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赏析
都梁的家国四部曲,其中之一的亮-剑是在2000年出版的,而都梁本人又是上世纪50年代人,我对上世纪50年代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是贾平凹、王小波、路遥等人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缘故吧!我个人比较喜欢看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印记。《亮-剑》被酝酿的这样之久,这样的作品怎能不成为经典呢?
咱们不妨来细细品味一下,倘若都梁用十年时间来构思、写作、修改《亮-剑》的话,其创作时间已然不逊色于《红楼梦》了,而相比之下用生命之光谱写的《平凡的世界》历时6年才磬稿。我们说,没有时间的磨砺无所谓时代的经典,是的,经典何以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呢?那唯一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作的敬业精神和不为外物所扰的品性,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令人百看不厌,或许还需要更多其他的品质,我就不在此累述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小说,其创作速度不可谓不快,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其中有计算机打字本身的速度因素,但更多的是利益的因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这种文学创作与物质金钱密切联系着,试问,哪个经典的出现是为了所谓的利益?就像哪个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是科学家急功近利得来的?反过来说,急功近利也难成经典。
网络小说的分类是非常多的:玄幻、修真、异能、悬疑、言情、校园等等,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特性——连载!不仅如此,其完结本动则百万字,我大体统计了一下,300万是一个普遍的完结本字数。那么,没有连载就没有持续的吸引力,而没有较长的篇幅,也就没有持久的吸引力;连载所承载的是即时的利益,而字数再多也终归有完结的时候,那时读者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向其他的连载书籍,毫不客气的将之抛弃,于是创作者们又不得不继续推陈出新——不然自己也得吃饭不是?我看到一个网络小说创作着不惜放弃一份民政局的工作,转而投向自己所钟情的网络小说创作,个中的缘由不言而喻。做这种循环往复的工作,怪不得背后有位作者也不禁吐露真言:“每创作完一部小说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网络小说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但是商业化利益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前面那位咋就会放弃民政局的工作呢?就我所知,一本网络小说的完结往往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而与之同等字数的经典名著就历时更长了,这能说明什么呢?我想,其中的缘由我已在前面说的差不多了吧!也欢迎诸君批评指正。
好了,咱们回到原著《亮-剑》中来。虽说网络小说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了,但像《亮-剑》一样的经典之作还是百看不厌的。我大体看过前五届(第六届还没选出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比如《钟鼓楼》、《平凡的世界》、《李自成》等等,全是经典中的经典,要说,所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咱们都应该好好品读,真正的好书真的是看一本少一本。
《亮-剑》被拍成了同名电视剧,当我看到原著,再对照电视剧才看出其中的差异。《亮-剑》原著重点是在解放以后,尤其文-革中的李云龙更是被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一番,但是电视剧的重点貌似在建国之前,并未延伸到文-革,可能是为了塑造李云龙完美的形象——李云龙在文-革中由于被-逼无奈,为保留军人最后的尊严而开枪自杀。尽管原著的结局是悲剧似得,但是却极为震撼人心!不是有种说法说,有时悲剧式的结局更能令作品靠近经典吗?《亮-剑》,在我看来,就有这么点儿意思。这样一来,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损反增,甚是奇妙!
在电视剧里面有一个镜头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打完平安县之后,丁伟、孔捷、李云龙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喝酒聊天,其实说白了——在听李云龙吹牛。而
且在里屋还有秀芹同志在偷听。其实这一幕在书里面可没有,书里面对于李云龙吹牛一说,是插叙的手法,也就是一段话就打发了,说李云龙吹嘘说他在老家有个相好的,其他的就没有了。在我个人看来,一般的电视剧是不可能把原著全部展开的,就心理活动这一项就够导演喝一壶的。可是有意思的是,看了《亮-剑》原著再对照电视剧,我的观点渐渐发生了变化:电视剧有些地方简直比原著还丰满!我就想,这编导是怎么做到的?我这么想的时候,渐渐地有些头绪了,咱就简单了说,编导往上面添枝加叶呗!举个例子,就老李打呼噜一说,在电视剧上那是真精彩,是“铁三角”聊天时丁伟说出来的,那个聊的尽兴就甭再提了。可原著咋说的,原著也忒吝啬了些,就是写的解放以后李云龙“打呼噜吵得铺铁轨的战士饱受噪音的折磨”,仅此而已嘛!说白了,我可是抱着“挖掘挖掘”新东西的心态看的原著,你懂得。
好啦,咱又可以推出一条结论了:原著拍成电视剧要么会简约,少数会令人满意地更加丰满。
《文学作品赏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若谈起《亮-剑》的经典性,只需看看其收视率和重播率就行啦,就像老版《西游记》似的。这经典的东西得好好咀嚼,三毛不是有把一本书读一千遍的习惯嘛!咱也得好好学学,也别一千遍啦,百儿八十遍就行啦,别客气。
其实,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对《亮-剑》本身说的并不多,但是其背后隐藏的东西却令我思想连篇,或许只有当我们看到作品背后的那个质,才预示着我们真正成熟了起来,真正告别看热闹的那的层次。
文学作品鉴赏之我见2017-05-11 06:06 | #2楼
文学作品一般可从形式上分为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艺术的创造最重要的便是审美价值,因此我认为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不必拘泥于形式,而可以从作者和作品本身来分析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1、作者本身的创作经历,此作品的创作年代
假如不是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就无法感受到作品在当时的时代意义,对于其中的很多感情都无法揣摩透彻。很多人都说看不懂鲁迅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但是结合当时的时候背景,就可以发现鲁迅的作品如匕首般具有穿透力和强烈的批判性,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思想宣言振聋发聩,成为向腐朽势力作战的形象化的思想武器。 而说起艾青,大家应该都会想到那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在战争年代,艾青的诗歌也多是与战争相关,歌颂抗战带来的新生和哀歌灾难深重的祖国大地。从他的诗歌中,大家可以感受出他的拳拳爱国心。
2、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及写作技巧分析
一座好的大楼无非一砖一瓦堆砌而成,一部好的作品也是。如文学巨作《红楼梦》。它不仅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写对话的成功,也是众所周知的。黛玉的尖酸刻薄、宝钗的虚伪恭顺、凤姐的泼辣有、探春的言简而有理、袭人的贴心而有心计,都一一表现的淋漓尽致。《小王子》作者则是充分运用和体现了象征主义写作手法,一本成人童话中体现出的人生哲学可以让人细细品读多遍。《雷雨》则是通过口语化的台词表达出人物心理的跌宕起伏,表现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封建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的冲突性和戏剧性。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最终的悲剧结局中,蕴含着深沉厚重的人生情感。从一部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及写作技巧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意义。 对于一些在某些意义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很大区分度的作品,如《白鹿原》和《百年孤独》,《哈姆雷特》和《雷雨》,《战争与和平》和《围城》。我们也可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异同,体会更深层的意义。
3、作品的时代意义与当下的现实意义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强烈反响,对当时社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在当代社会也一定具有一定地位,令人深思。如《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
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人类解放事业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和奋斗精神,对社会中不可避免存在的丑恶腐-败现象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勇于斗争精神,以及他身残志坚的奋斗精神,不仅鞭鞑了当时那些只会作威作福的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表现出了作者所代表的当时无产阶级对受压迫命运的抗争精神,同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当下这种混杂的社会大环境下,正义感和奋斗精神显得尤为可贵。而茅盾的《子夜》则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时代本质特征。作品所体现的人道反思和人道批评在现代也很值得深思。
四、作品的感染力
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一部好的作品,主要看的是它的感染力,看它能不能深刻影响人,深刻影响他们走向未来的方向。曾经读过很多书,或许他们的文风语言够华丽,剧情够复杂悬疑,但没有深层意义就只能是一时消遣,看过便忘。琼瑶小说是爱情作品,你也可以说钱钟书的《围城》是爱情作品,给人带来的冲击力绝对是不一样的。看完一本好的作品,你坐在椅子上会觉得你刚过完了一整个人生。喜怒哀乐都在刚刚那几个小时中体会了个遍,而且还回味无穷。
而有些作品的感染力并不是立即见效的,它可能会伴随你一起度过漫长的人生岁月。想到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初中时候没看出什么东西来,只觉得是个坏学生浪荡一回幡然悔悟决定当个守望者。大一点后,看他这样张扬闹腾,倒是会心一笑,毕竟青春的日子,总是要破坏一些东西,才会收获另一些东西,没有肆意过哪来的清醒。体验过了青春也就更明白作品的意义了。
想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物的故事,平平淡淡,看完上中下三大本,想不到人物的特别之处,再想一下却觉得每个人物都是平凡又特别的。就像我们每个平凡人一样。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贯穿一个观点,就是人只有劳动才能活得更有价值。我认为这是平凡的世界最珍贵的,它给无数个青少年抑或中年的人,给他们这个社会最光明的希望,在于奋斗,我认为这就够了。 艺术只是一种形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他们是怎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传达给人们的东西是怎么样的,是不是能给人正确的价值观,能不能感染人心。作家可以用很多写作技巧,可以用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他们表达出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而我们在鉴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是将自己整颗心投入进
去,在作家的笔下感受他的内心,达到一种共鸣,发现作品有力量的地方。
【文学作品赏析】相关文章: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09-25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12-11
文学作品授权合同书04-24
文学作品数字版权代理协议09-24
小学语文实用文与文学作品教学策略09-25
《送别》赏析01-20
《嫦娥》赏析04-04
古诗及赏析02-06
《金缕衣》赏析02-13
经典宋词赏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