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及赏析

时间:2023-02-06 16:22:34 赏析 我要投稿

古诗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及赏析

古诗及赏析1

  长安季春,岁次甲午,三月廿七,嘴头依寒。

  与余张汶陈四君于师大《琵琶行》尽力罢,过堂,拎包袱一路东行。两番倒车毕,夜色已重,孤身异地长安鸣犊镇。缘遇善人接引,沿途昏灯香客,闻徐徐春风,寂意杳之。畅谈步行两里半,已至嘴头村。缓坡百十步,东岳庙府相迎。观时辰,古甲午三月廿七酉时五刻许。

  借月光,进庙门,方知东岳庙府者,道观净土也。竹影碑文,善士香火,大亮庭院。近道观居士,未明来意,遂号脉把指,道破心机,不禁慨叹。被邀斋房,素菜饭洗尘,虽午剩,却尽鲜。后庭院候道长时,尽所能助众善士。众道友感吾红尘,动吾孝心,皆言天地通情,不禁落泪。时移亥时六刻许,孟道长灵光子师傅外送道友归返,见吾又安斋坐聊。万分无奈,馒头白开水食之。不觉与道长畅聊至三月廿八子时三刻。后安排客房卧榻,布衾之上合目,浮道长音容。红尘之客闻红尘,心中稍解。

  夜梦寻亲,道观相遇。三月廿八晨卯时半刻许,冻醒方觉身骨弱之。门开出外,花鸟叽鸣;未见旭日,却得天象。曙光下观门外楹联“黄老思想出世入世无为而化,道家精神独善兼善顺其自然”及“道院有尘清风扫,玄门无锁白云封”等文,心中轻快,善哉!庭院内,道长太极拳晨习,吾牛毛长拳相随,皆欢笑。洗漱罢,各殿神君发蜡燃香礼拜叩先,后与道观居士修缮庭院,山门接客。辰时三刻,迎来青华宫一行黄肖赵杨靳*六位道长及云游曹道长等四方道长十方善人。举手打躬,安好。半个时辰,斋房过堂,素菜馒头稀饭依朴,各师傅不言,疾而下席。桌堂之上未见残洒,间见众道长善士自食洒之。

  庭院香客愈多,吾搭功助庙求安后歇之。少许,廿七夜善居士携吾于众道长声意,吾随之请得金叶往生万贯冥币千张。青华宫黄道长行文书,执封印,通神点主,慨之。后各道长东岳大殿备法事,号“东岳庙超度亡魂水陆法会”。众善士跪拜庭院,香客依旧燃香献供鸣炮不断。吾诚心叩拜随众师傅法会一个时辰。后相传至骨灰神君处请得封印于土地公母处念经焚送金叶往生万贯冥币,诚心拜之再三,兴,返庭院。

  因时辰,未待午之斋饭,留得众道长之交流方式,捎得献供于兜,赠得《阴律无情》《地狱游记》《劝善解读》等文书缘分。山门外告辞众道长及众善士,皆言,四海道观一家亲,回家常坐。

  感慨惭愧不止,惜别东岳庙府,道观净土。心中总凉。觉之:家门敞开人不回,木扇夜留君待归。

  东启紫微映灵光,岳揽山河呈吉祥。

  庙朝天都香火旺,笃信正道扶沧桑。

  大道自然,天人合一。有为,无为。

  躬心感恩。

  岁甲午古历三月廿八东岳道观朝圣无悔。

  岁甲午季春三月廿九鹿原琢公闲云净土士躬拜于长安子夜昏灯

古诗及赏析2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韵译】: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古诗及赏析3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古诗及赏析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宗光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古诗及赏析5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远山眉样认心期,流水车音牵目送。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

  这是一首恋情之作。上片写词人对他所钟爱的女子的追求,下片写失恋的痛苦以及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这是一组对仗句,一句一个镜头,场景互不相同。第一个镜头再现了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家的宴会上,一再拨动琴弦,以《凤求凰》之曲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的那戏剧性的一幕。只不过男女主人公都换了。“紫陌”一句,镜头由家中移位到繁华的街上。写自己认准了美人的香车,跟前撵后地转圆圈,欲得姑娘之秋波飞眼,掀帘一顾。唐人李白《陌上赠美人》有诗句云:“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刘禹锡也有诗句写都市春游的热闹景象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紫陌寻春之际,发生过多少与此相似的风流韵事!这两句词,如果说上一幕之鼓曲求凰尚不失为慧为黠,那么下一幕的随车盘马却就不免乎“痴”了。因此,“鼓琴”、“盘马”两句,虽同是写对爱情的追求,貌似平列,但却决非简单的语意重复,而是不同层次的情感流露。在那镜头的跳跃中,有时间的跨度,有事态的发展,更有情感的`升级。这是不同层次情感的真实记录。

  “远山眉样认心期,流水车音牵目送。”这两句“远山”句承首句“清琴再鼓求凰弄”,回溯“鼓琴”之事。“流水车音”句承接“紫陌屡盘骄马鞚”。这里“远山眉”一典,见刘向《西京杂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首句既以司马相如自况,这里乃就势牵出卓文君以比拟伊人,密针细缕,有缝合之迹可寻。“心期”即“心意”,词人似乎从那美人的眉眼之中,看透了美人对自己的爱意。正因为有这惊鸿一瞥,才使前两句之问略去了的情节进展有了关捩,既以见当时之“鼓琴”诚为有验,又证明后日之“盘马”良非无因。于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便只剩下一个“盘马”的结局毕竟如何了,这就逼出了与第二句错位对接的“流水车音牵目送”。那车轮轧轧,似轻雷滚动,一声声牵扯着词人的心,好似从词人的心上碾过一般。姑娘的辎軿车渐行渐远了,而词人却仍然驻马而立,凝目远送,望断离路。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二句,写词人“目送”心中的美人远去之后,心情郁闷,痛苦不堪,他便借酒浇愁,去喝了一场闷酒,酩酊大醉之后,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中,衣裳也没有脱便一头栽到床上,拥被睡去。及至酒醒,已是夜深人静,但觉寒气袭人,又听到寂凉的钟鼓催更之声。这“寒生”二字,既是实写,也分明写出词人心绪的凄凉、寂寞。听到那凄凉的钟鼓声,词人又当是何等心绪呢?

  “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回梦中还说梦”二句,词人笔锋两到,一方面以逆挽之势插入前二句间,追补出自己在“拥被”之后、“醉解”之前做过一场美梦,在梦中相亲相爱,百般温存,万种怜爱。这在笔法上来讲是叙事之词,另一方面,它又以顺承之势紧承前二句之后,抒发其“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深沉感慨,自是入骨情语,强作欢笑。本来一对热烈的恋人,不能朝夕相守,只能在虚幻的梦中耳鬓厮磨,这已十分凄楚、哀怜了,而词人却又“梦里不知身是客”,还要向她诉说这种温馨之梦,这就更衬托出处境、心绪的凄惨。像这样的“梦中说梦”之“梦”每每发生,其哀感顽艳之程度何等深重!这两句之中,蕴含了多少重刻骨的相思、铭心的记忆,含泪的微笑与带血的呻吟!一篇之警策,全在于此矣!

古诗及赏析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先秦·佚名《子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嗣: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赏析

  《国风·郑风·子衿》诗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为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为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为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为衣领和青青为佩玉。于诗她登上城门楼,就诗想看见心上人为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为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为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诗一首难得为优美为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为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为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诗以恋人为衣饰借代恋人。对方为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为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三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为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为焦灼万分为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不艺术效果为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为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为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为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为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为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为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为反差,从而将三强烈为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三源,此诗已开三先。

  这首诗诗《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为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为女性所具有为独立、自主、平等为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为情感,即对情人为思念。这在《诗经》以后为历代文学作品中诗少见为。

古诗及赏析7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望月怀远》

  【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张曲江集》。

  【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古诗及赏析8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前言」

  《三月过行宫》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为作者过行宫的抒怀之作。前两句写行宫外的景色,后两句写宫女们的凄凉生活。全诗色泽明丽、词藻华美。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联想到宫女的容颜,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常套,构思巧妙。

  「注释」

  ⑴行宫:皇帝外出所住之处。此指东都洛阳行宫。

  ⑵渠水:沟渠中的水,此指御沟水。渠,即指御沟。唐杜牧《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诗:“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红:水荭,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曾益本作“蘩”。蘩(fán),白蒿,即艾蒿。边让赋云:“若绿蘩之垂干。” 吴正子注曰:“红繁,荷也。小叶,初生叶也。”

  ⑶风娇:谓风姿娇柔。娥妆:美女的妆饰。宋晏几道《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词:“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⑷垂帘: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恺之传》:“ 觊之 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⑸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翻译」

  御沟里的水荭白蒿把行宫的围墙拥绕,淡红柔绿像宫女的红颊翠眉般妖娇。行宫里帘幕几次更换青春已经变衰老,宫门深锁宫女无尽的苦寂何日终了。

  「赏析」

  《三月过行宫》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经过行宫,时当阳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红繁拥御“墙”,诗起句写宫墙外侧,御沟之中,水荭茂盛,白蒿繁密。全诗中实写竹宫春景,仅此一句。接下“风娇小叶学娥妆”,始由眼前水荭生发联想,由实返虚。“风娇小叶”,指荭,红茎,叶片嫩绿,叶上有淡红色茸毛,摇曳风中,色状娇艳。作者忽然觉得,它多么像宫女新妆的红颊翠眉。两种事物,一般新艳,可谓神似。诗起二句,由景及人,辞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诗之文势而言,则是欲抑先扬,引起下文。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宫女虽曾有春天般的时光,虽曾有水荭新蒿般娇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宫里,经不得春去冬来,几度垂帘,青春转瞬即逝,红颜须臾便老,这种千年长锁的生活实在不堪忍受。诗的后两句,作者用“几度”与“千年”对举,表现宫女们青春易去而寂寞长在的凄苦哀怨的不幸生活,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一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

  李贺诗在艺术上以奇丽为其特色,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点。李贺诗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构想上离绝凡近,出人意表。而这首《三月过行宫》更体现出作者构想的奇妙。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联想到宫女的容颜,然后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俗套,与一般宫怨诗的艺术构思不同。而色泽明丽、词藻华美,也是显而易见的。

古诗及赏析9

  【作品原文】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作品赏析】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关于清明时节的诗句之一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关于清明时节的诗句之二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关于清明时节的诗句之三《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四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古诗及赏析10

  出郊

  (宋)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郊行

  (宋)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①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①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两首诗歌都写了郊野所见所感,所写景物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歌在表达技巧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出郊》写初夏农村遍野碧绿,生机勃勃的景色;《郊行》写蚕茧大获丰收的情景。(2分)《出郊》表达对农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郊行》表达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2分)

  2.《出郊》前两句融情于景,广阔的田野,一片碧绿,庄稼长势令人欣喜;后两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暖风丽日也感到没有落脚的地方,它们初次看到丰收在 望的景象,便转而把它们的温暖移到那繁茂的桑麻上来。(2分)《郊行》主要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农民的辛苦劳动、丰硕的劳动成果与他们依然像荒年一样凄 苦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2分)

古诗及赏析11

  原诗:

  山静松声远,泉清秋韵长。

  穿林孤鸟唳,踏露冷坪伤。

  野岭新愁聚,寥空老雁翔。

  登高思故友,天地两重阳。

  明山才子点评:这是我读过的重阳好律之一。

  首联

  "山静松声远,泉清秋韵长。"作者写秋山肃静,松涛阵阵,清泉潺潺,韵味悠长。点明时间,地点,环境,通过选取"山、松、泉"一组意象为我们取景,犹如一幅秋山图展现在我们面前。首联起好;

  颔联‘

  穿林孤鸟唳,踏露冷坪伤。"作者写自己似孤鸟一样在山林中穿梭时凄叫。踩在满是冷露的草坪上顿觉悲伤。此联穿对踏,林对露,孤鸟对冷露,唳对伤,对仗工整,形象表达自己悼念老友时的`孤寂之情,情融景中,确为佳联。颈联"野岭新愁聚,寥空老雁翔。"接写在野岭上睹物又添新愁,只緣看到廖落高空中老雁飞翔。此联对仗亦工,写老雁南飞又添新愁。

  中二联作者通过选取‘’

  孤鸟,冷坪,老雁"等一组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情怀,旧情未忘,新愁又起,对仗工整,中二联承好;转在第七句“登高思故友,"点明登高之目的,结在第八句"天地两重阳"顺之而出,主旨尽显,此结悲而雄阔,与众不同,颇有新意,可为千古丽句。尾联结好。总之此诗有写景,有回忆,有抒情,情喻景中,情景相生,虽中二联后三字结构类同,因尾句传神,足以振起全诗,可为咏重阳之佳作。

古诗及赏析12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善用微词,似直而曲,有案无断,耐人寻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是怎样写的吧,下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哦,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

  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

  直到南山不属人。

  韩愈诗鉴赏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山庄位于唐时京兆万年县南,当年曾修观池乐游原,以为盛集。先天二年(713),她企图控制政权,谋杀李隆基,事败后逃入终南山,后被赐死。其山庄即由朝廷分赐予宁、申、岐、薛四王。作者所游之太平公主山庄,无疑已为故址。而诗题不明言故址,是颇有深意。

  第一句写公主当年事。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其故事, 是很自然的'。此句欲占春三字精警蕴藉。当年人间不平事多如牛毛,有钱有势者可以霸占田地、房屋,甚至百姓妻女,然而谁能霸占春天呢?

  欲占春自然不可思议,然而作者这样写却活生生地刻画出公主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本性。为了占尽春光,她于是大建别墅山庄,其豪华气派,竟使城阙为之减色。第二句一个压字将山庄台榭的规模惊人、公主之势的炙手可热极尽烘托。故字则表明其为所欲为。山庄别墅,乃权贵游乐之所,多植花木。因之,第三句即以问花作转折。诗人不问山庄规模,而问花多少,从修辞角度看,可取得委婉之功效,而且问得自然,因为从诗题看,诗人既是在游山庄,他面对的正是山花烂漫的春天;同时花与首句春字略相映带。此句承上启下,又转而引出末句新意。一路看花花不尽,前面还有多少花?看啦, 直到南山不属人!南山即终南山,在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而乐游原在县南八里,于此可见公主山庄之广阔。偌大地方不属人,透出首句 占 意。直到云云,它表面是惊叹夸耀,无所臧否,骨子里却深寓褒贬。不属人与 占字同样寓有贬意。然而最妙的奥秘尚不在这里。别忘了所有的一切均属当年事。山庄犹在,前面就是,但它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不过早不属于公主了。过去不属人,现在却对人开放了。

  山庄尚不能为公主独占,春天又岂可为之独占?终究是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呵。这铁一般的事实不是对欲占春者的极大嘲讽么?但诗写到不属人即止,让感慨见于诗外,使读者至今可以想见诗人当年面对山花时意味深长的笑影。

古诗及赏析13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译文翻译

  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解释

  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ǒ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平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平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古诗及赏析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古诗及赏析15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劳动妇女的怨歌。韦縠《才调集》、韦庄《又玄集》都说此诗作者是女子葛鸦儿。孟棨《本事诗》却说是朱滔军中一河北士子,其人奉滔命作“寄内诗”,然后代妻作答,即此诗。其说颇类小说家言,大约出于虚构。然而,可见此诗在唐时流传甚广。诗大约成于中晚唐之际。

  诗前两句首先让读者看到一位贫妇的画像:她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当年出嫁时所穿的布裙,足见其贫困寒俭之甚(“世所稀”)。这儿不仅是人物外貌的勾勒,字里行间还可看出一部夫妇离散的辛酸史。《列女传》载“梁鸿、孟光常荆钗布裙”。这里用“荆钗”、“布裙”及“嫁时衣”等字面,似暗示这一对贫贱夫妇一度是何等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把他们无情拆散了。“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见女子之贫,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古代征戍服役有所谓“及瓜而代”,即有服役期限,到了期限就要轮番回家。从“正是归时”四字透露,其丈夫大概是“吞声行负戈”的征人吧,这女子是否也曾有过“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的誓言,那是要读者自去玩味的'。

  于是,三句紧承前二句来。“胡麻好种无人种”,可以理解为赋(直赋其事):动乱对农业造成破坏,男劳动力被迫离开土地,“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田园荒芜。如联系末句,此句也可理解为兴:盖农时最不可误,错过则追悔无及;青春时光亦如之,一旦老大,即使征人生还也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呢。以“胡麻好种无人种”兴起“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

  这还不能尽此句之妙,若按明人顾元庆的会心,则此句意味更深长。他说:“南方谚语有‘长老(即僧侣)种芝麻,未见得。’余不解其意,偶阅唐诗,始悟斯言其来远矣。胡麻即今芝麻也,种时必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夷白斋诗话》)原来芝麻结籽的多少,与种时是否夫妇合作大有关系。诗人运用流行的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切贴而巧妙。“怀良人”理由正多,只托为芝麻不好种,便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所以,此诗末二句兼有赋兴和传说的运用,含义丰富,诗味咀之愈出,很好表达了女子“怀良人”的真纯情意。用“胡麻”入诗,这来自劳动生活的新鲜活跳的形象和语言,也使全诗生色,显得别致。

  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杨载《诗法家数》)。此诗末句由三句引出,正是水到渠成。“正是归时底不归?”语含怨望,然而良人之不归乃出于被迫,可怨天而不可尤人。以“怀”为主,也是此诗与许多怨妇诗所不同的地方。

【古诗及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赏析作文11-29

细雨古诗原文及赏析10-12

效古诗原文及赏析08-26

古诗词赏析12-06

初中课内古诗词赏析09-02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03-02

古诗词赏析15篇11-16

古诗《望天门山》赏析02-02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