础性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是一带一路交通设施建设的基础。俄罗斯是上合组织内的重要成员国,无论是在上合组织内还是中俄双边关系都非常好,特别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史上最好水平。俄罗斯是国际能源大国,境内内院非常丰富;是人口大国,人口超过1亿(当然,自俄罗斯独立依赖,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人口总数也在下降,这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政局来看,普京领导的统俄党一直是俄罗斯

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压舱石。这些情况表明,俄罗斯不仅对欧亚地区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

但是,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来自俄罗斯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方面,俄罗斯提防中国、戒备中国的情况始终存在。俄罗斯曾经是一个超级大国,曾经是中国的老大哥。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出现了严重动荡,国力严重滑坡,几乎成为二流国家。与此相反,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走上坡路,综合国力与日俱增。这两种趋势决定了俄罗斯内心中的不平衡。不平衡的心态不仅表现在俄罗斯政治、文化精英当中,也表现在俄罗斯的民间。早些年俄罗斯同样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包括“人口扩张论”、“资源威胁论”等。包括像索尔仁尼琴这样的作家也经常说,俄罗斯最大的威胁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这一切虽然不是俄罗斯的主流,但也影响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当前要借助于中国战略协作会办关系的良好势头,加强中俄双方的人文交流,通过人文交流来消解而是对中国的误解、曲解。另外,长期来,俄与西方在乌克兰等问题上的对立,也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设想的重要变数。毕竟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整个欧亚地区,都是一带一路建设首先索要考虑的地区,乌克兰问题久拖不结,乌克兰问题就有可能蔓延成为整个欧亚地区的问题。乌克兰危机爆发不久,在国际学术界就有学者提出它是“新冷战”的开始。这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乌克兰危机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地缘争夺的一个主战场。一旦“新冷战”出现,那么新的“铁幕”就不是在欧洲内部,而是在亚洲内部。在这种情形下,和平、合作、共赢、发展的目标就难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设想来实现。

其次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对中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131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53%、俄罗斯族30%。另外还有20多万维族人。因此,在外交上,哈萨克斯坦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独立后实施全面经济改革,分阶段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近年来,哈政府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生产和财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本国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和进口替代等一系列措施,使宏观经济形势趋向好转,经济持续增长。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境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钨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世界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

锰储量4亿吨。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哈是资源出口国。亚信会议首先是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召开的。因此,首届“丝绸之路和平奖”授予了纳扎尔巴耶夫。2017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先提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哈萨克斯坦政体上实行总统集权制,总统年岁已高,未来政局有变数。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1940年生于阿拉木图州卡斯克连区切莫尔干村,哈萨克族。他从1979年担任哈萨克共-产-党中央书记以后,就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党的领导人。苏联解体后,他以98.76%的选票当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任总统。到今天已经其次连任哈萨克斯坦总统。长期来,他确实是致力于中亚的稳定与发展,也致力于中哈友谊。但是,他毕竟年岁高,政治生命有限了。而哈萨克斯坦新一代的政治精英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取向,我们还不是太清楚。不排除像格鲁吉亚以萨卡什维利为代表的新的政治精英那样完全向西方倾斜的可能性,甚至彻底背离纳扎尔巴耶夫的路线。由于长期的集权制,哈萨克斯法律制度健全,权力腐-败也十分严重。此外,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的中亚国家,同时也是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活跃的地区。尤其是在费尔干纳谷地,那里是恐怖主义的主要藏身之地。所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运输能力长期受制于那里的恐怖主义。

第三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中亚大国,是中国全天候的战略伙伴,最可靠的朋友。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巴基斯坦,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缘因素。在大陆上走出去的出口不多,中巴相邻处的红旗拉普山口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出口。从喀什出发,经红旗拉普山口穿过巴基斯坦全境可以到达巴南部港口瓜达尔港。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交的重要节点。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国家。但是,很显然,巴基斯坦政治稳定度比较低,加之长期受恐怖主义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中国如今投下了不少合作项目,但经济回报率比较低,恐怖主义活跃,让中国工人在巴基斯坦的安全深表忧虑。

第四是印度。印度是南亚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在南亚和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近年来与中国淡化边界问题,跟中国的关系走向了相对缓和的轨道。尤其是莫迪政府打起了改革开放的旗号,给印度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正因为如此,印度的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长期来,印度都始终萦绕着一个大国梦

想,但要实现这个梦想,中国是绕不开的,印度领导人也情形地看到这一点。所以,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设想之后,莫迪政府表达出积极的态度。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古丝绸之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印度的参与。从佛教对中国、中亚、南亚地区的影响来看,就知道印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提及著名放一家鸠摩罗斯。他的父亲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弃宰相之位周游列国学道,后来龟兹,与龟兹王妹结合生罗鸠摩罗斯。他在龟兹、莎车一带翻译、教授佛经,影响非常大。当时,整个中亚地区都被成为佛教的地盘。直到后来伊斯兰教向东发展以后,佛教才被强势的伊斯兰教所取代。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经济发展设想,也是文化交融的倡议,需要把各种宗教、文化通过一带一路进行交流、交融,使之汇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平共赢的文化长河。

但是,也应该看到印度内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秩序欠佳。根据世界银行资料﹐1970﹑1973﹑1988年印度贫困人口比例依次为52.4%﹑42.5%和39.6%﹐虽然有所下降﹐但贫困人口数依次为2.873亿﹑3.117亿和3.223亿﹐绝对数字反而有所上升。直到印度全面经济改革启动九年后的2000年﹐印度贫困人口比重仍高达28.6%﹐是中国1998年同一指标(4.6%)的6.2倍﹐也明显高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邻国斯里兰卡﹐其中乡村贫困人口比重为30.2%﹐城市贫困人口比重24.7%。 印度的问题不仅在于大面积贫困﹐更在于两极分化。本世纪初以来﹐印度各邦中人均收入平均差距为六倍﹐最大者高达60倍,一小撮巨富和普遍贫困者之间的生活对比尤为强烈。根据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贫部专门负责调查全国城市贫民窟人口的专家委员会调查﹐2001年印度全国城市贫民窟人口为7526万人﹐到2011年底预计将达9306万人﹐十年增加1780万人﹐其中﹐首都新德里贫民窟人口将达316万人﹐比2001年增加85万人﹔全国金融中心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贫民窟人口将达1815万人﹐居全国各邦之首﹐其中﹐孟买拥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达拉维(Dharavi)。绝对贫困和收入分配失衡已经严重损害了印度大众的基本生存条件。令人震惊的是﹐在号称“印度大放光芒”的21

世纪初﹐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增反减﹐由1997~1998年度的174公斤减少到2003~2004年度的151公斤﹐为二战以来最低水平。2017年﹐印度全部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而且﹐越南﹑尼日利亚等国虽然贫困人口比重高于印度﹐但全部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印度﹐充分暴露了印度在收入分配﹑社会公正和维护国民基本生活方面的严重缺陷。此外,边界问题一直是历史的症结,而且,印度对中国始终存在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戒备之心。因此,在中印关系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印度的人文交流,促进中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五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大国,是东盟地区有重要影响力,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7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的经济发展有较大潜力,境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印尼能源矿产部的统计(2017年),印尼煤炭资源储量约为580亿吨,已探明储量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由于还有很多地区尚未探明储量,印尼政府估计煤炭资源总储量将达900亿吨以上。印尼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3589 兆亿立方米 (相当于206亿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为24230兆亿立方米,主要产于苏门答腊的阿伦和东加里曼丹的巴达克等地。印尼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亚洲地区是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出口总量的70%以上,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在亚洲地区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印度、日本、中国等。印尼煤炭对中国的出口2017年达到4290万吨,已经成为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主要煤炭来源地。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000000平方千米,其中永久林区11200000 平方千米,可转换林区810000平方千米。

印尼的森林覆盖率为67.8%。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这些决定了印度尼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国家。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废除了对华的歧视性政策,主张加强对华关系,从而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了重要人文基础。2017年10月3日,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首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扎虐地位和作用。

但是,印度尼西亚仍然戒备华族,尤其不允许华人参政,限制华族的政治权利,包括以前经常出现的排华事件。这是影响中国与印尼最重要的因素。印尼政治上实现多-党制,因而政治派别多。目前,政治上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包括民-主党成(苏西洛)、印尼斗争民-主党(梅加瓦蒂)、专业集团党(阿克巴尔·丹绒)、建设团结党(哈姆扎·哈兹)、民族觉醒党(马托利·阿卜杜尔·贾利尔,前总统瓦希德任中央指导委员会主席)、国家使命党(阿敏·拉伊斯)、新月星党(尤斯利尔·伊扎·马亨德拉)、繁荣公正党(鲁特非·伊萨)等。政治派别多就使政治的不稳定性较高。

总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相互的战略利益上具有共同的需求,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五个国家除印尼外有四个国家在上合组织内;有巴基斯坦、印度两国处在一带一路的结合点上即既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印尼在海上四周之路建设上则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史上最全一带一路分析】相关文章:

史上最全餐桌礼仪05-06

史上最全的文学常识05-07

一带一路政策分析09-25

史上最全销售沟通技巧09-22

花朵物语史上最全的花语09-25

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11-27

史上最全的花语大集合09-25

史上最全中国餐桌礼仪02-21

史上最全自住商品房的申请条件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