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猕猴桃主要病害与防治
一、根腐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等;
2、初期根颈部皮层出现黄褐色块状斑,皮层软腐,韧皮部易脱落,内部组织变褐腐烂;
3、当土壤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并向下蔓延导致整个根系腐烂,病部流出许多褐色汁液,木质部变为淡黄色,叶片迅速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
4、后期病组织内充满白色菌丝,腐烂根部产生黑色根状菌索,危害相邻植株根系。感病的病株,表现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死亡,对生产影响极大;
5、发生根腐病的果园一般不能再次栽植建园。
发病规律
4月份即开始发病, 7-9月是严重发生期,夏季如遇久雨突晴,或连日高温,有的病株会突然出现萎蔫死亡。发病期间,病菌可多次侵染。 lo月以后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
使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2.5%阿维异菌脲,进行撒施与淋根,即可杀线虫、地下害虫、也可防土壤病害。
二、疫霉病(也叫烂根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为从小根发病,皮层水渍状斑,褐色,病斑渐扩大腐烂,有酒糟昧。随着小根腐烂,病斑逐渐向根系上部扩展,最后到达根颈。
2、为根颈部先发病。 发病初期主干基部和根颈部产生圆形水渍状病斑, 后扩展为暗褐色不规则形, 皮层坏死,内部呈暗褐色,腐烂后有酒糟味。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干,引起主干环割坏死,延伸向树干基部。最终导致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受阻,植株死亡。
3、地上部症状均表现萌芽晚,叶片变小、萎蔫,梢尖死亡。严重者芽不萌发,或萌发后不展叶,最终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
该病属土传病害。黏重土壤或土壤板结,透气不良,土壤湿度大,渍水或排水不畅,高温、多雨时容易发病。该病春夏发生,7~9月严重发生,l0月后停止蔓延。被伤害的根、茎也容易被感染。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以视病情发生程度扒土晾晒,选用2.5%阿维异菌脲颗粒剂灌根;
三、根结线虫病
发病症状:
1、地上部症状与其他根病引起的症状相似,主要为害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受害,
2、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叶片黄化,新梢短而细弱。成株受害后,根部肿大,呈大小不等的根结(根瘤),直径可达1~10厘米。根瘤初呈白色,以后呈褐色,受害根较正常根短小,分支也少,受害后期整个根瘤和病根可变褐而腐烂。
发病规律
1、线虫靠自行迁移而传播的能力有限,一年内最大的移动范围 l米左右。因此,线虫远距离的移动和传播,通常是借助于流水、风、病土搬迁和农机具沾带病残体和病土、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他营养材料,以及人的各项活动而将线虫传播。
2、猕猴桃缺氯离子时根部也产生瘤状,但和根结线虫有区别。
3、线虫喜酸性土壤环境。
防治方法:
1、调节土壤酸度,减少线虫发生;
2、结果园发现根结线虫可用阿维菌素灌根,或者噻唑膦,或者选用2.5%阿维异菌脲灌根即可杀线虫,也可防治线虫引起的根部病害发生。
四、褐斑病又称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枝干。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病斑顺叶缘扩展,形成不规则大褐斑。
发病规律
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萌芽展叶后,在降雨条件下,病菌借雨水飞溅或冲散到嫩叶上进行潜伏侵染。侵入后新产生病斑,继续反复侵染蔓延。4~5月多雨,气温20~24°c,有利于病菌的侵染,6月中旬后开始发病。7~8月高温高湿(25°c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进入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碧艾进行防治,发病严重时可用秀库治疗。
五、灰霉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
1、花朵染病后变褐并腐烂脱落。幼果发病时,首先在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接着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
2、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
3、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灰卡防治,果园发生严重时使用翠润治疗;
六、花腐病系细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花,也为害叶片,重则造成大量落花和落果。
1、发病初期,感病花蕾、萼片上出现褐色凹陷斑,随着病斑的扩展,病菌入侵到芽内部时,花瓣变为橘黄色,开放时呈褐色并开始腐烂,花很快脱落。
2、受害轻的花虽然也能开放,但花药花丝变褐或变黑后腐烂。病菌入侵子房后,常常引起大量落蕾、落花,偶尔能发育育成小果的,多为畸形果,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叶腐烂,凋萎下垂。
《猕猴桃主要病害与防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防治方法:
使用佳爽,春雷霉素,喹啉铜等进行防治;
七、溃疡病系细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花蕾期染病,在开花前变褐枯死,枯萎不能绽开,少数开放的花也难结果。花器受害,花冠变褐呈水渍状,花萼一般不受侵染,或仅形成坏死小斑点,花瓣变褐坏死。
2、叶片受害后,染病的新叶正面散生暗褐色不规则或多角形小斑点,出现 l-3毫米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叶背病斑后期与叶面一致,但颜色深暗,渗出白色粥样的细菌分泌物,在干燥气候下,渗出物失水呈鳞块状,高湿条件下病斑变红褐色。
3、枝干和藤蔓染病,冬季症状不易被发现,细心观察可见枝干上有白色小粒状菌露渗出,春季渗出物数量增多,黏性增强,遇空气颜色转为赤褐色,分泌物渗出处的树皮为黑色。剥开树皮,可见到褐色坏死的导管组织及邻近的变色区,皮层被侵染后导致皱缩干枯;病枝上常形成 1-2毫米宽的裂缝,周围渐形成愈伤组织。严重发病时主枝死亡,不发芽或不抽新梢,近干基处抽出大量徒长枝。
防治方法:
前期使用瑞托+佳爽进行预防,也可使用佳爽,春雷霉素,喹啉铜等进行防治;
苍溪宏鑫猕猴桃种植苗木基地向您郑重承诺:出售的苗木都是高质量的,服务都是一流的,请您放心购买。
猕猴桃生理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2017-05-07 17:03 | #2楼
1.1 主要症状
老叶先黄化,逐渐向细叶扩展,叶片颜色由通常的深绿色逐渐变为淡绿色,严重时,叶片均匀黄化,仅叶脉保持绿色,在老叶上尤其严重。
1.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上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氮含量通常占干物质含量的2.2%~2.8%,当含量下降到1.5%以下时,症状就会出现。
1.3 防治方法
施足基肥,在萌芽和壮果前追肥,及时进行根外追肥,以0.2%~0.3%尿素或0.20%~0.3%碳酸铵效果最好。每隔7~10天喷1次,直至症状消失。
2 缺磷症
2.1 主要症状
猕猴桃出现缺磷的情况较少,植株轻度缺磷时,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影响植株的生长,茎杆瘦弱,叶片变小;缺磷严重时,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老叶上首先出现脉间褪绿,变为浅红色,并从叶尖向叶基部扩展,随后中脉变红,下表面的主脉也变红,越靠近叶基部,红色越明显,而健康叶下表面的中脉及主脉都为浅绿色。有的还表现在叶柄颜色加深、叶上表面产生类似葡萄酒的颜色,特别是在叶的边缘部分尤为明显。
2.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上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磷含量通常占干物质含量的0.18%~0.22%,当含量下降到0.12%以下时,缺磷症状就会出现。
2.3 防治方法
在施基肥时,注意磷肥比例,在缺磷地区适当加大比例。重视根外追肥,通常用0.3%~0.4%的过磷酸钙追肥。
3 缺钾症
3.1 主要症状
最初症状是萌芽展叶时生长缓慢。缺钾严重时,叶片小且老叶呈浅黄绿色,叶缘轻度褪绿,进而老叶边缘上卷,在高温季节白天更为明显。此症状可在晚上消失,而在白天又出现,常误诊为干旱缺水。缺钾后期,受害叶片边缘长时间向上卷曲,脉间叶肉组织向上隆起,叶片从边缘褪绿,并向中脉扩展,仅沿主脉和叶基部保持部分绿色,褪绿部分与正常部分的分界不很明显,与缺镁、缺锰不一样。
3.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上的症状,表现较为明显,但易误诊。(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钾含量通常应超过干物质的2.8%。
3.3 防治方法
如果发现缺钾,可立即追施钾肥,补充其需要,阻止症状进一步扩大。但钾肥1次不可施用过多,否则会影响钙、镁等其他元素的吸收,导致其他缺素症。根外追肥常用磷酸二氢钾0.3%~0.4%。
4 缺硼症
4.1 主要症状
猕猴桃缺硼的现象并不普遍,多发生在轻砂质土壤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常出现幼叶、枝梢和果实,新梢变形并黄化,芽萎蔫,分泌胶状物质,顶芽附近变脆弱,接近顶芽的枝变脆弱,枝中心变红褐色或黑色,新梢附近枝分泌胶状物质,花芽形成受阻,果粒着生及膨大不良,果皮呈海绵状或木栓化。
4.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枝梢和果实上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硼含量通常每克干物质含硼50微克, 当充分展开的最幼嫩叶片中硼的含量降低到每克干物质含硼20微克以下时,就会出现缺硼症状。
4.3 防治方法
通过施用硼肥如硼砂来矫正,叶面喷施含硼物质如硼酸等也颇为见效,但从长远来看,土壤施用硼肥更有效。猕猴桃对硼过量很敏感,所以施用时要特别小心。
《猕猴桃主要病害与防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 缺镁症
5.1 主要症状
猕猴桃缺镁的现象也较常见,最初于老叶叶脉间出现浅黄绿色的褪色,通常起自叶缘,在枝脉间扩展,进一步向中脉扩展,常在主脉两侧留下较宽的绿色带状组织。在叶片基部靠近叶柄的地方,也可能保留一大块绿色组织,即使严重缺镁时,也可能如此。随着缺镁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褪绿组织枯黄,叶缘、叶脉间组织坏死。
5.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镁含量通常占干物质含量的0.38%以上,当充分展开的叶片中镁的含量降低至0.1%以下时,就会出现缺镁症状。
5.3 防治方法
通过施用镁肥来防治,常用镁肥有水镁矾和硫酸镁,这是比较速效的镁肥。另外,还可施用钙镁磷肥、白云石及蛇纹石等慢性镁肥。
6 缺锌症
6.1 主要症状
老叶上有鲜黄色的脉间的褪绿,而叶脉本身保持深绿色,深绿色的叶脉与黄色褪绿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植株通常都不产生坏死斑,严重缺锌时可明显影响侧根的发育,叶片的缺锌通常到生长季节中期才出现。
6.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锌的含量通常是每克干物质含锌15~28微克。当充分展开的最幼嫩叶片中锌的含量降到1.2微克以下时,就会出现缺锌症状。
6.3 防治方法
生长早期用锌盐喷叶或施入土壤里可以矫正猕猴桃缺锌,对于成年果园,如能按需要施用过磷酸盐,则有足够的锌以补偿果实所带走的锌,但是,应避免施用磷肥过多,因为磷能降低土壤中锌的有效性,使猕猴桃植株体内锌的含量下降至植株缺锌的水平。
7 缺锰症
7.1 主要症状
叶片上产生淡绿色至黄色的脉间的褪绿,褪绿首先起自叶缘,然后在主脉之间扩展并向中脉推进,仅在脉的两侧留有一小片健康组织区,绿色的健康组织区进一步缩减以至最后仅叶脉保持绿色,通常支脉之间的组织向上隆起,且受害叶片闪光犹如涂蜡。 7.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锰的含量通常是每克干物质含锰50~150微克。当非结果枝上充分展开的、最幼嫩叶片中锰的含量低于每克干物质30微克水平,就会出现缺锰症状。
7.3 防治方法
通过施用能增强土壤酸性的化合物予以矫正,因为土壤酸性的提高,能使原来不能为猕猴桃利用的锰释放出来,这类酸性化合物主要有硫磺细粉、硫酸铝或硫酸铵。
8 缺铁症
8.1 主要症状
缺铁时在嫩叶上产生由黄色到白色的脉间褪绿,而老叶保持正常绿色,受害较轻时,褪绿出现于叶缘,在叶基部近叶柄处有大-片绿色组织,缺铁严重时,除叶脉保持绿色外,全叶褪绿,最后甚至叶脉也失去绿色。
8.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铁的含量通常是每克干物质含铁80~200微克。充分展开的叶片中铁的含量低于每克干物质60微克,就会出现缺铁症状。
8.3 防治方法
通过施用能增强土壤酸性的化合物予以矫正,因为缺铁症易发生于碱性土壤中,土壤中的铁被固定,不能有效释放出来,供猕猴桃吸收,通过提高土壤酸性,使原来不能为猕猴桃吸收的铁释放出来,可使猕猴桃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铁。这类酸性化合物主要有硫磺细粉、硫酸铝或硫酸铵。也可直接向土壤中施入硫酸亚铁,或根外喷洒0.03%~0.1%硫酸亚铁。
9 缺钙症
9.1 主要症状
首先在刚长成的叶片上产生,进而向嫩叶扩展,叶片基部的叶脉坏死和变黑,坏死向其余部分的细脉扩展,且坏死组织扩大或联合形成大的病斑,坏死组织干枯后,叶片便破烂不堪,甚至落叶。最老叶片的叶缘向上卷曲,脉间的坏死组织被褪绿组织所包围。
在某些情况下,根尖死亡,在离根尖一定距离的地方可产生大-片坏死组织。
9.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和根尖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钙的含量通常占干物质的3.0%~3.5%。最幼嫩叶片中钙的含量下降到占干物质的0.2%以下时,就会出现缺钙症状。
9.3 防治方法
猕猴桃园中的缺钙的现象较少发生,每年果实带走的钙又很少,一般情况下在猕猴桃果园广泛施用石灰或含钙量较高的肥料可防治缺钙症。
10 缺铜症
10.1 主要症状
最初症状是幼嫩的、未成熟的叶片呈淡绿色。随后褪绿在脉间加重,但支脉本身仍保持绿色。受害叶片最终可能稍呈白色。
10.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铜的含量通常是每克干物质含铜10微克。充分展开的叶片中铜的含量低干每克干物质3微克时,就会出现缺铜症状。
10.3 防治方法
通过在土壤中施用铜盐是防治猕猴桃缺铜的最有效办法,因为猕猴桃叶面对施用铜盐很敏感,在生长初期尤为明显。
11 缺硫症
11.1 主要症状
缺硫的症状仅局限于嫩叶上,而老叶仍然保持绿色和健康。嫩叶叶缘产生浅绿色至黄色的褪绿斑,后扩展至叶片的大部分,在主脉和中脉的连接处,常保留一种特有的楔形绿色组织区,严重时,最幼嫩叶片的脉间组织完全褪绿。
11.2 诊断方法
(1)观察叶片的症状。(2)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硫的含量通常占干物质的0.25%~0.45%。当充分展开的叶片中硫的含量下降到干物质的0.18%以下时,就会出现缺硫症状。
11.3 防治方法
猕猴桃果实每年带走的硫很少,如果发生缺硫时可施用含硫量高的肥料,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钾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cankao.gcw818.com【猕猴桃主要病害与防治】相关文章:
核桃树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03-08
防治猕猴桃溃疡病09-25
猕猴桃根瘤病防治方案09-25
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09-25
猕猴桃根腐病防治方案09-25
怎样防治猕猴桃溃疡病09-25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09-25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09-25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实践09-25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新招09-25