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镇信访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信访工作是获取群众信息的重要来源,是观察社情民-意的窗口。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保持信访渠道的畅通,对于党组织了解本地区社会情况,发现政策及工作上的失察、失误,了解有关干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乡镇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政权,乡镇的信访工作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农村大局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如何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职能,妥善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已成为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乡镇信访工作的现状
乡镇信访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县各相关的部办委局批转的信访件,二是群众直接到乡镇政府的上访行为;其中,群众直接到乡镇上访是最主要渠道。
(一)乡镇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工作以来我所接触的信访事件看,乡镇的信访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邻里纠纷。虽然不乏少数群众为了“讨个说法”,而将邻里间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纷争摆上台面;当然更多的还是或多或少地牵涉到了群众的实质利益,如田地归属、堰塘和山林的租赁承包等。
2.政府债务。乡镇负债运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在乡镇财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迅速偿清这些债务确实不容易。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群众为了尽快讨回自己的应得利益,也不得不耐着性子一次一次往乡镇政府跑。
3.政策咨询和落实。乡镇配套改革要求进一步凸现政府的服务职能,成为人民群众的政策“咨询台”,成为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的“监管站”。当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正在深入进行,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群众迫切需要乡镇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而诸如群众对“入户费”收取等村规民约合理性的质疑,也常常通过到乡镇上访这条渠道来解决。
4.领导期许兑现。有个别领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把眼前的事情顺利办妥,不讲政策,违反原则,轻易许诺,从而为以后不能兑现诺言时被群众长期纠缠埋下隐患。也有个别领导,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只求暂时解脱,随意确定办理时间,事后又不认真落实,导致群众为同一事件多次上访。
5.工资待遇的落实。当前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各项改革进行得比较频繁。作为乡镇来讲,全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分流了大批乡镇党政干部,还有随着“七站八所”的转制,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下岗分流人员的补偿和保险等。对于这些政策性问题,他们也只是一味地仰仗乡镇寻求解决出路。
另外,还有如农田缺水、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合同履行和纠纷的裁决等“分外”的工作,及其它一些类似于因计划生育超生罚款并遭拘留,家属来政府请求通融等荒唐事件。总之,乡镇信访工作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的又大多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起来自然困难重重。
(二)乡镇处理信访事件的主要方式
平心而论,乡镇对信访工作的态度还是比较慎重的,也力求搞好。因为它是确保一方平安和乡镇机关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实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乡镇在处理信访事件时,又形成了其独特的方式。具体来说,这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思想说服。这是当前乡镇处理信访事件的常用方式。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使上访群众平息心头的不快。特别是乡镇职能转换和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以后,除了个别故意“找茬”的以外,乡镇信访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尽量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
2.推拖战略。这是乡镇处理信访事件的一种主要方式。当然,这类事件涉及的大多是一些很现实的利益分配问题,或是一些当前状况下乡镇难于解决甚至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乡镇为避免引火烧身,寻求暂时“解脱”,不做实质调解工作;上访群众自感别无他途,也认准了这根“救命稻草”,双方打起了“持久战”。
3.移交村组。这是少数乡镇信访干部工作中一种十分省事的处理方式。他们对上访群众的事实陈述不用心去倾听,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仔细去分析,对群众合理的信访要求不努力去满足,只是将它一揽子移交给更基层的村干部或调解员,自己只等处理意见和情况汇报,完全卸去了自己的工作责任。
二、乡镇信访工作现状产生的原因
乡镇为何会出现信访“泛滥”的状况呢?客观上讲,当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带来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和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是最主要的宏观因素。这是一种社会气候,社会的变革,使得一些积累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具体剖析,乡镇信访的大量涌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乡镇信访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是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在乡镇工作中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信访事件实际上并不在乡镇政府的管理职权范围内。一些需要司法机关处理的纠纷案件,群众凭借以往的“惯例”,纠集于政府门口。这除了表现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法制观念的淡薄。也正是由于许多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存在着“屈死不告状”的陈旧思想,遇到矛盾纠纷,不懂得通过法律渠道寻求解决,一味蛮干,才常常使事情越闹越大,难于收场。群众的不知法、不懂法,也给一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以种种不法手段谋取合法证据,给事情的最终合理处理设置障碍。
二是乡镇的财政状况不佳。受资金量的制约,弱小的乡镇财力难以与庞大的基层事权相匹配。“保工资”这一基本要件都必须靠上级转移支付予以弥补,而广大农村亟待建设的基础设施所需的庞大开支,只能靠争取专款来逐步改善。特别是对于目前许多乡镇背负的沉重历史债务,在乡镇财政日益萎缩的今天,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难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解决的。
三是乡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一方面,对一些政策性较强的信访件,乡镇党委政府根本不敢随便表态,而一些“执著”的信访者却不断追根究底;另一方面,对一些要求落实待遇、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信访件,即使符合政策规定,但乡镇因自身经济能力有限,解决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好采取“推拖战略”,从而导致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群众为同一事件重复上访。
四是部分信访干部的工作不实。对于群众上访,有些乡镇信访干部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存在厌烦、抱怨情绪,重视不够,解决不力。他们或业务不熟,或方法简单,或作风不实,使本来较为简单的信访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造成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还有些信访件反映的问题本来就是乡镇党委政府自身原因造成的,在乡镇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另外,有能力解决、有权力“拍板”的上级政府部门,也常常以不了解详细情况为由,只给上访者批转报告,用信访责任制把矛盾下压在乡镇基层。
五是个别群众的别有用心。有些老上访户在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在情绪上逐步与党委、政府趋于对立。为了促使问题尽快解决,他们在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日期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来制造影响。有些乡镇领导出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不得不开一回“绿灯”,以求息事宁人。但是,一旦有此先例,攀比之风就会骤起,导致乡镇的信访工作量急剧增加。还有些上访者甚至错误地认为,“会闹的孩子多吃奶”,即使明知自已的要求不符合政策,仍然找乡镇组织反复纠缠,上班陪着,下班跟着,直到领导厌烦“发话”为止。
三、加强乡镇信访工作的现实要求
信访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反映,信访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乡镇信访工作的质量,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信访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高度重视,给予信访工作以有力支持。
信访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工作,也是乡镇组织和领导的分内事。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是检验乡镇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志;信访工作质量的好坏,也成为衡量乡镇组织工作扎实程度的重要标准。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应积极转换工作职能,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信访工作中来,为信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尽全力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信访工作以有力支持。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干部职数大幅减少,信访接待处理人员严重不足。为此,乡镇领导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专班,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在信访工作中,乡镇还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分析信访形势,讨论解决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建立健全信访网络,使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建立司法信访制度,把信访工作引入法制化轨道。
第二,加大普法力度,全面规范信访行为。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已于2017年5月1日起颁布施行了。乡镇应以此次《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为契机,广泛开展信访法规和其他法律知识的宣教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既使他们自觉规范信访行为,做到依法有序上访,又教导他们熟悉了解问题的法律解决途径和程序,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乡镇信访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另外,通过社会普法力度的加大,将乡镇信访干部纳入学习教育范围,进一步增强他们依法处理信访事件的意识,促使他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时刻把群众的所盼、所忧、所急、所难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同时,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讲求工作方法,做到既文明热情,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又坚持原则,把握尺度,不乱表态,不乱开政策口子,避免引发新的矛盾,从而全面提高乡镇依法受理信访、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强与信访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当前乡镇信访工作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与信访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够,随意批转信访件的行为十分普遍,特别是一些超越权限、难于办理的事情,常常使乡镇无所适从。为此,乡镇和信访职能部门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共同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首先必须整合各方力量,疏通信访渠道。要充分发挥一些部门的信访职能作用,使群众的信访问题得到合理分流,消除信访事件在乡镇党委、政府大量集中的现象,切实减轻乡镇的信访压力。其次要明确信访责任。对于群众上访,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积极主动处理,该由哪个部门解决的信访问题,就由哪个部门处理好,不得上交、不得下推。第三是要加强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有些重大、复杂的信访事项,乡镇可能难以处理,这就需要与执法部门、司法机关或上级党政机关密切配合,积极沟通,变“单枪匹马”为“兵团作战”,寻求联合解决。
第四,注重平时主动走访调查,防患于未然。
在农村基层组织中,要广泛建立群防群治的信访工作格局,畅通基层信访信息渠道。一方面,农村的信访联络员要与乡镇干部、村组干部一起,主动下村入户,全面了解农村稳定工作,积极配合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积极的工作,通过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把矛盾的发展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从根源上减少群众的上访行为。
作为基层干部,要多为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经常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随时掌握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上访动态。同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经常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多做“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工作,做到上访的苗头早发现、酝酿中的事件早劝阻、“热点”问题早解决,把工作做在问题产生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发阶段。
总之,做好信访工作,既要坚定信心,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群众多办实事,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又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初始阶段群众上访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努力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对如何搞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现状及思考2017-05-11 20:05 | #2楼
信访工作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信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抓好信访工作,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信访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分配格局日见雏形,乡镇信访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信访总量由少到多转变;二是信访内容由分散到集中转变;三是访级由低到高的转变。以前的信访大多谋求解决涉及个体利益问题,而当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土地纠纷、村务公开、移民安置、村干部违法违纪、低保社会保障等群体性新问题,解决难度较大。上访主体多元化、联合化、组织化倾向明显,如协警问题、涉军维护问题,他们大都是有组织、有目的上访,解决处理问题更趋复杂化,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好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无疑是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应做如下几点:
要树立大局观念
这里所说的大局就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是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抓发展必须抓稳定,抓稳定必须抓信访。当前,农村一些基层干部错误认为信访工作就是信访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大局意识。我们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到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去认识、去落实;要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乡村干部要齐心协力,上下同心,形成抓信访的强大合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突破“就信访抓信访,就稳定抓稳定”的惯性思维,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
要树立民本意识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群众来访所反映的问题是政策落实情况的“反射镜”,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我们必须树立民本意识,切实把信访工作抓到群众的心坎上。一要有信心。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顾全大局,着眼长远,迎难而上,解疑释惑,信心满怀做好信访工作。二要有诚心。对待上访群众要用真心讲诚意,要学会换位思考,用真心与群众交流,出真力为群众办事。三要有耐心。信访工作繁琐复杂,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用真心换取群众的真爱。四要有细心。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不管群众诉求是大是小,都要不厌其烦,耐心做好群众工作。五要有恒心。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要持之以恒,树立长期奋战思想,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群众,关爱百姓的德政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当好群众的公仆。
创新机制,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证,依靠有效的信访制度,把信访工作提交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要坚持乡镇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纽带,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途径。决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应付检查而“做秀”,而应该扑下身子,坚持值班,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满意。二是坚持信访评估制度。凡涉及广大事项要把矛盾考虑前头,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影响稳定。三是坚持矛盾排查制度。信访工作处在群众工作最前沿,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参加会议,掌握信访动态,把握稳定大局,稳定一方百姓,决不能让信访部门凭空写写,一报了之。四是坚持领导包案和责任追究制度。信访工作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稳定理应成为党政机关的第一责任,只有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才能有效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目前,就案件报结而言,存在着主要领导认识高,一般领导认识潦草,推推动动,甚至推而不动,造成能按期结报的案件拖成积案,缺乏责任追究的力度和速度。
树立民本意识,发挥便民网络作用
搞好便民服务,建立乡村便民服务网络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便民服务就是整合乡镇相关部门力量,实现群众诉求集中受理,主要政务集中办理、代理。方便群众说事、办事、减少上访量。搞好乡村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可以让群众少走一段路,少进一扇门,方便群众快捷高效,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目前,一些乡、村的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村级便民服务站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各村便民服务站要建立村干部值班制度,真正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足不出村诉求能够得到解决,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同时,乡镇机关干部要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真正到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星期办一件,一月解决一个问题也是成绩,决不能一喊了之,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赢得群众的信任。
要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要加大乡镇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的落实力度,为做好乡镇信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只有“一把手”重视信访工作,才能带动整个班子抓好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要敢于靠前指挥,敢于正视矛盾,敢于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对涉及全局的上访问题进行处置。“一把手”工作千头万绪,要在百忙中情系着信访,情系着稳定,以抓政治的态度抓信访,以抓经济的态度抓稳定,通过领导亲自抓、抓具体,再上一个新台阶。
【乡镇信访工作的现状及思考】相关文章: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3-25
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03-25
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3-25
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3-25
师德的现状及思考03-25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03-25
学校管理现状及其思考03-25
我国死刑制度现状及思考03-25
城市管理现状及思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